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EGFR治療在頭頸部鱗癌中的研究進展

2023-03-08 13:55倫立鑫鐘振濱趙新宇吳籌綜述郝春成審校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23年3期
關鍵詞:西妥單藥放化療

倫立鑫 鐘振濱 趙新宇 吳籌 綜述 郝春成 審校

作者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放療科(哈爾濱 150081)

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主要起源于口腔、鼻竇、口咽、下咽和喉部,是一種常見的致死性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其生存率低于50%[1-3]。大部分HNSCC患者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盡管隨著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等研究發展使得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總體生存率有所改善,但其預后仍然較差。超過一半的患者在治療后會出現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復發轉移患者的總體生存期小于1年[4]。因此,探索可有效改善晚期和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狀細胞癌(Recurrent/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R/M HNSCC)患者生存率的治療方案十分重要。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ErbB/HER家族的主要成員之一,廣泛參與細胞和機體的生長調控,并且在80%~90%的HNSCC中高表達[5-7]??笶GFR靶向治療可直接定位于腫瘤細胞的治療靶點,有較高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笶GFR治療為HNSCC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但靶向治療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最佳組合和方案仍在探索中。本文綜述了抗EGFR治療在局部晚期或R/M HNSCC治療中的研究進展,以期為患者個體化治療時的藥物選擇及療效判斷提供參考。

1 EGFR在HNSCC發生發展中的作用

EGFR主要由胞外配體結合域、疏水跨膜區域和胞內激酶結構域等三部分組成,EGFR與Erb家族的其他成員(ErbB2、ErbB3和ErbB4)形成同源或異源二聚體,然后激活其磷酸化和下游信號傳導通路,主要涉及RAS/RAF/MEK/ERK通路和PI3K/AKT/mTOR通路。這些通路在促進轉錄激活、細胞增殖、有絲分裂及抗凋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8-9]。EGFR高表達可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和腫瘤血管生成,進而調控腫瘤細胞轉移[10]。研究顯示,HNSCC中EGFR高表達導致患者生存率下降,增加復發和轉移的風險[11]。由此可見,EGFR高表達在HNSCC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并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的預后因素。

2 抗EGFR治療HNSCC的作用機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EGFR在HNSCC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也日益明晰,近年來相繼研制出許多抗EGFR靶向藥物,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ies,mAb)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等。mAb藥物主要是西妥昔單抗和尼妥珠單抗,它們可與腫瘤細胞表面EGFR結合,阻斷下游信號傳導通路,還可以介導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和補體依賴的細胞毒效應(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促進NK細胞等效應細胞識別殺滅腫瘤細胞[6,12]。TKI代表藥物主要是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它們可競爭性地與ATP結合位點結合,抑制EGFR磷酸化,從而阻斷EGFR信號傳導[13]。p21活化激酶1對腫瘤細胞的存活和增殖至關重要。TKI通過阻斷p21活化激酶1誘導腫瘤細胞周期停滯,減少腫瘤細胞增殖,促進腫瘤細胞凋亡并抑制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14]。

3 抗EGFR治療在局部晚期HNSCC中的應用

局部晚期HNSCC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等綜合治療為主,對于無法手術或無手術意愿的患者,放療聯合順鉑化療是首選方法,但效果欠佳?;谏鲜龇桨傅牟蛔?有部分研究發現,通過放化療聯合抗EGFR治療可改善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預后。一項Ⅲ期臨床試驗評估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在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療效。該實驗將536例患者分為放化療聯合尼妥珠單抗組(200 mg,1次/周,≥7周,n=268)和放化療組(n=268)。最終,放化療聯合尼妥珠單抗組與放化療組相比無進展生存率(61.8%vs.50.1%,P<0.05)和局部控制率(67.5%vs.57.6%,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5]。此外,Martins等[16]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案,將204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105例(放化療)和B組99例(厄洛替尼聯合放化療,厄洛替尼在放化療前一周給藥,150 mg/天,直到治療結束)。結果A組和B組的完全緩解率(Complete remission rate,CRR)分別為40%和52%(P=0.08)。放化療聯合其他類型的TKI(如阿法替尼、吉非替尼)治療HNSCC時并未使患者獲益且加重了毒副反應[17-18]。綜上,在放化療基礎上聯合應用部分mAb可增加局部晚期HNSCC的療效,但TKI在局部晚期HNSCC治療中并未觀察到臨床獲益。

對于無法耐受鉑類化療的局部晚期HNSCC患者,可選擇放療聯合抗EGFR靶向治療。IMCL-9815試驗[19]評估放療+西妥昔單抗和單純放療在局部晚期HNSCC中的療效。西妥昔單抗于放療前一周給藥,初始劑量400 mg/m2,之后每周250 mg/m2,1次/周。放療+西妥昔單抗和單純放療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別為55%和45%(P=0.05)、3年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42%和31%(P=0.006)。國際指南將放療聯合西妥昔單抗作為無法耐受鉑類化療的局部晚期HNSCC標準治療方法之一。同時西妥昔單抗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用于HNSCC靶向治療。

4 抗EGFR治療在R/M HNSCC中的應用

4.1 抗EGFR單藥治療

R/M HNSCC的總體生存率較差,對于無法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可選擇西妥昔單抗單藥進行維持治療。據國外研究報道,西妥昔單抗單藥治療R/M HNSCC的緩解率為13%,中位疾病進展時間70天,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為46%,西妥昔單抗單藥治療在R/M HNSCC中具有良好的活性和耐受性[20]。一項124例小樣本Ⅱ期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阿法替尼單藥與西妥昔單抗單藥治療療效相似[21],第一階段,61例患者接受阿法替尼(50 mg,1次/天)治療,60例患者接受西妥昔單抗(初始劑量400 mg/m2,之后每周250 mg/m2,1次/周)治療,直至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反應。阿法替尼和西妥昔單抗的客觀緩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DCR(16.1%vs.6.5%,P=0.09;50%vs.56.5%,P=0.48)均無統計學差異。第二階段,將阿法替尼或西妥昔單抗治療失敗或出現不可耐受的毒副反應的患者進行轉換治療。西妥昔單抗轉為阿法替尼治療的患者DCR為38.9%,阿法替尼轉為西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DCR為18.8%。結果顯示了阿法替尼有改善ORR的趨勢,且阿法替尼和西妥昔單抗的序貫治療使患者臨床獲益,表明兩種藥物之間缺乏交叉耐藥性。

4.2 抗EGFR治療與放療聯合

對于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復發HNSCC,再程放療(Reirradiation,Re-RT)可作為首選。SOCCER研究評估了Re-RT聯合西妥昔單抗(C)與5-FU+順鉑/卡鉑+西妥昔單抗(EXTREME方案)治療局部復發HNSCC的療效[22]。Re-RT+C組和EXTREME組患者的1年生存率(53%vs.28%,P<0.001)、1年無進展生存率(28%vs.7%,P<0.001)均有統計學意義。此項研究證明了Re-RT在局部復發HNSCC治療中的重要性。但對于初始接受過放療的局部復發患者,短時間內再接受Re-RT應根據初始放療中正常組織和器官所接受到的照射劑量進行計算,否則Re-RT中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放射劑量超過劑量閾值,會導致嚴重的放射損傷,即Re-RT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與調強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proton therapy,IMRT)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SBRT單次劑量高,能通過立體定向更精確地定位和遞送劑量。國內一項單臂研究將SBRT與西妥昔單抗聯合用于治療74例局部復發HNSCC。SBRT單次劑量8~10 Gy,共5次,每次間隔≥2天。初始西妥昔單抗劑量400 mg/m2,之后每周250 mg/m2,1次/周,連續三周。1年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42.8%和42.5%;2年生存率和無進展生存率分別為22%和19%[23]。因此,SBRT聯合西妥昔單抗為局部復發HNSCC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的補救治療措施。

4.3 抗EGFR治療與化療聯合

對于無法手術和放療患者,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2008年,一項大樣本多中心研究比較了EXTREME方案與5-FU+順鉑/卡鉑的療效。EXTREME組和5-FU+順鉑/卡鉑組相比的中位生存期(OS)(10.1vs.7.4,P=0.04)、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5.6vs.3.3,P<0.01)和緩解率(36%vs.20%,P<0.01)均有統計學意義[24]。EXTREME方案提高了患者療效,是指南推薦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法。

一項小樣本回顧性研究將EXTREME方案中西妥昔單抗每周1次改為每兩周1次,劑量500 mg/m2,治療持續到疾病進展或患者不耐受?;颊咧形籓S為13.3個月,中位PFS為6.8個月[25]。結果與Ⅲ期EXTREME試驗相比,雙周給藥方案的中位OS(13.3個月vs.9.7個月)和中位PFS(6.8個月vs.5.0個月)在數值上優于標準方案,但比較不同試驗的研究結果可能會產生誤差,應開展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評估雙周給藥方案。

4.4 抗EGFR治療與免疫治療聯合

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是阻斷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的典型代表藥物。它們阻斷配體(PD-L1和PD-L2)與PD-1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重新激活腫瘤微環境中耗盡的T細胞來提高其抗腫瘤活性[26]。2016年,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被批準用于治療R/M HNSCC[27-28]。Sacco等[29]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將帕博利珠單抗與西妥昔單抗聯合用于治療33例無法耐受鉑類化療和治療失敗的R/M HNS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單抗200 mg,1次/3周,西妥昔單抗首次劑量400 mg/m2,之后每周250 mg/m2,1次/周,直到疾病進展。結果顯示ORR為45%,DCR為61%。雙藥聯合治療的療效超過了已公布的帕博利珠單抗和西妥昔單抗的單藥治療。由上述研究可知,西妥昔單抗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免疫治療安全有效,使無法耐受鉑類化療和治療失敗的R/M HNSCC患者生存期延長,值得進一步研究。

5 小結與展望

隨著對靶向藥物研究的逐漸深入,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選擇。在局部晚期HNSCC治療中,mAb聯合放化療改善了局部晚期HNSCC患者的預后。此外,mAb與放療聯合使用為無法耐受鉑類化療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但TKI在目前的研究中并未觀察到臨床獲益。在R/M HNSCC中,與EXTREME方案相比,mAb聯合Re-RT在局部復發的HNSCC中具有更好的生存優勢,但Re-RT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初始治療接受過放療的患者,因受到正常組織和器官放射劑量的限制,短時間內無法Re-RT,否則會產生嚴重的放射損傷。因此,對于無法接受放療和手術的R/M HNSCC患者,行EXTREME方案相比于5-FU+順鉑/卡鉑化療,能明顯改善患者預后。R/M HNSCC標準治療失敗后,mAb和TKI的單藥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和耐受性,患者從單藥治療中獲益。近些年隨著免疫治療的不斷發展,mAb聯合帕博利珠單抗治療無法耐受鉑類化療和治療失敗的R/M HNSCC患者的療效已經超過了靶向與免疫的單藥治療。因此抗EGFR治療可作為局部晚期和R/M HNSCC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但目前大部分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或小樣本Ⅱ期試驗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或誤差。未來需開展Ⅲ期/Ⅳ期多中心研究和前瞻性的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明確抗EGFR治療結果。

猜你喜歡
西妥單藥放化療
恩替卡韋在阿德福韋單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
恩替卡韋在阿德福韋酯單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
西妥昔單抗在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治療后的后續應用研究進展
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后,“等等再看”能否成為主流?
唑來膦酸單藥治療肺癌骨轉移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EGFR表達與放療抵抗的關系及西妥昔單抗用于直腸癌術前放療增敏的研究進展
高危宮頸癌術后同步放化療與單純放療的隨機對照研究
西妥昔單抗聯合IMRT同步化療治療晚期鼻咽癌的療效觀察
肝內膽管癌行全身放化療后緩解一例
單藥替吉奧一線治療老年晚期結直腸癌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