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基礎之源

2023-03-02 01:54
科學大觀園 2023年5期
關鍵詞:華生恒河本能

一個叫約翰·華生的美國心理學家曾提出過一種叫“哭聲免疫法”的嬰兒訓練方法,他以自己的孩子為實驗對象:孩子哭,就不抱;孩子不哭,他才抱。華生的核心理論為“嬰兒是環境的產物,可以根據需要塑造”。

我們看看他的實驗結果如何:若干年后,華生的大兒子自殺,小兒子消極厭世,女兒酗酒成性。大兒子如此理解他和父親的關系,他說:“從童年到嬰兒,我發現我成長的過程是冰冷的、機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這或許是我人生痛苦的源頭。我的父親在教育中,剝奪了我所有感情基礎,或許他也沒有意識到吧?!?/p>

約翰·華生的實驗被探討的核心關鍵詞是“安全感”,這也是心理學范疇的主要話題之一。從人類到動物,安全感都是影響成年后人格形成和交往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一個關于恒河猴的實驗,說是把幼猴放在沒有母猴的籠子里,只有食物保證其生存,三個月后,幼猴變得極易驚恐。追蹤發現,實驗中的恒河猴長大后幾乎喪失了交配能力和社交能力。

約翰·華生實驗的意義不用多討論,它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無回應之地就是絕境。它是人性悲劇的起源。

這個實驗雖有代表性,但不具普遍性,多數父母不會做得如此極端,他們更多是在另外一些不經意或者是小細節方面犯錯誤,比如很少擁抱孩子、吼孩子、若反抗就變本加厲報復;再比如做孩子的差評師,又或者不尊重孩子的情緒、不尊重他的空間,打壓他的開心感受或性好奇等一切情緒表現;再或者對孩子訴苦、用內疚操控孩子,拿他去和其他人比較,以及刻意延遲滿足他。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父母可能會做出的舉動。盡管有一些父母在有意識地規避或改正,但因為大家都是頭一次當父母,在責任心和常識方面總會有盲區,所以在與孩子的關系處理上,不能做到完美。一般父母還會本能地干預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這種本能干預來源于父母對自然、社會及環境的反應。他們希望子女保持孩子的角色,順從傳統,有秩序感,這樣孩子的人生可能會好過一點兒,當然,父母自己也會好過一點兒。這也是父母在處理與孩子關系的問題上誤區產生的根源之一。

華生想證明孩子是環境的產物,事實已經證明他是錯的。但我打算把他的假設換一個說法,那就是:人不可能根據需要塑造,但人在很大程度上會被經驗塑造,特別是來自家庭的經歷、與父親母親的經歷,是塑造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關鍵。這些經歷將會和他的本能一樣深刻。所以我們現在對孩子的每一個舉動,影響的可能不光是孩子的一生,它還可能通過孩子一直傳承下去。為人父母者,聽到這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點兒觸動。

猜你喜歡
華生恒河本能
關於《恒河之流》的另一種版本
本能的表達與獨特的個性
逆本能
逆本能
吉米問答秀
恒河風情錄
恒河靜默塵世喧囂
恒河
聰明人
《福爾摩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