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學善思 樂于進步

2023-02-20 13:49馮靜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有效對策小學數學

馮靜

摘 要: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主要載體。和其他學科相比,數學的每個教學環節都離不開學生的思維參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深入研究、不斷探索的重點問題?;诖?,文章從“以問題為載體,培養‘善思能力”“以生活為本源,提高‘善思能力”“以作業為延伸,鍛煉‘善思能力”三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能力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善思能力;有效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4-0026-03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教師要認真貫徹《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自身教學方式的革新,通過多種途徑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他們圍繞數學問題展開自主分析,使學生逐步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促進其“善思”能力的提高。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善思”的因素

目前仍有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在教學中受到傳統“以教師為主”思想的束縛和限制,過于注重自身的“講”,很少給學生提供親身參與、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機會,一味地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習得,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導致他們的思維水平難以得到大幅提升。筆者認為,教師的理念和教學方式是影響小學生“善思”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就會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識,他們會過于依賴教師,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長此以往就會阻礙其思考能力的發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內化所學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還要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科學方法,使他們今后面臨生活中各種問題時能夠正確思考[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能力可以讓他們學會思考,并養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對相關的數學問題或現象展開分析、探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掌握知識,達到“內化所學”的目的。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掌握“善思”能力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當學生具備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后,他們就可以通過個人的能力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查漏補缺,養成自學的好習慣[2]。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讓他們帶著較高的熱情投入學習活動,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自主、高效學習。

(三)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是思考,而“善思”則是指學生善于思考,學生思考的過程必定離不開他們個體思維的參與,學生需要調動自身已有的經驗,根據所學的知識對新的問題展開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通過層層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能使他們的思維水平獲得由淺至深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善思”能力也具有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意義,可以提升他們的思維水平。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以問題為載體,培養“善思”能力

1.設計啟發問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問題是數學教學中的“心臟”,學生獲得任何知識的過程都是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3]。設計問題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問題的驅動下對某個數學現象或問題展開積極、主動的探究,提高其“學”的自覺性。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情和認知水平來設計啟發性的問題,促進學生對某個重點內容的獨立思考,調動他們的思維積極性,培養其“善思”能力。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這兩個圖形的共性與區別,并提高他們學習本課的熱情,教師結合本課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啟發性的問題:“同學們,你能通過折一折、量一量和比一比等操作活動,找出長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并探尋二者的聯系嗎?”在這個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紛紛展開了獨立思考與探究,如以下是幾位學生的思考過程:

學生A通過觀察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邊是一樣的,左右兩邊也是一樣,通過動手測量發現四個角都是90°,在驗證的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的特征。

學生B則通過“折一折”的方式對長方形卡紙進行對折,發現兩條對邊竟然可以重合。

學生C利用三角尺測量正方形的邊,發現它的四條邊長度都一樣。

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關于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總結的表格,在此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和提升。

2.設計分層問題,循序漸進深入思考

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基礎、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及思維水平各方面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他們所處的層次水平來設計分層次問題,盡可能從易到難地向學生呈現問題[4]。這樣與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相符,

才能使他們按照由淺至深的思維規律對問題展開分析與思考,從而促進其思維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分層問題的設計,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使他們在原來的思維基礎上獲得發展。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這部分內容時,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設計了分層數學問題,并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向學生呈現,具體如下:

基礎性問題:

小張在陽光超市買了12根中性筆,一共花費21.6元。小李在好再來超市買了15根中性筆,一共花費37.5元。陽光超市的中性筆單價是多少元?好再來超市的中性筆單價又是多少錢?哪個超市的中性筆更便宜?

發展性問題:

在今年的植樹節五年級(三)班一共購買了17棵樹苗,并把它們平均栽種在122.4米的小路上,請問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開放性問題:

劉爺爺家里有一塊長26.4米、寬20.1米的長方形菜地,有一面是靠著墻的。請你思考:

(1)劉爺爺要用籬笆把這塊地圍起來,最少需要多少米的籬笆呢?

(2)A公司報價每米籬笆需要2.5元,B公司報價籬笆一共需要173.16元,你幫劉爺爺算一算,應該選擇哪家公司呢?

分層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思考,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使他們的思維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以生活為本源,提高“善思”能力

1.挖掘生活素材教學,喚醒經驗促進思考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這一重要思想。該思想認為與生活脫離的教育是沒有太大意義的,生活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源泉,教師必須注重對生活中相關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讓教育回歸生活[5]。因此,在該思想的影響下,數學教師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來實施教學,通過引入生活素材來喚醒小學生的已有經驗,降低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難度,以此來提高其“善思”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平移和旋轉”這部分時,教師考慮到這兩種現象在實際生活中很常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了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在游樂場、校園和家庭中都看到過哪些有關平移、旋轉的現象呢?”這個問題可以促使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思考。如大部分學生都去過游樂場,他們可以在游樂場中找到平移運動,包括“纜車”“小火車”“滑梯”等;旋轉運動,包括“大風車”“摩天輪”和“轉椅”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經??匆姷钠揭?、旋轉現象,如推開窗戶、升國旗、乘坐電梯等,并要求學生對這些現象的特點進行分析與思考,在學生掌握圖形運動特點的同時促進其“善思”能力的

提高。

2.聯系生活創設情境,確保學生樂于思考

《課程標準》強調,真實情境創設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情境具有感染人、帶動人的重要作用,構建適宜的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因此,教師要聯系生活來創設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數學問題展開分析和探索,確保他們樂于思考、樂于探究,在分析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負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正負數的讀法和寫法,并體會到負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師就聯系生活為他們創設了相應的學習情境,具體的情境如下:

情境1:利用課件出示氣溫的截圖。大屏幕中是我們城市12月31號以及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你知道天氣播報人員怎樣讀出冬天的氣溫嗎?零下應該如何用數學符號表示呢?

情境2:小明家這個月的收入是2000元,水電和燃氣費用支出是1000元。你可以用正、負數來進行表示嗎?

以上教學情境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可以拉近學生和本課內容的距離。在情境1中,學生需要結合關于氣溫的認知經驗展開思考,初步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存在,并在讀氣溫的過程中體會到零下用“-”表示。在情境2中,學生需要運用正負數來表示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在此過程中思考如何通過正負數對生活中的收支進行描述。這樣的情境可以確保學生樂于思考,促進其“善思”習慣的形成。

(三)以作業為延伸,鍛煉“善思”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以作業為延伸對學生的“善思”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布置實踐性、探究性強的課后作業增加學生自主思考、實際操作的空間和機會,使他們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內化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善思”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講授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這部分內容后,教師擺脫了以往書面性作業的形式,給學生設計了需要動手操作的課后作業,作業內容如下:

1.標識(logo)的創新設計

(1)觀察教師在微信群展示出的標識(圖略),認真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標識呢?圖片中的哪些部分屬于軸對稱圖形?

(2)結合上面幾個標識,為所在班級設計一個具有獨特意義的標識。(一定要是軸對稱圖形,并附上自己的設計思路)

2.大自然采風系列

在現實生活中你一定看見過植物的葉子、花瓣,它們都是天然的,有著各異的形狀,有的本身就可被視為軸對稱圖形。請你用數學的眼光去大自然中采風,找一找在生活中有哪些植物葉子和花朵是軸對稱的,并動手操作,嘗試把樹葉和花朵隨意搭配成一幅“軸對稱”的精美作品。

這些課后作業有利于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力,使他們在親身參與、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善于發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存在的軸對稱現象,在鞏固軸對稱圖形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善思”能力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課程的抽象性相對較強,開展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個體思維、獨立思考等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掌握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自主思考與探究進一步領悟數學知識的本質和內涵。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各方面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奠基期”,教師必須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巧設問題、聯系實際生活及優化課后作業等多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善思”能力,幫助他們養成善于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尹靜.善學、善行、善思,追尋數學的美好[J].江西教育,2023(38):2.

許欽翔.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樂思巧思善思的探索[J].家長,2022(31):63-65.

費娟.愛問、善思、會探,助推學生數學素養的獲得[J].第二課堂(D),2022(7):94-95.

李明哲.小學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樂思巧思善思的有效策略[J].知識文庫,2021(23):70-72.

商萬群.善思 尋理 講理: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淺思考[J].新課程,2021(26):166.

猜你喜歡
有效對策小學數學
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讀解問題剖析
高校英語語境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探究
當前社區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房地產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