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

2023-02-20 20:38
河南工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話語權話語馬克思主義

李 金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48)

后現代思想家??旅鞔_指出話語即是權力,話語是主導、控制輿論的資格和權力??床灰姷脑捳Z背后存在看不見的手,話語權體現的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碌摹皺嗔υ捳Z”、 葛蘭西的“領導權”等極大地豐富了話語理論,西方話語理論強調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價值引領、行為動員功能,主流意識形態具有引導和整合的作用。意識形態話語在傳播意識形態、營造價值認同、引領行為方式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對于澄清思想、統一認識、凝聚力量至關重要。

1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科學內涵

關于意識形態科學內涵的探討由來已久。從西方哲學來看,意識形態概念最早是由法國思想家托拉西使用的,托拉西在《觀念學原理》一書中將意識形態解釋為觀念學。托拉西之后,馬克思在他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系統批判了德國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提出了意識形態階級性的科學論斷。隨后西方著名社會學者曼海姆提出了“個別”“總體”“特殊”“普遍”四種意識形態理論,淡化意識形態階級性。二戰后,意識形態研究在西方形成熱潮,出現多種解釋和定義,所共同的是多數西方學者都持“中性化”的意識形態觀。20世紀50年代雷蒙阿隆、貝爾等人在米蘭召開國際會議,其主題就是對意識形態進行批判,哲學界出現了一股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美蘇冷戰開始后,全球以意識形態劃線,意識形態終結論被宣告破產。與此同時,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意識形態理論興起。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冷戰的結束,意識形態終結論思潮復現。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看,學者對意識形態的解釋和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以下共性:其一,基于政治哲學的視角,意識形態是“觀念學”“思想體系”;其二,基于認識論的視角,意識形態是特定階級或集團關系的反映。其三,基于實踐論的視角,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進行實踐行動的原則。

關于話語權的研究蓬勃開展。話語權是近年來政治哲學領域的一個流行術語。后現代思想家??旅鞔_指出話語即是權力。在任何社會話語都是權力關系運作的產物,任何話語的生產都會按照一定的程序被控制、選擇、組織和再傳播。話語是主導、調控輿論的資格和權力。通過話語,個人和社會組織可以為其他團體所認識,可以確立其社會地位。話語既是解釋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又是掌握和控制世界的一種工具和武器。

關于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探討方興未艾。對于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研究,較早的成果是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的理論,他將意識形態話語權解釋為知識與道德的領導權。丹尼爾貝爾認為一種價值體系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借助于思想政治傳播,它就會變成動員社會成員、強化紀律和維護社會控制的手段。中國學者鄭永廷、王永貴認為意識形態具有引導和整合的作用,對人們的思想行為向目標方向引導,對偏離目標的思想行為進行糾正和阻滯。

2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對于澄清思想、統一認識、凝聚力量至關重要。

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具有階級性。主流意識形態是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反映了統治階級的利益,為統治階級的政治制度做合理性辯護。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一直存在,不容忽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對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較量一直沒有停止,時而激烈,時而平靜。馬克思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確立了自己的無產階級立場,深入批判和深刻揭示了人類不平等的社會根源,鼓勵人們去改變不合理的現實,并提出了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批判性、開放性和與時俱進性,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吸引力,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占據指導地位。中國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西方勢力妄圖對中國進行西化和分化,向中國兜售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及相應的價值觀。西方模式面臨經濟迅速擴張與全球財富急劇分化的困擾,面臨資本與勞動對立的矛盾,以及環境資源難以為繼的困境。西方模式缺陷頗多,中國發展道路當然應不羈于西方模式。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和平演變,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非常必要和十分迫切。

意識形態安全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影響到國家的社會穩定和對外影響力,是國家利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國在國際關系中的主張是不同的,各民族國家在制定外交政策、參加國際活動時,往往將本國的意識形態滲透到國家戰略中。從國際層面看,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在世界大行其道。近幾年,中美關系中的競爭性因素上升,美國對華負面認知加劇,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也進一步被放大,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不可避免。全球化進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治摩擦很多,一些西方國家鼓吹的“中國威脅論”是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擔心和歪曲,充分反映了他們妄圖阻撓中國發展、遏制中國崛起的企圖。從國內層面看,傳統文化應該被科學理性地對待。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還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同時,也不容忽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等級觀念、官本位思想、人身依附關系等封建糟粕,封建殘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軟實力的建設和發揮。此外,在文化傳播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采用技術壟斷和資本控制,憑借龐大的現代化信息傳播網左右國際輿論,推銷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發展中國家在新聞傳播中處于相對劣勢,亟需提升自身的軟實力。中國需要正視自己的文化優勢與不足,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積極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

3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評價機制

要進行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就要弄清楚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重心是什么、努力方向是什么,即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評價機制問題。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評價機制包含科學維度、價值維度和實踐維度等方面的內容。

科學維度,即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根本維度,馬克思指出“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系的指示器”[1]172。任何社會制度的價值都是相對的、短暫的,相對于封建專制而言,資本主義制度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因而具有了合理性和存在價值,但在資本主義的后期發展中,其基本矛盾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因而必然被更先進的制度替代。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體現了其進步性。

價值維度,即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有利于人的發展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人的發展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最高價值標準。馬克思指出“專制制度的唯一原則就是輕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資本主義制度是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2]411-414,只有更先進的制度才能克服人的異化,實現人的本質的回歸。人的發展標準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價值維度,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應有之義,以人為本與西方人本主義既有共同點,又有根本區別,西方人本主義是從抽象的人出發來解釋社會,宣揚個人主義,以人為本則強調從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出發來討論人和實現人的價值,強調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實踐維度,即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貫徹落實到位,在實踐層面上,需要執政成員的言行一致,從實踐結果來看,要體現人民民主,要增強民族凝聚力,要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國家安全。民族凝聚力標準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標準,民族凝聚力是一種能夠使民族團結起來不斷向前發展的內在力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基石。社會穩定標準和國家安全標準也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標準,民眾對主流價值觀的廣泛認同是社會穩定的重要范疇?,F代的國家安全觀是一個綜合的安全觀,唯有加強硬實力和軟實力建設,方能維護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4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實現路徑

任何時代和社會都需要一種能為社會大多數成員認同的主流意識形態,以調控人的思想活動和行為,化解多樣化價值觀之間的緊張,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需要兼顧科學和價值原則,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合理性與說服力,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提高黨的利益整合能力和意識形態引領能力。同時科學理論只有運用到實踐中去才有意義,因為理論預設與實踐之間會有偏差,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必須考慮實踐后果。從實踐維度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要思考如何貫徹落實到位,把握住哪些主要著力點。

追求真理和遵循規律是中國加強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基本原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重在重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并不簡單等于法律意義上的合法律性,主要是指政治統治獲得某種權威性和正當性,被大眾普遍接受和認可。意識形態是國家權力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礎?,F代社會,國家權力主要通過經濟發展、法律法規、意識形態等途徑來獲取或維護其政治合法性。在政治實踐中,國家權力通過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導權對大眾價值觀踐行起到激勵、引導和制約等作用。意識形態合法性即要符合正義、正當,合乎規律,順應社會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的規律。意識形態的合法性主要強調其理論是經得住實踐檢驗的,論證是邏輯嚴密的,能科學地解釋世界,指導實踐,使大多數受眾信服。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展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了重大變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創新勢在必行,意識形態也應隨著社會變遷不斷地發展,以繼續合理準確地解釋轉型中的社會現實問題。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催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由半封閉到全球化的轉型促進了思想上的一元主導、多樣并存格局,蘇聯解體警示我們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不能丟。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的同時,應正視全球化的新現實,以開放的心態尊重社會思潮多樣性,用一元指導思想整合和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面臨理論創新不足問題,面對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等時代新特征,亟需發展馬克思主義,重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法性。

人民立場是中國加強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基本原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貴在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構建合理的財富分配制度。馬克斯﹒韋伯在其《社會科學方法論》中推崇“價值中立”,“價值中立”原則既有合理性的因素,又無法擺脫其內在的矛盾與虛無。左中右翼思潮的存在印證了學術與意識形態的相互交錯與彼此糾纏。學術研究、理論宣傳與意識形態具有關聯性。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取向。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價值追求。以人為本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其不僅能夠體現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需求,而且能切實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揭示了黨的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的關聯性,將黨性與人民性有機統一起來。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大問題,使命感迫使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進行新的思考。習近平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3],黨和人民的立場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會轉型期,隨著利益格局重新調整,利益群體之間財富差距拉大,利益沖突凸顯,黨的利益協調需求就產生了。傳統儒家通過建立科學的義利觀來協調利益群體間的矛盾,進而達到和諧狀態。西方社會更強調重視契約的制度化來規范人的利益行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以漸進式改革來協調利益沖突。鄧小平提出了先富與共富的辯證法,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對公平效率理論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型公平效率觀,強調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縮小收入分配差距”“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4]。 黨必須準確把握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需求,關注民生,構建和諧財富分配制度,促進利益群體間關系和諧,才能凝聚人心,最終實現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立足實踐是中國加強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基本原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亟需落實主體責任。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有機構成部分,由于多樣思潮存在,各種思潮之間爭奪思想陣地的斗爭一直存在。思想防線一旦被攻破了,其他防線也很難守住。中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而快速的轉型,意識形態也必然隨之發生重要變化。從主體視角看,中國意識形態創新的內涵極其豐富。首先,黨政工作者是中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首個主體?!皥陶h意識形態的轉型,直接引起了全部社會意識形態的深刻轉型?!盵5]229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篇章。黨的每一次理論創新都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變遷。其次,高校理論工作者肩負著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歷史使命,需要在全球化視野和新時代特征下考量中國民族文化的出路,推動理論創新和意識形態成功轉型,引導學生學好黨的理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再次,新聞和文藝工作者面臨著意識形態大眾化的使命。新聞媒體通過發揮信息傳遞的功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傳播出去。文藝工作者通過大眾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文化影視化、文化生活化)將自己倡導的價值觀念傳遞出去。新聞和文藝工作者的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和民族性相統一的原則。最后,人民是力量的來源,用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人民是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根本。社會轉型期人民內部不同群體間利益訴求差異凸顯,通過對話尋求最大程度共識,尋求一種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

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亟需打造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網絡平臺?;ヂ摼W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戰場、最前沿。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國際方面看,西方信息霸權主義嚴重沖擊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美國大搞信息霸權主義,揮舞制裁大棒,大搞經濟技術脫鉤,這將會造成技術層面我們的被動和受制于人。此外,網絡文化霸權主義沖擊我國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網絡文化霸權主義是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在信息時代的變種,西方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和網絡文化優勢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文化滲透,試圖宣傳西方文化的普適性,進而消解世界文化多樣性。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亟需考量網絡陣地建設。面對西方話語霸權,我們要揭示其話語陰謀,堅持自身的獨特話語。從國內層面看,我們要加強黨對網絡意識形態的集中統一領導,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網絡意識形態“戰爭”,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維護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打造網絡強國,與各國一道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綜之,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不僅在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更在于我們的實踐是否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價值觀念相統一,在于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是否形成了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與發展的機制。同時,我們還要吸取歷史上意識形態斗爭的經驗與教訓,正確處理主流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的關系,除了根本敵對的意識形態外,主流意識形態應該最大限度地包容和整合其他無害的意識形態內容,拓寬自身的發展空間。

猜你喜歡
話語權話語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中國如何爭奪LNG市場話語權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高職應有自身的“話語權”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