?

從時間錯位看《長恨歌》中的人物悲劇

2023-02-19 05:17施紅麗李丹一
普洱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王琦瑤長恨歌王安憶

施紅麗,李丹一

1.云南省思茅第一中學;2.普洱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對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的研究評論有很多,但就時間錯位造成《長恨歌》中人物悲劇這一方面來說,研究的不是那么透徹。因此,從對時間的審視和解讀來剖析小說中人物,因對時間的錯位認識而導致的一系列悲劇,進一步揭示了小說中人物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一、懷舊:商業文化的另一走向

王安憶的《長恨歌》創作于20 世紀90 年代中期。自創作以來一直備受贊譽,緣于它絢麗細膩的筆法、跌宕起伏的情節,獨特的視角等等方面。而人物由于對時間的錯位認識而導致的一系列悲劇。

《長恨歌》的創作,是和它問世的時代息息相關的。20 世紀90 年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所體現出的經濟文化的多元化,對大眾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沖擊,它幾乎全盤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在物質上,人們顯示出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急切的渴望,現實欲望的滿足和快感尋求成為一部分人生活追求的唯一目標。精神上,20 世紀90 年代的大眾是“精神衰退”的一代,作為知識分子的許多作家也失去了知識分子所持有的精英意識,失去了那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繼而轉向了對過去的回憶。王安憶曾有過這樣一段表白,“我現在特別想回到一種自然狀態,男人在外面賺錢而女人在家里操持”[1]。這顯然是一種古典的傳統“家”模式,也是當時懷舊的社會潮流?!皯雅f在20 世紀90 年代成為大眾文化產品消費行為的共同愛好,成為流行的社會情緒和社會思潮”[2],構成了中國當代社會一道既迷人又老態龍鐘的風景線。

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即為懷舊文本的典型范例。她寫出了一個程度不同的“懷舊病”患者的形象系列。尤其寫出了王琦瑤這個生活在“上海弄堂里雖過著普通日子卻驕傲、優雅的水一樣永帶著感傷和懷舊情調的女性形象”[3]。讀完《長恨歌》,不能不被作品中氤氳始終的美麗而悲凄的氛圍、感傷而深沉的意緒所感染,不能不被作品中溫婉雋永的敘述風格、詩情畫意的城市意象以及潔澈清雅直透心靈的語言和多聲部回旋變奏的音樂性結構而贊嘆??梢哉f,《長恨歌》是一曲繁華舊上海的挽歌,是一部對四十年來上海由沉潛趨于浮躁,由精致滑向粗糙、由優雅墜入粗俗的“懷舊”感傷史,字里行間無不傳達出一種對過去時間的迷惘追憶。

二、舊上海:時間的標本

在《長恨歌》中,許多的場景多為時間性場景:飛翔在上海屋頂上的鴿群,一代一代雖在替換,可作為總體,它們卻是萬物流變中的一個永遠不變的物體、時間的化身、生命的見證。上海的弄堂、粉紅緞旗袍、古木衣柜等,都打著時間的烙印,散發著歷史的氣息,時間仿佛依附在上面成為可觸可感的實在性物體,在遼遠的記憶里沉淀下來。而《長恨歌》中的主人公王琦瑤就是在這樣一張網里以無限美麗又無限凄婉的神情為我們吟詠了一首蒼涼傷感的歌,也是一首綿綿無期的“長恨歌”。王安憶要展示的也正是王琦瑤身上的“物理時間與心理時間,流動時間與固定時間的對比張力”[4]。

王琦瑤是上海平常人家的女兒,可這上海已在風雨飄搖之中,“個人即便等得及,可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且有更大的破壞要來”[5]。從小說中排列的一些時間事件來看:

電影圈是1946 年的上海的一個進步圈,革命的力量已有縱深的趨勢。王琦瑤住進愛麗絲公寓是1948 年的春天。這一年,內戰烽起,前途未決。這是1957 年的冬天,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大事情,和這爐邊的小天地無關。1960 年的春天是個人人談吃的春天。程先生是1966 年夏天最早一批自殺者中的一個。1976 年的歷史轉變,帶給薇薇她們的消息,也是生活美學范疇的。

這些強行楔入敘述過程中的年頭,它的背后是一個波詭云譎的時代,一段不為人知的秘史,一個人的悲歡離合、劫后重逢。而王安憶也是通過這些事件來講述王琦瑤與時間糾葛的一生。這給人一種時間匆匆,韶華易逝,人生變幻莫測的感覺。王安憶也曾透露小說最早起名為《四十年遺夢》,四十年的時間已經覆蓋上了蒼茫的情愫。蒼茫的時間跨度為人物凄迷的故事蒙上了一層濃濃的悲劇色彩。

三、懷舊者:時間錯位下的悲劇命運

從《長恨歌》來看,人物悲劇都是由時間帶來的。時間像一根魔棍,在不經意間攪動著人生,變幻著命運。而造成他們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時間的吻合和錯位帶來的種種悲哀及迷惘的懷舊”[6]。

懷舊,除了顯在的對昔日的緬懷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潛在意蘊:對現狀的不滿。追懷過去的心理,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現實生活不如意的基礎之上的?!敖裎舴潜取钡墓餐锌?,是頻頻震響在懷舊這一旋律中的最強音。

(一)王琦瑤:繁華夢中的癡情者

“‘繁華落盡,一身憔悴在風里’,對于王琦瑤,繁華似曾有過,卻只恍惚一剎那便從指間滑落;憔悴是憔悴,卻又并不就此抱憾就此哀怨欲絕,這一身憔悴一身孤獨竟也有些為那繁華一刻殉道的意味”[7]。然而,繁華來得快,消散得也快,瞬息之間,一切的風情與美艷便成為過往云煙??伤巡辉偈钱斈昴莻€弄堂里嬌羞乖巧的王琦瑤了,“時間的流逝是最使人感傷的,特別是當你還有希望,還在守望著什么的時候”[8]。

雖然時間將王琦瑤帶入一個更為激進更為摩登的年代,可她的心卻仍然留在上一個時代。她的笑顏戚容里,揮之不去的仍然是上一個時代的色與光,王琦瑤想用這一切來留住時間,對抗時間的流逝??蓵r間是讓人無法抓住的,王琦瑤在生活中一直是清醒的??膳f上海的風情和逝去的繁華卻成為她心目中一個永不磨滅的夢。她總是在以后的歲月中不斷的回首遙望。到頭來,時間仍是時間,歷史仍在發展,生命的本身也只是一種夢幻而已,也釀成了她一生的悲劇命運。

追根溯源,王琦瑤的悲劇不得不歸結于她早年的風艷綺麗的生活,更是由于她的時間錯位感?!八幸活w‘永遠的上海心’,總是把平凡的日子過得很仔細。只是她的人生沒開好頭,一路充滿綿綿長長的辛酸”[9]。她“天真地把時尚與記憶倒置,把已成為歷史的記憶當作時下的時尚,而這種天真的倒置猶如一股巨大旋風把她卷入了悲劇的深淵”[10]。再加上在兩性社會中,女性對時間流逝的領悟有著比男性更深的感觸。也正因為對時間的恐懼,沒有哪一個女人的內心深處不渴望留住青春,不渴望永遠擁有美好的往昔歲月。但是她的一生,在經歷了太多的沉浮與聚散后,唱出了一首浮華斑斕的舊上海的挽歌,且這首歌是她自己作曲、自己填詞、自己主唱,是“對人生錯位的愛的沉痛悼歌”[11]。

由于對時間的錯位認識而導致王琦瑤悲劇的一生。她喜歡緬懷過去,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格格不入的世間里能夠找到一個避風港,喜歡在他人的身上找到過去的自己??墒巧虾R巡皇撬麄冃哪恐械纳虾?,時間依然馬不停蹄的在往前走,一味懷舊,只會讓她找不到現實的樂趣,永遠的活在那虛無的世界中,造成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悲劇。

(二)康明遜:自欺欺人的夢中人

“世界和生命里,最富悲劇性格的是愛。愛是幻想的產物,也是醒悟的根源”[12]。在新的社會里,“王琦瑤與‘遺少’康明遜的無望的戀情是一種‘向后看’的愛情,兩個‘舊人’為了快要逝去的青春在尚可茍且的環境里做情愛的掙扎,卻最終以怯弱收場”[13]。如果說王琦瑤遇到康明遜是找到一個過去的知己的話,那康明遜遇到王琦瑤只是把她當作對過去時光追憶的一個窗口。因此,當王琦瑤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時,恰恰迎合了他的舊情,她只是使他有了一股失而復得的激動和歡喜。但“康明遜知道,和王琦瑤的戀情是不可能成為他生命的主旋律。盡管懷舊時慷慨悲涼也好,柔腸寸斷也罷,而其最終的結局,仍只能是驚人的一致——除了幻滅,還是幻滅,正所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14]。

(三)老克臘:追求“時尚”的尋夢者

書中的張永紅是當年的王琦瑤, 是這個時代的精華,而作為懷舊與審美交織的“老克臘”,不啻是康明遜的翻版。王琦瑤是有舊可懷,有一生大起大落、坎坷的經歷,也頗具傳奇色彩;可是老克臘的“懷舊”實則就是“葉公好龍”式的,是矯情戀舊的。他的懷舊不是企圖真正回到既定過往, 而是一種時間上的錯位,一種在時間中某些東西被移植的感覺。

通常,時尚的先鋒具有兩種類型。他們或者標新立異、主持主流;或者標榜傳統,維護往昔的榮耀。相對地說,前者體現出歡樂、膚淺同時又生氣勃勃的風格,這種類型更多地以軀體活力、容顏和現鈔為依據;后者都是懷舊的、體面的、精雕細琢的同時又是淵源悠久的。正因為他們把“懷舊”作為一種“時尚”,因此,當老年時代的王琦瑤和女兒一起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光里時,舊上海的繁華夢又重新煥發了她誘人的魅力。作為舊上海象征的王琦瑤,以舊上海的古典、綺麗、又不乏時尚,緊緊地吸引了女兒薇薇之類的下一代年輕人。王琦瑤的出現,為浮華熱鬧的現代生活加深了底蘊,增添了定力,追回了一份歷史感。

如果說“王琦瑤是生活在新時代的‘遺老’,那么老克臘就是生活在新時代的‘舊人’”[15]。盡管他年紀輕輕,在葉公好龍式的刻意懷舊心緒中,“卻又成了個老人,一下地就在敘舊似的。心里話都是與舊情景說的??偹隳呛jP大鐘還在敲,是煙消云滅中的一個不滅,他聽到的又是昔日的那一響?!睂τ谶@樣一個戀舊的人,與其說和王琦瑤在一起是愛上了她,不如說是戀上王琦瑤舊上?!叭〗恪鄙砩仙l出來的那古木家具、木雕盒子、旗袍的氣息,是愛上了和她在一起那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四、結語

人們終于發現時間是綿延的,過去如同流水一樣總會從手指縫中消失,繁華如夢,一切都在再創造,沒有什么需要保留下來。在《長恨歌》中塑造了一個王琦瑤,但這不是真正的重心所在,她“不是一個人,而化開來彌漫和洋溢在空氣中的一個靈樣的東西?!彼皇且粋€人,而是一類人,是一種生活形態,是以一種“強烈的符號化的個體介入到歷史的進程之中”[16]。王琦瑤實則是一種代表,代表了那種經歷過上個世紀繁華而最終因種種原因沒落的人。在與時間的對抗中,他們的力挽狂瀾顯得是那么的蒼白無力,一切的悲劇只因對時間錯位的認識而來。

猜你喜歡
王琦瑤長恨歌王安憶
中秋
《長恨歌》中王琦瑤的物化愛情——用馬克思“交換—消費”系統解讀
長恨歌
——筆畫設計
悲劇與救贖——談王安憶“三戀”中的女性救贖之路
此恨綿綿無絕期
滬上淑媛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王安憶小說病象報告
說不盡的王安憶
蘭峪水,長恨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