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小學生網絡空間安全技能的策略研究

2023-02-28 02:41徐桂梅
中國新通信 2023年20期
關鍵詞:通識網絡空間網絡安全

摘要: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小學生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需要從多個角度、多個領域進行。教師需要明確網絡空間安全的概念,并重點從意識培養、技能培養和價值培養的層面出發,以增強學生的網絡空間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感。在此基礎上,適當地開展安全技能教學培訓,從而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管理能力。本文對網絡空間的概念進行了簡要闡述,同時分析了當前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的現狀和其中的立足點,并提出了相應的安全技能培養策略,旨在增強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

關鍵字: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策略;小學生

一、引言

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工作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對學生體系化、高效化指導的關鍵要素。在數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學生應當具備基本的信息安全管控能力,能夠有效地管控在安全管理以及日常上網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不安全問題,做到提前預防、提前控制,提高網絡安全管理水平。

二、網絡空間的概念界定

網絡空間的概念較為新穎,其出自短篇科幻小說《Burning Chrome》。在信息時代,網絡空間的概念也得到了延續、延伸、拓展,成為實體空間結構中的內在有機虛擬組成部分。網絡空間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問題,不再是一個獨立整體,往往聯系到多種多樣的元素,涉及互聯網、電信網、中央計算機系統以及各類處理器、控制器系統單元。網絡空間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聯系多個結構組成部分,完成綜合全面的安全管理控制。從宏觀層面上講,網絡空間改善了人與人、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但也會引發一系列的網絡空間主權問題。作為一類空間“大概念”,如何實現網絡空間安全管理成為新時代各行各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三、網絡空間安全的概念

網絡空間安全概念,正如上文所講解的空間主權、空間權力問題,其中包含信息安全、網絡安全以及相應的結構安全。主要的目標是提升在網絡空間中個人、個體信息資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可查閱性、可審核性。信息資料不能夠獨立于網絡空間而存在,在當前互聯網體系下,必須保證整個系統結構中的設施安全、結構安全、模式安全。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安全的概念也得到了進一步深化,不再局限于對傳統的網絡信息存儲載體以及傳播載體的安全控制。更多的是考量在整個網絡結構中提升相關主體人員的安全操作行為和操作素養,需要從習慣養成、技術學習、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來提高使用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此來有效應對黑客攻擊和不良的網絡襲擊。此外,還需要重點提高相關人員的網絡空間安全素養、能力和素質。同時,從技術、理念、價值層面增強相關學習者的綜合能力,才能夠提高學習者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水平。

四、小學生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現狀

通過上述的論證分析,不難看出要想保障網絡空間安全,需要確保相關人員以及學習者具備基本的網絡空間安全素養。在開展網絡空間安全技能教育培訓的工作進程中,小學教師需要重點從習慣培養、意識培養以及基礎防護技能的宣傳講解層面出發,進一步糾正學生在網絡空間中不安全的行為。通過數據調研表明,大部分的小學生還未接受過體系化、規范化的網絡安全培訓,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在家長以及老師的帶動下對網絡安全問題引起了足夠重視。

究其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素養培養理念,大部分小學生在網絡安全管理過程中還無法對其中的技術問題、習慣類問題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判斷,不了解其中的網絡安全操作要素,無法有效識別網絡詐騙、網絡暴力以及其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在應對網絡詐騙時涉及專業化的社會工程學、木馬植入技術以及釣魚技術。如果學生不具備基本的網絡安全技術素養,缺少警惕性以及識別能力,就會遭受相關網絡安全攻擊。然而,由于缺乏理念培養以及體系化的技術教學講解,大部分學生還普遍缺乏判斷網絡隱患問題的基本能力。

另外,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類的通識課程也存在較大的欠缺。此類課程通常由信息科技教師進行教授,但現有的信息科技課程主要是立足于開展基礎計算機操作教學,并沒有過多涉獵有關網絡空間安全技能方面的教學項目。再加上大部分信息安全考核內容以及教學內容也不具備權威性、完整性、適應性。要么出現部分網絡空間安全技能的教學難度過大,要么出現教育水平過低的情況,未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完成對相關技術、技能課程更加科學化、高效化地講解??傮w來說,在現階段開展對小學生網絡空間安全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的進程中,由于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培養體系、培訓機制,再加上老師以及學校家長未引起足夠重視,以至于大部分學生還缺乏網絡空間安全意識,不具備良好的信息安全素養。

五、小學生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的立足點

培養小學生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需重點從網絡安全行為、網絡空間防護技能、網絡空間安全知識,以及網絡空間安全意識等四個方面來開展教學工作。教師應當對現有的網絡安全課程體系進行更加科學、合理地打造和構建,整合校本資源以及校內外資源,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項目。同時也需要設立全新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思想認知狀況,對相關基礎技能課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講解,做到有的放矢,保證學生能夠將網絡空間安全知識全盤吸收、消化、使用,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網絡空間安全防護技能。另外,教師在培養學生網絡空間安全防護能力的過程中,也需要重點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心理認知進行分析評估。

比如說,重點提升學生對網絡空間安全的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增強學生在上網過程中的警惕心理,幫助學生更加科學、高效地識別以及防御網絡空間中的安全風險。最后,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理實一體化的活動。比如將基礎政策條例、意識形態、法律法規與網絡安全管理以及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進行有效整合,適當銜接網絡空間文化等多種要素,實現對學生更加高效地教育培養。因此,開展網絡空間安全素養以及安全技能的培養工作需要從以上多個方面來進行,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管控。

六、小學生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策略

(一)明確安全培養目標

由于部分小學生在網絡安全學習過程中缺少基本的辨識能力,教師在開展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訓過程中應當重點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識別能力。在此基礎上,適當串接相應的基礎網絡安全技術的講解內容,使學生在網絡安全學習以及對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知信行合一。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教育活動中缺少專門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教育課程。學校、教師和家長應根據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儲備、安全能力和安全素養的綜合情況,參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和《網絡安全法》,組織豐富完善的教學活動和課程,設立科學合理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和安全素養的培養指標和目標。教師和家長應解讀國家相關政策,把增強小學生的安全管理意識和防護技能作為出發點,幫助學生有效應對網絡空間中違法有害的信息,做到科學合理的判斷和識別,并且具備基本的抵御能力和防控能力。這應納入當前小學素質教育階段的網絡安全教育培訓和技能講解體系中。

(二)開展網絡空間安全技能的通識課程

1.學科互動

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通識課程的概念相對較為寬廣。上文提到,大部分網絡空間安全通識課程、知識、概念通常是由信息技術教師進行講解傳授。但是,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涉獵面較為狹窄,還無法幫助學生完成全過程、全時段學習。因此,在打造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通識課程的過程中,學校以及教師應當結合“三全育人”思想觀念下全員管控的核心思想。盡可能將通識課程融入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各個分支。語文教師、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美術教師、體育教師甚至音樂教師均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透網絡空間安全知識。就好比在當前的“立德樹人”背景下,需要將課程思政整合到各學科、各項目中,從而做到對學生全方位的覆蓋引導。

2.學段銜接

在這個階段,需要以學校的基礎信息科技課程作為核心,分析各學科、各領域、各分支所涉及的網絡空間安全元素。這樣可以構建一個體系化的通識課程架構,正如當前大部分學校所建立的“大思政”課程體系。通過合理排配思政教育內容,可以在各個階段、各個時間節點通過合理安排,減少思政教育期間所需投入的資源。因此,在網絡安全通識課程教育培訓過程中,也需要有相應的“大概念”課程。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階段,需要有效協調各學科老師開展通識課程教學項目,以節約在培養學生網絡空間安全技能過程中所需花費的時間和資源。

在低年級階段所開展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教育需要重點以提升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作為出發點,將其中所涉及的網絡安全危害向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開展網絡安全空間學習的重要性。

而在中年級階段,各學科教師則需要適當升華相應的概念,比如銜接相應的基礎技術講解活動,讓學生對Internet、互聯網、物聯網以及現有的云網絡、人工智能、網絡大數據系統的基礎結構進行認識學習,深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網絡空間實體概念。各學科教師可根據該大概念指標,銜接各自的教育課程,深化講解相關知識點,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深化相應的學習概念。例如,政治教師可在講解國家主權的過程中適當銜接網絡空間安全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內在關聯,讓學生在中年級階段能夠形成正確的網絡空間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

而在高年級階段,信息技術教師以及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典型案例對其中所涉及的網絡空間安全要素向學生進行傳遞講解,例如講解典型的惡意代碼、常見的病毒數據庫、蠕蟲和勒索病毒,剖析社會工程學、網絡欺詐以及個人信息泄露等相關網絡安全問題。此時各學科教師可以結合當前時代熱點話題,剖析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信息安全問題以及相關信息安全事故的危害。在通識課程教育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主防范能力。

總體來說,開設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通識課程涉及較多的要素信息,各學科教師須開展聯合協作,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階段確定教育目標和方向,減少相關教育資源的浪費,做到各學科之間的互動銜接和整合,幫助學生從意識領悟、概念探索、基礎技能學習和技術實踐應用等多個層面高效、層次化地學習。

(三)安全技術實踐教學

開展對小學生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工作也需要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構建良好的實踐育人體系和育人架構。在實踐操作管理環節中,包括個人計算機安全防范技術、教育培訓、智能機安全防范、網絡訪問安全防范、信息傳遞發布安全防范、網絡信息安全防范、網絡購物網絡支付安全防范、網絡空間法律法規的講解等。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在學習過程中安全訪問個人計算機,規范地查閱資料,使用安全防護工具,并通過實驗操作來掌握計算機安全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此外,在當前的管理背景下,對學生的手機管理也提出了硬性標準和需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研究手機中的安全機制、安全設置以及手機數據保護等內容,掌握安全操作智能機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學生的手機安全操作技能。同時,學生還需要學習使用基本的加密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如在傳遞涉密的文檔或信息資料時,可以利用壓縮和加密處理文件,從而保證發布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在網絡社交、購物和支付過程中,教師需要教育學生規范和合理使用社交軟件、電子郵箱等工具,不隨意打開鏈接或惡意鏈接,確保文件經過病毒檢測后再打開。此外,教師還需要加強學生的網絡支付風險防范能力,如不隨意泄露個人身份信息和支付賬號密碼,對誘導性支付和消費問題能夠做出獨立的判斷。

在網絡環境中,學生應承擔起基本的安全責任,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環境,與社會各階層和各主體共同營造良好、文明、理性的網絡安全討論氛圍,從而有效過濾不安全和不良的信息。

總體而言,在實踐教育環節中,教師需要重點從以上多個方面入手,以提升學生的能力、思維和素質為出發點,增強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的網絡空間安全技能培養工作需具備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方向。學校和教師應該開設網絡安全技能通識課程,來完成對現有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打造。同時,需要強化網絡安全技術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做到全方位覆蓋和引導網絡空間安全技術教學,確保學生在學習完成后能夠實現個性化成長和發展,并能夠有效地應對網絡安全問題,實現文明上網和規范上網。

作者單位:徐桂梅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明遠實驗小學

參? 考? 文? 獻

[1]辛學偉.“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策略研究[J].長江叢刊, 2017(35):296,298.

[2]倉黨高什姐.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J]. 考試周刊, 2021(89):1-3.

[3]劉寧,張恒.“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20(3):45.

猜你喜歡
通識網絡空間網絡安全
共建誠實守信網絡空間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應“實戰化”
簡述大學通識課教學改革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上網時如何注意網絡安全?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