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的紅色文化發掘與北疆文化研究

2023-03-02 14:20于宏建
關鍵詞:蒙藏綏遠烏蘭夫

于宏建

(呼和浩特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并開始傾銷其工業產品,清王朝腐朽統治無法抵擋資本主義的入侵,政治黑暗,古老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蒙古地區也未能幸免,遭受俄、英、法、美、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掠奪和滲透,導致內蒙古人民生活日益貧困,加劇了階級壓迫和民族矛盾,引起了人民的不斷反抗。 但因為沒有明確的方向和鮮明的旗幟指引,內蒙古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和抗爭都以失敗告終。 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揭開新篇章,內蒙古的前途命運也隨之有了深刻改變。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內蒙古建立了民族地區最早的黨組織,發展了大批黨員。 內蒙古各族群眾經歷了大革命的失敗,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建立了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據地,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和解放戰爭,最終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這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成功實踐。 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內蒙古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形成了深厚的紅色文化。 這是“北疆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內蒙古黨組織的建立

內蒙古地區最早建立的黨組織是1925 年成立的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包頭四個工作委員會。五四運動時期,在北京及天津求學的內蒙古籍青年投身五四運動。 在北京蒙藏學校讀書的土默特旗學生榮耀先參加了北京十幾所大中專院校為集會游行召開的準備會議,5 月4 日組織帶領蒙藏學校學生走上街頭,與北京各高校青年學生一起在天安門前會合,參與集會和示威游行。 5 月5日,榮耀先還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 五四運動后,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直接領導并參與了對蒙藏學校內蒙古籍學生的培育。 1923 年,在李大釗的關心指導下,蒙藏學校開始發展黨員、團員,在少數民族學生中培養革命力量,同時建議在北京地委設立專門負責民族工作的工作委員會。1923 年4 月,蒙藏學校的蒙古族學生榮耀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內蒙古籍的第一位蒙古族共產黨員。

1923 年秋,北京蒙藏學?;謴驼猩?榮耀先動員土默特旗蒙古族學生到蒙藏學校讀書。 在其影響下,歸綏中學、土默特高等小學校的吉雅泰、李裕智、多松年、烏蘭夫等30 多名學生報考蒙藏學校。 李大釗等人利用蒙藏學校這個陣地,有效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內蒙古各族青年中的影響,培養了內蒙古最早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 1924年3 月,“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孟純、云潤、任殿邦、 云霖等也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22-23)。 1924 年下半年,多松年、李裕智、孟純、佛鼎等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23)1925 年,烏蘭夫、奎璧、吉雅泰、趙誠、高布澤博、云潤、賈力更等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23)隨著黨員隊伍的不斷壯大,中共北方黨組織在蒙藏學校建立了由蒙古族黨員組成的第一個共產黨支部,即中共蒙藏學校支部,多松年任黨支部書記。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黨員組成的黨支部誕生,這為內蒙古建立黨組織奠定了人才基礎。

1924 年國民黨一大后,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形成。 1925 年春,孫中山組織召開了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 會后,中共北方黨組織決定在熱河、察哈爾、綏遠三個特別區及包頭幫助國民黨建立組織機構。 于是,中共黨員于樹德、韓麟符、陳鏡湖、楊洪濤、吉雅泰、李裕智被中共北方黨組織和李大釗派遣回內蒙古東部和中部地區,以幫助國民黨組建黨部的名義,秘密建立黨在內蒙古的工作機構,先后在熱河、察哈爾、綏遠、包頭組織成立了黨的工作委員會(即四個工委),以國民黨的名義公開在城鎮鄉村發動群眾,建立基層組織,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張。[1](26)陳鏡湖任熱河工委書記,吉雅泰任綏遠工委書記,組織領導革命活動。 李裕智任包頭工委書記,緊密配合歸綏的斗爭。 1926 年,多松年從蘇聯回國后擔任察哈爾工委負責人。 除上述建立“四個工委”之外,北方黨組織還建立了一些其他早期黨組織,如1925 年10 月成立的“中共張家口地方委員會”。 除領導張家口附近的支部外,還領導熱河、察哈爾、綏遠和包頭四個工作委員會。 1926 年夏天,中共北方區委派彭振剛到綏遠工作。 他是以設在張家口的西北青年互助社總社的名義來綏遠設立分社。 這是黨的外圍組織,可以進行公開活動。 此時,吉雅泰參與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的創建工作,所以中共綏遠工委書記一度由彭振剛接替。

整體來看,內蒙古早期黨組織的創建及革命活動體現出以下四個基本特點:第一,早期黨組織是由中共北方黨組織和李大釗指導組建的;第二,很多早期黨員在北京加入共產黨組織后,回到內蒙古發展黨員并建立組織;第三,首先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發展黨員,建立組織;第四,注重在產業工人和農牧民中開展工作,建立組織。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內蒙古的革命活動同全國各地一樣,力量逐漸發展壯大,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二、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

抗日戰爭勝利后,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各族人民群眾迫切要求建立一個獨立、和平、民主的新民主主義國家;而以國民黨為首的大地主、大買辦資產階級政府仍然希望維護原有的階級利益,繼續黑暗統治。 內蒙古也面臨著兩個前途、兩個命運的斗爭。 為了實現民族解放,爭取民族獨立,黨領導內蒙古人民開展了蒙古民族自治解放運動。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被國民黨軍隊占領。 1945 年9 月10 日,傅作義部隊搶占了卓資山、陶林、興和、集寧等城鎮,并沿平綏鐵路向察哈爾進發,一直打到張家口附近,企圖在內蒙古地區建立“熱察綏防共隔絕地帶”。中共中央針對這種局面,指出:“內蒙在戰略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①。 中國共產黨確定的戰略方針,完全針對國民黨建立“熱察綏防共隔絕地帶”的戰略意圖。 面對當時的形勢,建立地跨東北、華北、西北,緊鄰冀熱遼、晉察冀、晉綏、陜甘寧解放區,北靠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根據地,對粉碎國民黨的戰略企圖、實現內蒙古解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與此同時,在內蒙古建立由蒙古族主導的民族區域自治政府,實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索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道路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準備、成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了主導作用,也讓社會各界逐漸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區域自治”,才能真正實現蒙古民族解放。 中國共產黨始終關注內蒙古的民族自治運動。 1945 年11 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經過前期精心準備,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在張家口成立。1946 年11 月,由國民黨主導操縱的“國民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國民黨統治區域內的內蒙古各蒙旗“代表”與內蒙古中東部熱河、察哈爾、綏遠地區“代表”,圍繞內蒙古自治區問題進行了激烈爭論,但是建立自治政府的主張并未引起國民黨當局的重視。 1946 年 11 月26 日,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發展,作出了《關于考慮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指示》,同意內蒙古東部和西部地區聯合成立一個地方高度自治政府。 此后以烏蘭夫為首,開始積極協調召開會議、成立自治政府的相關工作。 1947 年3 月23 日,中共中央再次發出指示,同意建立內蒙古統一的自治政府。 但因為內蒙古西部地區還在國民黨控制下,因此在新的政府組織中,要為內蒙古西部地區代表留出位置,便于內蒙古西部地區解放后各蒙旗加入自治政府。4 月3 日至21 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委擴大會議在興安盟王爺廟召開。 會議總結了自治運動開展以來取得的成績、獲得的經驗,并就召開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及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各項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4 月23 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召開。 會議討論通過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綱領,統一了思想,在很多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5 月1 日,烏蘭夫當選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民族自治運動經過不斷探索,終于取得了最終勝利。 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成功實踐,為解決新中國民族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 1949 年12 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2](121)所以說,內蒙古自治區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成立的。

三、內蒙古地區的紅色資源分布

內蒙古地域遼闊,紅色資源的地域分布較為分散。 總體來看,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興安盟、呼倫貝爾、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等盟市和旗縣。

西部地區主要紅色資源:革命人物包括王若飛、烏蘭夫、李裕智、多松年、吉雅泰等人,還有很多在革命和抗戰年代涌現的革命人物。 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內蒙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豐碩革命成果。 名人故居及紀念地,主要集中于呼和浩特市,如榮耀先故居、多松年故居、烏蘭夫故居和賈力更故居及位于托克托縣的李裕智烈士紀念塔。 其他的,如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烏蘭夫紀念館、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工作委員會舊址、賀龍革命活動舊址、集寧戰役紀念館等。

東部地區主要紅色資源主要分布于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周邊,如興安盟的陸軍興安軍官學校的師生曾進行了“八一一”抗日武裝起義、1947 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成立地烏蘭浩特市的“五一”會址等。 這些革命遺址不僅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還是紅色旅游地。 在這些革命精神傳承之地,可以深刻感受先輩英烈留下的革命精神文化,可以直觀體會革命先輩的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對激發后人愛國主義情懷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

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在北疆文化中的內涵和作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必須深入挖掘整理,必須深刻宣傳闡釋。 我們將繼續努力,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深入挖掘內蒙古地區紅色資源,闡釋紅色文化內涵,打造“北疆文化”品牌。

注釋:

①參見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編《內蒙古民族團結革命史料選編》,內部資料,1983 年,第125 頁。

猜你喜歡
蒙藏綏遠烏蘭夫
關于《白史》的書名與前序后跋①——蒙藏文化交流與交融之一例
1928—1929年綏遠鼠疫流行的經濟影響
寬厚的“綏遠方式”
歷史的豐碑 藝術的佳作
南京國民政府初期蒙藏教育的推進考察
——以中央政治學校附設蒙藏學校創辦為中心
臺當局裁撤“蒙藏委員會”
烏蘭夫:“蒙古王”單刀赴會解決一個共和國
蒙藏少數民族教工代謝綜合征患者配合中醫針灸治療臨床療效
烏蘭夫基金民族文化藝術獎第五屆、第六屆頒獎典禮
解放戰爭中的《綏遠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