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的獨立性追求、弱點、出路探討及對中國的啟示

2023-03-16 07:00佟家棟張千
國際貿易 2023年2期
關鍵詞:獨立性成員國歐洲

佟家棟 張千

歐盟是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的重要實現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希望盡快從戰爭的破壞中恢復起來,以加速西歐的發展進程。除了馬歇爾計劃的支持,依靠自主力量尋求聯合,成為歐洲各國的基本共識。如果說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的經濟貨幣聯盟仍是小國之間的聯合自保,那么由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六國于1951年簽署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和1957年簽署的《羅馬條約》就是西歐六國決心逐步走向歐洲聯盟的歷史起點。如今,歐洲有了統一的貨幣(歐元),建立了歐洲經濟貨幣聯盟,這標志著歐洲獨立性逐步形成。歐盟所具有的獨立貨幣,在國際金融領域發揮著獨特作用,與美元相競爭的格局也近乎實現。然而,一場“俄烏沖突”在打擊歐洲經濟的同時,更是重創歐盟為之奮斗了 70 年的歐盟獨立性。其中,關鍵問題是什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討?,F有文獻大多針對歐盟的發展歷程進行總結和評述,從多個角度對其獨立性開展研究,但系統梳理和分析歐盟獨立性追求及其存在的弱點,明晰歐盟在當前國際局勢中面臨的沖擊與挑戰,以及探討歐盟突破困境的研究較少。

本文認為,歐盟獨立性的推進會面臨諸多挑戰。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很難允許歐洲獨立性的加強,更難容忍歐元成為國際貨幣,從而對美元霸權構成威脅。這意味著,美國霸權優先成為當今歐盟獨立性目標的主要障礙。因此,更高層次的區域經濟、政治、軍事、外交一體化將成為實現歐洲獨立性的唯一選擇,否則歐盟乃至歐洲將面臨更大的危機和挑戰。同時,針對歐盟獨立性的探討也會為中國帶來一些啟示。

一、歐洲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與獨立性的加強

(—)歐洲一體化的推進

歐洲經濟乃至政治一體化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15世紀,為了鼓勵各國放棄武力爭斗,法國人馬日尼就提出倡議建立“基督教永久聯盟”,希望借助聯盟避免在11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46 個國家之間引發相互吞并的戰爭。到了 18世紀,啟蒙運動淡化了歐洲聯合的宗教色彩。隨著歐洲聯合進程的不斷推進,其聯合形式也逐步具象化。法國科學院院士圣·皮埃爾提出“歐洲邦聯”(歐洲政治聯合)的構想。在這種邦聯形式中,即使各個邦(國家)的權利仍然大于超國家的邦聯組織,但是超國家一體化協調機構已經有了基本輪廓。哲學家康德在《永久和平論:一個哲學家的方案》中更加明確地指出需要確立“歐洲聯邦”。這個方案將超越國家一體化組織或實體的權力設計為一個聯邦制國家的模式。1930年,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起草了“歐洲聯合計劃”,從而將歐洲聯合變成一張宏偉的藍圖。

在實現歐洲一體化的行動上,1862年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認為,當代社會不是靠演講和投票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決定。在這些帝王看來,歐洲聯合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靠實力講話,“戰爭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彼得大帝靠戰爭吞并了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立陶宛和芬蘭附近的重要領土,獲得了一個出???,并以此作為日后擴張的基礎;拿破侖曾控制從波蘭到西班牙以及從荷蘭到意大利的大片土地;希特勒試圖占領整個歐洲。然而,這些以軍事手段統一歐洲的嘗試都失敗了。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歐洲人終于認識到,想要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自身地位,歐洲的聯合是他們必須經歷的過程。歐洲的聯合同時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推動。從外部因素來看,一方面美國最初是支持歐洲聯合的,因為一個支離破碎的歐洲不利于美國建立抗衡蘇聯的統一戰線;另一方面,歐洲在面對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時,必須聯合起來恢復經濟,從而增強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實力。從內部因素來看,歐洲人在新的世界形勢下具有重建歐洲一體化的內在目標。與此同時,歐洲為實現重建一體化而采取的形式具有兩種特征:一是和平方式,二是漸進方式。然而,歐洲想要和平地實現一體化,只能借助區域經濟一體化,從而最終實現歐洲的政治統一。

(二)歐洲獨立性的加強

歐洲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反思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在歐洲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并迅速恢復經濟,而歐洲的聯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方式。

首先,歐洲的聯合是貿易的一體化。法國政治家讓·莫內提出了設立一個超國家主權機構,并將法國和聯邦德國關鍵戰略物資(煤炭和鋼鐵)生產統一管理的建議。1950年,法國外交部長羅伯特·舒曼在這一建議的基礎上提出了“舒曼計劃”,該計劃不僅設置了一種高級聯合機構來管理煤鋼的生產,并且向歐洲其他國家開放,同時實現成員國之間煤鋼貿易的零關稅。以此為契機,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等6 個國家于1951年簽署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并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在此之后,各合作成員國迅速恢復煤炭和鋼鐵行業的生產,這為歐洲其他國家在戰后恢復經濟帶來了希望,這些合作經驗也使歐洲更加堅信聯合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在這六個國家的推動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于1957年正式簽訂,這兩項條約也被稱為《羅馬條約》。同樣,這兩項條約也分別形成兩個共同體,即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并且,1967年上述三個共同體合并成為歐洲共同體,旨在實現更大范圍的商品自由貿易,這意味著歐洲進一步向經濟一體化方向邁進。

其次,歐洲的聯合需要實現貨幣的相對獨立。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伴隨著西方國家對美元信任危機的加深,歐洲逐漸開始討論其貨幣的相對獨立性問題。1969年,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在海牙峰會上提出期望創建屬于歐洲的經濟和貨幣聯盟。然而,由于當時歐洲各國經濟的趨同程度較差,并且隨后于1973—1975年發生了經濟衰退,都對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經濟衰退后的恢復期,歐洲共同體提出了經濟一體化的下一個目標,即在1992年12 月31 日以前消除商品、資本、服務和人員自由流動的障礙,實現歐洲統一大市場。這種由關稅同盟向統一大市場的邁進,標志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市場一體化達到了新的高度。而這種關稅同盟對第三國經濟貿易的排他性明顯增強,也相應地增加了對美國企業的排他性。統一大市場在1993年1 月1 日正式運行,激勵了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1991年12月11 日,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成員國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該條約于1993年11月1 日正式生效,歐洲共同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洲共同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同時,歐洲一體化的目標進一步升級,其中實現貨幣的統一則成為最引人關注的目標之一。盡管在統一貨幣的落實過程中沒有要求所有的成員國都同步加入,但19 個成員國同時認同歐洲貨幣聯盟,并使用統一貨幣“歐元”已經實屬不易。這意味著,歐盟不僅建立了統一的大市場,也建立了統一的貨幣,這與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體制類似。

(三)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就與現狀

伴隨歐盟經濟的穩定發展,歐盟在區域乃至國際上的經濟影響力不斷擴大。歐盟成立后經濟快速發展,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統計數據可知,歐盟GDP 從1993年的6.76萬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5.73 萬億美元①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Eurostat),https ://ec.europa.eu/eurostat/web/main/data/database。。其間,歐盟成員國數量從最初的6 個增加到27 個(2021年英國退出歐盟)。在貿易方面,歐盟成員國不僅在歐盟大市場條件下有了長足的發展,而且其相互之間的貿易額占各成員國貿易額的平均比重達到了 70%以上。與此同時,歐盟各成員國在資本流動、服務的相互提供以及人員的自由就業和流動方面也實現了自由,特別是《申根協議》的簽署為成員國內部的人員流動創造了良好條件。由此,經過70 多年的漸進性經濟一體化發展,歐盟的經濟實力逐步變強,并且樹立起“用一個聲音說話”的外交形象。同時在貨幣聯盟方面,盡管這一時期經歷了希臘等南歐五國的主權債務問題,但歐盟在德國、法國等核心成員的堅強支撐下,渡過了動蕩時期,并幫助這些債務國家渡過了歐債危機。

如圖1 所示,歐盟對國際貿易的依賴還是比較強的。同時,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占據較高的比重。換言之,在歐盟成員國經濟增長過程中,對外貿易扮演著重要角色。

圖1 2000—2021年歐盟進出口貿易變化趨勢

分析2000—2021年歐盟的GDP及其增速,如圖2 所示,2000年以來歐盟經濟受到過兩次較為嚴重的沖擊:一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二是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經濟產生巨大波動。顯然,外部因素對歐盟經濟帶來的沖擊成為該地區經濟不穩定的主要來源。由于歐盟尚缺乏公共衛生系統的協調機制,歐盟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性沖擊的初期,顯得束手無策、各自為戰。然而,當歐盟認識到自身缺陷后,果斷采取一系列臨時補救措施,在受到疫情沖擊后逐步恢復經濟??傊?,歐盟選擇漸進性推動歐洲的聯合,不僅擴大了成員國的數量,還不斷深化成員國之間經濟一體化的程度。

圖2 2000—2021年歐盟GDP 及增速變化情況

二、歐盟強化一體化的弱點及面臨的挑戰

(一)歐盟強化一體化存在的弱點

回顧歐盟追求一體化的歷程,也應該注意到,歐盟在追求獨立經濟實體,進而試圖走向政治一體化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弱點,具體有以下五點:

第一個弱點是歐盟成員國財政政策的統一性和協調性面臨挑戰。歐盟在走向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盡管率先推進貨幣統一,實現了成員國之間貨幣政策協調甚至近乎統一,但是財政政策的主導權仍然掌握在各成員國手中。財政政策是一國政府干預或調節本國宏觀經濟運行較為直接有效的工具,但對歐盟而言,這種作為主權國家政府手中除貨幣政策之外另一個關鍵權力沒有被上交:一方面,各成員國政府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仍然掌握在各自手中;另一方面,基于財政收入,通過財政支出調節本國居民收入分配,進而干預宏觀經濟運行的手段也仍然掌握在各成員國政府手中。從總體上看,歐盟經濟政策協調方面還屬于“跛腳”狀態,換言之,歐盟作為超國家組織,僅有貨幣政策工具,而沒有財政協調工具。因此,歐盟在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調節其宏觀經濟運行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只能依靠規定“財政紀律”來約束各成員國的財政干預,即成員國政府一年的財政赤字不能超過當年財政收入的3 %,政府累積的公債額不能超過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0%,否則會導致各國經濟過度自由,表現為各行其是,甚至出現在不同成員國同時發生寬松和緊縮政策的情形。然而,在歐盟成員國普遍面對經濟衰退時,歐盟也被迫放松財政紀律。但是這種放松,也導致一些成員國過度運用刺激政策,從而造成南歐五國的主權債務問題,尤其是希臘面對主權債務危機的挑戰。

第二個弱點是在歐盟經濟一體化的追求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先經濟一體化,還是先貨幣一體化的選擇問題。歐盟內部存在不太一致的聲音:一些人認為應該先推行經濟一體化,再實現貨幣統一,如以德國和荷蘭為主導的力量認為經濟一體化是貨幣一體化的前提;而另一些國家認為,貨幣一體化是經濟一體化的關鍵內容,如果沒有貨幣一體化,就難以實現經濟一體化,如以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為代表的力量。從歐盟的現實情況看,目前先貨幣一體化的實踐占據主導。但是,單純依靠商品和要素市場的統一,而成員國之間尚未達到完全的經濟一體化,一旦各成員國面臨不同程度的經濟問題時,歐盟貨幣一體化就會受到嚴峻的考驗。實際上,自歐元區建立之后的20 年,這一尚未解決的問題,不斷挑戰著貨幣一體化先行的選擇。

第三個弱點是歐元可能受到美元的挑戰。盡管歐洲貨幣邁向一體化的初衷是為歐盟成員國內部相互貿易提供便利,但同時也為歐盟帶來了統一貨幣。從貿易和經濟的角度看,在歐盟內部平均貿易占比達到70%的背景下,沒有匯率風險的經濟一體化是非常必要的,而這種風險的大幅度降低,為歐盟成員國貿易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從國際貨幣角度看,用歐盟的統一貨幣抵御來自美元沖擊帶來的不確定性實屬勢在必行。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歐洲共同體為穩定內部貿易所采取的“蛇洞制”和“蛇制”聯合浮動匯率制度都受到美元幣值不穩定帶來的巨大沖擊。因此,歐盟建立獨立于美元的歐洲統一貨幣體系,不僅是為了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更多是構筑一道維護歐洲經濟與貿易正常運行,免受外部沖擊的防火墻。歐盟推行實施歐元20 多年的經驗表明,在歐盟經濟受外部世界經濟運行波動影響的時間段,歐盟內部的貿易和經濟運行情況都比較良好,歐盟經濟形成了緩慢但穩定的增長態勢。這種持續且良好的經濟上升趨勢,使得歐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國際金融地位逐步提升。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數據,2022年8 月歐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額達到34.49%①數據來源: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https ://www.swift.com/our-solutions/compliance-and-shared-services/business-intelligeiice。,其中包括貿易、投融資結算等。應該看到,歐元國際地位在美元霸權逐步弱化情況下不斷提升是十分難得的。一方面,歐元國際地位的提升對美元霸權構成了巨大壓力,并且歐洲經濟的崛起、歐盟成員國數量的不斷增加,也對美國的霸權地位構成嚴峻挑戰,因此美國可能會采取多種手段制約歐元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如果歐盟經濟一直保持內部穩定,美國將難以阻止歐洲的崛起、同時也難以避免歐元對美元霸權以及歐盟經濟對美國總體經濟實力霸權的挑戰。值得注意的是,21 世紀初期,美國霸權地位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威脅與挑戰:首先,在科技引領和經濟總體實力方面,面臨著中國經濟總量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追趕;其次,在軍事絕對優勢方面,面臨俄羅斯在經濟恢復或重振中對軍事霸權的挑戰;最后,在美元霸權和經濟總體量霸權方面,還面臨聯合起來的歐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歐元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的威脅。顯然,美國一定會采取行動阻止或削弱這些威脅。

第四個弱點是歐盟承受經濟沖擊的能力并不穩定。一方面,歐盟可能承受外部經濟市場的沖擊。歐盟各成員國的經濟一體化是建立在開放市場經濟基礎之上的,因此外部市場波動對歐盟的沖擊自始至終地存在于歐盟整體經濟運行過程中;另一方面,歐盟還可能承受除經濟以外的外部沖擊。如果歐盟經濟本身未出現根本性問題,也沒有受到單純的外部市場沖擊,那么對歐盟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沖擊可能來源于更加寬泛的外部事件,例如以歐洲內部戰爭或軍事沖突為表現形式的外部沖擊。

第五個弱點是,歐洲內部的軍事沖突嚴重影響了歐洲的獨立與崛起。直到20 世紀,發生在歐洲地區的軍事沖突依然屢見不鮮。無論是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還是歷史上“巴爾干半島火藥桶”的危險性,或是1999年爆發的南斯拉夫科索沃內部民族矛盾,都嚴重影響著歐洲經濟的穩定性。盡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表面上是維護南斯拉夫各共和國的獨立性,但歐洲地區潛在和頻發的武裝沖突對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歐盟經濟穩定發展都帶來了巨大沖擊。通過整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數據①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https://www.imf.org/en/data/imf-finances/。,可以發現在北約轟炸南聯盟的38 天里,歐元匯率持續走弱,甚至導致歐洲資本不斷外流,這顯然是由投資者對歐洲動蕩局勢擔憂造成的。具體匯率數據變化趨勢如圖3 所示,歐元出臺后面臨的第一輪打擊就是由于科索沃戰爭引發的歐洲金融不穩定,這無疑給了剛剛誕生的歐元一記重拳,隨之而來的是,歐洲的資金外流至美國。歐元匯率的劇烈變動,尤其是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變化,導致歐洲的資金外流至美國。這意味著,歐盟在強化一體化的過程中,除了存在上述弱點,還面臨諸多外部挑戰。

圖3 1999-2021年歐元兌美元匯率變化情況

(二)歐盟強化一體化面臨的挑戰

歐盟內部出現的不穩定,以及來自世界經濟運行波動的沖擊,都可能使得歐洲的資金外流至美國,從而阻礙歐盟的穩定發展。我們試圖從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提供的金融賬戶流動數據中,尋找這種流向和流量的巨大波動。圖4 中數值為正意味著歐洲資本流向美國,數值為負意味著歐洲資本從美國流回??梢钥闯?,自歐元正式發行起,歐洲資金開始流向美國,并且流動金額逐年增加,這一狀態持續到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突破了這一態勢,歐洲資本從美國流回,這種流動持續了一年。直到2010年以后,美國經濟相對穩定,并且實行一系列刺激計劃,大量資金才從歐洲再次流向美國,而這一過程大體上持續到2017年。2018年開始,美國消極對待國際多邊體系,歐洲向美國的資本流動大幅減少。直到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美國大規模刺激計劃,歐洲資金又重新大幅流向美國。特別的,2022年3 月開始的俄烏沖突,不僅造成了歐元匯率的急劇下滑,還使得歐洲向美國的資本流動持續增多。根據BEA 統計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美國對歐洲金融賬戶中負債凈值為179.56億美元,第二季度變為294.71 億美元②數據來源: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https://www.bea.gov/itable/? reqid=62&step=l。。換言之,2022年前兩季度,歐洲向美國的資本流動增加了474.27 億美元。這表明,科索沃戰爭、俄烏沖突等歐洲地區發生的政治或軍事沖擊不僅消耗了俄羅斯和烏克蘭,還對歐元區和歐洲經濟構成直接打擊。這種打擊一方面削弱了歐元的國際地位,另一方面導致大量資本從歐洲流入美國,也引發歐洲經濟的衰退。俄烏沖突對歐盟的打擊是多重的,不僅造成了歐盟主要成員國的能源危機,使其產品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成本上升,提升了消費物價,削弱了歐盟制成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且引發居民生活成本的上漲,導致各成員國社會動蕩,政府干預成本上升,使成員國各自為政、面臨分裂的風險加大,甚至一些右翼黨派的上臺,激發了民族主義的興起。

圖4 2003—2021年歐洲對美國的資本流動變化情況

歐盟在強化歐洲一體化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弱點,這使歐盟的經濟獨立性、政治獨立性、貨幣獨立性受到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來源于歐盟財政協調、貨幣先行等內部因素,還受到地區武裝沖突、世界經濟運行波動等外部沖擊的影響。其中,美元以及美國對歐盟的影響或沖擊占據主要地位。如果歐盟沒有意識到這些挑戰,或是無法有效擺脫美國的束縛,那么其獨立性和一體化進程仍會面臨一系列“致命”的阻礙。例如,面對不斷升級的俄烏沖突,歐盟如果仍舊在美國及北約的操縱下,對俄羅斯采取多輪制裁,那么歐盟各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能源供應短缺問題,并且為彌補這種短缺,歐盟將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天然氣,這意味著歐盟各國所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其難以承受的。

三、歐盟經濟獨立與政治普世價值追求的矛盾

(一)歐盟經濟獨立與政治普世價值

70 多年以來,歐盟選擇了漸進經濟一體化,并且旨在走向政治一體化。在沒有外部沖擊的條件下,歐盟的選擇有效避免了個別強國通過武力統一歐洲的企圖。漸進一體化的選擇得到歐盟所有成員國的擁護,其原因在于,在尋求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歐盟的建設內容照顧到所有成員國的經濟利益,這也是歐盟對歐洲不同發展水平國家都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原因。從經濟角度看,歐盟的經濟一體化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甚至非歐洲國家加入歐盟。然而,歐盟的經濟一體化只是實現歐洲一體化的一種手段,其根本目標是政治一體化。盡管歐盟具有明確的政治一體化目標,但對應的內容并不清晰。歐盟政治一體化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個基督教永久聯盟”。這意味著,歐盟成員國在信仰或價值觀上逐步趨同,但在行政目標上存在較大差異。歐盟各成員國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特別是財政協調尚未實現,使各國政府的職能不可能完全取消。甚至在歐盟存在的情況下,各成員國仍然竭盡所能保障本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因此,歐盟選擇經濟一體化的每個階段,都面臨著各成員國利益平衡的問題。各成員國居民在確信歐盟能夠如同本國政府一樣保障其利益最大化之前,是不可能同意將僅剩的部分主權徹底上交給超國家的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歐盟在政治上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即歐盟不可能建立一個真正的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建立一個合而不同的歐洲很可能成為歐盟政治一體化的上限。

(二)歐盟實現政治一體化的關鍵

歐盟實現政治一體化的關鍵在于建設統一、獨立的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各國軍事系統遭受嚴重損害。美國為了抗衡蘇聯、控制歐洲,于1959年建立了北約。歐盟多數國家都在北約組織之內,在軍事組織方面形成統一。一方面,在歐洲經濟恢復時期,原有的歐洲戰勝國希望將更多的資金用于經濟恢復與發展;另一方面,德國、意大利等戰敗國不可能恢復自身的軍事力量。因此,多數歐洲國家較為接受美國的軍事保護,既可以節省軍費開支,又釋放出原本需要從事軍隊服務工作的勞動力。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北約秘書長在此期間由各成員國輪流坐莊,但美國在其中的主導地位是無法撼動的。隨著歐洲經濟的崛起,歐盟也希望在軍隊建設方面體現出自身的獨立性。早在1999年,歐盟就開始計劃籌備屬于自己的武裝力量,并稱其為快速反應部隊。這一計劃中的部隊將以英國和法國為主導,其他歐盟成員國共同參與,其規??赡苓_到六萬人以上,并且可以在短時間內派遣執行準戰爭任務。然而,這樣的舉動引起了美國的不滿。2000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科恩在北約國防部長會議中表示,如果歐盟不擴充對美國的軍費支出或在軍事方面與北約關系做出新的安排,將會影響美國、歐盟與北約之間的關系,北約有可能變成“歷史遺物”。換言之,美國暗示如果歐盟執意建立獨立的歐洲國防軍,那么美國將放棄歐洲防務,并將各成員國或歐洲防御的任務推給歐盟。這種威脅的效果是明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沒有大規模地進行國防建設,一旦美國放棄歐洲防務,歐盟在短期內難以建立起強大的防御系統,因此短期內歐盟只能選擇讓步。

(三)歐盟經濟與政治一體化面臨的挑戰

然而,北約成員國權利義務體現在對統一價值觀的認同、維護人權等方面,特別是在成員國受到侵犯時將其視同本國。這些義務或紀律顯然將北約中歐洲地區的28 個國家,包括歐盟捆綁在美國價值觀的“戰車”上,顯然歐洲獨立的政治利益是不可能存在的。這種政治利益的統一,從根本上阻斷了歐洲的政治獨立,進而限制甚至徹底損害了歐盟經濟的獨立性。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法國和德國曾多次提出改變戰術的請求,意圖盡快結束戰爭,以減少歐洲資本繼續流失,但是美國使這場局部戰爭持續了 78 天,歐元兌美元匯率由1.092 :1 一直下跌到1.048 :1①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https://www.imf.org/en/data/im f-finances/。,并且大量歐洲資產涌向美國。

顯然,歐洲的軍事沖突強化了北約對歐洲,甚至是對歐盟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借助這種主導地位,協同北約的價值觀,企圖削弱俄羅斯。但這實際上也削弱了歐盟的經濟,導致歐盟經濟的停滯或震蕩,更造成歐洲本土資本的外流。這一現象不僅體現在科索沃戰爭時期,在俄烏沖突中這種負面影響更加突出。

四、歐洲獨立性復蘇的思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一)歐洲獨立性復蘇的思考

經過科索沃戰爭和近期的俄烏沖突,歐盟各國逐漸認識到,盡管美國和歐盟有著近乎相同的“價值觀”,但美國始終以自身利益優先為基本準則,并不斷維護其霸權地位,這意味著歐洲只有在不威脅、不挑戰美國霸權地位時才可能得到美國的認可與維護。當歐盟尚處于較小體量且經濟實力難以與美國抗衡時,美國愿意與歐洲聯合。但當歐盟成員國擴大到27個時,無論是歐盟GDP 總量的上漲,還是歐元的國際地位逐步接近美元,這些實力的不斷增長都已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那么歐盟就成了美國打壓的目標之一。歐盟在擺脫美國打壓之前,如果沒有政治一體化和獨立軍隊的保障與支撐,依靠單純的、不完善的甚至存在缺陷的經濟一體化來實現歐洲政治一體化,甚至軍事一體化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躲在小樓成一統”的設計理念顯然經不起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大國競爭的沖擊和考驗。

因此,歐盟要重新恢復自身的經濟,乃至政治獨立,需要調整自己的總體戰略。具體而言,需要重新思考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歐盟必須丟掉依賴美國實現自身發展和完成一體化的幻想,從歐洲自身利益出發,主動切斷與歐洲戰爭或沖突的聯系,尤其是尋求更加妥善的方式參與解決俄烏沖突,這是歐盟維護其經濟和政治利益的本質性訴求。同時,歐盟可以此為契機,嘗試推動經濟和政治的一體化,在與俄羅斯關系不斷緩和的條件下,重建歐洲地區的和平與合作。第二,歐盟想要實現政治一體化,必須下定決心,從建立快速反應部隊起步,盡快建立歐盟國防軍,向軍事一體化邁進,并以維護歐洲和平為最終目標。第三,歐盟需要加強與亞太地區的合作,用多元化合作方式增強自身的經濟貿易實力,尤其需要加強與RCEP以及印度等經濟合作組織或地區的合作。第四,歐盟需要在經濟復蘇的基礎上,逐步恢復歐元地區貨幣,乃至國際貨幣的地位。這既有利于保證歐盟經濟穩定,又可以為地區和全球經濟貿易、投資合作貢獻力量。第五,歐盟需要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構建自身獨立的價值觀,在合作中進一步鞏固自身獨立性。第六,歐盟還要加強與中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同時,積極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治理體系建設,以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在產業中的應用為經濟增長賦能,參與重建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全球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歐盟獨立性分析對中國的啟示

對歐盟一體化進程的回顧及其弱點的思考,也為中國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提供了一些啟示。在國際金融貨幣穩定方面,中國需要認識到美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將難以支撐美元原有的國際貨幣地位,要充分防范由美國金融不穩定造成的風險。加強中歐經貿合作,積極促進歐元穩定,發揮歐元作為國際貨幣所具有的基礎優勢,從而抵御美元波動帶來的風險。在這一過程中,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多邊合作方面,中國需要積極參與或主導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觀念的多邊合作組織,加強區域、多邊、全球的經濟貿易和投資合作。具體的,積極推動RCEP、中歐投資協定的進程,為歐盟創造與RCEP開展合作的機會,同時以經濟合作為契機,促使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實現俄羅斯與歐洲的和平穩定。在對外開放方面,中國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建設面向全球的高水平、高標準對外開放平臺,借鑒國際先進自由貿易和投資規則,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以及“一帶一路”的建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依托我國制造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推進建設制造強國,認識到實體經濟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國內產業鏈的強鏈補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與此同時,中國還要把握新時代的發展浪潮,發揮我國數字經濟基礎優勢,發展先進數字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積極建設新興數字產業,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優化產業結構,使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形成合力,完善數字治理體系與數字經貿規則的建設,在全球數字貿易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國際地位,在數字經濟時代中構建數字經濟全球化、數字貿易自由化,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賦予新的能量。

猜你喜歡
獨立性成員國歐洲
歐洲之恐:歐洲可以迅速撲滅恐怖襲擊,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培養幼兒獨立性的有效策略
歐盟敦促成員國更多地采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淺論我國非審計服務及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在歐洲邂逅溫州人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考慮誤差非獨立性的電力系統參數辨識估計
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46個
什么是意向創始成員國?(答讀者問)
成為歐佩克成員國條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