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2023-02-19 05:17
普洱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思想工作學生

鄭 敏

漳州城市職業學院黨委宣傳部,福建 漳州 363000

宣傳思想工作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關乎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的培養,關乎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決定了高校的辦學方向與辦學水平。為此,高校應進一步認識宣傳思想工作的本質要求,自覺加強自身在意識形態建設中的“話語權”與“領導權”,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五個維度出發,積極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吸引力、針對性、指導性,讓受教育者得到滋養、啟迪、熏陶;讓宣傳思想工作更契合新形勢對高校教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然而在此過程中,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面臨著新環境、新目標、新要求所提出的挑戰,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中的地位受到沖擊,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及學生思想工作的嚴峻性,無一不影響著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開展的整體水平。因此,為了更好地創新宣傳思想工作,高校必須全面、清晰、整體地了解“新形勢”所帶來的使命任務。

一、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

首先是高舉旗幟。全球化既是新時代的“經濟現象”,更是價值觀念、思想理念、政治態度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發展的“根源”,集中體現為全球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鋒“比以往更加頻繁”,國際爭奪“比以往更加激烈”。社會主義建設在全球化進程中難以置身于“復雜斗爭”之外。如何掌握思想文化領域的話語權、主動權、領導權,提高對各種負能量的抵御能力,逐漸成為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主要內容。而高舉旗幟,可以為思想文化領域的斗爭提供“指向燈”,為我國掌握話語權、主動權以及領導權提供支持。高舉旗幟,就是要高舉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旗幟。通過高舉旗幟,能夠幫助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從容應對各種思想文化斗爭,鞏固并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讓意識形態建設更具成效。在推進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時,高校也要高舉旗幟,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導向,分析宣傳思想工作中的現實問題,確保紅色基因“不跑調”。

其次是聚民心。調動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動能,就要聚攏民心,積極回應學生所關注的現實問題,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凝聚學生的思想共識,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奮斗精神,幫助學生將個人理念與民族命運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磅礴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青春和力量。黨中央在相關會議中指出:要讓青年學生傾聽人民聲音、發現中國精神、感受時代脈搏,將“同人民呼吸”“為人民服務”的情感滲透到學生事業發展、學業發展的全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與建設者。

再次是育新人。在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貫穿于不同環節中,要將培養時代新人作為各項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緊扣理想信念、人民立場、強國偉業的時代命題,滿足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要求。換言之,在宣傳思想工作開展中,高校必須將“德育教育”作為工作開展的“價值引導”與“根本方向”,將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人作為首要問題,時刻將“育新人”放在“心中”,提升思想宣傳工作的“感染力”。

最后是興文化。興文化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導向,構建中國特色文化強國。在各項工作開展中,高校應堅持發揚革命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創新先進文化的理念,以情感人、以文潤人,通過凝聚學生的精神力量、精神品格、精神追求,使學生勇往直前、攻堅克難、奉獻祖國。

二、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與問題

(一)社會多元思潮的不斷涌現

改革開放為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支持。社會多元發展集中體現在行為標準、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社會階層、分配方式、就業方式、所有制形式等層面上。在多元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思想的差異性、多變性、選擇性、獨立性日漸增強,與馬克思主義所構建的“一元化思想”形成矛盾。換言之,在新形勢下,社會輿論可以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態勢,但意識形態不能多樣化,否則將導致我國主流價值觀、意識形態建設工作陷入困境,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帶來極大的挑戰。

(二)網絡技術對思政宣傳教育帶來巨大沖擊

信息傳播、思想溝通、知識交流是高校思政建設的有效途徑,技術革命改變了傳統思想宣傳工作的載體媒介,網絡傳播方式的變革,為社會文明的現代化演進指明了新的方向。但由于微媒平臺的溝通便捷、虛擬空間的匿名性高、網站網群的紛繁而立,導致人們溝通的邊界限制與時空局限被不斷打破;致使網絡媒介成為輿論爭斗的主戰場,五花八門、眼花繚亂、魚龍混雜的觀點碰撞、信息匯集、思想表達帶來了思政話語權的危機。使高校在傳統媒介中的領導權、話語權受到了動搖和挑戰。因此,如何掌控網絡輿論,搶占網絡話語權逐漸成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開展的新挑戰。例如,網絡輿情傳播速度快、預測難度大、爆發周期短等問題,容易加劇宣傳思想工作的挑戰性與復雜性,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不夠成熟,面對校園暴力、師風師德、校園貸款等事件,容易出現恐慌情緒與非理性思想,從而誘發群體效應,滋生虛假謠言或極端思想,沖擊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權威性。

(三)合力內驅不足

思政教育建設的方法、形式、內容應隨著客體對象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當前,我國高校思政建設的“課題對象”卻呈現出新特征、新特點,導致傳統的手段、機制、方法、經驗難以取得成效。如何創新出適應客體對象的新方法、新內容,逐漸成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問題。而構建適應當代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工作方法、形式及體系,需要高校齊抓共管,協同奮斗。高校應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輿情預警管控、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學生工作處應做好資助育人、師資建設、學生管理等工作;校團委應圍繞社會實踐、雙創教育、思政素質培養等工作,指導學生社團、學生會做好相關的工作。但當前,由于各部門仍存在著組織機構獨立、分工差異明顯、各自為政的問題,嚴重影響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策略

馬克思主義理論表明,意識是種“觀念心態”,反映了社會發展的現實形態,是人們進行表達與獲得感知的思想活動。意識形態也是客觀存在的,它發生在社會生活中,作為頂層建筑的有機組成部門,與政治制度、社會性質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擁有制度維護與社會支撐的價值功能。宣傳思想工作是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擔負的使命之艱、壓力之重、創新之難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需要從理論武裝、機制創新、齊抓共管等層面,推進高校宣傳工作體系的創新。

(一)理論武裝

宣傳思想工作應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強理論武裝,踐行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思想高地,筑牢意識陣地。在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應準確評估、判斷錯誤思潮的動機、趨勢、后果、根源,對關乎意識形態戰略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的思想,要敢于亮劍、敢管敢抓。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立場占領學校思想陣地,把握主動權、弘揚主旋律,凈化高校思想環境。與此同時,宣傳思想工作還要保持自身的純潔性,要積極培育網絡生態與校園生態的良好氛圍,積極運用多種舉措、手段,遏制社會多元思潮、錯誤思想在高校內部的傳播,把控思想宣傳的自主權與主動權,提升師生辨別錯誤思想、多元思潮的能力。加強法律法規教育,凝聚底線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綠色健康、和諧文明的思想宣傳環境。例如,學校應通過教師培訓活動,開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學習活動或開展網絡安全法律學習工作,從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出發,武裝教師的頭腦,以教師帶動學生的方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滲透到學生學業成長、職業發展的全過程,使其能夠正確辨識、批判、抵御錯誤思潮,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效性。學校還應通過各類文化活動,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立場的宣傳,讓理論學習擁有新的形式,讓客體對象更樂于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機制創新

隨著網絡媒介的現代化發展,傳播渠道、媒體格局、輿論陣地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也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有序開展帶來了挑戰。為此,我們應構建分工明確、權責清晰、統籌兼顧、高效便捷、運行暢通的網絡輿論監督體系,確保各項宣傳思想工作的長效化執行、常態化運行。首先是構建職業化隊伍機制。我們應構建“班級信息員隊伍”及“網絡輿情隊伍”,積極提高輿情防控管理效率。例如,在學院媒介機構中構建輿情管理團隊,可以讓網絡輿情防控工作更具科學性。其次是構建機動性高、覆蓋面廣的預測機制。高校管理者可以通過話題熱度、大數據監測、信息傳播規律,形成一個科學的預警平臺,準確把控網絡輿情的“衰退點”“爆發點”“趨勢”及“形勢”,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最后是構建立體化、多樣化、全方位的引導機制。高校有關部門應加強事前干預,控制輿情發展,形成新聞發言人機制,及時發布科學的、權威的新聞訊息,掌控網絡輿論的領導權與主動權。此外,為確保網絡輿論監督、引導、防控機制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學性,高校還應制定嚴謹、規范的評估機制,從不同機制的落實、實施出發,給出科學的評估結果;或者從輿情防控的成效出發,探究各項機制的問題,加強理論研究,做好社會調研,確保各項機制的規范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保持宣傳思想工作的引導優勢,強化高校在網絡輿論引導、預防、調控中的主導地位。

(三)齊抓共管

為確保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開展,高校應掌控互聯網的新思路、新表征、新特點,化“挑戰”為動力,壓縮“黑色地帶”,爭奪“灰色地帶”,把控“紅色地帶”,明確新形勢的使命和要求,提高學生對思想宣傳工作的適應性。例如,通過“宣傳思想工作+新媒體”的方式,圍繞光輝人物事跡、歷史性貢獻、百年奮斗歷程、理論創新成果等主題,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活動,或者通過視頻、聲音、文字、圖片等形式,打造卡通人物、微視頻、主題漫畫、表情包、明信片等文化產品,及時傳遞黨中央的新戰略、新理念以及新思想。為提高“客體對象”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適應性,學校還需要通過“齊抓共管”的方式,提高各部門的協同性。一方面,高校應兼顧“部門間”與“部門內”的合作,統籌校內外資源,結合第一與第二課堂優勢,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充分利用校電視臺、新媒體機構、校廣播站、校園報刊等組織,實現與馬克思學院、校團委、學生工作處等部門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另一方面,高校應結合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要求,搭建規范化、合理化的協同機制,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使馬克思主義理念滲透到學生培養的不同環節中。此外,高校還應提高各部門職工或教師的政治素養,幫助其開拓視野、提升技能、更新理念,使其適應宣傳思想工作的復雜要求。

四、結語

宣傳思想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與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是黨的“政治優勢”與“優良傳統”,是我國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勢下,宣傳媒介、黨情、國情都發生了深刻的轉變,高校應通過加強管理手段,創新工作方法、形式、體系,讓宣傳思想工作與時俱進,切實提升工作實效,強化黨對高校思想工作的有效領導與全面統籌。

猜你喜歡
思想工作學生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趕不走的學生
不工作,爽飛了?
學生寫話
選工作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