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運場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3-02-26 10:21陳元欣戎麗娟
體育科研 2023年1期
關鍵詞:奧運場館奧林匹克新建

陳元欣,戎麗娟

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是世界性難題,也是制約奧林匹克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障礙,國際奧委會及其相關利益方一直努力推進奧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力求妥善解決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難題,避免奧運主辦國在奧運盛會之后陷入“白象綜合征”。國際奧委會在2014年通過了《奧林匹克2020議程》,重點強調可持續發展,對于奧運場館提出要充分利用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原則上不新建沒有遺產價值和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場館。2021年,國際奧委會討論通過的《奧林匹克2020+5議程》再次重點強調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對于未來奧運場館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022年5月22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發布了《超過125年的奧運場館:賽后使用》(以下簡稱《奧運場館》),從賽后使用視角就125年來奧運場館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梳理,發現1896年首屆奧運會至今,85%的奧運永久場館仍在使用,21世紀以來用于奧運會的92%的永久場館仍在使用??v觀125年以來的奧運場館,它們作為十分重要的奧運遺產為奧運主辦城市和當地居民創造了廣泛而巨大的收益。本文擬依托該報告中的相關史料和數據,就奧運場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分析,以期為未來奧運場館以及其他大型賽事場館的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奧運場館》對于1986年以來以及21世紀以來兩個時間維度的劃分,將21世紀以前的奧運場館稱之為奧運場館的過去,21世紀以來的場館稱之為奧運場館的現在,未來系指2024年巴黎奧運會及其以后的奧運會場館。

1 《奧運場館》的主要內容

《奧運場館》系國際奧委會首次系統梳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來的奧運場館賽后使用情況,自1896年雅典奧運會到2018年平昌冬奧會共51屆奧運會,其中,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夏奧會)28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冬奧會)23屆,包含817個永久性場館和106個臨時性場館?!秺W運場館》由奧林匹克研究中心通過與場館所有者、運營商、奧運遺產機構、主辦城市政府以及國家奧委會等利益相關者進行深入調研獲得相關數據編寫而成。

《奧運場館》全面梳理了奧運會主辦城市和地區留下的奧運場館遺產,絕大多數奧運場館繼續用于高水平競技體育以及基層體育比賽和培訓,為曾經的奧運會舉辦城市持續帶來回報和社會收益。隨著國際奧委會對可持續發展和奧運遺產的關注,過去的經驗教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通過研究以往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情況,助力未來的奧運場館實現可持續發展。

《奧運場館》梳理發現以下特點:仍在使用的新建永久場館(即為奧運會建造的場館)和既有永久性場館(即在選擇主辦城市/地區舉辦奧運會時已經存在的場館)的賽后繼續使用率十分接近(分別為87%和83%);87%的綜合性場館,如體育場、游泳池、自行車館、跳臺滑雪、滑行中心和冰球場館仍在使用;臨時性場館使用的比例隨時間呈“U”型變化,在20世紀初約占場館總數的16%,20世紀中葉約占9%,20世紀末約占7%,21世紀初約占14%;15%未使用的永久性場館中,大多數由于各種原因而未建成或被拆除,部分場館的使用壽命已盡,部分在戰爭或事故中被破壞,而小部分則讓位于城市新的開發項目,只有35個場館(占所有817個永久場館的4%)因運營不利而被關閉或廢棄[1]。

從歷屆夏奧會場館使用已有和新建場館的變化趨勢來看,使用已有場館呈現下降趨勢,新建場館在奧運場館中所占比例呈現上升趨勢,但二者已基本處于平衡狀態,從現在奧運場館的發展趨勢來看,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所占比例又逐步上升,較為符合《奧林匹克2020議程》提出的改革方向(圖1)。從歷屆冬奧會場館使用已有和新建場館的變化趨勢來看,使用已有場館變化趨勢不大,略呈下降趨勢,但新建場館呈現先上升再下降的趨勢(圖2)。

圖1 歷屆夏奧會場館使用已有和新建變化趨勢Figure1 Changes of the existing and the new venues used in previous Summer Olympic Games

圖2 歷屆冬奧會場館使用已有和新建場館變化趨勢Figure2 Changes of the existing and the new venues used in previous Winter Olympic Games

《奧運場館》核心內容在于就歷屆夏奧會和冬奧會場館的概況、賽時與賽后使用情況以及特點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與分析,是研究奧運場館賽后利用以及奧運場館發展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以史為鑒,對于未來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報告雖然對125年來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與當前使用情況進行了梳理,但遺憾的是未能就奧運場館賽后的使用效果進行定量評價。根據Jens Alm[2]的研究,近幾屆奧運會主場館賽后利用情況除長野外,均較為理想。日本長野奧林匹克體育場賽后利用情況較為糟糕,其2010年場館利用率指數(Stadium Utilization Index,SUI)僅為0.6(表1)。

表1 1996—2010年奧運會主場館及其賽后使用情況(2010年數據)Table1 Main venues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1996—2010 and their uses after the Games(Data in 2010)

2 奧運場館的過去

2.1 夏奧會場館的過去

從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共舉辦了24屆夏奧會,奧運場館從無到有,場館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場館功能愈發現代化(表2)。

表2 夏奧會場館情況(過去階段)Table2 Summer Olympic venues(in the past)

從早期奧運會場館來看,由于奧運會規模不大,影響力有限,奧運場館數量并不多,基本上以已有場館為主,且作為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專門為奧運會新建的場館數量比較有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歷屆奧運會使用場館情況來看,場館數量基本上在20個以內,新建基本上為1~2個,僅有1896年雅典新建3個場館和1912年斯德哥爾摩新建4個場館。1896年雅典奧運會,共使用了7個場館,有5個至今仍用于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以及對游客開放,舉辦各類會議和演出等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帕那辛納克體育場,該體育場最初建于公元前329年,19世紀破敗不堪,直到1896年奧運會才得以重建,至今仍在使用,每兩年在此將奧林匹克圣火正式移交給下一屆夏季或冬季奧運會組織者。1900年巴黎奧運會作為當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雖使用了15個場館,但11個是已有場館,1個新建場館,3個臨時場館,至今仍有8個在使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共使用了16個場館,8個場館至今仍在使用,此屆奧林匹克體育場是為彩票籌資建設的體育場館,目前仍在使用。1924年巴黎奧運會是二戰前使用場館數量最多的一屆奧運會,一共使用了21個場館,還專門為奧運會修建了臨時的奧運村,這也是奧運會史上第一個奧運村。二戰之前的奧運場館大多使用已有場館,新建場館數量較少,賽后利用問題并不突出,且這些場館大多仍在使用。部分場館如伊芙莊園奧林匹克體育場、洛杉磯紀念體育場等,在未來的2024年巴黎和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中仍將繼續使用,凸顯了奧運場館遺產的可持續價值。此外,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的場館中已有7個場館位于安特衛普之外,說明當時奧運會已有多個城市共同舉辦,以充分利用已有場館滿足賽事需要的樸素理念。

二戰期間以及二戰之后奧運會使用的場館數量大幅增加,場館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從奧運會早期的10多個場館增加到30余個場館,新建場館數量也從幾個增加到10多個,且臨時場館使用的數量逐步下降,大量使用新建永久性場館,逐步開啟了場館改造與建設的高潮,尤其是在部分從未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如東京、悉尼等城市大量新建場館,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奧運場館的“軍備競賽”,對于奧運場館賽后的可持續利用也造成了較大壓力。這一時期奧運場館不僅數量多、規模大,而且投入也十分巨大,給主辦城市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1996年至2010年,平均每屆奧運會主體育場的投資為2.69億美元,平均每個座位的成本是4 176美元,而悉尼奧運會主體育場投資額高達5.83億美元,平均單個座位的投入高達6 978美元[3]。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體育場在為期3年的建設過程中,遭遇嚴重的通貨膨脹、材料成本上漲、技術挑戰和罷工,使得成本超支約14億美元,致使當地居民背負30年債務。

雖然這一時期隨著奧運會影響力的不斷增強、舉辦權競爭的加劇,各國不斷加大奧運場館的建設投入,場館數量快速增加,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場館,另一方面新建場館逐步成為奧運場館的主流形態,在使用場館總量中占比不斷增加,此舉不僅改善了奧運會辦賽條件,也為各主辦城市或地區留下了豐富的奧運場館遺產,部分奧運場館雖在奧運會后面臨短暫閑置問題,但均逐步得到了充分利用,繼續為當地群眾和高水平賽事活動服務。在這一時期后期,越來越多的主辦城市意識到奧運場館對于城市發展的積極作用,韓國政府以奧運場館建設為載體,開展了大規模城市改造,包括新建綠化帶、整修市容、修復古跡、綜合治理、開發漢江、建設地鐵、調整交通管理體系等,使奧運主辦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巴塞羅那利用奧運會場館建設機會,大規模清除了城市廢舊工業痕跡,一改往日與煙囪、垃圾相關聯的城市面貌。悉尼奧林匹克公園建設選址在深受工業污染的霍姆布什灣,經過清理,凈化和改造后成為新的生態公園,為悉尼市民提供自然健康的休閑娛樂場所[4]。

2.2 冬奧會場館的過去

從過去冬奧會場館的發展歷程來看(表3),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前三屆冬奧會,由于冬季項目場館基礎設施條件較為薄弱,可利用的已有場館數量有限,冬奧會采取新建奧運場館以滿足冬奧會賽事的需求。自第4~8屆冬奧會,基本上沒有新建場館或僅新建1個場館。但自第9屆冬奧會開始,便新建大量場館,新建場館基本在50%以上,第9~18屆冬奧會新建場館的比例高達70%(除去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由于冬奧會的項目設置、參賽人數等均大幅少于夏奧會,因此,冬奧會所需要的場館數量也較為有限,從過去冬奧會場館的數量來看,基本上在10個場館以內,僅有日本1972年札幌和1998年長野冬奧會場館數量超過10個,分別為13座和14座,其中,新建場館數量分別為10座和7座。1998長野冬奧會使用場館數量過多且投入巨大,導致場館賽后閑置問題比較嚴重,長野奧林匹克體育場2010年的總接待人次僅有17 828人,SUI指數僅為0.6,為近年來所有奧運主場館最低[2]。在過去的冬奧會中,主要利用已有場館的僅有1952年奧斯陸冬奧會和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新建場館數量較少。這主要得益于挪威首都奧斯陸地區擁有舉辦冬季體育賽事的悠久傳統以及其繁榮的娛樂和競技性冬季運動場所,11個場館中9個場館都是現有場地,僅新建1個場館和1個臨時場館。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共使用9個場館,這些場館全部是1964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的場館,并在1976年的因斯布魯克冬奧會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翻新,至今仍在使用。

表3 冬奧會場館情況(過去階段)Table3 Winter Olympic venues(in the past)

由于冬奧會的項目特殊性,很多雪上項目選址位于主辦城市比較著名的滑雪勝地或山區,部分地區因冬奧會的舉辦從不知名的小地方一舉成為全球著名的滑雪度假目的地,如美國斯闊谷、日本札幌等城市。1960年美國斯闊谷冬奧會的6個高山項目都是在皮埃斯特瓦峰、kt-22峰和帕普斯峰上舉行,這里現在被稱為帕利塞茲太浩滑雪場,是美國最好的滑雪場之一,有24 km2的滑雪場,270條滑道,31個電梯組成的先進網絡,每小時可以運送72 200人上坡,每年吸引60萬游客,曾連續多年被《今日美國》評為北美最佳滑雪勝地。199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阿爾貝維爾舉行,共10個比賽場館,其中4個已有場館,新建6個場館,它們至今仍被用于休閑和高水平冰雪運動,覆蓋了法國阿爾卑斯山脈的三分之二,每年接待數以百萬計的游客,冬奧會的舉辦幫助薩沃爾勃朗峰地區成為世界領先的冬季運動目的地之一。

1994年利勒哈默爾冬奧會共使用10個場館,其中9個為新建,至今仍在使用,從1994年冬奧會結束到2018年夏季,這10個奧運場館先后舉辦了32次世界杯、歐洲錦標賽和國際錦標賽,129次世界級賽事和161次國家級賽事,該屆冬奧會場館在賽后得到了充分利用,為當地持續舉辦各類國際級冬季運動項目賽事奠定了基礎,使得冬奧遺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從奧運場館的過去這一階段來看,不論是夏奧會還是冬奧會,已有場館在奧運場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已有場館是過去百年來奧運場館發展的重要經驗。但20世紀后期,新建場館在奧運場館中的比例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主辦城市場館的建設,為當地留下了豐富的場館遺產,但也造成部分場館賽后閑置,給主辦城市帶來了不利影響。

3 奧運場館的現在

3.1 夏奧會場館的現在

夏奧會場館的現在這一階段主要包括5屆奧運會,可以說是夏奧會的最鼎盛時期,不論是場館數量,還是新建場館數量均為歷史之最(表4)。2004年雅典奧運會使用了33個比賽場館,其中11個已有場館,新建20個,2個臨時場館,新建場館數量創歷史最高紀錄,比2000年悉尼奧運會新建場館數量還多2個,但遺憾的是在這33個比賽場館中,目前僅有23個仍在使用,永久性場館中仍在使用的比例僅為74%,低于現代奧運會以來永久性場館仍在使用的比例約10個百分點,而21世紀以來奧運會永久性場館仍在使用的比例為92%,這說明雅典奧運會的場館在賽后面臨較為嚴重的閑置問題,部分場館因經費、管理等問題已沒有使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雖然使用了39個比賽場館,但新建場館數量不足50%,且大量使用了臨時場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場館新建數量,為賽后場館的持續利用奠定了基礎。2012年倫敦奧運會雖也使用了30個比賽場館,但得益于倫敦良好的體育基礎設施條件,僅新建了6個場館,13個場館為已有場館,臨時場館也達到了11個,為歷屆奧運會之最。北京和倫敦通過大量使用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滿足了奧運賽事的需要,避免了大量新建場館,為推進奧運場館的可持續利用做出了示范。2016年里約奧運會使用了34個比賽場館,其中14個已有場館,新建場館13個,7個臨時場館,其中27個場館(含1個臨時場館)仍在使用中,但遺憾是其中1個新建場館已經停止使用。2020東京奧運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共有43個比賽場館,其中25個已有場館,8個新建場館和10個臨時場館。2020東京奧運會應該是奧運會歷史上使用比賽場館數量最多的一屆,值得肯定的是,東京大量使用了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新建場館比例僅為16.7%,充分貫徹了原則上不新建沒有遺產價值場館的理念。

表4 夏奧會場館情況(現在階段)Table4 Summer Olympic venues(at present)

從這5屆夏奧會場館的構成來看,新建場館呈現下降趨勢,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呈現上升趨勢,充分體現了奧運場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此外,這5屆夏奧會中,除了奧運主辦城市之外,其他部分城市也參與了奧運賽事的承辦,充分利用已有場館滿足了奧運會的需要。如雅典奧運會有5個其他城市參與,北京奧運會有6個城市參與,倫敦有8個場館位于倫敦之外,東京有其他8個城市參與,這一趨勢體現了共享辦奧運的理念,反映了當前夏奧會場館建設正在逐步回歸理性,走向可持續發展,契合《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改革倡議。

3.2 冬奧會場館的現在

冬奧會場館的現在共包含6屆冬奧會,一共使用了66個場館,使用已有場館和新建場館各占50%,比例比較均衡(表5)。從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使用已有場館的比例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變化趨勢,而新建場館比例則呈現倒“U”型的變化趨勢,說明在這一階段冬奧會場館的發展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2014年索契冬奧會新建9個場館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充分利用北京夏奧會遺產,僅新建1個場館,這充分說明北京冬奧會是第一屆從籌辦之初就全面規劃管理奧運遺產的奧運會。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充分利用了大學的場館,新建的場館得益于美國發達的職業體育和大學體育,賽后場館得到了充分利用。2006年都靈冬奧會13個場館中仍在使用的僅有10個,3個場館因各種原因已停止使用,仍在使用率遠低于冬奧會場館平均水平。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場館和奧運村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并通過了加拿大綠色建筑委員會和BC Hydro的認證,被認為是北美同時建設的最大環保建筑群。與其他建筑相比,消耗更少的能源、水和建筑材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最小。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已有場館和新建場館以及雪上場地等全部通過了綠色建筑認證,其中,新建場館通過了綠色建筑三星認證,采用了二氧化碳臨界制冷技術,是目前最為環保的制冷技術。部分場館選址在首鋼產業園,促進了首鋼產業園的轉型升級,成為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范。2022年北京冬奧會由北京、張家口共同舉辦,通過冬奧會促進了張家口地區的脫貧致富,依托冬奧會場館遺產,通過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促進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從冬奧會場館的現在來看,已開始注重綠色發展,充分發揮場館在促進城市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賦能城市發展。

表5 冬奧會場館情況(現在階段)Table5 Winter Olympic venues(at present)

從奧運場館的現在這一階段來看,受奧運會規模的不斷擴大,使用的奧運場館數量大幅增加,夏奧會場館逐步以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為主,新建場館比例逐步下降,冬奧會場館使用已有場館呈現“U”型變化趨勢,新建場館比例開始驟降。這反映出各主辦城市開始嚴格履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積極推進場館可持續發展并取得初步效果。

4 奧運場館的未來

奧運場館的未來即未來奧運場館的發展必須要遵循《奧林匹克2020議程》和《奧林匹克2020+5議程》,這2份議程重點強調了可持續發展,通過改革主辦城市申請辦法、修訂申辦評估標準、將可持續性理念引入奧運會的方方面面等一系列舉措,推進奧林匹克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奧運場館亦要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已有場館,在沒有遺產價值或新建理由不充足的情況下使用臨時或可拆卸場館,避免新建場館,以促進奧運場館的可持續發展。根據過去125年奧運場館發展的經驗與教訓,遵循上述2個議程,結合奧運主辦城市合同,奧運場館的未來應具有以下特征和趨勢。

4.1 多個城市聯合舉辦,改造利用已有場館

從過去奧運場館的發展歷程來看,不論是夏奧會還是冬奧會,很早就有多個城市聯合舉辦的先例和成功經驗。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的安特衛普奧運會,有7個場館位于安特衛普之外。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國際奧委會主要出于遺產、可持續性和成本效益的考慮,允許在主辦城市或東道國以外組織預賽甚至整個項目的賽事。根據《奧林匹克2020議程》對于主辦城市申報辦法和評估標準的改革,奧運主辦城市從申請制改為邀請制,邀請符合條件的城市參與申請,以使奧運會更加契合主辦城市發展的需要。此項改革的核心議題在于鼓勵多個城市聯合舉辦,以充分利用各主辦城市已有場館,避免新建場館。2022年北京冬奧會已由北京和張家口兩個城市聯合舉辦,2026年冬奧會也將由意大利的米蘭和科爾蒂納共同舉辦。在奧運主辦城市合同中明確提出,只有在提交可行的商業計劃和遺產使用計劃,詳細說明已被證實的奧運后需求、資金、可持續性和未來運營用途(包括未來運營商)的情況下,主辦城市才可考慮新建永久性或可搬遷場館。至于單一功能場館,則無須新建永久性建筑,比賽應轉移到最合適的已有場館,即使在主辦城市或國家之外亦可。從國際奧委會的改革發展理念來看,沒有遺產價值的場館原則上不得新建,最大限度充分利用已有場館。因此,從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奧運會將逐步由多個城市聯合舉辦,充分利用已有場館,滿足奧運會的辦賽需求。

4.2 注重場館可持續性,改造建設綠色場館

《奧林匹克2020議程》改革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將可持續性貫徹到奧運會的方方面面,其中,重點是奧運場館的可持續性,實現場館的持久利用和反復利用。國際奧委會已承諾在2030年減少45%的碳排放,到2040年實現凈零排放。這就要求未來的奧運場館不論是新建還是改造利用已有場館,均要在全流程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可持續采購、使用環保節能材料、太陽能發電、綠電等一系列舉措打造綠色場館,以降低奧運場館碳排放。根據奧運主辦城市合同,所有奧運場館均應有可持續管理計劃,其中應包括:全生命周期評估,證明項目由遺產所有者提供資金和保障,并在財務上具有可持續性;可持續的設計和建造方法,在選址和征用土地、廢物管理、資源使用、優化和重復使用材料、循環再造和處置、能源和水的消耗等方面有明確和可實現的目標。確保所有奧運場館設計(永久性、半永久性、可拆卸性和臨時結構)都是基于奧運會所需和奧運會后的用途,否則不得新建。奧運主辦城市合同中也明確提出鼓勵各地采用適用于本國或地區的綠色建筑標準,以優化奧運場館的環境表現。北京冬奧會作為首屆實現碳中和的奧運會,所有場館均為綠色場館,為未來建設綠色場館提供了豐富的可資借鑒之經驗。

4.3 增強場館設計韌性,鼓勵共享使用場館

從過去125年部分奧運場館賽后高效利用的經驗來看,奧運場館的多功能性是其能夠持久使用的重要特征。如鹽湖城冬奧會的冰上運動中心、五棵松體育館等場館均能實現冰籃轉換,可以滿足冰上和籃球、演出等多種類型的活動。悉尼奧林匹克主體育場座席數量由賽時的110 000個調整到賽后的83 500個,通過底層可移動看臺的調整,使得體育場從橄欖球和足球比賽的矩形運動區轉換為澳大利亞規則足球和板球比賽的橢圓形運動區,以滿足橄欖球、板球、足球等多個項目的使用需求。絕大多數奧運主體育場的座席數量在賽后均進行了調整,減少座席數量,降低賽后運營成本。因此,增強奧運場館設計韌性,提高場館的兼容度至關重要,可以確保奧運場館在賽后實現多功能利用。此外,國際奧委會鼓勵最大限度地共享利用場館,以減少奧運會所需場館的總量,并建議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優化競賽安排,以便于共享使用場館。殘奧會基本上也是最大限度使用奧運會場館,共享使用場館。通過增強奧運場館設計韌性,提升場館的兼容度,滿足多種運動項目的競賽需要,為共享使用場館奠定基礎。2024年巴黎奧運會新建的水上運動中心具備多功能用途,在奧運會賽事期間,場館內將舉行水球、跳水和花樣游泳等比賽,在殘奧會期間,場館將靈活地轉變為硬地滾球類體育場,而在奧運會完全結束后,該建筑將作為當地居民舉辦體育活動的中心。2020年底,國際奧委會通過了巴黎奧運會場館總體規劃方案的調整,減少臨時場館,將部分項目調整至已有場館,如不再使用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場,并將游泳和水球決賽轉移到拉德芳斯競技場,不再使用讓·布因球場,把橄欖球比賽轉移到法蘭西大球場,以減少所需的場館數量,允許場館共享,以降低預算支出。

4.4 場館容量不再限制,滿足使用需求即可

未來奧運場館最大的變化可能是場館容量不再限制,這一條款已寫入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由于國際奧委會對場館最低容量不再做要求,各主辦城市應根據當地情況確定場館的容量,特別是考慮當地組織者確保場館滿座的能力,已有場館的容量,奧運會后所需的使用容量,該項運動在主辦城市、地區和國家的普及與受歡迎程度,境外觀眾以及場館周圍的空間等。奧運主辦城市合同建議對每個場館進行“平均座位成本支出”分析,即總成本支出除以座席數量,評估每個座位的預期成本與收益,幫助當地確定合理的場館容量,各地應因地制宜,以滿足當地賽后使用需求為主要目標[5]。

4.5 大量使用臨時場館,降低賽后運營壓力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和新材料的不斷涌現,臨時場館可以滿足場地和觀眾看臺等更加復雜的技術要求。21世紀以來的奧運場館中大量使用臨時建筑,倫敦奧運場館中臨時場館所占比例高達37%。根據《奧林匹克2020議程》,國際奧委會積極鼓勵主辦方使用臨時場館。因此,未來奧運場館越來越多使用臨時場館的趨勢將得到鞏固。2024年巴黎奧運會95%的場館為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根據巴黎奧運會場館的設計理念,整個巴黎將變身為奧林匹克公園,相當一部分場館選址在著名歷史建筑附近。因此,2024年巴黎奧運會最終使用的臨時場館比例將大幅提升。奧運場館中大量臨時場館的使用,尤其是一些在主辦國不太普及的運動項目競賽場館使用臨時場館,將有助于降低奧運場館賽后運營壓力。

4.6 成為城市發展觸媒,促進城市更新發展

奧運會作為國際重大體育事件,具有超強的影響力和國際關注度。奧運場館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觸媒源[6],札幌、首爾、巴塞羅那、悉尼、倫敦、北京等奧運會場館的成功探索與實踐,樹立了奧運場館促進城市更新發展的典范。日本札幌冬奧會促使札幌從名不經傳的小城市轉型為國際著名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倫敦奧運會極大促進了倫敦東區的更新與發展,北京冬奧會有力促進了首鋼工業園的轉型發展。奧運場館成為促進城市更新與發展的重要催化劑。奧運主辦城市合同鼓勵優先使用以前開發或退化的土地,而不是綠地,以發展新的場館和基礎設施,使當地社區能夠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益處。同時,對于奧運場館使用棕地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鼓勵使用任何后工業時代的“棕色土地”,但必須要經過認可的第三方的詳細調查,以確保安全、無污染。從奧運會申辦制度的改革來看,未來奧運會要契合主辦城市發展的需求,更加關注主辦城市發展的需要,奧運會將為城市發展帶來無限可能。2024年巴黎奧運會,計劃將巴黎打造成奧林匹克公園,眾多場館選址著名歷史景點,奧運會將成為城市營銷的重要平臺。因此,未來奧運場館要在促進城市更新發展中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奧運場館的觸媒效益,科學選址,融入城市整體發展規劃,賦能城市更新與發展。

5 結束語

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是永恒話題,《奧運場館》為認識奧運場館發展歷史及其賽后利用狀況提供了十分寶貴的一手文獻。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未來奧運場館如何發展,一方面應借鑒125年來奧運場館發展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主辦城市需要不斷創新,在《奧林匹克2020+5議程》的指導下,通過多個城市聯辦、充分利用已有場館和臨時場館、建設綠色場館等途徑,積極探索奧運場館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妥善解決奧運場館賽后利用難題,充分發揮奧運場館的遺產價值,為奧運場館、奧林匹克運動以及主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猜你喜歡
奧運場館奧林匹克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慶三年新建農村公路6.26×10~4 km
萬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東、溫新建作品
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奧運場館對北京建成世界體育中心城市的影響研究
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奧運場館對北京建成世界體育中心城市的影響研究
頭腦奧林匹克
頭腦奧林匹克
頭腦奧林匹克
頭腦奧林匹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