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研究

2023-03-22 21:39遲梅華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思政

遲梅華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高校課程思政協同創新旨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核心教育目標,統轄各門類專業課程,以課程支撐專業、專業支撐課程,互相發展、交叉結合,最終形成全面協同的育人機制。相較于單一學科課程思政模式,在協同教育理論內涵下,高校課程思政更偏向于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價值、情感、信念等多維目標,以此實現跨學科、專業、課程的三級協同教育。

一、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的理論內涵

1.“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概念厘定

“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是兩種不同的思政教育理念,雖然二者只是在敘述順序上顛倒,但所代表的思政教育內容、內涵、方式、方法均有差異,因此,先對兩個思政教育名詞進行概念厘定。首先,“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顯性教育方式,而“課程思政”則是思政教育的隱性滲透,兩者呈現方式有差異,但教育目標相通。其次,“思政課程”是一種實體課程,通常以課堂授課形式對學生展開思政教育,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內容,是制式教育中眾多分類課程中的一門,具有“教學”屬性;而“課程思政”雖是伴隨思政教育而生,但卻不增加任何一門課程,“課程思政”旨在將“課程”和“思政”有機整合,通常以現有思政課程和其他類型科目課程為載體,以潛移默化的隱性滲透方式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具有“育人”屬性。[1]總體說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兩者相輔相成,前者側重教書、教學,后者側重育人。

“課程思政”就教育宗旨而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其理論核心;就教育內容而言,以社會主義之“德”拓展樹人的三個“度”是其主要教育內容。其中,三個度分別對應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三個方面:一是發展學生世界觀內涵下看待和解決問題中所擁有的知識廣度;二是發展價值觀內涵下學生人際交往中所擁有的包容樂觀的人生寬度;三是發展人生觀內涵下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社會現象所擁有的思維深度。[2]

2.“課程思政”協同與“課程思政”協同發展

“課程思政”的教育任務是通過挖掘各類相關思政教育的元素、資源等,以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進入課程中,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活動等各方面全面打造具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網絡,以達到“有教無類,皆有所長”的教育目標。從廣義角度理解,“課程思政”中的思政不僅僅包含政治理念的灌輸,還包含培養學生待人待物、為人處世的方式及學生道德素養提升和生命情感熏陶等內容,其中,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都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供給。

“課程思政協同”是在“課程思政”這一理念之上提出的更加宏觀、明確的“融入性”思政教育目標,它能實現專業、學科和跨學科之間的有序協同局面。在此過程(局面)中,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具有協同效應。簡而言之,就是在各類學科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且做到學科課程、學科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協同育人。高校課程思政協同發展則是圍繞課堂育人主渠道上各種機制、體制問題進行創新發展,其中,包括學校內部各部門、各學科、各層級課程的同向、同行協同機制問題,學科教師與思政教師、輔導(員)教師的“合力”機制問題以及思政課、通識課和專業課三大異性課程體系的搭配組合問題,還有高?!罢n程思政”責任主體合作機制和教師教學評估考核的機制體制問題等。

二、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的基本原則概述

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的基本原則涉及三項,分別是系統性與長期性原則、科學性和思想性原則、適應性和超越性原則。確立高校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基本原則,旨在確立處理相關思政教學問題的各種矛盾和關系時應遵循的法則和標準。

其一,系統性與長期性原則旨在將高校課程思政協同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強調從教育主客體、課程目標行為和設置、課程教材選擇和更新等方面,將課程思政塑造為一個含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整全系統,從整體的視角對學生的學情動態、各學科目標、各課程內容深度和廣度進行動態的協同把握,并根據學科的不同屬性、規律等,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從教學主題、教學內容、學科板塊連接和知識層級配套等方面使教育者能夠建立起系統的思維,從而保障高校課程思政協同發展能夠按照內在邏輯連貫開展。其二,科學性與思想性原則旨在使教書和育人兩個教育目標相互統一,科學性解決的是學科搭配合理與否、教學方式恰當與否及教學進程符合學生學習規律與否的問題;思想性解決的是學生的社會思想覺悟、思想信念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生態……公正、愛國、誠信”的核心價值觀念與西方資本主義所宣揚的軍事強權、金融霸權性質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所謂普世理念具有根本性質的不同。[4]其三,適應性與超越性原則是基于學校教育客觀落后于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同步發展這一現實困境,提出的“培養社會需要的人”的思政教育原則,在馬克思唯物歷史觀中揭示:“一切客觀規律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課程思政協同教育發展亦不例外。因此,考察受教育者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獨特的物質生活方式和身心發展規律,讓其適應社會發展,超越社會現實桎梏,并引領受教育者不斷明哲現實困境、不斷實現人生價值是課程思政教育的終極目標。

三、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的體系構建與機制研定

1.高?!罢n程思政”協同育人體系構建

(1)打造各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生態系統。其一,打造各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生態系統,應著重將工作重心放置于頂層設計,即高?!罢n程思政”建設應針對協同育人模式、協同育人師資協調(人員組織架構)、考評考核等方面內容制定具體的方案。如課堂思政與實踐活動思政、網絡思政結合,利用O2O線上線下結合教學模式通過論壇、研討會、辯論賽、社區實踐、學術競賽、社團活動、MOOC慕課等形式實現思政教育的全方位、立體化育人效果。其二,打造各專業“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生態系統,需在組織架構上(師資人員協調方面)設立分片區、分專業的教師職權自組織框架,讓教師明確職能分工、明晰思政課程及課程思政內容融合的邊界,避免交叉管理與重復性教育工作。其三,針對高校這一獨立的課程思政建設主體而言,協同育人生態系統應該覆蓋到高校黨委、團委、院系、學生會、社團、學員思政工作者(思政課程教師、學科教師及輔導員)、后勤人員(宿管、學校安保)等,實現全員范圍的飽和思政教育。其四,要依托學校平臺,優化教育教學評價考核體系,對教師展開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并實施動態調整政策,對政治覺悟高、教學水平突出的思政教師進行榮譽表彰,正向激勵高校教師群體,引導教師實現“課程思政”教育協同發展的觀念轉變與行動轉變。

(2)構建全課程、全過程、全員協同育人體系。其一,全課程、全過程、全員協同育人體系構建,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課程教學,課程學完即結束對學生的思政教育,而是在“全過程協同”理念下將課堂、實踐活動、網絡MOOC教學體系化為三級課堂,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線下課程教學與線上網絡再教育結合,三類課堂相互支撐,互相促進發展。其二,是在“全課程協同”理念下,將知識、能力、價值三維目標相貫通,將思政課程所包含的政治經濟學概念、馬原理論、學生學習規律、思政教育實施的范圍協同管理,以此實現跨學科課程(通識課)、專業課程(思政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人文課)的三級協同教育。其三,是在“全員協同”理念下,調動所有教師的育人意識,提高育人能力,實現協同育人。有道是“眾人拾柴火焰高”,課程思政協同發展內涵下的全員育人體系建立,需要各部門、各科目教師打破原有的學科壁壘、職責壁壘,形成合力育人的局面,做到協同互聯、協同互通、協同互動。[5]

具體方法如,在“全過程協同育人”內涵下,教師可以在第一課堂專注講述馬原知識、毛概理論、唯物辯證法哲學觀點等理論知識;在第二課堂(實踐活動)設置能夠反映時代發展變化的社情討論會、學術競賽等,給予學生實踐探討第一課堂學術理論的機會;在第三課堂,抓住學生關注的興趣與愛好,通過視頻平臺的“觀課堂”、自媒體公眾號等用學生喜愛的趣味方式對一二課堂展開內容進行表達回述,真正實現全面立體化的課程思政。如“全課程協同育人”內涵下,教師可以在知識傳授環節對學生在課程中所要學習的學科相關的概念、范疇、原理、定義、規律等知識進行統一講授,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可以通過知識內在的邏輯關系對理論概念進行推斷、分析、解釋;在能力培養環節,專注于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溝通、語言能力等;在價值觀塑造環節,要以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為主,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為依據,引領學生正確認識世界資本的運行規律,抵御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思潮下的精致利己主義、為功利謀思想、拜金思想等思潮,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艱苦奮斗、回報社會的社會主義共同奮斗共同富裕理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學科課程之中時,要避免一刀切式的“泛思政化”傾向,平衡好思政課程的學術性功能、專業課程的應用性功能和綜合類課程的人文功能。如在“全員協同育人”內涵下,教師之間要增強聯系,互相交流所授課班級、所帶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互相溝通學生的學業狀況、技能學習階段和心理狀態,以便利于雙方、多方教師共同合力,以此展開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

2.高?!罢n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構建

(1)構建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的教學實施和管理機制。構建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的教學實施和管理機制,是一項系統性的協調工程,需要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育內容(教材)、教學實施、教學方法等方面全方位的協調配合、環環相扣。

因此,首先針對教學對象(學生),教師應加強其自我學習的主體性意識和主動性效能,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個人目標、個人能力、個人階段水平及社會發展進程,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學習,形成自我教育、自我驅動的能力。其次,是提升思政教育教學的可信度、現實度,教師要能夠結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民情變化、社會問題,講真話、說實例,而非空泛的講理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確立上,應凸顯立德樹人總目標,樹立學生的學科觀、專業觀,在課程目標上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依據,在專業目標上以培養學生滿足市場要求為依據,在學科目標上以傳授學生通識知識為依據,以此完成“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傳道、授業、解惑總目標。在教學計劃設置上,應貫穿全員、全過程、全課程育人理念,將社會實踐、生產勞動、人文素養提升都列入教學計劃中,使大學生在綜合的學習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教學綱領方面,應貫穿“課程思政”的內核,首要考慮學科的科學性,考慮課程內容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進程,并以此指導教師教學活動、課程考核及教學效果評價等。在教學方法上,應趨向多元化,積極探索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式教學組織形式,根據實際教學情境引入討論式、案例式、任務驅動式、現場感受式等教學方法,在生命情感體驗角度感染學生、影響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影響的質量。在教材內容選用方面,應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體現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問題,體現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使得教材能夠反映真實的中國國情,而非照搬“洋教條”,教材內容如若做不到中國化,那便脫離了教育教學實事求是的終極目標,終將喪失教育的存在意義。

(2)構建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保障機制。構建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保障機制需在教學資源保障與教學制度保障兩個方面發力。第一,教學資源保障,即在人力資源方面采取教職工薪酬激勵制度、教職工榮譽表彰激勵制度、教職工學科能力培訓制度,并在職稱評定上對教師的“課程思政”協同能力、協同水平、協同貢獻進行加權平衡,增加教師“課程思政協”同內容在職稱評級評定中的加分比重。在物力資源保障方面,學校應加大微格教室、板書教室、形體教室、實習基地等的建設,跟進教育技術設備和基礎設施的配套。在財力資源保障方面,高校應加強對“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資金投入,聘請專家指導,建設網絡學習資源課程庫,吸引社會多方資金投入并共同參與“課程思政”協同創新。第二,教學制度保障,即要落實教學大綱及教案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系科座談制度及輔導員參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教輔制度,使“課程思政”教育實施的參與教師們能夠互相了解、互相協作。

四、結語

綜而述之,高?!罢n程思政”協同發展首先需構建起“課程思政”協同發展的教學實施和管理機制,其次是建立起全課程、全過程、全員協同育人體系,以此才能完成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價值、情感、信念等多維教育目標培養,以此實現跨學科、專業、課程的三級協同教育。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