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影響研究

2023-02-27 06:50朱小瑩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雙城經濟圈成渝

朱小瑩

(中國建設銀行重慶中山路支行,重慶市 400000)

一、引言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綱領性文件的出臺,黨中央、國務院做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成渝地區成為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第四增長極的“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和戰略部署,讓成渝地區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規劃綱要》明確對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戰略布局,以深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支撐,致力于打造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在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傳統的產業結構和體系急需轉型升級以適應高質量發展戰略,這對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產業轉型升級提出更高要求。

自習總書記在2020年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以來,我國的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被提升到新的國家戰略高度,舉國上下對于綠色發展的共識正逐漸強化并深入。綠色金融作為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推進我國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對其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頂層設計的探索以及深入推進綠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踐,已然成為未來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和發展布局的重點方向。在2021年發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到2025年,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的戰略目標以及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主要任務。

在當前國際國內綠色低碳發展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綠色可持續,綠色金融發展最終服務于實體產業。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能否賦能和帶動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和方向。

二、文獻綜述

汪婧,王吉剛(2022)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開展對策性研究,提出目前其發展存在規模不大、影響力不強、協同性不足、金融機構發展積極性不高等四個問題,從擴大供給、深化區域協同、提升話語權、激發機構積極性等四個方面,提出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的對策。冉燕雪(2022)分析了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產業格局,認為四川與重慶的產業結構以二、三產業為主,服務業發展迅速、農業衰退的態勢難擋;從產業發展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服務業主導格局初步形成;從產業布局看,多數產業集中于成渝兩地的中心地區,并提出應全面提升成渝地區全域協同一體化發展的理念,優化產業發展格局,加大經濟圈外圍產業發展力度,實現地區的均衡發展的政策建議。劉波,謝偉(2022)依據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動態能力理論,從現狀層、路徑層與目標層三個方面設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源轉型的路徑,提出雙城協作、碳排放權交易、技術創新、產業集群規劃等轉型路徑。

目前多數研究僅從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或從產業發展情況等某一方面進行研究,鮮有文章從二者關系維度進行分析,故本文從此角度出發,研究分析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是否能夠有效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變量的選取及建模

本文選取四川和重慶2011年至2021年11年的數據,首先通過熵值法分別構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和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分別用于衡量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情況和綠色金融發展情況,后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作為被解釋變量,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作為解釋變量并加入控制變量,構建OLS回歸模型,由此對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情況進行研究。

數據均來源于《四川統計年鑒》《重慶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等,采用Excel、Spssau等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量化。

1.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和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的構建

(1)構建評價指數的指標選取

通過研究學習相關文獻,結合指標數據可得性、有效性,選取以下指標用于構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和綠色金融發展指數。

表1 構建評價指數的指標

(2)評價指數的計算

通過“熵值法”對以上選取的指標數據進行處理,構建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和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設定Xij為第i年第j個指標。如果Xij的指標類型為正向指標,則用以下公式對Xij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若Xij指標類型為負向指標,則:

通過對無量綱數據進行計算,最終得出第i個樣本第j項指標的評價值和第i個樣本的評價指數

通過以上方式計算后得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IUTEI)和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GFEI)如下表。

表2 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IUTEI)和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GFEI)

上表中顯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從2011年至2021年呈現不斷上升態勢,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

3.控制變量選取

本文借鑒劉新,陶春暉等(2022)對控制變量的選取,采用城鎮化發展進程(URP)、外商投資(FDI)、科技發展水平(SCL)作為控制變量。

城鎮化的深入發展能構形成虹吸效應,吸引人才、資本等資源要素聚集,推動產業供給、需求的重組和優化,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奠定基礎。

成渝地區作為一帶一路重要貿易樞紐,外商投資的引入是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應充分發揮第四增長極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吸引優質外資投資于成渝雙城經濟圈內新興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傳統產業的綠色升級改造,加速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發展水平以專利申請數量衡量,對涉及綠色項目、節能減排技術、低碳環保技術等專利發明的利用或投產,能夠有效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

表3 控制變量選取

(二)模型構建及回歸結果分析

1.模型構建

本文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IUTEI)作為被解釋變量,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GFEI)作為解釋變量,城鎮化發展進程(URP)、外商投資(FDI)、科技發展水平(SCL)作為控制變量,進行OLS回歸分析。模型構建如下:

2.回歸結果分析

為降低數據出現不平穩的概率,對控制變量中外商投資(FDI)和科技發展水平(SCL)數據做取對數處理,優化后模型如下:

后對變量進行ADF檢驗,發現數據均不平穩。 通過對所有數據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顯示,在假設最多3個協整時,其跡統計量值為9.136,其絕對值均低于各臨界值的絕對值,意味著接受該假設,故證明原模型各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可用原數據進行OLS回歸。

表4 Johansen協整檢驗跡統計量Trace

通過進行正態分布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變量均沒有呈現出顯著性(P>0.05),均滿足正態分布。

表5 正態分布檢驗結果

通過對數據分別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和異方差檢驗,結果顯示方差膨脹系數VIF均小于10,容差值均大于0.1,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異方差檢驗中,使用懷特(White)檢驗和BP檢驗兩種方法進行檢驗。檢驗原假設為模型沒有異方差,兩種檢驗均接受原假設(p>0.05),說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問題。

通過對數據進行相關處理及檢驗后,運用Spssau軟件對數據進行OLS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6 OLS回歸分析結果

模型公式為:IUTEI=-8.925 +0.277* GFEI+5.165* URP+ 0.389* Ln FDI+ 0.185*Ln SCL。

從模型有效性來看,R2達到0.998,可見模型能夠解釋產業轉型升級指數的99.8%變化原因,模型擬合優度較好。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F檢驗(F=615.649,p=0.000<0.05),說明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指數、城鎮化發展進程、外商投資、科技發展水平至少一項會對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指數產生影響關系。

綠色金融發展指數的回歸系數值為0.277,并且呈現出0.05水平顯著性,表明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金融發展對產業轉型升級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從影響程度看,綠色金融的促進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挖掘提升。城鎮化發展進程的回歸系數值為5.165,并且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呈現顯著正相關影響,意味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城鎮化發展越深入,對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影響越大。LnFDI的回歸系數值為0.389,并且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意味著外商投資的不斷引入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LnSCL的回歸系數值為0.185,并且呈現出0.01水平顯著性(t=7.187,p=0.000<0.01),說明科技發展水平每增加1個單位,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會提升0.185個單位,有一定正向帶動作用,但影響程度較低。

四、政策建議

相較于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老牌發達經濟圈,成渝雙城經濟圈身處內陸腹地,經濟發展總量較小,影響力在全國范圍內不強,圈內各地區協同性有待挖掘提升。因成渝雙城經濟圈正處于自我品牌塑造、凝聚資源打牢基礎的初級發展階段,還需要對自身目前的產業發展情況以及綠色金融發展情況進行自我剖析、橫向對比,充分借鑒老牌經濟圈的發展經驗,結合自身優勢稟賦,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經濟圈的產業和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

從產業轉型升級角度來看,一是成渝地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以及已有產業體系和產業布局優勢,強化成渝兩地自身比較優勢產業,形成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優勢產業品牌,發揮品牌效應。二是統籌協調成渝雙城經濟圈各省市區域的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山梃b長三角經濟圈發展經驗,以點帶面,以強帶弱,以優勢帶動劣勢,推進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產業協同發展。同時以雙方優勢產業為輻射點,相互帶動相互促進,資源互補,不斷拓展輻射范圍,促進經濟圈外圍產業發展力度,擴大雙城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三是推動產業內部結構優化,以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發展為契機,以綠色金融為支撐,積極推進傳統工業企業向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方向轉型升級,支持綠色項目投資建設。加大第三產業發展力度,推進數字化經濟、現代化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形成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

從綠色金融發展角度看,一是應借助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契機,充分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優勢稟賦,強化成渝地區中心城市作用,發揮虹吸效應以及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打造西部地區金融高地。二是在國家綠色發展背景下,應積極推進綠色金融發展與改革創新,以綠色金融為支撐,加快推進綠色項目、綠色企業投資建設,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發揮第四增長極作用。三是綠色金融應積極服務于實體經濟,各類綠色金融產品應精準投資于綠色企業或綠色升級改造項目等,構建綠色金融與產業轉型升級對接機制,發揮綠色金融引擎作用,驅動成渝雙城經濟圈產業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雙城經濟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雙城劇匯”共促戲劇發展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中國雙城發展模式
首都經濟圈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成渝雙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產業結構效益與競爭力研究
雙城和一周
論蘭州經濟圈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經濟圈京津冀分產業區位優勢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