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探索

2023-02-28 05:56盧永
中國新通信 2023年20期
關鍵詞:黨建工作互聯網+互聯網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黨建工作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高校作為黨建工作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應順應時代發展,開展相關改革創新工作。本文從單維轉向多維等方面,簡述了高校黨建工作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趨勢,從健全制度與人才保障、以學生為主體的途徑等多方面著重探討了在“互聯網+”背景下推進黨建工作的實踐,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黨建工作

一、引言

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其應用領域較為廣泛,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大學生群體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高校的黨建工作應緊跟時代的步伐進行創新改革,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開展新型黨建工作,引導大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

二、高?!盎ヂ摼W+”黨建工作發展趨勢

(一)單維轉向多維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黨建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得黨建工作模式與時俱進,從單維功能轉向多維的新型工作模式,網絡平臺的各項功能越來越多,并持續完善和優化,最后進行綜合連接,實現黨建平臺模塊的互聯效果,這是“互聯網+”黨建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從漫灌到互動

在“互聯網+”黨建模式改革的初期,黨務工作人員對互聯網技術的了解較少,沒有形成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黨建的宣傳教育活動過程中,往往采用漫灌的形式[1]。尤其是在最初的網絡宣傳工作中,黨務工作人員對學生的了解不足,沒有掌握學生的喜好興趣,導致其宣傳效果較差,思想教育效率低。隨著高?!盎ヂ摼W+”黨建的發展,高校的黨務工作者逐漸打破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掌握了互動式宣傳,并積極了解學生興趣愛好,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黨建工作,提高黨建工作的整體效率。

(三)粗放轉為精準

高校的“互聯網+”黨建工作應以學生為工作主體,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修養為主要任務,為國家培養高質量復合型人才。在“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網絡信息鋪天蓋地,種類雜亂,傳播速度極快且信息量龐大,高校的黨建工作者應幫助學生分辨信息質量,改變傳統的粗放模式。

高校應對學生進行精準培養,通過互聯網技術,精準了解學生所需的知識內容,并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時,根據國家要求進行精準化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內容、方式、對象三方面。首先,內容方面,應結合國內外政治動態,積極宣傳黨的重要思想及主要戰略,幫助高校學生掌握時事政治,學習黨務知識,以達到精準傳播內容的目的;其次,高校黨建工作者應采取適當的方式,發揮互聯網相關技術的作用,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態,為其提供精準的思政教育;最后,高校應當根據大學生所選的專業以及國家對該專業的教育要求開展精準化教育,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思想高度和專業水平。

三、“互聯網+”背景下推進黨建工作的實踐

(一)健全制度與人才保障

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新時代,各行各業正不斷引入新型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動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黨建工作也在積極改革創新,開啟黨建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新模式?!盎ヂ摼W+”黨建現如今還處于發展階段,在黨建工作推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工作人員結構問題、相關制度尚未完善、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升等。因此,為了推進“互聯網+”黨建高質量、高速度的健康發展,應當先從人員和制度兩方面進行探索。

第一,在制度方面應,做好最基礎保障工作,相關管理人員應對“互聯網+”黨建的主要目標進行探討,綜合意見并確立最終目標,然后規劃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以及該階段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員[2]。此外,還需完善整體的管理制度,在“互聯網+”黨建的工作開展過程中,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人員監管制度、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等,形成黨建相關制度體系,并滲透到各項工作、學習和發展中,建立健全的黨建工作制度,為“互聯網+”黨建的發展提供保障。

第二,在人員方面,應打造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盎ヂ摼W+”黨建需要專業復合型人才,既要懂網絡技術,又要熟悉黨務工作。因此,為了建設技術水平過硬且政治素養高的人才隊伍,高校應做好人才建設規劃工作,提高人才儲備量,制定科學、合理的“互聯網+”黨建人才培養計劃,加強互聯網技術的培訓工作,同時進行黨務知識的課程教育,以提升高校的“互聯網+”黨建人才的綜合素質。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途徑

無論是黨建還是教學,高校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在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優先了解學生的特征和需求,增加高校黨建工作的親和力。同時,高校應當摒棄傳統黨建工作的糟粕,積極開展黨建的創新工作,著重探索以學生的工作主體的黨建新模式。

第一,工作人員應根據學生的喜好開展線上熱點新聞推送工作,以黨的核心思想為基礎,分析近期網絡熱點問題,根據主體的關注情況,精準推送時事政治信息,并融合黨建專業內容和思想教育。

第二,傳統的宣傳教育有著極大的弊端,只專注于宣傳工作,卻忽視了學生的整體狀態,導致宣傳效果較差,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既增加了高校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宣傳工作的效率。因此,高校必須改變傳統的宣傳教育模式,推陳出新,利用線上問答、聊天、投票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讓學生從被動者變成參與者,使宣傳教育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第三,在學生黨員中選出優秀者作為學生黨員先鋒,并發揮其模范作用,利用學生群體中的成員,帶動并幫助其他學生黨員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更為順利,可以有效提高黨建工作的親和力,使黨建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

高校黨建工作的主體是學生,而傳統的黨建活動過于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導致黨建活動效率較低。高校應改變傳統的黨建活動模式,開展多元化組織活動,拓展活動形式,在必要時可以將活動轉為線上,開展學生黨組織的主題日、宣傳活動、社會社區實踐等,將黨員內部學習拓展為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動中。在活動內容方面,可以利用視頻、文字等方式,將活動方案、宣傳語、活動報道等發布在黨建平臺上,形成全方位的黨建環境[3]。

此外,高校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絡平臺等作為宣傳載體,將網絡黨建內容與教育培訓、紅色行動、志愿活動等功能相結合。例如,公眾號的交流模塊包括志愿者、骨干培訓、交流活動等欄目,學生可以通過各個欄目查看相應內容。在交流互動欄目中,學生可以在線上進行知識問答活動,也可以給學校黨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議,使黨建活動更為豐富,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幫助其學習更多黨務知識,從而有效開展高質量的黨建工作。

(四)進行黨員教育的創新

傳統的黨員教育工作大多是以線下會議或課程的形式進行,尤其是在高校中,學生黨員通常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到教室內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黨員學習興趣較低,甚至存在抵觸心理,缺乏學習積極性。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應積極利用網絡技術,創新黨員教育模式,加強黨建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創建網絡教育平臺,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微博、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開展網絡黨員教育。

在教育內容方面,應當摒棄傳統的書本文字理論內容,從學生黨員的角度出發,采用學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以文字加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呈現,避免通篇的理論,讓學習內容貼近日常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幫助其在短時間內進行高效學習,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進而提高黨員教育效果,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黨組織,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五)完善網絡平臺防御力

網絡是一把極其鋒利的雙刃劍,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幫助人們足不出戶地了解外界信息,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但與此同時,網絡也會給人們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成年人尚可分辨網絡信息的好與壞,但學生的分辨力較低,很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因此,在建設“互聯網+”黨建的模式時,高校應著重開展網絡監管工作,防御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建設健全的網絡管理體系,同時提高黨建工作人員的網絡信息辨別水平。此外,高校應結合黨建工作內容開展針對學生的法律、責任和安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義務與責任,提高學生的網絡素質,引導學生規范上網和健康上網,共同抵制網絡不良信息。

(六)科學規劃黨支部工作

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黨建工作的基礎前提,在高校黨建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輔助高校開展學生的思想教育等相關工作[4]。高校黨建工作可以引入“互聯網+”相關技術,對黨建黨組織工作進行創新改革,改變現有的黨支部模式,開展線上工作,利用網絡平臺豐富學生的黨建活動,使學生黨員之間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互動交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增加學生黨員的凝聚力。

高校畢業班的學生由于實習工作等原因,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很難再聚集,導致黨建工作難以開展。但是,在“互聯網+”黨建的模式下,高??梢酝ㄟ^“互聯網+”相關技術建立網絡黨支部平臺,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視頻、語音等形式召開黨建工作會議,組織黨員在線上開展各類學習活動,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線上工作。

此外,高校應當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數據管理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內的黨建信息進行網絡化處理,系統化地收集和整理高校內的黨支部、管理數據和學生黨員信息,建立黨建工作的數據庫,對學生黨建工作進行規劃管理。同時,還可以利用該平臺對學生黨員信息進行分析和分類處理,為不同學生推送個性化內容,進而實現精準化的黨建宣傳。

(七)打造新型智慧生態系統

在黨建工作中,高校黨建工作占據重要地位,高校是培養國家人才的主陣地,而高校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因此,學生黨建工作在樹立學生正常思想政治覺悟的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高校學生大多是00后,作為互聯網用戶的主力軍,通常依賴于手機或電腦等網絡終端獲取信息,并選擇性地接收感興趣的內容。高校應利用學生這一特性,借助“互聯網+”相關技術,建立黨建網站,通過學生應用較多的微信、抖音等相關平臺,打造屬于本校的黨建智慧生態系統。

第一,高校應先建設黨建的學習平臺,通過大學生慕課、網絡課堂等平臺,創建黨建知識學習模塊,同時豐富課程內容,共享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隨時學習黨務相關理論知識。在線上開展黨員教育,學生黨員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對于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還可以反復觀看課程,從而充分理解知識。

第二,高校學生在入黨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黨建知識,從最初的入黨積極分子到黨員,其中會遇到許多不懂的地方,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解決疑問。為此,在“互聯網+”黨建的建設中,高??梢詾榻處熀蛯W生搭建溝通平臺,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該平臺詢問老師或求助同學。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該平臺與學生展開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狀況,對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

(八)提升黨建隊伍綜合素質

在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過程中,高校應注意黨建工作者在高校中的引導作用,提高黨建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思想覺悟,培養并提升他們對新時代新思想的認識,引導學生黨員在共產主義精神的引領下,堅定黨的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理念,堅決不動搖[5]。

此外,學生黨員應培養互聯網黨建的新思想,強化互聯網技術水平。高校黨建工作者應根據實際情況,結合高?,F有資源,對學生黨員和教師黨員開展專業化培訓,提升黨務工作者的網絡素養。對于大齡黨員,黨建工作者應循序漸進,幫助其認識互聯網,了解新技術,為其講解互聯網對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黨建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視頻教程、文字講解等方式,提升大齡黨員的互聯網技術。年輕黨務工作者通常具備一定的互聯網操作能力,并且學習速度相對較快,接受能力較強,但黨務知識相對匱乏。因此,黨建工作者在對年輕黨員實施互聯網操作技術培訓的同時,還應當加強黨務知識教育。

高校黨建工作應積極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對不同年齡段的黨員開展對應的培訓工作,幫助黨員熟練掌握各類軟件的使用方式,豐富黨員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全面提升黨員的整體素質。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相關技術逐漸普及,在黨的帶領下,黨建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在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的過程中,高校應當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改變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做好學生黨員的培訓工作,培養學生黨員的新思想、新思維,同時建設高校黨建工作的互聯網平臺,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整體質量。

作者單位:盧永 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參? 考? 文? 獻

[1]劉紅,孫佳鳴,譚松珊.“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大學,2021(51):65-67.

[2]曾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性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S1):140-141.

[3]黃榮華.“互聯網+”背景下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機遇與提升路徑[J].吉林教育,2021(08):15-16.

[4]廖盧琴.高?!盎ヂ摼W+學生黨建”工作的邏輯與實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02):63-65.

[5]李時坤.“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成才,2021(01):11-12.

猜你喜歡
黨建工作互聯網+互聯網
新時期供電企業黨建工作發展策略分析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淺析新形勢下加強高速公路企業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淺論企業文化建設中加強黨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創新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