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改思路研究

2023-02-28 07:33鐘莉
中國新通信 2023年20期
關鍵詞:互聯網+院校高職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需要完善現有的學前教育專業改革工作,優化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流程,革新教學機制,提高該專業的教學效率。本文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探索,提出相應的課程改革思路,以創新和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和效率。

關鍵字:互聯網;學前教育;課改

一、引言

在新時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工作需持續穩步推進。學校以及老師在該過程中需要做到資源整合、價值融合,結合豐富多元的教學渠道,打造全新的學前教育生態鏈。革新當前的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從而全方位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品質和效率。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教育需求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涉及較多的教育內容,但是現有的教育師資力量無法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以至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設工作無法正常高效開展。另外,部分教師的能力未得到提升,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落后的教學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無法提高教學水平。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部分教師的能力較為單一,無法科學有效地運用各類信息技術,改良現有的課程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導致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相對較低。

(二)方法落后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展教學改革創新活動需要實現方法革新和內容革新。然而,大部分教師仍然持有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觀念,將重點放在理論教育上,而忽視了實踐教育的重要性。在互聯網信息時代,教師仍然依賴傳統的實體課堂來進行教學,而沒有加強教學管理的維度和廣度,無法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和效果。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引入“三全育人”的思想觀念,沒有真正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全時段、全方位的指導。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引入實踐教育,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三)缺乏引入教學評價以及監督機制

教學評價和監督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舉措,同時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在互聯網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大部分學校在進行評價和監管的過程中缺少引入精細化的評價指標。

一方面,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并沒有建立科學化的精準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情況未進行有效點評,從而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部分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能缺失,未引入個性化和定向化的評價要素,無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質量。

例如,現有的課程教學評價缺少對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成果以及學生的思想學習認知層次進行點評,只實現了對學生的技能點評、技能評價和技能評測,還未從思想認知和職業道德素養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綜合能力狀況進行評估分析。

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原則

首先,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找到良好的出發點和方向來改革、優化和完善教育活動和教育項目。教師應該利用數字化媒體和信息化工具,將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環節進行銜接和互動,而不是將注意力和重心單一地放在實體課堂上。需要實現混合式教學,革新現有的教學生態體系和教學結構,完善教學機制,從而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期間能夠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教育指導。

其次,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活動也需要具備完整性和全面性。學校和教師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和本校優勢資源,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指導的工作中,將實踐與理論進行互動融合,結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開辟豐富的教學空間,尋找全新的教學渠道,實現資源整合,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因此,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工作應該借助新媒介、新方式和新技術,有效地實施資源整合、價值融合和課程改革,找到良好的切入點和方向,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改思路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需要結合數字化媒體和信息化工具,整合課前和課中的教學環節,實現互動和銜接。同時,應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革新現有的教育模式和體系。此外,還需要改進和創新實踐教學策略,并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碎片化教學,擴大教學空間。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還應提供精準的服務和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效率。教師應立足于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找準教學切入點和重心,優化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結合數字化媒體開展課前導學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改需持續穩步地進行。學校、教師需做到全方位的育人指導,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全時段、全方位的人才教育培養活動。在課前,教師需利用微課短視頻和信息資源,提前布置課程預習作業項目,讓學生在學習相關課程知識之前能夠對其中的核心內容、核心概念有一個大致的認知和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建立相應的學習小組,借助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對相關課件進行提前自主預習,以便學生對后續的課程知識內容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知和了解,在后續的深層次學習探索過程中,能夠跟上老師的步伐。在此環節,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預習評測,結合測驗工具,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點評,以便確定學生在自主預習期間存在的能力欠缺,進而在教育過程中做到精細化調整、精細化管控。

(二)“互聯網+”移動混合式教學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還需要將實體課堂進行延伸和延續,在線上拓展教學活動和項目,開展雙重教學管理,將線上與線下進行有效整合,從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育品質和教學效率。為此,高職院校需要設置線上網絡教學平臺,并將實體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進行互動結合,在互動平臺上設置不同的權限,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在相關平臺上進行交流、探討和互動,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傳遞,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特征,拓寬學生的視野,實現資源信息的互享,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探索和學習需求。

在此期間,學校也應當將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進行互動整合,明確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差異和出入,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滿足學生個性化探索發展的實際訴求。因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當完成對線上教育課程的革新、優化和調整,豐富線上課堂內容,才能夠推進教學工作持續深入地進行。

比如,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和鋼琴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線下重點開展實踐教育,而在線上可以向學生講解樂理和舞蹈理論知識,并指導學生在學習期間通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補。然而,教師也不能完全將重心和注意力放置在線上課堂,需要適當結合線下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提升。

總體來說,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開展混合式教學,開辟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空間和教學通道,在學前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嚴格掌握線上和線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尺度,以全方位提高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品質和效率。

(三)革新實踐教學方法

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優化創新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概念相對較寬廣。教師也需要對實踐教育元素進行補充和完善。雖然大部分學前專業學生完成了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系統地學習了基礎教育學理論、方法以及積極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但是卻缺少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的機會。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展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活動和教學項目通常只在學生的最后一學年進行,讓他們進入幼兒園或地方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學習,將相關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這導致學生在前兩年主要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無法獲取到更加直觀、形象和全面的實踐教育指導,進而無法形成深刻的學習印象。

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保證學生能夠進行一體化管控,將“教學做”融入其中。在實踐操作中進行理論學習,在學習環節對其中的知識概念、知識理論進行實踐應用。為此,教師可借助互聯網工具、信息化媒體,在開展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適當銜接多種多樣的實踐教育元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認知。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結合5G技術,借助公共大屏幕,連接周邊幼兒園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幼兒教師的教學項目中。

同時,教師可以在公眾連麥、5G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嘗試通過遠程授課的方式向小朋友講解部分基礎性的內容,將相關知識點進行實踐應用。例如,在完成聲樂課程的教學之后,學生可以通過遠程連麥和遠程公共課,向小朋友講解所學的樂理知識,開展簡單的說唱教育,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拓展教學空間和維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進行深層次的交流溝通,相互分享、傳遞在教育過程中所產生的心得和感觸??傮w而言,在互動探索的課堂上,結合遠程直播工具和遠程教育平臺,引領學生實現理實一體化的學習探究。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碎片化教學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實施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過程中,還需要對碎片化的課程知識內容進行深層次、多維度地講解。具體來說,學前教育專業涵蓋的內容相對繁多且復雜,其中涉及大量零散的知識點。雖然通過傳統的混合式教育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對知識結構進行深層次學習和探究,構建完整全面的學前教育知識理論體系,并在幼兒園管理和幼兒教學過程中掌握基礎的方法和技能,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同時,在幼兒園教學中也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和特殊教學案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經驗。而這些經驗很難通過系統化的教學逐一講解。

因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教師需要以零碎化教學的形式向學生講解這部分知識內容。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自媒體平臺將相關碎片化的知識點制作成簡短的視頻。在這些視頻中,教師可以介紹常見的幼兒教學方法及特殊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通過簡單的碎片化學習獲取更加全面豐富的知識信息,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信息工具,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相關的碎片化知識點和教育案例。例如,在當前雙減以及幼小銜接的視域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科學高效的幼小銜接方法,并明確幼小銜接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和信息。

同時,教師還可以介紹習慣養成、基礎算術、美術、音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內容,這些知識點是由幼兒教師總結提煉的。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內容作為零碎化的教學項目,通過1至2分鐘的時間向學生進行講解,幫助他們對相關的核心要素信息進行學習探索,以便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有效應對幼小銜接期間的各種教育問題。

總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和自媒體平臺將部分碎片化的知識概念傳遞給學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拓寬學習空間,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教育經驗,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

(五)課后精準服務指導

學前教育專業的知識面較為寬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存在較大的學習差異。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期間應當借助科學有效的分層教育措施,結合學生的能力素質發展需求,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基準,完成對其更加科學有效地教育培養?,F階段,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職業能力發展提升的目標,對現有的課程結構進行優化、完善,找到良好的教育出發點、銜接點,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品質。為此,教師應當結合高效的課后服務,引領學生在課后學習探索環節實現能力、素質的成長發展提升。

教師需借助信息工具、數字化媒體,為學生在課后進行個性化學習探索過程中給予豐富、多樣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后學習品質。教師可利用微信公眾號以及線上自學平臺,將學前教育專業各知識理論、各知識板塊內容進行有效劃分、整合,并將其上傳到相應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查閱、自主學習。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選取對應的課程模塊進行探索和探究,從而引領學生在學習期間實現進一步的成長和發展。

在開展課后個性化教學指導的活動中,教師也應明確學生當前存在的能力欠缺,并及時整合網上的教育資源,結合前期的學情評測結果,根據學生的能力欠缺為其推送定向化的學習資料,使其在學習期間能夠提升職業能力,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水平。因此,在課程改革優化創新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良優化學生的課后學習方法,結合更多的自主學習課件,整合網絡資源來開展分層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品質和效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過程中,需找到良好的切入點,革新現有的教育機制。同時,還需完善教學流程,結合新的方法和新策略,改善教學思路,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作者單位:鐘莉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

參? 考? 文? 獻

[1]楊婕,李小琴. 專業認證背景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 2021(32):160-161.

[2]羅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路徑研究——以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31(9):22-23.

猜你喜歡
互聯網+院校高職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