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提升研究

2023-02-20 02:31馮依然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親和力思政情感

馮依然

(東華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330013)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盵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職思政課”)要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和期待,需要提升課堂的親和力與針對性。習近平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高?!泿熞浊?人師難得?!k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盵2]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下簡稱“高職思政課教師”)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其主體親和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高職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和實效性的強弱。而情感親和力是構成高職思政課教師主體親和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于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主體親和力,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也具有重要價值。

1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內涵與特征

親和力是人與人交往的一個法寶,屬于人的社交能力范疇。將“親和力”運用于高職思政課之中,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獲得感,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1 親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高職思政課教師親和力

要想科學探討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提升問題,必須首先弄清“什么是親和力”“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什么是高職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等基本的理論問題。

1.1.1 親和力的基本內涵

“親和力”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化學領域。隨著時代的發展,“親和力”一詞的應用不再局限于化學學科之中,而是被廣泛使用在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中,并且被賦予了新的意蘊?!坝H和力”一般是指在人和人的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的方式或手段,是一種相互作用的力量。簡單地說,“親和力”是指個人所擁有的一種讓自己具備個人魅力,讓其他人認同、尊重你,愿意和你交往的力量。

1.1.2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基本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對象的感染力、吸引力、滲透力,表現為教育對象對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的親近感、趨同感和接受度?!盵3]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對教育對象具有的一種綜合力,表現在主體親和力、客體親和力、介體親和力、環體親和力四個方面。這四種要素親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而教育主體親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則起著關鍵作用。

1.1.3高職思政課教師親和力的基本內涵

“一般地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本質上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的親和力?!盵4]由于高職思政課教師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主體,那么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關鍵在于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的親和力。高職思政課教師親和力主要包括情感親和力、理論親和力、語言親和力、人格親和力四個方面。所謂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即高職思政課教師對學生投入真摯的感情所產生的情感親和力;所謂高職思政課教師理論親和力,即高職思政課教師運用自身所具有的專業理論使得學生認同、尊重所形成的理論親和力;所謂高職思政課教師人格親和力,即高職思政課教師依靠個人優秀人格魅力所形成的人格親和力;所謂高職思政課教師語言親和力,即高職思政課教師使用準確科學、生動優美的言語所展現的語言親和力。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作為高職思政課教師主體親和力的重要構成要素,是提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基礎因素。

1.2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基本內涵和特點

只有真正了解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基本內涵和特點,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么要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的情感親和力以及怎樣才能有效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問題。

1.2.1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基本內涵

“情感是在一定條件下,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一種以特殊方式表現出來的主觀感受或體驗?!盵5]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是指高職思政課教師利用自身的熱情與溫情,關心、理解、信任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增強親近感與認同感,進而有效激發受教育者積極性的力量。具體表現為教師尊重學生人格與感情,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真心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建立積極情感;重視學生的情感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情感需要問題。

1.2.2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基本特點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積極力量,具有情感性、感染性以及不穩定性等基本特點。

首先,情感性是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首要特征。親和力的關鍵在于“親”,而“親”的根本在于“情”。在高職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情感性是教師憑借自身的情感魅力創設大學生喜歡的高職思政課堂人文情境,用真情實感打動學生,給學生留下美的感受,學生的情感期待得到滿足,真正實現入耳、入心、入行。

{XmlDocument xmlDoc=new XmlDocument();//定義一個XML文檔對象

其次,感染性是指在高職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通過自身神態、言語和動作等外部信號傳遞給受教育者,使青年大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心靈上受到震撼的特性。情感性是感染性的前提,感染性是情感性的結果,這就是說只有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滿情感、富有情懷,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激情,能夠感染感動學生?!罢f服對象如果對說服者產生喜歡、認同的積極感,這種好感就會泛化到他所傳播的說服信息上?!盵6]高職思政課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投入真摯的情感,再借助豐富的情感語言和協調的肢體動作,思政課堂就能形成積極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如沐春風,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教育感染,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認同感與獲得感。

最后,不穩定性是指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下,不僅要受到教師自身的情緒、意志的制約,而且要受到學生個體表現和眾多教育環境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現強弱不均勻的特性。例如,高職思政教師在良好的課堂氛圍影響下,更容易關心、理解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同時,在這種良好教學氛圍中,任課教師宣講的激情會更加高漲,講起課來會更生動、更具有情感魅力和情感親和力。當教師在消極的課堂氛圍影響下,可能會出現不能與學生共情、忽視學生感受等問題,從而消解教育主體情感魅力和情感親和力,導致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應努力培養自己理性平和的教學心態,增強自身的情感魅力和情感親和力,實現有效感染學生、感召學生。

1.2.3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重要作用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盵7]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教育,當然也就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增強高職思政課的實效性。高職思政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投入充分的時間以及充足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吸引學生、感召學生,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情感需求問題。高職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投入真摯的情感與真心的關愛,用心感化學生,有利于形成積極融洽的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下,通過雙方的交流互動,一方面促進學生增強對教師的信任與崇拜,推動學生打開心扉,訴說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促進教師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有效幫助學生解決情感需求問題。

最后,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新時代的大學生基本為“00后”,雖然已經成年,但是“溫室里的花朵”剛剛從封閉式管理的高中邁入自由開放式的大學,辨別是非的能力依舊不足,思想觀念仍然存在偏差。因此,在面對感情、人際等各方面問題時,仍然缺乏理性判斷和理智處理問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們給予正確的引導。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有助于教師用愛感化學生,促進學生形成對教師的情感依賴和價值認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存在問題和主要原因

2.1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和線下走訪發現,某些高職思政課教師在情感親和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注意關注新時代大學生的喜怒哀樂,與學生的代溝大,無法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高職思政課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情感,才能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有針對性地傳授思政理論,提升教學效果。第二,經常采用生硬灌輸式教學模式,“身份感”重,導致學生不能真正親近老師,也無法認同其傳授的理論,師生關系不和諧。高職思政課教師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使思政理論知識充滿時代氣息,采用富有樂趣性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才能促進思政課理論知識與大學生親密接觸,更好地增強師生間的情感親近,提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第三,缺少與學生的交流,導致教師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只是理論知識的“搬運工”,而不是其學習生活上的促進者,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關懷與關愛。第四,不注重學生的情感品質,缺少與情感教育的實際聯系,解決學生情感問題的經驗不足。

2.2 高校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存在問題的原因

當前一些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不注意關注新時代大學生的喜怒哀樂,與學生代溝大,無法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一些教師缺乏平等意識,不尊重學生情感。第二,經常采用生硬灌輸式教學模式,“身份感”重,師生關系不和諧問題,主要是因為一些教師未能真正做到在情感上親近學生,沒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教學方式,思政課堂缺乏活力與樂趣。第三,未能從“知識源泉”向“心靈導師”轉變的主要是因為一些教師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未能針對學生的情感特點與需求,沒有真正關心、理解學生,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日常交流。第四,沒有注重學生的情感品質,缺少解決學生情感問題的經驗,主要是因為一些教師對思政理論在實踐中的指導作用認識不充分,教師的情感教育行動落實不到位。教師在實際教學生活中,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客觀公正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不能促進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消極情緒、理性解決自身的情感問題。

3 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提升的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思政課教師要有仁愛情懷,把對國家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盵2]優秀的高職思政課教師總是能夠關心關愛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理論來解決學生的情感需求問題,引導學生建立健康平和理性心態,助力學生走向光明未來。培養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提升新時代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 增強主體意識,尊重學生人格

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第一步就是要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踐行“以生為本”的價值理念,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理解,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與尊嚴,從而使學生與教師達成共識,使學生自身的潛能和智力得到充分發展。

首先,尊重學生的人格。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體罰”一詞屢見不鮮,甚至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權威與對學生的體罰是成正比的。但是,在表面壓服學生之下,無疑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與人格尊嚴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高職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能對學生進行身心施暴。另一方面,對于犯錯誤的學生,也不能一味放縱,而是要采取理解與包容的態度,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行為引導與批評教育,獲得學生的信賴與理解。例如,在實際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某些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思政課,上課玩手機、打瞌睡,平時作業抄網絡,期末考試就“臨陣磨槍”“應付應付”,甚至極個別同學抄襲別人的試卷。這一類同學的行為當然是不正確的,教師要告誡同學們杜絕此類行為的發生。同時,對于學習不積極、思想不正確的個別同學,教師要在尊重他們人格尊嚴的前提下,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關愛,從根本上認識并改正自己的錯誤。這不僅能促進學生成長,引導學生各展其長,而且能改善師生關系,提升教師情感親和力。

其次,尊重學生的情感。從教師的角度看,學生的情感與想法有時難以理解。新時代大學生是一個有想法、有感情的獨立群體,在某些階段的情感雖不太成熟,但有其一定的原因。因此,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情感,分析事情的原因,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新時代大學生日常生活幾乎被網絡籠罩,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網絡購物,抖音、微博、快手等娛樂消遣,以至于他們表達思想的方式更側重于網絡化,個人價值觀更容易被鋪天蓋地的消極網絡信息所歪曲。與此同時,大學生抑郁癥患者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說,接觸新鮮事物,學會角色互換,體驗作為新時代大學生的喜怒哀樂,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與思想觀念,更好地指導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幫助學生勇于流露心聲,熱愛生活。只有這樣,高職思政課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更容易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自身的情感親和力也才能夠得到極大提升。

最后,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獨特”一詞帶給他們的思想沖擊更為根深蒂固。新時代的大學生從小接受著“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感受著平等的社會氛圍帶給他們的福祉,所以他們更加崇尚自由,更加追求個性獨立。面對一群渴望獨立但卻缺乏獨立行動的大學生們,教師一方面要尊重學生追求獨立個性的愿望,盡最大能力激發不同學生的潛能。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幫助學生培養自信陽光的心態,使學生逐漸實現自身的價值??梢?尊重學生是維系師生之間情感聯系的紐帶,高職思政課教師只有做到真正尊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思政課教師的情感魅力,從高校思政課堂上收獲更多的幸福感。

3.2 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疏導

“人文關懷指的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的人文精神為思想內核的一種價值取向,內在尺度是對人的尊重、理解和肯定,并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盵8]高職思政課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以馬克思主義的人文精神為指導,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加強對學生的關注與關愛,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著力提升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的情感親和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立足學生的情感特點與需求。近年來,高校學生因為情感受挫而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頻頻出現,我們在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應該探尋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解決路徑。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著豐富、強烈并且復雜的情感世界,自我意識的增強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出現了強烈的個體成就意識與薄弱的情感調適能力之間的矛盾;高校教育教學的特殊性促使學生形成了追求舒適安逸的自我情感狀態,相反,實現理想抱負的社會情感狀態則出現了普遍淡化的現象;由于人際關系、學業壓力以及就業趨勢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出現了自卑、社恐、猜疑等心理障礙,導致大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表現出了強烈性、不穩定性等特點。同時,大學生的情感需求也傾向于期望擁有穩定的友情與愛情、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以及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等方面。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感特點與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關懷行動,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

其次,關心、理解、信任學生。面對一群洋溢著青春活力、擁有著豐富情感的青年學子,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時刻關心、理解、信任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關心學生就要時刻為學生著想,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之中,對學生的困惑進行答疑,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心理輔導。理解學生就要學會將心比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行為的動機與個人的需求,經常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并以真誠的態度接納他們、欣賞他們。信任學生就要相信他們的能力與潛力,盡可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個人表現機會,幫助學生獲得成功。教師用真愛滋潤學生心田,學生會更傾心于教師,更樂于接近教師,從而更好地茁壯成長、披荊斬棘。

最后,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康平和理性心態。健康平和理性心態是指大學生在面對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問題時,自身所具有的理智客觀、理解信任、尊重自愛、心平氣和等心理狀態和品質。由于大學生的情感豐富復雜且不穩定、社會閱歷和經驗不足、價值觀尚未成熟定型、心理焦慮與心理問題經常發生等特點,部分大學生逐漸形成了消極失衡的心態。面對這種情況,高職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加強心理健康與疏導的培訓,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問題,掌握大學生心理輔導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促進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定期開展發展性心理輔導,將培養健康平和理性心態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實現大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目標。

3.3 關注情感教育,重在身體力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真實、多彩的情境里健康發成長,是教育工作者始終如一的追求目標。但是,個別高職思政課教師尚未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品質,學生的積極情感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一些大學生出現了學習動力不足、沉迷游戲與網絡、消極抑郁情緒萌生等不良問題。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借助于思政平臺,傳授思政理論,使學生堅定信念,而且要提升自身的情感親和力,加強大學生情感教育,善于運用理論解決學生現存的情感問題,培養積極樂觀、理性平和的新時代大學生。

首先,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新時代下,多樣性的娛樂交友軟件席卷而來,“0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自媒體的主力軍與后備軍,已經變成具有全球性視野、多元化思維、個性化表達的成年人。與此同時,方便快捷的網絡也帶來了許多挑戰,不少垃圾信息與虛假信息肆意傳播,大學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容易迷失自我,沉迷網絡。這時,就需要高職思政課教師發揮育人功能,指導大學生辯證看待網絡,客觀認識自我,發現個人潛能,克服自身不足,更好地處理個人學習生活問題,規劃自己的未來,把握自己的幸福。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要指導學生經常觀察事物,認清現實世界與網絡世界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識自我,評估自己與伙伴間的關系,培養溝通交流意識;察覺異性思維差異,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養成勤奮好學的品質;運用多種工具發掘自身的潛力,提高就業能力。

其次,加強溝通交流。新時代的大學生渴望獨立、追求自由但又情感脆弱、依賴性強。高職思政課教師要想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做他們信賴的教師,就要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對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面臨的困難與疑惑進行溝通交流。一方面,高職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課上的寶貴時間,在確保教學語言邏輯清晰、準確科學的基礎上,盡量避免采用枯燥、乏味的專業術語,用富有理性而激情的語言宣講馬理論,必要時也可以穿插些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比如“點贊”“格局打開”“YYDS”“內卷”等活躍課堂氣氛,使晦澀難懂的理論內容“活”起來。這樣可以使高職思政課教師與學生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真正做到與學生同頻共振,促進師生間的情感親近,由此提升教師自身的情感親和力。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加強與學生的課下交流。例如,教師在課間十分鐘可以主動地走到學生中間,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對話,詢問一些他們的基本情況,或者目前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比如四六級備考與通過情況、教育實習情況、考研意向與準備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能夠起到增進師生情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外時間也可以通過思政理論課班級微信群或學習通等教學軟件分享教學資源、進行主題討論;組織帶領學生參加思政匯演活動;積極參與學生舉辦的辯論賽、讀書交流會等活動。通過課上課下的分享交流,學生的學習困惑、情感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同時也可以拉進教師與學生的親近感,重塑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從而起到提升高職思政課教師情感親和力的效果。

最后,幫助大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情感需要問題。大學生普遍存在的情感需要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即親情、友情和愛情。在親情方面,父母期盼子女成才,在他們身上投入了太多心血,寄托了太多希望。但是這份愛有時過于沉重,并且缺少了理解與寬容。這不僅要求父母應該多給予精神關愛,而且也要求子女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這份愛。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教育大學生們,耐心對待親人的關懷,控制住自己的小脾氣,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用寬容縮小與父母交流的鴻溝。在友情方面,由于大學生缺乏成熟的心理,在對待同學之間的關系時,往往把握不了分寸,導致大學生常常因為同學之間的誤解而感到孤獨寂寞,甚至會走向極端。因此,高職思政課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平常心態對待周圍同學,用寬容之心包容同學,學會與人溝通的方法技巧,這樣才能收獲真摯的友情。在愛情方面,大學生由于意志不堅定,心理不成熟,容易受身邊人的影響,為了戀愛而戀愛,并且有些同學成為了典型的戀愛腦,整天花前月下而迷失自我,沉迷甜言蜜語而忘記眼前生活,同時大學生在面對失戀時,更是缺乏正確的態度,甚至做出極端的行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指導他們不要盲目戀愛,也不要盲目自卑,要堅強面對感情的失意,捕捉生活的美好。高職思政課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上述三個方面情感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了滿足,師生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動,教師的情感親和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4 結束語

在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與期待,要求思政課教師既要說理服人,又要以情動人。情感親和力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有利于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提升“親其師,信其道”的情感認同,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課堂的獲得感。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著力提升自身情感親和力,以便更精準地指導教學實踐,滿足學生情感需求,把思政課打造成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金課”。

猜你喜歡
親和力思政情感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