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主題:低碳出行與建成環境

2023-03-18 10:11
上海城市規劃 2023年6期
關鍵詞:公共交通綠色優化

特邀組稿人:宋 彥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 終身正教授、系主任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中國城市研究中心 主任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總主編

在當今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的背景下,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長。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核心,不僅承載著經濟增長和文化交流的重任,還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局中擔當關鍵角色。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交通擁堵、能源消耗增加和空氣質量下降等一系列挑戰。這些問題不僅關乎城市的經濟發展,更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

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已成為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共同承諾。這不僅是對抗氣候變化的積極回應,更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社會各界都在尋求有效的路徑和策略,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逐步實現經濟活動凈碳排放量達到零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多方面的努力,而推動低碳出行和優化建成環境成為關鍵領域。

低碳出行與建成環境領域的研究正在迅猛展開,成為城市規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低碳出行方面,研究著重探討了如何通過公共交通、非機動交通、共享出行以及新能源和電動車等多種方式,有效減輕城市對個人汽車的依賴,進而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這不僅涵蓋對現有交通網絡的優化策略,如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擴大其覆蓋范圍、建設自行車友好城市和鼓勵步行等,還包括推廣新能源汽車以取代傳統燃油車。智慧交通系統和大數據的運用,例如實時交通監控和管理,也在提升運輸效率、減少交通擁堵和降低環境影響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建成環境的研究方面,焦點集中于如何通過城市設計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這包括從宏觀到微觀的城市規劃,譬如合理布局城市空間、優化城市功能區布局、提升建筑能效,以及運用綠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等。例如,通過提高建筑物的保溫性能、使用高效能源系統和增加綠化面積,綠色建筑和社區設計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同時,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策略也被用于對抗城市過熱問題,提升居住舒適度的同時減少空調等冷卻設備的使用,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對建成環境中的社會行為模式、居住和工作方式的深入研究,揭示了通過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工作方式、消費模式等社會因素,能夠有效推動實現低碳目標。例如,遠程工作和數字化服務的推廣有助于減少通勤需求,城市農業和地區供暖系統的發展則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本期以“低碳出行與建成環境”為主題,匯集了7篇精彩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提供了深入的洞見和有益的啟示,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可持續、更低碳的未來城市環境。

《城市建成環境綠色交通系統優化方法研究綜述》一文中,作者全面回顧了城市綠色交通系統的發展,突出軌道交通、公交車、共享單車和步行路徑等在低碳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文章深入探討了綠色交通系統的承載能力、需求分析、耦合分析和多目標優化,提出一個基于供需關系的優化框架,旨在提升綠色交通的整體效率和可持續性。

《城市建成環境對通勤碳排放的影響——以北京市為例》一文通過問卷調查、回歸分析和定性訪談相結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通勤碳排放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文章強調高密度公共交通網絡和工作與居住的平衡布局在降低通勤碳排放方面的有效性,提出優化城市建成環境、提高公共交通可達性和推動城市形態向緊湊型發展是減少通勤碳排放的關鍵。

《城市重點功能區出行及職住平衡特征研究——以北京市為例》一文通過大數據探討了北京市的職住分離問題。文章對不同功能區域的出行特征進行量化,并使用職住識別算法揭示了明顯的職住分離現象,強調了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設施配置的重要性。

《基于職住分離的超大特大城市交通擁堵碳排放機理研究——以天津市“郊住城職”現象為例》一文關注郊區住宅至城市工作地點的通勤對交通擁堵和碳排放的影響,尤其是在高峰時段。作者提出提高道路密度和公共交通可達性來緩解這些問題的方法,并強調綜合城市規劃策略在解決通勤引發的環境問題中的重要性。

《低碳視角下中日區域交通一體化特征比較及發展策略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與東京灣區為例》一文通過采用CUTE矩陣框架比較了兩個灣區的交通實踐。文章突出低碳交通在全球危機背景下的重要性,并提出整合和優化區域交通網絡的策略。

《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建成環境對地鐵客流量的影響研究——以深圳市為例》一文通過構建GBDT模型分析了深圳軌道交通客流量與建成環境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為城市規劃提供了優化建成環境、緩解擁堵和促進綠色低碳出行的重要策略。

《基于GIS空間融合技術的北京都市圈空間識別及通勤率特征研究》一文通過手機信令和GIS技術分析了居住地和就業地的通勤鏈,揭示了通勤行為如何定義都市圈的邊界和擴展趨勢。

上述文章均體現了在高度城市化背景下低碳出行和建成環境的重要性。本期主題的推出旨在激發關于低碳出行與建成環境之間關系的更多討論,共同推動更可持續、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發展。讓我們攜手共同探索和構建一個低碳、綠色的未來。

猜你喜歡
公共交通綠色優化
綠色低碳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煙排煙設計優化探討
關于優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諾的一些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城市公共交通》雜志社簡介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基于計算實驗的公共交通需求預測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臺研究
交通運輸部發布通知推進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工程建設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