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騎樓空間活化與城市記憶重塑
——以梧州騎樓城為考察對象

2023-03-14 03:41段祥貴
河池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騎樓梧州嶺南

段祥貴

(1.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梧州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西 梧州 543002)

建筑記錄了一座城市的發展印記,充盈著城市的記憶。城市記憶與城市空間有著天然的關聯性,建筑空間作為城市文化生產與消費的場所,承載了豐富的城市記憶。在美國城市歷史學家芒福德看來,“城市靠記憶而存”[1]89。騎樓空間的文化表現是城市空間記憶形成的潛在要素。騎樓作為嶺南地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如同北京四合院、上海小洋樓一樣,擁有豐富的城市歷史文脈、獨特的地方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見證了嶺南城市的發展和變遷,是嶺南地區城市的文化符號,構成了嶺南人們懷舊、城市“鄉愁”、街道文化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梧州騎樓空間的再生產通過歷時性演變和共時性并置,建構了一種具有體驗感的現代騎樓文化遺產,豐富了騎樓的城市記憶。人們通過對場景、時空與記憶的綜合,以空間感知的方式體驗騎樓建筑的文化內涵,從而實現對騎樓空間記憶認同的建構和重塑。

一、梧州騎樓城的歷史變遷與城市空間生成

騎樓作為嶺南地區獨特的建筑形式,廣泛存在于廣東、廣西和海南等?。ㄗ灾螀^)的城市中。在我國近代建筑和城市發展史上,騎樓文化是一份具有重要意義的地域性建筑文化遺產,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近現代嶺南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叭魏我环N文化遺產是屬于某一個特定族群在特定語境之下的集體表述和歷史記憶?!保?]每一個群體都會根據具體的社會歷史發展語境對以往的城市空間和記憶進行解讀,以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騎樓在嶺南城市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均承擔了居住、商業和交通功能,反映了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嶺南城市文化特征和城市記憶。

梧州騎樓形成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為特定時代的產物,發展至今,已擁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梧州騎樓城以其特有的騎樓建筑而著名,歷史上曾多次經歷戰亂和火災的摧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的發展,騎樓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繕和保護,騎樓城規模逐漸擴大。然而,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梧州騎樓城的建筑風貌和歷史記憶逐漸被稀釋,騎樓成為“流逝的空間”。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眾的城市文化保護意識的提升,當地政府采取了限制騎樓建筑拆遷、加強騎樓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積極推動騎樓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旅游開發等措施,騎樓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挖掘和傳承。

騎樓在梧州近現代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專家考證,騎樓本是英國殖民文化衍生出來的一種建筑,最早由英國人在其殖民地印度建造。19世紀末,騎樓建筑陸續出現在東南亞地區,后來經澳門、廣州傳入梧州。1897年2月4日,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緬條約》,其中附件第19條規定將梧州等港口開辟為貿易口岸,并準許英國設立領事館,條約寫道:“彼此言明,將廣西梧州府開為通商口岸,作為領事館駐扎處所,輪船由香港至三水、梧州,由廣州至江門、三水、梧州往來?!保?]3893隨著通商口岸地位的確立,商業日漸繁榮,梧州曾一度被譽為“百年商埠”“水上門戶”。商業的發展、西方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建筑技術的引入,促使騎樓建筑在梧州大力興起。伴隨著騎樓的發展,獨特的騎樓文化和城市記憶得以形成。騎樓獨特的建筑形態和歷史記憶不僅成為梧州市民的文化符號,也成為吸引游客前來探訪和體驗的重要文化資源。騎樓既是梧州城市“化繭成蝶”的有力見證,也是梧州市民的“獨家記憶”。梧州騎樓城的歷史變遷和城市空間的生成反映了梧州城市歷史和文化發展,體現了城市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今天看來,梧州騎樓城之所以有名,與梧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完整的騎樓建筑群和厚重的商業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地理位置來看,梧州自古以來是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地理位置具有獨特性。從騎樓建筑群的規模來看,梧州現存騎樓建筑560幢,主要集中在河東的大東上路、大東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等22條街道上,在嶺南城市中極具魅力。從商業文化來看,昔日的騎樓城,商賈云集,交易頻繁,最鼎盛的時期擁有大小商號1500余家,是梧州昔日商業繁榮的生動寫照,連綿成片的騎樓建筑見證了近現代梧州百年經濟社會發展與歷史變遷。

二、騎樓建筑空間屬性與城市記憶

空間與記憶相互交織,空間是記憶生成的載體,記憶是空間生產的精神與情感寄托?!俺鞘泻陀洃浢懿豢煞?,城市是人類集體記憶的場所,城市記憶具有空間性,強調在城市空間中產生的記憶,是反映城市中的社會群體對城市各個時間斷面內所有有形物質環境和無形精神文化的共同記憶?!保?]89騎樓建筑作為一種典型的城市空間形態,具有獨特的空間屬性。首先,騎樓建筑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自成一個獨特的空間,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景觀。其次,騎樓建筑空間具有多樣性,不僅形成廊道、廣場、庭院等公共空間,也形成住宅、商鋪等私人空間。最后,騎樓建筑具有獨特的空間形態和歷史文化,成為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騎樓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間秩序、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城市日常生活實踐,表達了嶺南城市包容性、開放性、多元化的文化精神,傳達了豐富的城市空間記憶。

(一)騎樓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間秩序:城市商業記憶的形成

商住合一是嶺南騎樓建筑的主要功能,這一功能反映在騎樓建筑“前鋪后宅,下鋪上宅,住商合一”的空間布局上。商業、住宅、娛樂等不同功能空間在同一騎樓建筑內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建筑空間秩序。第一,騎樓空間的共享性。騎樓建筑將商業和居住空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了功能的空間共享。第二,騎樓空間的混雜性。騎樓建筑內部功能空間交錯,相互滲透,混雜的空間增加了居住環境的多樣性和活力,打破了傳統空間的單一性和分隔性。第三,騎樓空間的流動性。騎樓建筑內部功能空間不斷變化和流動,商鋪可以隨時轉換為住宅或其他功能空間,住戶也可以將自己的房屋轉化為商鋪或工作室等。

商住合一的騎樓建筑空間對人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產生深刻影響。在居住環境方面,騎樓建筑將商業空間功能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住宅不僅僅只具備居住功能,還需要滿足商業發展的需求;在生活方式方面,騎樓極具人性化的居住空間滿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豐富的精神需求。從建筑發展史來看,住宅朝著商業化的趨勢發展,與近現代商業的繁榮發展密不可分,商業發展促使居民對其居住空間需求產生變化。

騎樓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間秩序不僅是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產物,而且體現了人們對于城市空間的獨特認知和塑造方式。這對建構騎樓豐富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會有著明顯的凝聚效果。由騎樓與騎樓之間的天井或者通道連接起來的空間,實現了商業空間與生活空間的和諧共存,豐富的市井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商業文化精神。在今天看來,騎樓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間秩序,已成為城市空間功能共享的一個典范。

(二)騎樓建筑的地域性考量:城市集體記憶的集聚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形成不同的建筑空間、地域文化與審美情趣。嶺南地區屬于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多山又靠海,氣候潮濕,雨水充足,陽光強烈,風力較強。騎樓建筑的興起是適應嶺南地區氣候條件的結果,騎樓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人們遮風擋雨,提供涼爽的居住環境。當消費者或者行人行走在騎樓下時,騎樓店鋪提供了一種觀看上的親近性和隨意性。人們在觀賞騎樓建筑時則可產生一種雨水、陽光被遮擋后的愉悅感。

騎樓建筑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反映了嶺南地區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環境。廣東作家葉曙明先生在其著作《騎樓》中描述道:“嶺南騎樓大部分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歷史雖然不算很長,稱不上文物建筑,但它是城市生態的一部分,是城市肌理的一部分,記錄著城市成長的過程,生動地折射出一個時代的人文風貌?!保?]140-141地域中的氣候因素是騎樓建筑在梧州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騎樓在梧州得以存在發展的重要原因。CCTV-10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曾播出節目《梧州騎樓》,重點呈現了騎樓建筑形成與梧州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騎樓作為表征嶺南城市的一個建筑文化符號,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獨特的嶺南城市記憶。梧州地處三江交匯之地,水運發達,歷史上,常年被洪水淹街?!袄戎鶔扈F環,水門凸出來,連片騎樓不到邊”,生動見證了梧州人與洪水搏斗的歷史記憶,騎樓建筑上的水門和系船鐵環,共同生成了老梧州人獨特的“洪水淹街”集體記憶。當前,騎樓城已遠離洪水災害,每年屢遭洪澇災害影響的現象已成為歷史,梧州騎樓建筑上的水門和鐵環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其中的鐵環已不再具有系船的作用,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具有梧州地域特色的騎樓文化符號和城市記憶符號。

(三)騎樓街道的日常生活實踐:城市公共記憶的生成

城市的日常生活場景能有效觸發城市記憶?!俺鞘腥粘I羁臻g并非單純的精神文化空間或物質實體空間,而是兼具兩者,以物質為質料,以文化為靈魂,既是真實的又是想象化的一種亦真亦幻的生活場所?!保?]在人們一般的認知上,承載豐富城市記憶的地方,往往是充滿人間“煙火氣”的老街。街道與市民關系較為密切,它觸及市民日常生活經驗的方方面面,包括市民的“日常消費活動、日常交往活動和日常觀念活動,承載著市民的日常交往、衣食住行、婚喪嫁娶、休閑娛樂、購物消費等社會生活內容”[6]。騎樓不僅為商戶提供了開展商業活動的場所,也為嶺南市民提供了購物交往、散步休閑的絕妙空間。騎樓空間有利于人際交往的提升與地方身份認同感的增加。

梧州騎樓城是一部深刻記載昔日梧州風土人情的活字典。騎樓城里眾多古樸有趣的“艇仔粥”“兩小無猜”“一分炒兩味”“埋街”“紙包雞”和“漁民一家”等市井文化雕塑,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讓人流連忘返。這些雕塑小品“重現”了梧州特色文化元素的日常生活場景,觸發了老梧州人的城市記憶。另外,騎樓城里的老招牌、老銀號、旅館、鞋店、茶樓等老字商號,展示著梧州舊時生活方式和生活場景,讓人產生強烈的懷舊情緒。騎樓城斑斕璀璨、流光溢彩、活色生香,是鄰里之間品茶、聊天、納涼、會客、交流信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最佳場所,彌漫著豐富的市民日常生活實踐。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溫馨畫面,都在騎樓城里鮮活展現,給市民的生活帶來期待和歡樂,具有濃郁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另外,騎樓民俗和地方節慶濃縮了騎樓記憶。騎樓記憶來源于市民獨具韻味的民間文化、商業文化、市井文化及居住文化。騎樓城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發生著積極而密切的聯系,這是建筑對人的思維方式、情感追求以及審美情趣等方面的適應性表現。近年來,騎樓城通過開展騎樓城年俗文化活動、騎樓文化旅游節、騎樓文化論壇、粵劇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等活動,大大豐富了騎樓城的日常生活實踐。騎樓城作為市民日常生活交往的空間,具有豐富的街道文化,承載了市民的公共記憶,深深地印在老梧州人的城市記憶之中。

三、騎樓建筑的空間再生產與騎樓記憶的空間性表達

在城市現代化急速發展的進程中,嶺南騎樓面臨著建筑被破壞、騎樓文化形象缺失、騎樓記憶逐漸流失、市民的地方歸屬感淡化以及文化身份認同感缺失等問題,產生了強烈的“文化鄉愁”。何謂“文化鄉愁”?按照萬俊人教授的理解,“簡單地說是一種隨現代全球化平整運動而產生的文化傳統的失落感和追憶情緒,是現代性文明和文化的副產品”[7]。從這個意義上說,騎樓記憶構成一種城市“文化鄉愁”。如何活化騎樓空間,重塑騎樓的城市記憶,充分發揮其“集體記憶”和維系地方文化身份認同功能,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一)梧州騎樓城空間再生產

為了更好地保護騎樓建筑和騎樓文化街區整體空間格局,全面認知梧州騎樓文化街區的價值,合理利用騎樓文化街區資源,使其成為文化活力街區、梧州老城區文化聚集和騎樓文化復興片區,2019年6月20日,梧州市騎樓城管委會在《梧州日報》發布《梧州騎樓文化街區保護總體規劃(2019—2035)》,正式啟動了梧州騎樓城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項目以騎樓城大景觀為總概念,按照“遵循保護遺產本體及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保護利用可持續性”原則實施,通過文化注入和資本市場開拓,以多維度、多感官的空間體驗形式,把騎樓城中尚存的歷史痕跡、被城市快速發展而切斷文脈的騎樓建筑,賦予全新的設計,營造新的騎樓文化氛圍,打造一片具有歷史傳承和城市溫度的新騎樓空間。當前,新的騎樓空間逐漸成為騎樓文化展示、旅游開發、商業購物為一體的新空間,極大地滿足市民對城市品質、文化精神的需求。梧州騎樓城空間再生產重新喚醒城市“文化鄉愁”,更好地留存了騎樓的城市記憶。

(二)騎樓新空間記憶的空間性表達

根據人類學和符號學理論,文化可以被視為三維的框架,由社會(人民、社會關系、制度)、物質(人工制品和媒介)、精神(由文化界定的思維方式和心態)三個方面構成[8]5。據此,我們可以嘗試把騎樓的城市記憶分為“社會記憶”“物質或媒介的記憶”和“心靈或認知記憶”三個層面。法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列斐伏爾認為人們所生存的空間有物質空間、精神空間、社會空間。根據列斐伏爾的理論,騎樓新空間可以看成由單一空間轉換為物質空間、精神空間和社會空間等多維空間?!俺鞘锌臻g成為多重社會關系和文化記憶的對象,城市記憶恰恰是構成了城市空間文化生產的精神與情感寄托,成為公眾懷舊、追憶城市空間和文化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騎樓新空間為重塑騎樓的城市記憶提供了可能。首先,在騎樓傳統的商住合一功能基礎上,把騎樓空間轉型為多維文化空間形態,實現騎樓建筑的功能轉型。其次,通過重新規劃騎樓空間布局,優化騎樓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視覺形態,重構騎樓空間。最后,結合梧州的地方文化元素和城市故事,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騎樓新空間。人們在新的騎樓空間中感受到地方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并且將這種感受與城市記憶相結合,進一步促進騎樓記憶的重塑和傳承,實現騎樓建筑的文化傳承和城市記憶重構。

1.物質空間:“復活”騎樓文化記憶

騎樓作為一種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物質空間本身具有獨特的空間結構和建筑景觀。歷史上,騎樓曾經是嶺南城市商貿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日常交往的重要場所。在城市化進程中,騎樓建筑逐漸被淘汰和改造,但部分騎樓建筑得以保留和修復,成為城市記憶的珍貴遺產。騎樓建筑的形態、結構、材料、裝飾等都是嶺南城市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產物,是城市記憶的物質載體。騎樓作為商業和居住的重要空間,見證了嶺南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變遷,是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騎樓建筑的保存、修繕和再利用能夠保留和延續城市記憶。

騎樓作為一種城市物質空間,是在發達商業的基礎上發展而形成的,空間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新的騎樓空間在“遵循原有地理風貌的基礎上,對歷史建筑進行加固、美化,將一些老舊的騎樓建筑改造利用,改變其原有的功能,形成適應現代生活與公眾日常文化需求的休閑場所和消費空間”[10]。新的騎樓空間以騎樓建筑為基礎,民國風情為特色,聚焦“山水自然之美”與“創意生活之美”,對現有騎樓建筑和格局進行了功能和景觀化設計,實現了功能提升和空間優化。既保留了建筑的年代感,又提升了居住的舒適度。新的騎樓空間與周邊的景觀融為一體,再現了梧州作為嶺南歷史文化體驗地的繁華盛景和商埠文化,從而激發人們對騎樓的商業記憶。

在新的騎樓空間,傳統的騎樓建筑被改造為“騎樓文化展示館及錢幣收藏博物館”“書吧民宿”“梧州騎樓文化體驗中心”“龜苓膏展示體驗店”“冰泉豆漿館”“六堡茶展示體驗館”“寶石展示體驗館”等多個主題性的文化展示館,原有的商業空間逐步向體驗空間轉變,成為集收藏、展覽、商業、辦公多功能為一體的騎樓文化空間,呈現了梧州歷史風貌,彰顯了嶺南地區的文化特色,體現時代氣息和城市發展脈搏。另外,有關部門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騎樓的多功能性,注重騎樓城與周邊的旅游資源的統籌規劃和管理,實現了文化和旅游功能的融合,延續了騎樓“地方感”,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騎樓記憶的需求。

2.精神空間:激發騎樓懷舊情懷

騎樓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城市建筑,除了其物理空間外,還承載了由騎樓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共同構成的精神空間。騎樓建筑的設計風格、裝飾圖案等都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騎樓作為城市公共空間,是人們日常社交、娛樂的場所,承載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記憶和情感。騎樓精神空間是城市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護和傳承不僅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視,也是對城市居民文化的認同和對社會情感的維護。

騎樓所蘊涵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與人文精神構成了騎樓的價值追求,這種價值追求促使了騎樓精神空間的產生。騎樓精神空間主要表現在人們對騎樓產生的記憶情緒和外來游客對騎樓產生的空間想象兩個方面。新的騎樓空間聚焦騎樓城文化生活、商業場景、標志性建筑物、經典品牌故事等,通過實物展示、多媒體互動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記錄了梧州騎樓城生活方式的點滴變化,激發了老梧州人心中的懷舊情懷。

“個人情感和社會環境融合而生的記憶是闡釋空間與場所意義的組成部分,也是維系個人與地方的重要紐帶?!保?1]城市記憶是一座城市精神與形象的重要載體——“通過城市記憶,能夠反映出城市中市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價值意識等集體生存狀態和社會心理特征”[12]。騎樓是嶺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商業空間,還是獨特城市的精神展示空間,體現了嶺南地區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傳統。行走在梧州騎樓城,人們既能進行自由的商業貿易,又能欣賞騎樓的建筑藝術,同時還能接受騎樓歷史文化的熏陶,這樣的環境有利于人與人的交往,容易形成祥和溫馨的人文氛圍。新的騎樓空間構建主客共享的騎樓文化旅游品牌,進一步詮釋了“海納百川,力爭上游”的新時代梧州精神,彰顯梧州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精神。

3.社會空間:推動騎樓記憶重塑

騎樓建筑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使其成為城市中的文化符號和地標,是城市記憶的一部分。騎樓為日常生活提供了獨特的場所,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交往的一部分,是嶺南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在城市發展和變遷的過程中,騎樓空間不斷演變和重構,這也為城市記憶的再塑造提供了新的空間維度。因此,騎樓社會空間和城市記憶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共同構成了城市文化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關系彌漫于空間之中,與空間是相互生產的關系?!保?3]48城市空間的生產極其復雜,它始終處于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并受其影響。反過來,各種社會關系推動著城市空間的文化再生產。它始終在傳統與現代、情感與記憶的交融方面產生博弈?!俺鞘锌臻g不再被看成是死亡的、固定的、非辯證的、靜止的容器,而是成為一種支配性的、建構性的力量,影響著社會關系、利益結構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保?4]70人們在空間中的生產、生活、交往,成為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源泉,塑造著空間結構與面相。騎樓社會空間的生產體現了以權力邏輯為主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的理念。在保護騎樓人文生態的同時,注重騎樓文化的地域性重構。隨著新的市場投資運營管理者積極參與,騎樓城的產業要素及其結構得以改變,騎樓文化要素、業態不斷豐富。騎樓城被賦予了新的歷史溫度和時代活力。

地方政府是騎樓城社會空間生產的主導力量,它推動了城市記憶的重塑,城市記憶的重塑反過來進一步促成城市空間的社會再生產。21世紀以來,騎樓城作為梧州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經歷了從騎樓保護到綜合開發的過程,這正是在當地政府城市規劃推動下逐步開展的結果。當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騎樓文化街區保護條例》(2014年3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和《梧州騎樓文化街區保護總體規劃(2019—2035)》的發布,正是通過政策、制度、規劃等形式將騎樓空間與城市記憶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市內部多種要素之間的復雜關系,凸顯了騎樓新空間的社會記憶維度。

四、對嶺南騎樓空間活化與城市記憶重塑的啟發

在經濟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延續城市文脈,保存城市記憶是現代城市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當前,各大城市都在努力尋求特色發展的道路。保存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址遺跡、歷史文化特色街區、老城區是城市特色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如何保護開發、整體改造嶺南騎樓,如何重塑騎樓空間記憶,激發人們的情感和記憶,如何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互融合,如何使社會活動空間共享暢通,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梧州騎樓空間豐富了騎樓的城市記憶,促進了梧州騎樓城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為嶺南騎樓建筑的空間活化與城市記憶重塑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和啟示。

(一)創新騎樓文化保護理念

創新騎樓文化保護理念需要融合傳統和現代元素,保護騎樓建筑需要兼顧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在騎樓建筑中加入現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引入文化創意產業等新業態,讓騎樓成為城市文化生活的場所,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來體驗,成為創新騎樓文化保護理念的重要途徑。在梧州騎樓建筑的空間活化與城市記憶重塑的實踐中,有關部門遵循“修舊如舊、新舊并置”的設計理念,以“喚醒、梳理、融合、創新”為設計手法更新活化騎樓建筑,詮釋新的騎樓文化發展內涵和理念,改變了為保護而保護的傳統思維模式,做到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保護理念。放眼嶺南騎樓文化的保護,要立足當地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在傳承騎樓文化基因的基礎上,創造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在空間規劃設計上,要尊重歷史,結合當地歷史、民俗文化的特點,實施騎樓空間“微改造”,充分挖掘老街區潛在的資源和優勢,是活化嶺南騎樓空間和重塑城市記憶的有效手段。

(二)加強騎樓日常生活空間生產

騎樓作為一種獨特的建筑形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種嶺南城市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表征。把騎樓打造成為豐富的日常文化生活空間,為人們提供文化交流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騎樓文化,尤為重要。澳大利亞城市文化學者史蒂文森指出:“城市在建構日常生活的方式和文化體驗,以及在其空間內建立和消解集體與個人的意義并形成身份認同方面,都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保?5]67隨著時代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騎樓城的功能應從傳統空間轉向新的價值空間,不斷建構新的騎樓空間。梧州騎樓城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依托梧州河東歷史文化長廊,充分利用梧州歷史文化遺產,盤活騎樓日常生活空間,將文化旅游元素引入騎樓城,建設城市會客廳,重構沉浸式的騎樓文化體驗空間,創造嶄新而獨特的城市空間記憶。將主客需求融入公共服務設施,將城市公共空間打造成為促進民眾文化交流、承載城市精神的空間,讓城市文化交流更具活力。日常生活化場景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一個城市最打動人心、最難以復制的地方?!笆芯焙汀盁熁饸狻笔球T樓獨特的城市氣息。通過騎樓歷史建筑保護、人居環境提升、文化藝術植入等方式,將生活化場景打造成城市文化旅游空間,把騎樓打造成為豐富的日常文化生活空間,讓游客參與到嶺南騎樓日常生活的城市美好生活場景中來。

(三)增添騎樓空間記憶的情感想象

文化構成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人文價值的訴求。美國城市學家沙里寧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負,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保?6]序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感受到豐富的城市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質,同時也改變著城市的氣質。嶺南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孕育了嶺南城市特有的人文品格與精神風貌。作為嶺南文化載體的騎樓建筑,詮釋了“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表達了嶺南文化“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騎樓建筑的務實精神主要通過它所具有的對自然、社會以及人文的適應性和兼容開放性得以體現。一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最終歸宿是城市記憶的傳承和城市精神的培育。新的梧州騎樓空間將城市精神注入騎樓文化記憶之中,從而為嶺南騎樓空間增添一份獨特的城市記憶情感。

五、結語

嶺南騎樓建筑見證了嶺南地區城市歷史的變遷和文化記憶的生成。在城市化進程中,騎樓的功能和意義在不斷演變和拓展?;罨瘞X南騎樓空間,重塑城市記憶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社會和市民共同參與和努力。梧州騎樓城保護與綜合整治是對梧州城市文脈的傳承和復興。通過活化騎樓空間與重塑城市記憶,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嶺南騎樓文化,同時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歷史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它將重構騎樓城生態系統與生活系統,重新喚醒騎樓建筑之美,實現騎樓空間的建設、改造、保護、修繕與運營,為重塑騎樓空間記憶帶來新的可能。

盡管“騎樓城保護與綜合整治”與騎樓“靈韻”特色的完全恢復始終充滿矛盾,但無論如何,我們應以一種辯證的觀點來看待當前梧州騎樓空間的更新發展——既要適應騎樓城的當代發展,又要保存騎樓的傳統“靈韻”。在城市現代化急速發展的歷程中,保護利用好城市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城市記憶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是保留城市文化根脈、彰顯城市氣質、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徑。作為空間再生產的騎樓城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體現了新舊融合的理念,為騎樓煥發新活力、重現騎樓城新輝煌帶來了機遇,也是優化騎樓空間的體驗感、重塑騎樓空間記憶的重要實踐,對嶺南地區騎樓建筑的空間活化與城市記憶重塑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實踐價值。

猜你喜歡
騎樓梧州嶺南
憶嶺南
中共梧州城工委
雨嶺南
我愛南華路的騎樓
不辭長作嶺南人
梧州工人運動的急先鋒
騎樓人家
八十多載后尋訪梧州
夢梧州(外兩首)
騎樓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