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職業教育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培育探究

2023-02-28 07:02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商科關鍵職業院校

柳 云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5)

一、研究基礎、概念界定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基礎

2020年9月,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辦好公平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更好地支撐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1]9-16,教育部、財政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教職成〔2020〕7號)提出,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35-48。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強調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充分運用新機制、新模式、新技術激發教育發展活力,實現規?;逃c個性化培養的有機結合[3]2-5 [4]6-8。

(二)概念界定

傳統商科以職能為導向培養專門人才,例如市場營銷、金融、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新商科對傳統商科的學科進行了重組,將新技術融入商科課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教育,旨在培養符合新經濟環境需求的商科人才。新商科融合了工科、理科與傳統商科的知識,是商科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是不同領域的跨界融合[5]115。

(三)研究目的

現有研究大多是對高職師資培養、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比較抽象和籠統,沒有總結出在提質培優背景下影響職業教育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擬通過分析我國新商科人才應具備的關鍵能力,探討職業教育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的培養,以促進我國新商科人才供給側的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商科人才。

二、我國職業教育商科人才培養現狀

(一)我國職業教育商科人才培養概述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都是學校為每一個專業制定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規定好必修、選修和實踐課。這種模式不能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教學方案和日常指導,不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需要來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也不利于全方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同時,這種模式也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利于他們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學習效果一般。另外,我國職業院校的商科教育仍普遍存在過度強調個人能力培養、不夠重視團隊協作與組織協調能力培養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商科人才在工作崗位上難以適應與領導、同事、下屬和客戶等各種角色的協同與合作。

隨著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企業對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傳統商科一直以單一學科為教學前提,以職能為導向,未能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培養出來的是只具有單一技能的專門人才,如人力資源管理專員、會計、銷售等。同時,學校以職業資格證書來評價學生的專業技能,忽略了行業知識與市場動態變化的融合。

我國職業院校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仍停留在“前互聯網時代”,課程重心放在經濟、管理等商科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上,課程內容較少涉及實踐技能的培訓以及其他學科的外延拓展,難以滿足新時代企業對復合型跨學科商科人才的需求。

(二)我國職業教育商科人才培養的側重點

1.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操作為輔 學生學習的課程以外語、經濟基礎、企業管理、商務法律四大模塊為主,外語課程以商務英語和日語為主,但也有些職業院校沒有設置相應的外語課程。

當前,職業院校引進了許多實訓軟件,讓學生在學完理論知識后能夠通過實訓強化操作技能。實訓課程基本安排在理論課程完成之后,一般在每個學期末,時間持續1~3周。但是此時臨近放假,學生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實訓課程的學習。同時,由于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生較難獨立自主地完成實訓任務,需要教師反復多次強調理論知識,實訓操作時間因此被縮短。并且,實訓操作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對商科人才的新要求。

另外,雖然我國職業院校商科專業也建設了一批校企合作實踐基地,要求學生完成暑期社會實踐以及畢業社會實踐并獲得相關學分。但是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學評估中,對商科學生社會實踐環節質量監督的缺位,導致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社會實踐基地僅是一塊空招牌,有的更是淪為企業招聘免費實習生的渠道,沒有為商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服務。

2.注重單一專業技能培育 我國商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仍是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的某個特定崗位的專職人才。但是,新經濟形態下,單一專業技能已無法滿足企業對新商科人才的要求。在提質培優背景下,職業院校應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數據創新思維能力、能夠適應新模式、掌握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當今世界出現信息一體化和商業一體化等新趨勢,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這就要求新商科人才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實務操作能力,還要具備國際市場視野,至少掌握一門外語,精通國際經貿規章,了解區域文化背景。目前,傳統商科培育的人才不太熟悉區域法規和人文習慣,同時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已不能滿足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在國家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和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背景下,對照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要求,新商科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文化熏陶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商業人才。

商科學生為了應付名目繁多的職業資格考試,在校期間較為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不重視人文素養、道德修養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同時,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與商業活動的深度融合加快了商業變遷的節奏,商業環境瞬息萬變,需要商科人才具備很強的情緒管控能力,以緩解壓力、對抗挫折和自我激勵。提質培優背景下,新商科人才培養面臨著新要求,職業院校既要注重學生國際視野的開拓,又要注重愛國情懷的培育。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應將優秀的商業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通過恰當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提質培優背景下我國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分析

(一)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調研問卷解讀

為了弄清新商科人才的關鍵能力,課題組設計了“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調研問卷”,設置了8個問題(單選題和排序題),進行了一次調研,共收到有效答卷1 075份,調研情況分析如下:

1.被調研者基本信息 在1 075人中,20歲及以下占26.79%(絕大多數是在校學生),21~40歲占68.00%,41~50歲占3.91%,51歲以上占1.30%;男性占35.63%,女性占64.37%;在校學生占34.70%,教師占14.79%,企業人士和其他(個體戶、事業單位等)占50.51%。在這次調研中,有90%左右的人從事的專業或職業與財經商貿有關,大專和本科學歷占89.30%,他們對新商科的關鍵能力有較為成熟的理解。

2.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調研數據處理 課題組根據前期文獻分析,結合我國提質培優和職業教育改革的相關要求,在調研問卷中列舉了11個關鍵能力以供選擇。這11個關鍵能力分別是:專業知識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適應環境能力,外語能力,文化素養,職業道德。

根據調研問卷選擇人數和次序,對于新商科人才應具備的關鍵能力進行綜合評分。課題組對11項關鍵能力按照選擇次序先后分別賦予不同權重(參見表1),權重總和為1。如果某關鍵能力沒有被選擇,這個關鍵能力的權重則為0。在后續SPSS統計分析中,課題組對調研問卷的原始數據進行清洗,清洗后的數據與調研問卷的原始數據會有所不同,特此說明。

表1 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的權重分配表

(二)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模型構建及分析

1.按身份、職業相關性、平均月收入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 (1)按身份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在SPSS中,按身份(學生、教師、企業人士及其他)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結果見表2。與身份具有顯著性統計意義的關鍵能力從高到低依次為:信息處理、專業知識、解決問題、職業道德(參見表2)。(2)按職業相關性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在SPSS中,按職業相關性(非常相關、比較相關、相關、有一點相關、不相關)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結果見表3。與職業相關性具有顯著性統計意義的關鍵能力從高到低依次為: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溝通、適應環境(參見表3)。(3)按平均月收入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在SPSS中,按平均月收入(隨機函數自動按區間分配)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多元邏輯回歸,結果見表4。與收入有顯著性統計意義的關鍵能力從高到低依次為:信息處理、職業道德、團隊協作、專業知識、文化素養(參見表4)。

表2 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按身份進行多元邏輯回歸結果表

表4 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按平均月收入進行多元邏輯回歸結果表

根據表2到表4的相關分析,課題組得出有顯著性統計意義的關鍵能力從高到低的排序。從表5可知,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職業道德;其次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適應環境能力,文化素養(參見表5)。

表5 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按身份、職業、平均月收入進行綜合分析結果表

2.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主成分分析 在SPSS中,課題組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進行主成分分析,結果見表6。從表6可以看出:11個關鍵能力中有6個為主要影響因素,對此進行相關性矩陣分析、成分矩陣分析和成分得分系數矩陣分析(參見表6)。在提取的6個主要成分中,課題組結合新商科人才培養對應的關鍵能力,從成分矩陣中可以得出以下6個主要成分的命名。成分1:適應環境能力與外語能力(適應環境+外語);成分2:道德素養(職業道德+文化素養);成分3:信息化專業能力(信息處理+專業知識);成分4:解決問題能力;成分5:團隊與創新能力(團隊協作+創新);成分6:溝通能力。

表6 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主成分分析結果表

基于表5中的身份、職業、平均月收入維度的似然比分析結果,課題組發現外語能力、創新能力貢獻度較低,主成分分析中適應環境能力、創新能力、外語能力影響較小。因此,在將適應環境能力、創新能力、外語能力去掉后,通過主成分分析,課題組發現旋轉載荷平方和累計值從70.193%提升到76.596%,這說明這三個指標并非主要的關鍵能力。

從主成分分析數據可以看出,新商科人才應具備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道德素養(職業道德+文化素養),信息化專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

(三)小結

從基于身份、職業、平均月收入等維度的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分析與關鍵能力主成分分析,課題組得出新商科人才應具備的關鍵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

我國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能力、素質三個層面。結合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基于調研問卷的數據分析,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可以進一步被歸納為:知識目標----專業知識能力,能力目標----信息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素質目標----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四、提質培優背景下我國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培育建議

(一)人才培養目標層面

我國職業院校要培養的新商科人才是跨界、多技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在培養過程中,要強化人才的“溝通、協作、開放”核心勝任力,注重職業技能、綜合素質、開放視野等多維能力的培養;要使他們具備開發個性化服務和實踐創新性溝通的能力,注重他們敬業精神的強化和工作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要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注重對他們工匠精神和愛國精神的培育[6]8-9。

同時,企業作為市場就業的需求方,學生作為就業的供給方,二者在供需平衡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特別是職業院校的學生,其就業關鍵能力與企業所要求的能力不相匹配,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要求。另外,教師作為“三教”改革的主體,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管理起著主導作用,并且職業院校的教師都有企業掛職鍛煉的要求,這就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貼近市場需求的前沿,充分了解企業需求。因此,在制定職業院校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時,教師必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以課程設置的方式將企業需求的關鍵能力落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制定既符合企業要求又能夠讓職業院校學生接受能力的相關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使我國職業院校新商科人才的培養符合市場的要求,讓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提升。

(二)知識目標層面

1.專業知識能力培育要符合專業特點和市場需求[7]153課程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應根據專業特點開設專門的職業關鍵能力課程,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組織與實施等方面加強職業關鍵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應順應新商科的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課程設置,增加實踐教學和信息化教學。在提質培優背景下,將“一帶一路”倡議、跨境電商、自貿區等相關內容融入專業課程,讓課程與時代發展接軌,讓學生的國際視野不斷拓展。

2.增強模擬訓練 引進相關實訓軟件,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操作能力。利用虛擬仿真軟件進行的學習和實操,不僅可以強化理論知識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從而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新商科人才。

3.加強賽證融通、以賽促學 鼓勵學生通過考取各類資格證書或參加相關技能競賽的方式,更好地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組建創新創業工作室,體驗真實的項目運營,為進入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能力目標層面

職業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處理一般分為收集、篩選整理和分析三個階段。因此,職業院校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優化信息收集環境。當下,互聯網成為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基于互聯網環境,學生可以進行信息收集的自主學習與分析。因此,學校應該加強校內網絡資源建設,方便學生收集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并對互聯網資源進行有效監控,避免學生接觸各種有害信息。(2)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層面,教師要激發學生進行信息處理的興趣和動力,要洞察學生內心的想法,幫他們發掘自己的內在潛力,采用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的教法,做學生的朋友,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教材層面,教師應采用與教法相匹配的教材,教材和教法要與學生需求和市場需求同步,教學資源要多樣化,如實驗用品、書籍報刊、圖像影像、多媒體讀物、數字化資源、活頁式教材等。教師要為學生設置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內容,為不同學生提供切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化學習路徑。在教法層面,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加強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環境,增加情景模擬、自主學習、演講展示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法、實驗法、資料調研法、小組討論法等,提高自身的信息查詢和分析能力。

2.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一方面,要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對其強化團隊合作訓練;同時,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和興趣實施個性化教學和評價。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獲取知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團隊合作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評價能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培育學生克服困難、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另外,還應鼓勵學生樹立創新思維,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素質目標層面

要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1.強化課程思政 我國職業教育必須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商科人才培養要突出新商科的職業教育特點,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促進其全面發展。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應共同擬定課程思政實施方案,將合適、豐富、有趣的思政元素通過恰當的方式融入新商科專業課程之中,使理想信念、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等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般印入學生腦海。

2.增設第二課堂和課外活動 增設第二課堂,通過社團等載體開展課外活動。通過參與相關活動,學生可以鍛煉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3.教學活動多樣化 教師應采取提問、案例分析、視頻賞析、情景模擬、研討、演講展示等多種教學方式,組建學習小組,促進小組合作,開展小組競賽,充分發揮和融合團隊各個成員的能力,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目標,讓學生在參與各種團隊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效溝通,使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提升,使問題可以盡快解決,目標可以盡快實現。

綜上,在提質培優背景下,結合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職業院校要注重新商科人才的專業知識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以符合市場對高素質復合型新商科人才的需求;要優化新商科人才培養方案,深化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方法與技術,不斷拓展課程資源,更好地適應市場對新商科人才關鍵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歡
商科關鍵職業院校
硝酸甘油,用對是關鍵
高考考好是關鍵
新商業模式下新商科通識課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商科院系建立咨詢委員會的思考
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商科人才培養的通識教育課程建設之思考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