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性砂漿盲道現澆施工技術研究

2023-03-12 02:30閆東波楊峻一時建剛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23年2期
關鍵詞:盲道邊角脫模

劉 艷,閆東波,王 杰,楊峻一,時建剛

(重慶特鋪路面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重慶市 401121)

0 引言

盲道是一種引導盲人行走不可缺少的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按功能分類,可分為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1];按材質分類,可分為預制混凝土盲道、花崗巖盲道、大理石盲道、橡膠塑料類盲道板、金屬盲道型材、高分子材料盲道等[2-5];按施工方式分類,可分為預制盲道和現澆盲道?,F澆盲道能直接施工在路面上,解決了施工路面時需預留盲道的缺點,整體路面能一體化施工,且現澆盲道與路面有非常好的貼合度,耐用,具有一定的性價比優勢和市場空間。

秉承生態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本文選擇現澆水性砂漿盲道材料進行施工技術的研究。

1 原材料

水性砂漿盲道的原材料由本公司研制,由A、B組分和著色劑組成,其中A 組分為固體材料,B 組分為液體材料,A 組分與B 組分的質量比為14.3∶1?,F場施工時將A 組分和B 組分攪拌均勻后,再加入自來水即可,水添加量為A 組分的15%~16%。著色劑待盲道養生完成后,噴涂或滾涂在盲道上,建議用量為0.4~0.6 kg/m2。參考《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JC/T 984—2011)中的技術指標以及盲道材料的使用特點,確定該材料的性能指標要求,并對研制材料進行檢測,見表1。

表1 水性砂漿盲道性能指標

2 施工關鍵控制參數研究

2.1 環境條件

水性砂漿盲道材料是一種水性材料,其強度的形成與用水量和水蒸發速度有關,因此環境條件對材料的可施工時間有非常大的影響。表2 和表3 為環境溫度和風力對材料可施工時間的影響。

表2 環境溫度-可施工時間關系(無風狀態)

表3 風力-可施工時間關系(20℃)

從試驗結果可知:

(1)在無風狀態下,材料的可操作延遲施工時間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而減少;

(2)在環境溫度20℃,材料分別放置在室內無風和室外3~4 級風下進行可操作時間觀測,發現其風力大小對可操作時間影響較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總體分析,環境溫度對可操作延遲施工時間影響顯著,而風力影響幾乎可以不予考慮,建議盲道材料的施工應安排在環境溫度不超過30℃時進行,以保證施工和易性。

2.2 施工和易性控制

水性盲道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材料自身的反應,水分蒸發等影響,其稠度會逐漸增大,而施工和易性逐漸降低,為保證盲道能夠順利施工,需要對外摻水量有所微調。材料建議的水添加量為A 組分的15%~16%,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外摻水量,并測試了材料的力學性能,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外摻水量對盲道材料性能的影響

從表4 的實驗結果可知,綜合考慮力學性能和外觀的可塑形性,材料最佳外摻水量15%~16%,在施工過程中最多可放寬至17%。

2.3 模板處理

成型砂漿盲道時,如果盲道模板不處理,則在脫模時會產生較大的粘結砂漿現象,因此在施工時必須對盲道模板進行處理。在實施過程中,模板使用前或模板脫模后下次使用前預先用清水充分沖洗掉表面殘留的砂漿,然后用濕潤的抹布進行內側表面擦拭,同時還應對模板緊貼基面底面充分擦拭掉多余的水分,以免在砂漿盲道成型過程中模板底部有多余的殘留水而稀釋砂漿造成砂漿的流淌現象。

2.4 脫模時機控制

脫模時間是影響盲道施工進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過早脫??赡艹霈F砂漿倒塌、形狀變形,過晚脫模則可能出現砂漿與模板粘接,同時還影響施工進度,因此在水性砂漿盲道施工過程中應對其脫模時間進行研究,確定一個合適的時間范圍。表5 是模板處理后,水性砂漿盲道自抹平完成后不同時間下脫模后盲道外觀的觀測。

表5 不同脫模時間盲道外觀

從表5 可以看出,施工完成后立即脫模,模板無粘模,但外觀有少量倒塌變形;脫模時間在5~10 min時,幾乎無或少量粘模,外觀無倒塌變形;當脫模時間超過10 min 后,模板粘?,F象越嚴重,粘模的同時會造成外觀的缺陷。因此,水性砂漿盲道施工過程中,脫模最佳時機應在砂漿充分抹平后10 min 內立即進行脫模。

2.5 邊角處治

經過室內水性砂漿盲道的成型,發現在模板處理和脫模時機控制后,脫模后盲道的局部邊緣仍會出現邊角翹起、粗糙等現象,因此盲道成型脫模后必須進行邊角處治。經過試驗摸索,建議水性砂漿盲道在成型完成后邊角按以下要求進行處治:

(1)邊角處治應在脫模后立即進行修復;

(2)對存在砂漿盲道邊角出現粗糙不平部位,采用小型刮刀沿著側面進行平滑刮動,使得盲道的四周側面平整順滑;

(3)在修復過程中應禁止換填砂漿或噴灑水處理。

2.6 著色工藝

采用噴涂和滾涂的方式用著色劑分別對盲道表面進行著色,表6 是對兩種施工方式的對比。

表6 著色工藝不同施工方式的對比

從表6 可以看出,盲道表面著色采用噴涂后,盲道表面及底部基底顏色完全一致,基面能夠充分覆蓋,而采用滾涂方式施工的盲道僅僅盲道表面能夠被著色劑充分覆蓋,而四周的基底不能夠覆蓋,必須進行二次滾涂。不難發現采用噴涂施工還具有施工速度快、色劑用量少、施工遍數少等特點,因此建議在水性砂漿盲道施工過程應優先采用噴涂法對盲道表面進行著色。

3 試驗段應用

3.1 試驗段施工

為進一步驗證現澆水性盲道的應用效果,在室外進行了水性盲道試驗段的鋪筑。施工工序為施工前準備→砂漿拌和→基面再處理→砂漿抹平→脫模及邊角處治→養護→表面著色。

(1)施工前準備

施工前準備所需的水性砂漿盲道原材料并確認性能,再進行人員分工和施工設備的配備,施工設備及工具包括噴槍、膠砂攪拌機、空壓機、噴槍、模板、電子秤、抹刀、刮刀等。并在試驗段施工前,對鋪筑地段的基面徹底掃除表面的灰塵,局部難以清掃的部位預先用水清洗。

(2)砂漿拌和

現場采用將A、B 組分和水按比例用砂漿攪拌機進行材料的拌和。

(3)基面再處理

在進行鋪筑盲道砂漿前,為了有效的保證砂漿與基面能夠更好的粘結在一起,防止因基面吸附砂漿中的有效水,降低層間的粘附力,應對預先底涂處理的基面進行噴灑一層霧狀水。

(4)砂漿抹平

砂漿抹平(見圖1)是砂漿盲道成型施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砂漿抹平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

圖1 砂漿抹平

a.制備好的砂漿應迅速進行抹平,抹平過程中應從一個方向抹向另外一個方向,待模板內部充分填充砂漿后,再整體進行抹平;

b.嚴格控制抹平后砂漿的高度不應超過模板表面2 mm;

c.砂漿施工過程由于氣溫升高或其他因素導致砂漿的和易性降低,應及時進行增加外加水量,確保施工和易性;

d.砂漿完全抹平后應盡可能掛去模板表面多余的砂漿,防止后期再脫模過程中多余的砂漿帶起,導致盲道的邊緣整齊不一,增加后期的修復難度。

(5)脫模及邊角處治

砂漿抹平完成后,10 min 內脫模并進行邊角處治,圖2 是脫模后的砂漿盲道外觀,圖3 是邊角處治后的外觀。

圖2 脫模后邊角存在瑕疵

圖3 修復后整體良好

(6)養護

在砂漿盲道脫模修復完畢之后,按以下要求進行養護:

a.盲道脫模修復邊角完畢之后立即進行薄膜覆蓋;

b.覆蓋后6 h 內禁止灑水作業,第二天起每天噴灑霧狀水一次,灑水完畢之后立即薄膜覆蓋恢復;

c.養護期間禁止一切行人及機動車同行;

d.表面著色前養護時間不低于7d。

(7)表面著色

當砂漿盲道成型施工養護完畢后,進行表面著色處理,其作用是可以進一步對砂漿的表面進行增強作用,另外表面著色處理可以有效的對盲道的邊角存在的瑕疵進行遮擋,增加砂漿盲道的表面美觀性,見圖4、圖5。

圖4 水性砂漿盲道噴涂著色

圖5 施工完成的水性砂漿盲道

3.2 現場檢測

對現場生產的水性砂漿盲道材料取樣進行性能檢測,7 d 抗壓強度為39.5 MPa,7 d 抗折強度為6.0 MPa,與基面的附著力為2.5 MPa,在鹽水浸泡和自然光照下無脫落,腐蝕,變形和開裂,滿足技術要求。

同時按《無障礙設施施工驗收及維護規范》(GB 50642—2011)對盲道外觀進行了檢測,其平整度為0.5 mm、相鄰塊高差為0.2 mm,滿足允許偏差(平整度允許誤差3 mm、相鄰塊高差允許0.5 mm)的要求。

4 結語

通過水性砂漿現澆盲道的施工技術研究,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結論:

(1)從環境條件、施工和易性、模板處理、脫模時機、邊角處治、著色工藝等方面研究了水性盲道砂漿在施工工程中有關參數及工藝,確定了施工過程中對環境溫度不宜超過30℃;施工和易性降低時建議適當提高外摻水量,但外摻水量不超過17%;模板使用前或模板脫模后應用清水對模板進行處理;模板應在砂漿抹平后10 min 內脫模;砂漿脫模后還應進行邊角處治;表面著色采用噴涂法施工,著色劑用量為0.5 kg/m2。

(2)鋪筑了水性砂漿盲道現澆試驗段,試驗段的主要施工工序有施工前準備,基面再處理,砂漿拌和,砂漿抹平,脫模及邊角處治,養護和表面著色。

(3)試驗段應用效果表明,現澆水性砂漿盲道施工簡便,力學性能、耐久性和外觀狀態良好。

猜你喜歡
盲道邊角脫模
應用旋轉的性質求邊角
邊角雙核互相轉,環環相扣不變心——解三角形經典題突破
公交車逃生窗為什么要砸邊角處
盲道
應用于體育用品的先進復合材料的高性能脫模系統
別樣風景“邊邊角”
球形件強制脫模注塑模具設計
大面積納米壓印揭開式脫模機理和規律
盲道上的思考
一種橡膠脫模裝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