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開展風險防范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3-03-17 03:04江利紅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23年4期
關鍵詞:風險事件護理質量兒科

江利紅

【摘要】? 目的? 探討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2020年2月- 2022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兒100例,根據組間基礎資料均衡可比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行兒科常規護理流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風險防范護理。比較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含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及病歷書寫)、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患兒家屬滿意度。結果? 實施風險防范護理后,觀察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及病歷書寫各項護理效果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中開展風險防范護理可顯著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及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并有望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 兒科;風險防范護理;護理質量;風險事件;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7--03

兒科患者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與認知能力較差,導致臨床護理工作比成人護理難度大,稍有不慎可能誘發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影響患兒治療[1]。風險防范護理屬于預見性護理范疇,指的是在臨床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兒治療過程中潛在風險因素進行詳細評估、分析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干預策略,解決風險問題,同時注重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保證臨床護理工作的專業性和高效性,從而達到防范風險事件和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2-3]。本研究探討在兒科中開展風險防范護理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2020年2月- 2022年2月收治的患兒100例,根據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兒50例。納入標準:患兒生命體征平穩;患兒年齡3~14歲;患兒家屬配合度良好。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的患兒;存在智力低下、意識不清、精神障礙的患兒。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14歲,平均7.37±2.25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疾病22例,消化系統疾病16例,神經系統疾病8例,其他4例;病程3~20d,平均10.27±2.27d。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13歲,平均7.25±2.02歲;疾病類型:呼吸系統疾病24例,消化系統疾病15例,神經系統疾病8例,其他3例;病程4~22d,平均10.71±2.45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及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嚴格按照兒科常規護理流程進行護理,主要包括病房巡視、病情監測、飲食指導及遵照醫囑對患兒進行合理用藥指導等,護理期間保持與患兒家屬的密切溝通,及時反饋治療效果,同步做好家屬的宣教解釋工作,避免因溝通不當導致護患糾紛問題。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風險防范護理,實施措施如下。

(1)組建防范風險護理小組:該小組由科室主任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共同組成,小組成員明確分工,主任醫師負責統籌指導,護士長負責護理管理,責任護士負責執行。

(2)加強風險分析,優化護理內容:搜集近3年護理風險事件,針對風險事件發生原因進行魚骨圖分析,并緊密集合兒科護理實際需求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內容及管理標準的制定。風險管理內容: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從基礎護理、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及病歷書寫幾個維度對患兒提供全方位、優質化護理服務。在病房管理中,每日安排專人進行打掃,定時通風,維持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做好消毒工作,提供患兒感興趣的動漫書籍和玩具,打造出一個衛生、舒適的童趣化醫療環境;基礎護理方面,護理人員要做好患兒的病情監測,謹遵醫囑用藥,預防院內感染,同時結合患兒營養狀況進行科學的飲食指導;病歷書寫方面,要嚴格保證患兒信息的準確性,包括患兒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床號等;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方面,以患兒及其家屬為護理對象,依據患兒及家屬的認知水平采取多元化宣教手段(如床旁一對一宣教、宣傳資料派發、微視頻展示等)圍繞疾病、治療及護理相關知識進行宣教,同步做好住院期間安全管理的宣傳,提高幼兒及家屬安全防范意識,規避碰撞、跌倒、摔傷等風險事件發生。對部分家長因擔心患兒病情存在焦慮、緊張等負性心理的,護理人員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以積極溝通讓家屬實時掌握患兒病情,同時通過對家屬的情緒疏導和心理干預緩解不良情緒。

(3)加強護理人員教育培訓,提升護理技能與職業素養:護士長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圍繞風險防范護理進行集中式培訓,期間也可以現場模擬的方式檢驗護理人員培訓成果,每月至少2次,以提升護理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和護理技能水平。如在對患兒配藥、輸液或換藥過程中,需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在進行靜脈穿刺、頭皮針、留置針等護理操作時,要做好穿刺針的保護,防止出現滾針和扎傷患兒的問題。

1.3? 觀察指標

(1)臨床護理效果:評估指標主要包括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及病歷書寫五方面內容,每方面滿分均記為100分,評分越高說明護理效果越好。

(2)不良事件發生率:主要包括患兒治療期間跌倒、墜床、非計劃性拔管、留置針壓傷等不良事件。

(3)護理滿意度:于出院前1天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進行評估,針對治療期間接受的護理服務進行評分,滿分100分,≥91分為滿意,80~90分為比較滿意,≤79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例數/觀察例數× 100%。

1.4? 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統計軟件包SPSS 25.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實施風險防范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在病房管理、基礎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及病歷書寫維度評分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實施風險防范護理后,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施風險防范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護理風險普遍存在于臨床護理實踐中,主要因護理方法不當而引發患者治療和康復時出現損害性事件[4]。護理風險不可杜絕,只能通過有效手段進行防范。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造成護理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當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偏低或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較差時,均會增加護理風險的發生率[5-6]。兒科疾病類型多種多樣,因此對兒科護理工作要求往往也更高。在工作實踐中,患兒由于年齡偏小,認知能力和依從性普遍較差,表現為對醫務人員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不配合[7]。此外,患兒活潑好動也會導致藥液外滲、導管脫出、跌倒摔傷等多種意外事件頻頻發生,不僅嚴重影響患兒的生理健康,同時也會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影響護理質量,易發生投訴、護患糾紛等不良事件[8]。

傳統護理模式單純以患兒的病情改善和癥狀緩解為目標,關注患兒的生理護理,而在心理護理、健康宣教方面投入嚴重不足,最終導致護理質量不理想[9-10]。本研究引入了風險防范護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結果顯示,給予風險防范護理的觀察組護理效果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雖然由于樣本量限制,兩組治療期間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已經表現出降低的趨勢,既往研究也獲得類似結果[11-12]。風險防范護理在護理實踐中以循證醫學理論為指導,結合以往典型風險事件,分析原因并制定有計劃、有目標的針對性干預方法,因而可達到良好的風險事件防范效果[13]。本次研究中,首先,聯合科室護士長、主任醫師、責任護士共同組建風險防范專項護理小組,為責任護士風險預防工作的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該小組成員通過對以往風險案例的深度分析,明確發生原因,并以此進行針對性護理方案的編制,保證了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在護理實踐中還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系統化培訓,不僅促使護理人員專業護理技能得到了顯著提升,也為高效護理的開展奠定了基礎[14]。而且還有助于護理人員更加直觀、清晰地認識到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從而激發護理人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使其風險防范意識和職業素養顯著提升,更好地保證了臨床護理質量,讓患者及家屬享受到滿意的護理服務。再次,風險防范護理中注重對家屬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通過緊密護患(家屬)雙方的溝通聯系,充分避免了因溝通不及時而引發一系列風險事件[15]。

綜上所述,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是可行的,其不僅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患兒及家屬的遵醫行為和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并有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

4? 參考文獻

[1] 范俊霞.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甘肅科技,2021,37(24):178-181.

[2] 張曉丹.兒科護理管理應用團隊協作+風險防控模式干預的效果及對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哈爾濱醫藥,2021,41(5):109-110.

[3] 郭海燕.PDCA循環管理對兒科門診護理風險的干預效果研究[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3):253-254.

[4] 曾曉蘭,劉春梅.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6):230-231.

[5] 王京,顧玲燕,王婷婷.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急診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134-136.

[6] 占曉芳,黎俊峰.基于循環質控理念的護理風險管理對門診輸液患者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29):195-197,201.

[7] 吳燕妮,鄧媚,張琴.主動防范風險護理程序對小兒重癥肺炎患兒護理安全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4):96-98.

[8] 文娟玲,張思平,葉妙珍,等.防范護理風險對于兒科護理質量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20,41(7):1763-1764.

[9] 盧蕭,黨菊會.強化風險護理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貴州醫藥,2020,44(2):311-312.

[10] 劉云霞,劉吉國.兒科護理管理中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6):44-45.

[11] 吳偉宏,楊寶珠.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4):81-82,85.

[12] 張霞.風險防范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22):139-141.

[13] 顏丙霞.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4):95-96.

[14] 龔艷艷.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2):1775-1776.

[15] 宋曉燕.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1,16(2):194-196,202.

[2022-11-03收稿]

猜你喜歡
風險事件護理質量兒科
兒科專欄
兒科常見病,貼敷更有效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如何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風險管理在門診中的應用
護理風險管理在頭頸腫瘤外科護理中的應用觀察
網絡風險事件中的集體行動研究
圓夢兒科大聯合
前列腺增生患者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意義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證護理效果研究
兒科醫聯體的共贏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