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塞爾與本體論問題的歷史火花

2023-03-22 21:39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胡塞爾本體論康德

王 勇

(河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一、本體論概念的起源與其特點

西方哲學以尋找世界的本源為目的,是一種形而上學。因此哲學一開始就把自己放置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研究“是”的問題。[1](P6)亞里士多德以《第一哲學》來標榜“是”之思,代表著西方哲學家對哲學的認同感。在西方,如果不探討哲學所在意的“是”的問題,那么其他知識可以說是無用的、沒有根據的知識。巴門尼德將“是”作為一種永恒的存在,它是“一”,但卻具有無限定和多的屬性?!耙弧笔且环N不動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有自己的界限與不存在相區別,這樣的存在在每一位置都是飽滿無差別的存在,因此這樣的存在是一種圓球形。這里可以看到這樣的存在需要人以理性來解釋,但是他受到自然哲學的影響,認為存在必須具有其形狀、大小等空間狀態,是一種實在,不然不可能具有存在的本質特點。這樣的解釋與今天的本體論思想有所差別。巴門尼德將存在與思維聯系起來,存在可用邏輯來理解,并且邏輯是不允許出現矛盾的。因此巴門尼德認為黑暗就是絕對沒有光明的影子,熱與冷是一種絕對對立的屬性。這是不符合當今時代的本體論概念的,因為我們今天所用的本體論概念是包含一切的,呈現過去、現在與未來事物,是他們是其所是的絕對依據。這樣的本體論是一種邏輯的思想,因此在這樣的邏輯中,無也可以因其而存在。所以本體論概念必須是表現出一種純粹的邏輯思想,是各種事物經過抽象所剩下的普遍形式。這樣的事物可以是一種虛構的存在,也可以是具體的事物。當我們說“是”的時候,其實并沒有說什么,但卻又在說任何一切,體現出一種高度的哲學思辨。這樣的概念使得具體事物得以按照邏輯的形式展開,并能轉化成我們的認知。本體論是一種研究事物范疇關系的學問,是運用邏輯規定著所有事物的具體范圍與界限,所有的所是都從“是”中產生。[1](P14-15)這與我國道家思想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只是一種邏輯的存在,并無具體實體。

第一次提出本體論具體概念的是德國哲學家沃爾夫(Christianwolff,1679—1754)。他對本體論概念的定義展現了哲學一生的使命,具體寫在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中,他認為:“本體論,論述各種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學范疇,如‘是’、‘一’與‘善’,并在抽象的形而上學中進一步產生出偶性、實體、因果、現象等范疇”。[2](P32)結合柏拉圖的理念論以及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論,我們可以知道本體論的基本特征:

1.從本質上講,本體論作為一切事物的根本規定,其內涵抽象,保留著一切事物的本質要求,是其他事物存在的根本依據,其他事物依據本體形式得到豐富。

2.從方法論上講,本體論依據理性邏輯形成,最初表現為絕對的狹義理性,以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為主,最后發展至黑格爾的邏輯辯證法以此克服邏輯的二律背反。

3.從形式上講,本體論作為所有事物的存在形式,是以“是”為學問,以前形式邏輯規定與展現所是,“是”成為哲學史的第一問題,最后演變為哲學的最高概念,體現事物的本質特征。Ontology因之而得以命名,即在哲學歷史中表現對“是”的追問。

二、本體論概念形成過程中的詰難與進步

本體論本身是一種邏輯產物,對于“是”的表達體現在對所是的邏輯定義中。這樣的“是”是產生其他事物的邏輯范疇,本體論與邏輯理性具有緊密的結合性。自然哲學家最早開始對本體論的研究,是以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來尋找世界的本源,認為在客觀世界存在著一種孕育萬物生長的基本物質。例如: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源,他認為水具有容納萬物的屬性,人眼睛會流淚,動植物需要水來維持生命,因此水具有與萬物相類似的屬性。但是單一的水如何變成萬物的多呢?即一種被限定的事物如何產出其他限定的事物呢?由此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無限定這一概念,希望找到比水更稀薄,更本源的存在。他提出的無限定雖然是一種實在,但是這樣的無限定并不是一種被限定的存在,而是在幻化成具體事物時才出現具體的限定。他合理看到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在一中定義多的屬性。

在自然哲學的缺陷下,巴門尼德以理性翻轉哲學面孔。他認為之前的哲學不能算真正追求知識的道路,這樣的哲學不會探索到關于“是”的學問的。他以女神對他的告誡啟示世人:“現實的世界是虛假意見之路,思維與存在是統一的,存在需要邏輯來把握?!盵3](P95)而他的徒弟芝諾更是將理性之路貫徹到底,運用理性來揭示人生活世界的虛假知識,提出著名的三大悖論。但芝諾之后出現懷疑主義和智者學派。高爾吉亞提出哲學三大難題來質問理性:“第一,無物存在;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知;第三,即使有物存在并可知,也無法告訴別人?!盵3](P101)高爾吉亞認為理性揭示出實在有其范圍,卻又表現出無限的事物,但存在不可能是既有限又無限,這是他發出的第一個詰難。第二個詰難在于理性的絕對特點,理性中并不能出現矛盾。第三個詰難在于語言能指又非所指,這又出現矛盾。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直面懷疑主義的挑戰,他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是由于早期邏輯理論水平并不高,沒有很好的理論指引邏輯的思考,因此蘇格拉底提出“助產術”,以邏輯的反復運用發現自身的矛盾,以至最后的清晰明了。柏拉圖提出理念論,廓清理念之間的關系,運用矛盾、排中律等方法使得理念辯證統一。特別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論與十大范疇,更好地規范了空洞的邏輯證明體系,也為近代的認識論奠定了基礎。

近代哲學延續蘇格拉底至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范疇與方法,運用理性探討事物的本質規定,突出本體論中邏輯思維的地位。近代哲學在探討認識中出現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理性主義主要認為知識來源于神在人心中留下的絕對理念,而知識便是理念的展開。因此認識并不在外界,而是在人的邏輯思維中。他們雖然再也無法懷疑客觀世界的存在,但是依舊認為邏輯才是第一性的存在。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便持此觀點,最終陷入徹底的唯心本體論。而經驗主義認為知識并不是來自于先天的理念,而是來自客觀事物在人心中留下的印象。洛克的白板說是其主要代表,即認為人并沒有先天的知識,一切知識來源于客觀事物在心中留下的刺激印象,從而形成我們認識的對象,我們所認識的事物是客觀的經驗。但是這樣的事物如何為真呢?如何與客觀事物形成印證?這是經驗主義哲學家難以解決的問題。貝萊爾提出“感知及存在”,雖然避免了知識與客觀事物的印證,但是卻剝離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知識只能存在于人的觀念中,外界事物對我們的幫助僅僅是知識被動的刺激。休謨更是直接否認知識的可能,他將感性經驗貫徹到底,認為“我們所認識的只是事物留給我們的印象,且印象是一種雜多,印象與印象之間的關系我們并不知道,所以無所知印象是否統一,知識不過是我們的信念”。[3](P172)由此從認識論中找尋本體論的思想遇到了無法攻克的阻礙??档轮匦聦徱曃覀儗τ谥R的定義,他以哥白尼似的革命翻轉人們對知識形成所持的觀念,從人這一主體的特殊性出發,依據人作為自由意識的生物,創造出知識和道德的活動,得出認知是屬于特定的主體的,知識應該要符合人的認知結構。

知識的先天形式由人的特殊結構決定,因此人只能認識與其認識結構相類似的對象??档抡J為,本體論的存在形式在認識活動中表現為先天認知框架。只有在運用邏輯認識大量的具體對象、運用理性的反思之后,才能體會出先天結構中本體論的奧秘,最終導向研究“是”與所是的學問。但是康德卻走入了另一個極端,他認為我們所認識的對象是貝克萊認為的感覺印象,雖然這樣的感覺印象不再是休謨的雜多與不能確定的類性質,而是運用一種先驗想象力把握感性雜多而統一的對象,但這只是一種符合人主觀結構的經驗對象,它是否如同客觀事物這是不可知的。[3](P185-187)因此他陷入了物自體絕對不可知的陷阱。而黑格爾認為康德所說的物自體就是絕對精神。物自體是絕對精神的發展過程,物自體引導著人的理性,統籌主體與實體的矛盾。這些都體現了黑格爾的進步思想,展現為實體即主體,辯證統一身心問題的矛盾。這樣的理論雖是一種合理的猜想,但卻表現出決定論的思想??陀^世界如果是絕對精神的展現,那么絕對精神肯定有使得客觀世界形成的強大能量,如果具有這樣的能量,它為什么非要使得客觀世界表現出存在,而不能找到其他的形式,這樣的力量為什么要表現出有序的規律?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自由是一種抽象的絕對自由,康德認為絕對的自由即不自由,因此黑格爾的第一概念便出現矛盾,這樣的自由表現出人的主動其實就是人的被動。

三、胡塞爾形式本體論的超越性

康德和黑格爾都將認識的主動性表現到極致??档碌恼J識觀無法確定認識的客觀材料,這樣的認識只是一種現象的認識,無法肯定客觀物質的存在,并且由于理性的缺陷并不能克服二律背反的矛盾。黑格爾雖然克服了狹隘理性,但理性的功能表現為認知絕對精神的各個階段,并沒有擴充新的認知看似發揮著主體的能動性,但卻是絕對的主觀主義。

胡塞爾看到兩者的缺陷,并結合兩者的優點創造出自己的形式本體論觀點。形式本體論來源于形式與本體論兩個詞的結合,對于胡塞爾形式本體論概念的理解離不開對于兩者具體意義的解釋。[4](P59)但是胡塞爾提出的概念真的是形式與本體兩者的原意嗎?對形式本體論的理解既不能以形式為重點,也不能以本體為重點。形式表現的是本體論和邏輯的關系,而本體論體現出質料與形式的關系。因此胡塞爾的哲學概念也是由“是”出發,表現出規定所是的邏輯體系。為避免對胡塞爾形式本體論的研究中出現其理論的循環解釋而無法展開現實的豐富性,我們需要將本體論與形式論加以區別理解,并結合兩者的特性來整體把握。波里認為處理胡塞爾形式本體論的最佳方式是“既要闡明形式與質料之間的聯系,也要闡明本體論與邏輯學之間的聯系”。[5](P78)

在胡塞爾的形式本體論中,他的核心對象便是一般對象。我們只有理解他所說的一般對象,才能真正理解胡塞爾的現象學本體論。這樣的一般對象是使得事物得以呈現的依據,也是事物之間相區別的依據。因此它具有兩種功能:其一,作為一種純粹的形式邏輯,是一種空泛的概念,這樣的概念可以去思考任何可能被思索的事物,但是并不來源于具體事物的抽象邏輯,這是一種先天的客觀邏輯,由心的意識性保證;其二,作為一種判斷力,使得事物之間存在種屬的差距,而又在這樣的界限中表現出自身的存在特定。[6](P105)因此形式本體論只能被人用思維思索,在判斷中理解“是”與所是。這不同于康德的先天結構的特定,康德認為先天結構只規定出現象的本質特點,但沒有在事物之間體現出自身的存在特點,這樣的結構不能被人類認知與思索,屬于物自體的范疇,這樣的先天結構是一種固定的存在。而且胡塞爾的先天形式結構具有意識性特點,具有發散和動態的意味,這里充分吸收了黑格爾實體即主體的思想。所以在胡塞爾的哲學中并不存在物自體的概念,世界之物都可以被認識,先天形式在胡塞爾的意識性作用下,能夠找到符合世界萬物的認識結構。因此,胡塞爾的認識從現象開始,最后隨著意識發散而認識到世界的本質。因為他認為世界的本質在于人賦予的意義,這樣便出現胡塞爾認為的現象即本體,本體即現象的結論。[7](P121)

胡塞爾強調不能“把一般對象(空的某物)錯誤地解釋成與各種對象相關的屬,由此完全自然地解釋成唯一的最高屬,即一切屬之屬?!贝送?,胡塞爾也指出,“一個形式本體論的領域,應當是一般對象的‘形式區域’?!盵7](P126)一般對象規定了形式本體論的研究領域,將其完全限制在純粹形式的領域內運作。

胡塞爾的現象學具有本體論的概念,因此形式本體論是現象學下純粹意識規定的邏輯結構,這樣的概念具有形式與本體兩者的特點。從形式來看,一般對象是邏輯的產物,它本身并沒有任何質料和規定性,但卻成為一切事物的存在依據。我們不可以認為一般事物是來自于經驗事物的抽象概括,是保留事物本質規定性的屬種,因為這樣的概念還是具有物質的經驗,這不是本體論的形式表達,它只關乎于邏輯的演進,使得事物在形式中被規定,在形式的特點下演繹出被認識所具有的屬性。因此形式是關乎于人的認識而出現的,物質只有在人的認識結構下才表現出自身的規定。在本體論理解上,這樣的形式是可以作用于一切對象的,自身含有的范疇概念及公理必須能夠適用于所有可能的對象。唯有如此,形式本體論才能被看做是一門有關對象的先天理論。[8](P84)

猜你喜歡
胡塞爾本體論康德
語境中的胡塞爾*
——專欄導語
CP論題能為本體論論證提供辯護嗎?
張栻的本體論建構及其體用邏輯探析
純接受性的被給予?——康德論自我刺激、內感覺和注意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藝術百家
對胡塞爾《邏輯研究》再版的解析
淺析胡塞爾現象學的意向性結構
康德是相容論者嗎?
對康德空間觀的誤解及詰難的澄清與辯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