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軍在南京的抗戰

2023-03-22 22:30馬振犢
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支隊新四軍日軍

馬振犢

抗戰時期的中國首都南京,素有“險固、富饒、御外、制內、地位適中、漕運便利”(1)經盛鴻:《南京淪陷八年史》(增訂版)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頁。之優勢,其所在的長江三角洲京滬杭地區,集中了當時中國工商業之精華,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交通還是歷史等各方面來看,南京皆為中國的東南重鎮與聞名于世的城市,具有極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地位,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并于城內外進行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共有30萬以上中國人被殺害,演成二戰史上重大慘案。南京淪陷后,出于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占領軍于1939年9月23日在南京設立了“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統一指揮中國關內的日軍,南京成為日軍侵略中國的總部。侵略者還在此先后扶植了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南京因此成為日偽統治的中心。

第二次國共合作成立后,經兩黨交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方八省游擊隊組建為新四軍。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4月,南方八省游擊隊赴皖南整編。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軍派出主力部隊東進南京地區,猶如一把尖刀,直插日偽心臟,成為抗戰史上的壯舉。

南京地區沒有大山,只有丘陵,從地形上來說,平原較多,視野開闊,種種地理因素皆不利于開展抗日游擊戰及建立根據地。而戰前此地為國民黨政治中心與統治核心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民眾受到反共宣傳較多,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不了解或認識錯誤,群眾工作缺乏基礎,展開不易。再加上日偽在淪陷區實行了嚴格的高壓統治、殘酷剿殺抗日活動;國民黨方面從上級統帥機關到下層遺留游擊部隊排斥刁難甚至摩擦攻擊,新四軍東進時面對多方的不利條件,其奮斗難度可想而知。但新四軍在黨中央部署指揮下,迎難而上,東進南京地區,面對強大的敵手,毫不畏懼,以大無畏的精神氣概,深入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并多次組織力量攻擊南京城內外廓地區,乃至直接進入南京市區內進行抗日活動,給日偽當局造成極大威脅與震懾,他們用抗戰犧牲的實際行動,在敵人統治中心作戰,發揮出了特殊的作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抵抗侵略到底的決心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受到了國內外正義力量的支持與高度評價。

過去相關的著述,對新四軍南京抗戰敘述簡單。本文依據新發現的相關檔案,對此進行再論述,以還原“新四軍天天都在打仗”的歷史真相,徹底駁斥所謂八路軍新四軍“游而不擊”的謬論,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武裝就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一、新四軍東進南京

1937年底,隨著京滬杭的淪陷,日軍占領了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交通線以及各大城市,隨后日軍集中兵力溯江而上進攻,造成占領區兵力空虛。他們對占領區的中國反抗力量十分輕視,警戒比較疏忽,常州、鎮江、南京、蕪湖一線,僅布置有3個聯隊(團),有許多城鎮都無駐兵,行軍側翼也沒有偵察,除了各縣城和京杭公路、溧武公路等通道交叉點以外,日軍在一般集鎮都沒有來得及設立據點。

而此時南京四周農村大部之地域,除江寧縣等以外,基本各縣區實際上處于無人管轄狀態。各路民間幫會頭子、土匪首領、國民黨潰散軍官紛紛打著“抗日”的旗號,拉起自己的隊伍,搜刮群眾,魚肉百姓。一些國民黨任命的縣長、區長,躲避日偽,在各處征收捐稅,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有些進步的知識分子和國民黨官員回鄉自發組建抗日武裝,也有地主富商領頭組成自衛武裝,他們盼望著真正抗日軍隊的到來。

1938年5月4日,延安中共中央做出了“五四指示”,要求所屬新四軍迅速分兵從皖南向東挺進,在南京四周的廣大農村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毛澤東指示:“在偵察部隊出去若干天之后,主力就可準備跟行。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五區之間廣大地區創造根據地,發動民眾的抗日斗爭,組織民眾武裝,發展新的游擊隊,是完全有希望的?!薄霸诿┥礁鶕卮篌w建立起來之后,還應準備分兵一部進入蘇州、鎮江、吳淞三角地區去,再分一部渡江進入江北地區”。(2)毛澤東:《放手開展敵后游擊戰爭》(1938年5月4日),《毛澤東文集(增訂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頁。

在此之前,4月28日,新四軍第一、第二、第三支隊已抽調部分干部、戰士組成的先遣支隊約400人,由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率領,由皖南巖寺出發,越過宣(城)蕪(湖)鐵路封鎖線,向蘇南敵后挺進。

先遣支隊在越過日軍封鎖線后,沿裘公渡、黃池鎮、青山街、當涂一線,向南京城秣陵關挺進,5月19日正式進入蘇南敵后戰場。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率所部與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率所部亦于6、7月進入南京近郊高淳、溧水、溧陽、句容、江寧、當涂間廣大農村地區,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斗爭,迅速以茅山為中心,建立起蘇南抗日根據地;江北方面,在不久后,新四軍又派兵進入淮南與蘇中地區,相繼建立淮南與蘇中抗日根據地。各根據地的軍民大力發展抗日游擊戰爭,襲擊日偽軍,其戰斗鋒芒直逼南京城下。

6月23日,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在談到關于第一、第二支隊進入敵后的行動原則時指出:“特別是南京、鎮江”,應“以伏擊的動作來打擊和消滅遠出和行進中分散的敵人,截奪取輜重,爭取不斷的小戰斗勝利”;“應當以小游擊隊到南京、鎮江附近,用突然的動作實施擾亂,以威脅敵人,這在政治上更有大的意義”。(3)《項英關于第一、二支隊進入敵后的行動原則致陳毅的信》(1938年6月23日),中國抗日戰爭軍事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新四軍·文獻》(1),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頁。隨后,新四軍江南部隊,如期進至南京地區周圍的鎮江、丹陽、句容、金壇、武進、溧水、高淳、蕪湖一帶地區,很快就把這一帶廣大的農村從敵偽手中解放出來,建立了以句容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并開始了對敵作戰。

1938年6月16日,新四軍先遣支隊在緊鄰南京的句容下蜀鎮完成破路任務后,于17日黎明在韋崗伏擊由鎮江至句容的日軍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一部,擊斃日軍大尉、少佐各1人及士兵13人,傷10余人,擊毀汽車4輛,取得了韋崗戰斗的勝利。此役規模雖不大,但意義卻很重大。它是江南新四軍勝利的處女戰。自南京失陷后,江南人民未見過中國軍隊,更未見過中國軍隊的勝利,附近居民看到新四軍初到就打勝仗,歡欣鼓舞,一時聚集看勝利品者有數百人。 “這一戰斗的勝利,不僅奠定了我軍進入江南戰區的基礎,而且開辟了勝利的先聲?!?4)粟裕:《先遣隊的回憶》,《新四軍·文獻》(1),第261頁。它擊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不僅打擊了敵人的氣焰,而且振奮了廣大江南人民的抗戰情緒,提高了勝利的信心。

隨后新四軍在南京附近地區開展了一系列的抗日作戰,在1938年6—8月計3個月中,他們就進行了30余次戰斗,取得了進攻下蜀車站、竹子崗伏擊戰和火攻新豐車站、新塘伏擊戰和陶吳、西善橋之役等多次戰斗的勝利。八一三淞滬抗戰一周年之際,新四軍在“四縣人民抗日自衛會”全力配合下,向日偽占據的句容城發起進攻,歷時6小時戰斗,擊斃日軍47人、偽維持會漢奸偽軍60多人,摧毀了偽縣政府,繳獲甚多。這次戰斗是新四軍進入江南后首次集中一個團的兵力作戰,也是首次攻下日軍占領的縣城。這一戰役既擴大了新四軍的政治影響,有力營造了江南的抗日局面,對敵后人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更給南京之敵造成極大的威脅,使其陷入恐慌,不得不從前線調兵,加強了城鎮據點的守備。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負責人錢之光不斷向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轉報了新四軍在南京附近的勝利及其受到南京地區民眾熱烈擁護的情形:“我軍到達南京地區后,民眾極為興奮,軍行所至,常有數百武裝民眾配合行動,抗敵情緒極高?!?5)《錢之光轉報新四軍陳支隊在寧鎮間下蜀車站、衛崗等地作戰及受南京地區民眾擁護情形致蔣介石呈》(1938年6月22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109。蔣介石亦致電新四軍葉挺軍長給予嘉獎。6月30日,在奪取全殲新豐火車站守敵勝利后,陳毅得報高興地說:“這是我們新四軍向黨的17周年生日獻上的一份厚禮!”(6)轉引自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南京分會等編:《新四軍與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頁。

《新華日報》曾專門發出報道說:“計自一九三八年五月起,第四軍已和日軍發生戰爭一百次,擊斃日軍兩千五百名,奪獲步槍兩千五百支,載重汽車六十輛及其他軍用品極多?!?7)《新四軍領導之下 江南游擊戰爭展開 京滬杭線游擊隊達數十萬 敵數度大舉進攻均被粉碎》(伯力九日電),《新華日報》(華北版)1939年1月11日,第2版?!皵橙思热粌A他們的主力侵犯武漢,且有大部分兵力被困于山西及隴海線上,江南戰場上實力便十分空虛了。雖然在其所占領的每一據點,都有一點兵力看守,可是力量非常單薄,到處有我們進攻的機會。在六月二十日以后到月底這十來天里……南京雖被敵人占領,而四周的交通線大都被我們破壞截斷,成了一個死沉沉的孤城。引起敵人恐慌和無恥漢奸們惶惶不安的是我軍所到的地方,軍事與政治同時并進,因此一般民眾皆跟著從敵人的統治下蘇醒過來。祿口和朱門兩地的偽維持會,在我軍到了以后,就予以解散,并由民眾自選抗日分子充任區保長,這樣一來,漢奸們也從而覺悟。當朱門政權恢復的時候,由偽維持會征集去供敵人侮辱奸淫的婦女二十多人,也就全部送了回來,所以當地的抗戰情緒便也隨之高漲起來。在新四軍這樣開展游擊戰爭的影響之下,附近地區的人民都群起奮斗。由于軍民的互相協助,武力相互配合……過去攻占大城市的時候,敵人會使用飛機大炮向我們逞威,到這種場合,我們采用游擊戰爭的戰法,敵人只好坐以待斃?!?8)吳薔:《活躍在江南敵后的新四軍》,《新華日報》1938年10月16日,第4版。

捷報同時也傳到了海外。美國聯合通訊社1938年8月26日對新四軍的活動報道說:“南京、上海及杭州三角地間之游擊隊活動,進展頗為滿意。新近組成之第四路軍(應為新四軍)游擊隊,最近曾破壞鐵路,使南京及鎮江間之交通,阻斷三日。此等游擊隊,繼續在全區中擾亂日軍之后方?!?9)《美國聯合通訊社報道—新四軍破壞南京至鎮江鐵路》(1938年8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新四軍·參考資料》(1),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版,第82頁。蘇聯報刊也贊譽新四軍“作戰力量無限增長,當地民眾尤稱融洽”,《真理報》作了報道:“新四軍是開展游擊活動的主力……新四軍活躍在長江兩岸,主要是在第三戰區,新四軍的根據地分布在九個縣內……特別嚴格的紀律,英勇的獻身精神和為加強統一戰線而不懈的工作,給新四軍帶來了巨大的聲譽,使新四軍在群眾中建立起很高的威信……游擊隊和新四軍的活動增強了敵占區老百姓對勝利的信心,這一點十分重要?!谌哲姾蠓礁鳌疁S陷’區開展的英勇斗爭證明,日本無法奴役偉大的中國人民?!?10)蘇聯《真理報》報道《上海三角洲的游擊戰》(1939年8月24日) ,《新四軍·參考資料》(1),第123頁。

新四軍在南京附近地區的抗戰,極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斗志,打擊和震懾了日偽勢力,其在政治軍事上的意義是不可低估的。在國內國際上取得了很大的影響,得到了國內外輿論的普遍報道與贊揚。

新四軍在江南敵后的廣泛出擊,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迫使日軍縮短防線,并調兵增強后方防衛。南京、鎮江、蕪湖地區的兵力,由原來不足3個聯隊增至2個多師團,據點由20多個增加到156個,加強了沿鐵路、公路、河道的封鎖,在戰術上采取攻勢防御,以多路合擊的“掃蕩”進行反撲,妄圖迫使新四軍離開這一地區,以解除對日軍的威脅,保障占領區和交通的安全。(11)劉以順:《華中抗戰的中流砥柱》,《黨史縱覽》2020年第9期。

對于新四軍挺進江南后連續出擊作戰所取得的勝利,國民黨重慶方面的態度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一開始,鑒于對日軍作戰形勢的嚴峻,蔣介石希望新四軍多打勝仗來減輕自己的壓力。當1938年5月12日新四軍第四支隊一部在安徽巢縣蔣家河口設伏,殲滅日軍第6師團坂井支隊20余人首戰告捷,蔣介石聞訊于5月16日發出了一封口語親切的賀電:“葉、項軍長吾兄:隱電悉。貴軍四支隊蔣家河口出奇挫敵,殊堪嘉慰,希飭繼續努力為要?!痹谶@封表揚電中蔣介石將葉、項并稱“軍長”并稱二人為“吾兄”,這是很少見的。其后,因對新四軍“失控”擔心的增加,蔣的電文中不僅不再稱葉挺、項英為“吾兄”,而且語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蔣介石5月21日的電文:“新四軍葉軍長……貴部挺進迅速,游擊得力,殊堪嘉尚。還望積極行動為要?!?12)《蔣介石為表彰新四軍挺進迅速游擊得力致葉挺電》(1938年5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參考資料》(2),第61頁。6月17日新四軍先遣支隊取得韋崗伏擊戰的勝利后,蔣介石來電:“葉軍長:所屬粟部,襲擊衛(13)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尚。仍希督飭,繼續努力,達成任務?!?14)《蔣介石為表彰新四軍韋崗戰斗勝利致葉挺電》(1938年6月 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參考資料》(2),第64頁。6月20 日,重慶軍令部對此只是發了個一般性的通報:“葉挺部巧日在鎮江附近截獲汽車五輛,斃敵少佐、上尉各一,兵十余名?!?15)《軍令部通報新四軍韋崗告捷》(1938年6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參考資料》(2),第63頁。7月3日,葉挺、項英報告:“陳毅支隊一部,連日將丹陽、金壇間敵新修之橋、丹陽南之東石橋、丹陽北之東三橋全部破壞。一日夜,襲擊丹陽城,敵禁閉城門頑抗,連日不敢出城,恐慌異常。陳毅支隊一部,摧毀祿口、朱門偽政權?!?6日,蔣介石批復:“該軍深入敵后,破壞交通,摧毀偽政權,殊堪嘉尚。仍盼督飭繼續努力,以竟全功?!?16)《蔣介石表彰新四軍破壞交通摧毀偽政權》(1938年7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新四軍·參考資料》(2),第66頁。1939年4月24日,蔣介石又致電葉、項:“當我各戰場正在積極反攻敵人之際,該軍能相機策動,予敵以重大打擊,殊堪嘉獎。仍仰轉飭所屬,繼續努力以竟全功為要?!?17)《蔣介石嘉勉新四軍相機策動予敵以重大打擊致葉挺、項英電稿》(1939年4月24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在這些電文批示中,蔣介石都是居高臨下的口氣一再要求新四軍“繼續努力”,很顯然他是在提醒新四軍不要“驕傲”,而且要“聽話”。除此而外,重慶軍委會及第三戰區對新四軍的戰報都盡量以“加密”件報給了蔣介石,其中一層作用是盡量封鎖有關新四軍作戰的消息,以免更多的人了解新四軍的戰績。

從1938年5月到12月為新四軍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初創時期。新四軍先遣支隊和第一、第二支隊挺進蘇敵后,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開展游擊戰爭,不斷給敵人以沉重打擊。6個月中,日軍被牽制在蘇南的兵力達2萬人以上。經過半年的斗爭,新四軍已先后建立起茅山、丹北、橫山、江句、句北、小丹陽等十多塊小型的游擊基地,擁有40萬人口,為抗日根據地的大發展打下了基礎。(18)江蘇省委黨史工委編:《蘇南抗日斗爭史稿》,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頁。

二、南京周邊地區的作戰

在南京周邊地區,新四軍頻繁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作戰,使日偽軍終日惶恐,不得安寧。

1938年6—7月間,新四軍第一支隊陳毅和第二支隊張鼎丞所部,先后進抵句容、江寧、溧陽、溧水、當涂地區,力量遍及環南京城四周。

7月1日,新四軍某支隊在秣陵關附近展開了下列行動:一、解決朱門偽組織維持會;二、解決祿口偽組織維持會。是役擊潰偽保安隊,繳獲步槍73支、駁殼1支、輕機槍5挺、手槍5支。7月4日,武漢辦事處錢之光轉報新四軍陳支隊傅團破壞南京附近敵交通及摧毀祿口、朱門偽政權情形致蔣介石的呈文說:“我陳支隊傅團上月元(13)日破壞江南鐵道采石磯銅井間鐵橋三座,寒(14)日破壞南京鎖江線及南京至秣陵關間公路一段,哿(20)日破壞磁湖南京間之鐵橋一座,并將祿口朱門兩處偽政權摧毀,收輕機關槍四挺,步槍六十余支,因通訊阻障,昨始得報?!?19)《錢之光轉報新四軍陳支隊傅團破壞南京附近敵交通及摧毀祿口、朱門偽政權情形致蔣介石呈》(1938年7月4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109?!洞蠊珗蟆酚?938年7月6日報道了新四軍夜襲丹陽城摧毀祿口朱門偽政權的情形。

7月14日,第一支隊第一團夜襲了南京南部西善橋之敵守備隊,戰斗半小時,斃傷日軍20名,繳獲步槍3支及軍用品一部分。敵倉皇潰逃。是役并破壞鐵軌約2里。(20)《新四軍在江南連續戰斗》,《救亡日報》1938年8月17日。

8月25日,新四軍第一支隊一部又在句容縣二圣橋伏擊修路的日軍,斃日軍20人。次日,第二支隊一部擊毀從小丹陽駛往當涂的日軍汽車1輛,斃傷日軍30余人。

9月,一支隊4日在南京附近江寧鎮截獲日軍汽車一輛,內有日本盟友德國人3名,經協商解釋后釋放。8日,摧毀麒麟門、湯水、樓家山一帶漢奸組織,并建立當地游擊隊。(21)《錢之光轉報新四軍陳支隊在鎮江、南京一帶作戰及挺進隊配合管部破壞京滬公路情形致蔣介石呈》(1938年9月15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109。

同月,二支隊一部7-8日兩夜連續襲擊南京附近之江寧鎮及板橋車站,斃敵30余人,獲槍10余支,另一部于9-10日將祿口、秣陵關、陶吳地區及當涂藏漢橋間公路橋梁電線完全破壞。(22)《錢之光轉報新四軍四支隊、二支隊在安慶高河鋪、當涂石馬礦山、江寧鎮等地作戰情況致蔣介石呈》(1938年9月16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111。

9月6日,第二支隊一部夜襲當涂東北石馬礦山守敵,斃日軍10余人。

9月16日,新四軍第二支隊部分兵力搗毀了京蕪鐵路板橋車站,擊斃日偽30多人,繳槍10余支。

10月20日,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團襲擊了南京至溧水公路上的祿口日軍據點。該團三營趁日軍1個中隊剛剛來到,立足未穩,便將其一舉消滅。(23)《蘇南抗日根據地》,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523頁。

10月28日晚,新四軍張支隊某部聯合地方群眾將祿口橋破壞,并在附近埋設地雷,次日日軍派隊修橋,被炸斃20余人,橋仍未修復。(24)《葉劍英轉報新四軍張支隊混入南京張貼標語及在淥口橋、當涂等地破壞交通、殲滅敵寇情形致徐永昌呈》(1938年10月4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1。

英國記者杰·布魯斯(J.Bruce)在1938年11月9日上海出版的《擇報周刊》上著文《新四軍三個月內與敵作戰百余次》,其中記載:“聽說江南的中國人民現在也漸漸地信任起新四軍來了,原因是新四軍常常和土匪及不抗日的游擊隊(變相的土匪)戰斗,解決了人民的痛苦。新四軍是不從他們的同胞身上派款式拉夫的,同時他們還盡力扶助抗日游擊隊的發展。新四軍,那支名震江南的新四軍,在成立后的三個月內,據說已經和敵人作戰過一百多次了??墒且驗樗麄兒屯饨绲南⒉荒莒`通,所以在上海的人們就很不容易看到或聽到他們的捷報。當我在新四軍活動區域里從事考察的時候,曾經碰到該軍的一位將領,承他的情,送給我一個關于戰斗上的很寶貴的材料,這使我非常激動?!?25)《新四軍三個月內與敵作戰百余次》(1938年11月9日),《新四軍·參考資料》(1),第91頁。這進一步證實了“新四軍每天都在打仗”。

1939年3月29日,新四軍盧團一部襲擊了南京南部祿口的日偽軍50余,南京日軍聞訊派出200兵力攜坦克3輛前來增援,被新四軍預伏部隊截擊猛撲,將之擊潰后隨即轉移。是役敵傷30余人,亡20余人,我方傷亡各10人。(26)《葉挺、項英報告新四軍各部在鎮江、南京、銅陵一帶破壞交通、襲擊敵寇、勸降偽軍情形致蔣介石電》(1939年4月10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

1939年3月10日,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呈報新四軍戰況說明書,說明該軍進入敵后情況、所偵察敵情、作戰成績并對之進行了分析總結。

這份報告披露,“自我軍進入京鎮當蕪地區后,首先宣布委座及中央政府抗戰國策……引起廣大居民的興奮與歡迎?!薄氨拒妶詻Q以積極動作進襲敵軍……予敵巨創”。從新四軍進入戰區的1938年9月中旬到次年1月底,在南京周邊衛(27)韋崗、句容、下蜀、高淳、江寧京鎮當蕪地區一帶奮勇作戰,殲敵3651名,俘虜敵偽823名,我方傷亡903人。其間曾與友軍79軍配合,一次即“將敵人下鄉部隊二百余人全部殲滅”,“七八兩月間曾動員十七萬居民進行破壞交通”,戰果豐碩,“江南抗戰從消沉中有了很大開展”。該報告并對此階段新四軍戰斗情況進行了剖析,說明敵軍采取的策略戰術與其優點在于敵后區域交通便利、敵軍班排下級干部作戰動作熟練、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偽裝隱蔽前進、運用戰術很機動、善于利用村落戰斗、通訊聯絡迅速準確、敵兵善于游泳以及受武士道宣傳欺騙,“養成戰斗頑強性,死不交槍,但現在在程度上降低了”;另外,敵人善于研究我軍政治工作,“對策上以一切方法破壞與降低中國抗戰力量,以金錢收買漢奸動搖民心,欺騙民眾,收買土匪兩面派以華制華,此乃由軍事進攻改以政治進攻辦法”。(28)《葉挺、項英所擬新四軍在江南蘇皖邊區作戰說明書》(1939年3月10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1538。

有鑒于此,報告還擬定了“我軍所采之戰術”為在第一時期趁敵“不知我軍性能不及預防,以積極進襲伏擊敵人,成績頗大,尤以痛擊漢奸偽組織,準其自新,更發動與提高民心抗敵戰熱忱”;第二時期則變更戰術,一是“分途派遣得力部隊配合地方民眾,襲擾與徹底破壞公路鐵道橋梁,尤以京鎮、京蕪、京杭等主干線,阻敵交通運輸,遲滯敵之計劃,并得配合與策應我軍主力保衛武漢任務”。二是“伏擊敵運輸部隊與車輛,襲擊敵偽的弱點,以戰斗勝利調動吸引□□與分□敵人”。三是“動員地方民眾配合,粉碎敵人掃蕩圍攻計劃”;第三時期針對敵以公路據點方式壓縮我軍活動區域之時,“以積極行動襲擾和打擊敵之護路與修筑據點部隊,阻敵計劃施行”,“各活動區組織精干游擊小隊從敵空隙穿插敵側后,分途襲擾敵人,斷敵交通”。另組織突擊隊趁敵調防進行打擊,“實行民眾的游擊戰,與地方民眾打成一片,堅持在側后作戰”。另輔以“圍點打援”式的作戰。(29)《葉挺、項英所擬新四軍在江南蘇皖邊區作戰說明書》(1939年3月10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1538。

報告最后還反映道:“鄰近友軍限制我軍通過,致彈藥補給困難。米價漲至每元十三斤,士食不飽,經濟無法維持,每班毯子四床,衣服破爛且無雨衣,致影響軍紀不整,氣候水土不服,員兵多病,傷者亦無藥治療,故減員甚大?!?30)《新四軍工作報告(說明書)之要點》(1939年6月6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

新四軍的這份報告得到了國民政府軍委會高層的重視。軍令部將該報告歸納出要點上呈,第一廳廳長劉斐批閱:“報告內容系依據實戰經驗得來,可供我任游擊各部隊之參考,擬摘要列入教令。又其補給困難一項,似亦不可忽視不理?!?31)《新四軍工作報告(說明書)之要點》(1939年6月6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軍委會參謀長何應欽在說明書首頁批示:“此報告頗有價值,可供我軍戰術研究之資料,如軍令部無此同樣之報告,可將此全份送軍令部?!?32)《葉挺、項英所擬新四軍在江南蘇皖邊區作戰說明書》(1939年3月10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1538。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批示到:“三月十日工作報告既說明書均悉。所陳各節頗有見地,已令擇列教令,以供我游擊各部隊之參考。至于補給一項,已飭顧長官予以改善矣?!?33)《蔣介石為將新四軍工作報告暨說明書發各游擊部隊參考并飭顧祝同改善新四軍補給事致葉挺、項英電稿》(1939年6月7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6月7日,蔣介石再電三戰區司令顧祝同:“上饒。顧長官:O密。據新四軍葉軍長報稱:彈藥補給困難。米價漲至每元十三斤,士食不飽,經濟無法維持,每班毯子四床,衣服破爛且無雨衣,致影響軍紀不整,氣候水土不服,員兵多病,傷者亦無藥治療,故減員甚大等語,希予以改善為要。川。中?!?34)《蔣介石為飭改善新四軍補給事致顧祝同電稿》(1939年6月7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113。蔣說了新四軍彈藥補給的困難,但他卻把造成困難的原因省略掉了。顧祝同接電后是否對新四軍給予了軍需補充,則未見下文。

這份說明書反映了新四軍初進敵后數月內的戰況與戰績,以及他們對敵情形勢的如實分析,其所得出的結論和提出的應敵方針經過后來的實踐證明是符合實際而有效的。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一種新式抗戰的指導路線,這就是以敵后游擊戰為主體的、依靠和發動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民戰爭,這才是新四軍在敵后堅持斗爭賴以生存的法寶。

正如1939年6月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在總結一年來的斗爭時指出的那樣:“我們經常有一個部隊在南京、鎮江、句容間三角狹窄地區,敵人動員千余兵力進行二十三次的圍攻,我們仍然留在該地堅持。有時候整星期不到民家,完全露營,半夜才到民家燒飯吃,這就大大提高人民對游擊戰的信心。人民清楚知道敵寇伎倆,會在國軍面前屈服,呈現智窮力拙的狀態,所以在去冬以來才開始了居民盛大的慰勞我軍的運動,這是艱苦斗爭的代價,絕不是偶然的湊合,更不是簡單的宣傳鼓動家能夠解決的問題?!?35)陳毅:《茅山一年》(1939年6月21日)《新四軍·文獻》(1),第302頁。

經過一年左右的艱苦作戰,發動民眾,新四軍已經在南京附近基本上站穩了腳跟,在南京、鎮江、句容一帶形成了根據地,成為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利刃,其政治軍事影響巨大,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堅決抗戰到底的氣概。

隔江毗鄰南京的六合縣,是南京城的江北屏障,現已成為南京的一個區。新四軍自1939年秋抵達六合。

1941年4月中,日軍揚州警備司令部集合儀征、天長和揚州的日偽軍共700余人,攜帶大炮3門、輕重機槍多挺,出襲正在六合金牛山一帶休整的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第一、二團。17日,第一、二團在第四旅副旅長梁從學的帶領下進行抵抗作戰。經1個多小時戰斗,奪回丁崗高地,并將日偽軍逐漸壓至陸家凹地,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這次戰斗,共斃傷日軍200余人、偽軍300余人,生俘日軍2人、偽軍30余人,繳獲重機槍4挺、輕機槍5挺、步槍40余支及大批武器彈藥軍用物資。新四軍與地方部隊也犧牲54人,傷64人。(36)孫宅巍:《新四軍戰斗在南京城下》,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編:《抗日戰爭中的新四軍——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文集》,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頁。

不久后,新四軍又在六合縣打了一場著名的桂子山戰斗。

1943年8月中旬,南京日軍糾集駐六合縣城的日偽軍600余人,進占了離縣城10余公里的八百橋,準備攻擊新四軍根據地并搶劫秋收糧食。17日,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副旅長羅占云帶領饒守坤第十三團與地方武裝東南支隊,以偵察隊引誘敵人出動,由第二營取道周營,搶占丁家山頭;第一營在楊莊打援,準備作戰。

據參加作戰的新四軍股長羅晴濤回憶:“我全體指戰員充分發揚勇敢戰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趁對方立足未穩,多路向敵發起沖擊。二營在正面力戰強敵,硬打硬壓.連續沖鋒,終于把敵人壓回山里王莊,并把他們推上了桂子山西邊的丁家山頭?!?經過一整天血戰,新四軍戰士不惜沖入敵陣,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最終以白刃戰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日偽軍傷亡慘重,施放毒氣仍不得奏效,“日偽軍抬著傷員,拖著尸體,偷偷向八百橋方向撤退”,尸體來不及焚燒的,便砍下一只胳膊帶走。是役共殲滅日偽軍180余名,其中就有3名號稱“圣戰武士”的日軍軍官。數日后,這股殘敵便全部撤走了。桂子山戰斗是新四軍二師對日作戰最激烈的戰斗之一,此后日軍再也不敢輕舉妄動,而抗戰軍民則可以活躍在距離敵人據點幾里路的地方。(37)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南京分會等編:《新四軍與南京》,第90—94頁。

有檔案數據表明,新四軍在敵后淪陷區各地,平均每月戰斗、破壞行動達43次之多。這樣來看,新四軍幾乎每天都是在戰斗、偵察、破壞當中度過的。特別是在日偽統治中心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作戰行動,使日偽寢食難安,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雖然這些戰斗規模有限,但其頻繁出擊所給予敵人的軍事與心理打擊,是正面戰場的作戰難以替代的。

看了這些檔案數據,對新四軍“游而不擊”的指責也就破產了。

三、南京城內外的偵察與作戰

新四軍挺進江南后,不僅在南京周邊作戰,而且勇敢深入南京城區內外進行敵情偵察與軍事行動,體現出非凡的斗志與大無畏的膽量。

1938年6月,新四軍第一支隊抵達南京附近?!袄匣F”參謀長王必成詢問二營政委羅維道:“敢不敢帶人去打南京?”羅維道是1929年參加紅軍的一員猛將,他立刻接下了任務。二營戰士們聞訊都摩拳擦掌,決心攻打南京日軍,為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同胞們報仇。

當時二營的駐地位于江寧和句容的交界處,距南京外城麒麟門不遠。羅維道帶領偵察員化裝成賣貨商人入城偵察,發現在麒麟門外操場上,日軍正在操練新兵,并且未設崗哨,麻痹大意。進入中山門后才見有日偽軍在站崗。羅維道分析,日軍剛攻陷南京不久,以為南京周圍根本沒有中國軍隊,故而警備十分松懈。

羅維道與二營營長溫逢山商定,要抓住這一時機,突襲麒麟門日軍,給敵人一個痛擊。王參謀長聽了羅維道二人的匯報,認為此次襲擊雖有危險但成功率大,于是批準了他們的行動,他還提出要多殺敵人,以擴大影響。營部迅速制定了作戰計劃,并挑選優秀戰士組成突擊隊,從茅山抵達南京城郊,地下交通站的人員已準備好6輛裝滿生石灰的板車,讓他們化裝成苦力,拉著板車向麒麟門出發。

到達操場時,他們看見有幾十名日軍正在操練,部分偽軍則聚集在一旁觀看。

偽軍哨兵過來盤問,聽說是要給訓練場建新兵宿舍送石灰建材,便隨便翻看一下,將他們放了進去。等他們卸完石灰回來后,日軍的操練已經結束,正在操場上曬太陽休息,槍都架在操場中間,而偽軍們則在閑逛。這正是突襲的大好機會。大家沖到了事前觀察好的操場旁的一處小土坡上,居高臨下。羅維道一聲令下,戰士們一齊開火,打得日軍紛紛倒地,操場上頓時哀號一片。等到其他日偽軍緩過神來,拿起槍沖向土坡時,又被新四軍安排下的板車將上坡小路堵住了。當敵人拖拽板車時,羅維道帶領戰士已從山坡后的小路迅速撤離了。

頃刻,南京城內警報聲大作,城內的日偽慌作一團,南京城內百姓紛紛傳言新四軍打進南京城了。雖然此次戰斗規模不大,但新四軍打進南京城,對日偽造成巨大沖擊,有力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次日,各大報刊都刊登了新四軍襲擊南京城的消息。據報日軍在此次襲擊中死傷慘重,有10余人被當場打死,10余人負傷。此后日軍被迫全面加強了對南京城的守備,惶惶不可終日,一些漢奸甚至準備逃離南京。

麒麟門襲擊戰,這是南京淪陷后日本駐軍遭到的一次有規模的襲擊,此役日軍被殺死殺傷20余人,而新四軍無一傷亡。中國軍隊反攻南京的消息傳遍了全城內外,并遠播海外。這是新四軍在江南敵后襲擊日軍的經典戰例。國民政府方面為此獎發新四軍5萬塊大洋,而突擊隊的18名勇士都獲得了新四軍軍部的嘉獎。

鑒于新四軍的頻繁活動造成的威脅,8月2日,日軍集結了步騎兵4000余人,分8路合擊城外的小丹陽抗日根據地。新四軍采取聲東擊西戰術,由二支隊效仿一支隊做法,派邱金聲率一支精悍的特遣隊從陶吳鎮以北的徐村直插南京中華門外,奪取雨花臺制高點。他們架起機關槍,對準中華門城樓敵軍掃射,整整持續了一個夜晚。日偽當局不知虛實,驚慌失措,以為新四軍又要進攻南京,只得緊閉城門,拉響警報,向雨花臺盲目射擊。因兵力不足不敢出擊,只得命令掃蕩部隊立即撤回,敵人的作戰計劃也就因此而破產了。(38)此節參考《南京大屠殺后,新四軍秘密潛入城,斃殺十余日軍,為同胞報仇》, http://news.sohu.com/a/574614734_121297261;吳小龍《新四軍“特遣隊”奇襲南京城》,http://www.81.cn/j-s/2022-06/02/content_10160160.htm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G8HB2605521DDF.html等。新四軍乘機動員與組織群眾進行大規模的破襲戰,破壞了多處公路與橋梁。

1938年7月12日,德國駐華大使館南京留守處政務秘書許爾特爾在致漢口德國大使館的報告中曾這樣寫道:“最近幾天來,南京周邊地區中國游擊隊的活動明顯地越來越增多了。據住在棲霞山江南水泥廠的德國工程師京特博士上周末報告說,從江北來的一個較大的中國部隊在龍潭那里越過了長江,他們是來和駐扎在滬寧鐵路線上的日本部隊作戰的。本月9日下午,中國部隊與日本部隊在離南京幾公里處的堯化門火車站附近發生了戰事,在城里可以清楚地聽到機關槍聲與零星的炮聲。前兩天也聽到了從不同方向傳來的炮聲和機關槍聲。根據日本方面在《南京民報》上發表的報道稱,那是對小股中國匪徒的清剿行動,但在中國居民中一再謠傳說有幾個師的中國軍隊重創了日本?!?39)許爾特爾:《致漢口德國大使館的報告》(1938年7月12日),陳謙平等編:《德國使領館文書》,張憲文主編:《南京大屠殺史料》(30),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頁。

1938年8月24日,新四軍陳支隊一團襲擊南京麒麟門日偽軍據點,與敵激戰約2小時,殲滅敵軍2個連。嗣敵千余人配坦克車20余輛增援,新四軍則安全撤退。該支隊另一部將湯水麒麟門間公路破壞數段,南京敵偽遭新四軍連續襲擊后,異??只?一日數驚,“漢奸傀儡多準備逃滬”。(40)《錢之光轉報新四軍陳支隊在南京麒麟門、句容二圣橋及丹陽一帶作戰情形致蔣介石呈》(1938年8月30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4。

1938年9月27日晚間,新四軍第二支隊偵察員以大無畏的果敢精神,化裝直接進入南京城,在交通要道安德門張貼文告,并將一名日偽特務抓獲繳械。一時間城內南京全城警報大作,實行特別戒嚴?!拔覐堉ш牳型磉x派忠勇將士數人,化裝混入南京題(41)安德門,張貼標語布告,并于歸途捕獲敵探一名,獲駁殼一枝。敵偽當晚宣布特別戒嚴,連日斷絕交通,不準入城,恐慌異常?!?42)《葉劍英轉報新四軍張支隊混入南京張貼標語及在祿口橋、當涂等地破壞交通、殲滅敵寇情形致徐永昌呈》(1938年10月4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1。

11月26日,新四軍第二支隊偵察連再次攻擊南京城南雨花臺守敵,激戰1小時,斃傷日偽軍25名,敵軍敗陣向城內退逃。偵察連又以猛烈火力射向中華門城堡,守敵龜縮城內,不敢還擊。當時大書著“新四軍”字樣的紅旗在雨花臺山頂上勝利地揚起。(43)任慰:《抗日時期新四軍在雨花臺地區的戰斗活動》,政協南京市雨花臺區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雨花文史》第6集,1992年。

新四軍的尖刀直插日偽心臟,南京市民為之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12月27日,上海租界的《申報》發表文章《淪陷一年來之首都》,報道在日偽統治下的南京,“游擊宣威殺哨兵于不覺”。文章寫道:“城外游擊隊,仍能白晝攜械潛入城中,襲擊日軍。一二月前,城內曾有日守崗哨兵二名,于白日被游擊隊擊斃。南京日軍司令部是日派遣大批日兵,嚴密搜查全城,但結果一無所得??梢娋┦型饨既A軍游擊隊之活動,已使日軍防不勝防矣?!?44)《淪陷一年來之首都》,《申報》(上海版)1938年12月27日,第6版。

1938年8月14日,國民黨三戰區司令顧祝同轉報新四軍游擊隊在京郊及城內活動等情形致蔣介石電稱:“京郊及城內我游擊隊甚活動,駐京敵大部移駐南門外?!?2日,顧祝同又轉報新四軍在南京、當涂附近積極活動情形致蔣介石電稱:“葉軍長挺皓(19日)參電稱:職部張司令報稱:我軍在京當附近積極活動,并破壞來當鐵橋公路,京敵異??只??!?45)《顧祝同轉報新四軍在南京、當涂附近積極活動情形致蔣介石電》(1938年8月22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094。

8月31日,新四軍將領葉挺、項英致電蔣介石報告了南京敵駐兵及活動情形:“陳司令陷(30日)午電稱:南京諜悉,子、中山東路中山門內駐歧深部約二百余,山(46)水西門敵約三百余,廣田部千余人,三牌樓北寧深路駐敵約三千余人,下關江邊敵四千人,番號不明,軍校內駐坦克車隊一隊,約五十輛,江蘇監獄內駐騎兵百余。丑、南京共有飛機三百余架。寅、儉日由京開江寧鎮敵約百余?!?47)《葉挺、項英報告南京駐兵及活動情形致蔣介石電》(1938年8月31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094。

9月7日,葉挺、項英又向蔣介石轉報了南京、句容等地敵人活動情形。(48)《葉挺、項英轉報南京、句容等地敵活動情形致蔣介石電》(1938年9月7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7。

1939年3月2日,葉挺、項英再電蔣介石,報告在合肥、南京、鎮江等地偵察敵情及作戰情形如后:“據屬部所得情況匯報如下:……寅,南京駐敵總司令枉凡大將,經常有粟師團一部四五十人,就上月上旬有兩個流動部隊及警備隊大熊部隊(查該部原系敵陸省直屬部),又劉桂堂部偽江浙綏靖第三支隊支隊長李桃樹、副(隊長)戚寧共萬余人?!?49)申,(一)當涂敵百余,東北之牧龍為偽江浙綏靖第三隊第三大隊百余,隊長程百里、副徐隆盛;銅井為三姓八大隊百余,隊長馬培盛;江寧為九屯百余,隊長趙錫山;特務隊百余,隊長包正明;板橋為一大隊,隊長田允,句自治會長戴洞。(二)小丹陽五十余,工兵十余及偽警三十余,局長薛志山;綏靖隊三十余,隊長胡祖光、維持會長陶發經;偵探八人,偵探隊長鄭宗武;以西之薛鎮敵三十余,礦山敵二十余,西南之蒙山敵三十余,褙池敵六十余,隊長田川、維持會長吳先雊、局長候明德;龍都綏靖隊十余,隊長潘得意。(三)陶吳敵三十余,綏靖隊三百十余,隊長李如松(上次據報擊斃)、副李如極、偽區長顏東才……”(50)《葉挺、項英報告合肥、南京、鎮江等地敵情致蔣介石電》(1939年3月2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11991?!坝捎谖臆娫谀暇└浇e極活動,日寇大感威脅連日增兵,計江寧增2000余人、秣陵關200余人”(51)《錢之光轉報新四軍四支隊周部在小關伏擊殲敵、粟部擊退陶吳、祿口鎮之敵及敵向南京增兵情形致蔣介石呈》(1938年7月1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109。。新四軍對南京及附近敵軍數量與部署了解掌握如此細致,作戰自然得心應手。

1939年5月4日,新四軍“四團一部與支晚進擊至南京附近蒼波門北,燒毀敵汽車一輛”(52)《葉挺、項英報告新四軍四團、五團、九團在南京、溧水、銅陵一帶戰斗情形致徐永昌電》(1939年5月13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16日晚盧團襲擊南京高樓門之敵,“將其大部殲滅,”后因敵援軍到達撤退。此役“敵傷亡卅余”。(53)《葉挺、項英續報新四軍所部蕭團、孫團、譚團等在南京、銅陵、荻港等地戰斗情形致蔣介石電》(1939年5月27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18。

當時在南京東部湯山、麒麟、上鋒、上坊一帶,有個大名鼎鼎的新四軍傳奇人物,外號“徐矮子”。他的真名叫徐步銀,湖南人,30多歲,個子并不矮??箲鹌陂g他在湯山一帶領導群眾,打得日軍聞風喪膽。龍泉寺和尚孫世法與“徐矮子”有過共同戰斗的經歷。當時新四軍在龍泉寺住兵,多時達200余人,徐步銀帶領偵察兵到金絲崗鎮,用手榴彈襲擊日軍汽車,并俘虜了3名日軍及幾個偽軍,押回龍泉寺進行了審問。1941年皖南事變后某日,新四軍80多人在廟里開會,遭遇日軍包圍,在寺廟主持修禪的掩護下,戰士們從廟后竹園安全撤離。日軍闖入后,對修禪進行了拷打,逼問新四軍的下落,他堅不屈服,最后被日軍殺害。(54)費仲興:《孫世法口述》費仲興、張連紅編:《幸存者調查口述》(下),張憲文主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27冊,江蘇人民出版社、鳳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7—1168頁。孫世法后來在新四軍教育下也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共地下黨組織。

尤其突出的是新四軍在南京附近對汪精衛成立偽政權的迎頭痛擊。

1940年4月20日新四軍軍長葉挺致蔣介石、何應欽等電報告:“東日白兔鎮(句容、世日)之敵偽軍于該鎮召集民眾,舉行慶祝汪逆偽中央政府成立大會,我段團聞訊當即派隊前往襲擊,先以便衣隊混入會場,突以手榴彈猛擲,里外夾攻,戰約半小時,將敵全部擊潰。此次敵傷亡十六名,俘虜偽巡官以下十一名。我傷亡一名,繳獲步槍十二枝?!?55)《葉挺、項英報告新四軍段團、黃團、孫團等部在白兔鎮、石灣周、伏龍山等地戰斗情形致蔣介石、何應欽、陳誠電》(1940年4月20日),國防部史政局和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七八七/4220。真可謂人心大快。

1942年冬,駐南京板橋附近的新四軍,派人將西善橋、油坊橋、小行一帶的電話線全部割斷,并將西善橋派出所里的4名偽警察捆綁在桌腿上。日偽警察因此泄氣喪膽。

從1938年5月到1940年7月,新四軍派出部隊3次進攻南京城關,在市區各城門與日偽激戰,并派人進入城內,貼標語抓舌頭,攪得敵偽心驚膽戰,兩次在全城實行大戒嚴,警報大作,日偽頭目紛紛準備逃跑。在這期間,新四軍還4次攻打了緊鄰南京的江寧縣土山鎮偽政府及日軍機場,新四軍在敵人統治的中心尖刀直插敵心臟,南京市民為之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這種英雄壯舉在整個抗戰歷史上也是鮮見的事跡,隨媒體報道名揚海內外,其戰略效果與政治影響是巨大而無可替代的,顯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侵略精神,極大地鼓勵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斗志,同時也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線體現了中國的力量。

為應付新四軍深入南京進行抗日活動,日偽采取了多種方法,甚至動用了特工組織緊張應付。汪偽76號特工總部所屬南京區站,把工作重點轉向對付新四軍,布網加緊收集有關的情報,防止南京被襲擊。

1943年至1944年間,在南京南郊活動的新四軍已經深入到江心洲、沙洲圩一帶,打得日偽軍不得安寧。1943年冬,新四軍一支小型征糧隊,在沙洲鄉將橫行鄉里的偽特務隊長王某擊斃;新四軍駐地區長李祥福率偵察班長施業隆及4名戰士,抓捕了日偽特務劉某。根據他提供的情報,新四軍集中兵力一舉攻克了敵人兵力薄弱的安德門、東善橋、沙洲圩3個據點;1944年5月的一天,江寧武工隊在麒麟門外攔截客車,擊斃兩名日軍,俘獲4名偽軍,繳獲其押運的偽幣100萬元;8月,他們又在孝陵衛西南青龍山一架日軍失事飛機上繳獲機槍等武器,送給了新四軍四十七團;10月,武工隊又在岔路口擊斃了漢奸“地頭蛇”并制裁了偽龍都鎮長張治邦、龐劍秋等漢奸;12月,在祿口京溧公路上襲擊敵人軍車,打死了作惡多端的南京秦淮日軍憲兵隊長岡本一雄;次年1月,還在方山秦淮河大橋襲擊日軍軍車,打死打傷日軍4人。(56)陳相林:《金陵城下的一把匕首》,南京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江寧分會編:《新四軍在江寧——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第107—113頁。

另據汪偽警政部檔案記載:1945年“3月23日下午九時三十分,由東流方向竄來新四軍約有百余名。其本隊隱匿劉家山后(麒麟門北約四百米),其先遣隊部隊約十名,即進窺我隊地藏庵后方陣地。經我部哨發覺后,即對其嚴密監視,待抵陣地前方約五十米處遂開始射擊,彼亦還擊。復令分隊長黃嘉文率警士十名由麒麟門鎮西迂回至劉家山后截擊。敵見我方準備周密并未得逞,遂向劉家山后逃竄?!?57)《偽首都警察總監署致偽內政部呈(1945年3月31日)》,汪偽內政部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二〇一〇/7027。盡管日偽檔案不免要粉飾他們自己,但卻也反映出了新四軍攻擊南京城的戰斗情形。

當時新華社記者曾報道說:“記者隨著新四軍進入到江南敵軍的腹背,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中,該軍和敵軍大小作戰達二十余次。因為作戰富有經驗和戰略戰術運用靈活,每一次都以最小的犧牲,甚至僅只消耗一些子彈,便換取了最大的勝利。在政治上的勝利,使無數的民眾組織起來,武裝起來,擔負起戰斗的任務,配合軍隊作戰,摧毀漢奸組織,重新建立了中國人民的行政權,消滅了漢奸部隊如朱永祥等。此外,和敵軍作戰的結果,單就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這一個月的統計,已經具有下面的戰績:繳獲敵步槍三百九十二枝,擊毀汽車十五輛,重機關槍兩挺,輕機關槍二十一挺,迫擊炮二門,盒子炮(駁殼)二十一枝,手槍三枝,敵軍傷亡在三百名左右。至于八月間的戰績,因為有好幾次規模較大的戰斗,統計的數字,當然較上列更大?!?/p>

此外,抗戰時期津浦鐵路上曾活躍著一支著名的“鐵道游擊隊”,專門破壞日軍軍列,名聲大作。然在南京東郊龍潭、棲霞等地,也有著一支抗日“鐵道游擊隊”,他們的抗戰在當時報紙上被稱作為“毀路斗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后,侵華日軍控制了京滬鐵路,使其成為軍運動脈。為阻止日軍肆意侵略,新四軍活躍在南京棲霞山、龍潭以及句容倉頭和下蜀的京滬鐵路沿線上,執行破路任務,令敵軍“京滬交通時遭破壞,頗感焦慮”。

1939年10月2日晨,一列由南京開出的貨車,行至龍潭站附近的一座橋梁時被炸脫軌。事故導致京滬間日方軍需及客運被阻,交通中斷。正是因為這次鐵軌被炸,才有了新四軍在龍潭、倉頭之間的那場漂亮的伏擊戰。僅僅過了兩天,新四軍第四團一部再次在滬寧鐵路龍潭至倉頭之間,伏擊了日軍警戒班,并埋設地雷將南京開來的一列日軍軍用火車炸毀。戰斗打響20分鐘,駐倉頭日軍護路隊聞訊出動增援,新四軍利用有利地形,抗擊后撤退,史稱“龍潭伏擊戰”。這一時期,在京滬鐵路沿線的其他地方,不時有新四軍游擊隊對鐵路進行破壞,搞得日軍焦頭爛額,惶惶不可終日。

10月18日,《申報》以《京滬路方面華軍迭獲勝利》為主標題,《陵口龍潭日兵車中地雷》為副標題,刊發消息報道說:10月8日,由南京開往上海的日軍車一列,經龍潭附近,觸碰地雷,炸毀軍廂5列,日軍車遭到了游擊隊的伏擊,死傷200余人。

1940年12月7日夜,新四軍襲擊了龍潭車站的日軍軍營,他們向日兵寢室投擲手榴彈,炸死炸傷日軍多名,生擒14名,并焚毀日軍軍火庫一座。

12月20日,新四軍又攻入龍潭東面的下蜀車站。打死打傷日軍多名,繳獲輕重機槍多挺后,撤離戰場。此時,龍潭車站的日軍聞訊后,向下蜀車站增援,半路上又遭游擊隊伏擊,死傷多人。

新四軍的連續毀路斗爭和伏擊戰,提升了抗戰軍民的士氣。1941年7月7日是抗戰全面爆發4周年紀念日。從這一天開始,京滬線南京境內的毀路斗爭,進入了一個小高潮。

7月8日上午8時,由上海開往的南京的第一次特快車,駛抵南京棲霞山附近時,突然脫軌,原因是該段的路軌已被新四軍拆毀三四丈之多。僅僅隔了兩天,10日上午8時許,偽政權命名的“飛龍號”列車,由南京開往上海,當抵達龍潭時,觸發新四軍埋設的地雷而爆炸,有兩節車廂傾覆到鐵路旁的農田中。在“飛龍車”龍潭發生事故一個半小時后,由南京開往上海的“天馬特快車”,在棲霞山與龍潭之間亦被炸。而這一天,龍潭與高資之間的鐵軌,也被新四軍拆毀了兩處。

據當時的報道,自抗戰4周年紀念日起,京滬沿線各處,新四軍游擊隊異?;钴S,到處拆毀路軌,埋設地雷。除了南京的棲霞山、龍潭外,鎮江丹陽、蘇州昆山等地也先后發生鐵路爆炸火車脫軌事件。4天時間,京滬鐵路發生了6次事故。連日的爆炸事件,讓日軍惱羞成怒,派兵在爆炸地點附近各村大肆搜查新四軍,許多無辜村民被日軍報復殺害。

7月27日晨,由南京開往上海的第一班貨車和掛車三四十輛。駛至龍潭至下蜀之間,觸發地雷,頓時火光沖天,爆炸聲四起,炸毀機車、貨車多輛,損失慘重。(58)張智峰:《戰斗在南京東郊的抗日“鐵道游擊隊”》,《南京晨報》2019年7月4日,第12版。

又據毗鄰南京的安徽滁縣日軍車站警備隊隊長梶野渡的記錄:“1942年1月5日,新年剛過,太平與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無緣,一列滿載日軍軍火的列車從南京風馳電掣般開出。日軍在滁州一帶的獨立混成第十二旅團等部隊正等待著新的彈藥補充。然而,列車到達烏衣以南十公里處,一聲巨響,十幾節車廂便如翻身的火龍滾出鐵路?!?59)薩蘇《揭秘新四軍在南京城下的戰斗》,http://war.163.com/15/0226/11/AJCIN3VV000150CR.html2015-02-26。據《滁州歷史大事記》記載,“民國31年(1942年) 1月5日,駐滁新四軍某部在津浦鐵路東葛至烏衣段埋設地雷,炸毀日軍車一列,鐵路中斷”。當時滁州汊河鎮距離南京城僅僅15公里,距離南京浦口則不到10公里,1942年正值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氣焰囂張的時刻,新四軍此時竟在南京城西北8公里的來安汊河四河子車站爆炸日軍鐵路,梶野渡當時拍攝的照片和記錄為其留下了見證。(60)薩蘇:《揭秘新四軍在南京城下的戰斗》,http://war.163.com/15/0226/11/AJCIN3VV000150CR.html2015-02-26。

四、抗戰勝利前夕新四軍包圍南京

從1939年到抗戰勝利,新四軍一直在南京及四周區域內作戰,這就是在日偽“臥榻邊”的抗日,實屬不易。到抗戰勝利前夕,新四軍已經深入到南京江心洲、沙洲圩一帶,并從東西南北包圍了南京城。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政府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無條件投降。在此前后,新四軍不僅粉碎了日偽的進攻,而且開始反攻作戰并以攻勢光復國土。

2月至6月中旬,新四軍一、二、三、四師全面發動了對日偽反擊作戰,在蘇北淮河運河沿線、高郵湖兩岸、盱眙縣、睢寧縣乃至擴大到皖東天長、浙西天目山區,粉碎日偽軍的進攻,并進行反擊,歷經數百次戰斗,有效殲滅了敵軍主力,繳獲大量武器裝備,迫使日偽軍向主要據點重點市鎮撤退。到5月間,淮北解放區一三分區、浙西抗日根據地等皆已連成一片,又開辟了宿南新區根據地,解放了人口100 多萬,國土2000余平方公里。在南京毗鄰地區,新四軍已解放了揚中和丹陽、句容大部分地區,對日偽統治中心南京形成了包圍之勢。(61)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新四軍軍史珍典》,黨建讀物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頁。

1945 年夏,日軍為防止美軍在華中沿海登陸,在戰略上做收縮態勢,準備困獸猶斗。除原有兵力外,又從華北和華南調來 8個師團,日軍在華中地區的兵力增加至15個師團、13個獨立旅團和1個獨立警備隊共62萬人。

8月間,為響應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號召和朱德總司令的進攻令,新四軍在南京東南高淳縣發起了著名的東壩戰役。8月9日晚,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原新四軍第十六旅)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在長達3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偽軍發起攻擊,新四軍進行了東壩作戰以及貍頭橋、定埠、漆橋、游山之戰,共計攻克溧陽、宣城、高淳、郎溪縣境內日偽大小據點24處,摧毀敵堡50多座,殲敵1800多人,繳獲大批軍品物資,解放蘇皖邊區多個城鎮,成為蘇南抗戰反攻的序幕。東壩戰役的勝利使溧高、宣當、郎廣抗日根據地得以相連,解放區進一步擴大。(62)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等編:《南京革命事典》,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286頁。

8月中旬,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傳出后,國共之間立即開始了爭奪淪陷區的較量。對于日偽統治的中心城市南京,在此歷史轉折關頭,其命運尤讓國人矚目。

國民黨第三戰區按照蔣介石下達的緊急指令,收編汪偽軍為其防共。數日之內,各地偽軍搖身一變,紛紛成了國民黨的武裝,奉命反共防共看守地盤。國共矛盾急劇升級。

對此中國共產黨也采取了針鋒相對的策略。8月12日,中共中央明確指示新四軍江南部隊就地向四周發展,奪取廣大鄉村和城市,其中重點就是寧滬杭等大城市。

這時南京城內及周邊還駐扎著6萬日軍,新四軍毫不猶豫地對敵人開展了進攻。8月20日,新四軍二師軍部特務團及六合支隊,在師長羅炳輝指揮下,攻克六合縣城。下旬,新四軍南京支隊又在劃子口渡江,一舉占領龍潭、棲霞等南京外城區,新四軍蘇浙軍區則在距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僅20公里的江寧方山設立了臨時指揮部,指揮城中的地下組織和黨員積極分子偵察各處日偽軍的情報,準備攻打南京。

在城里,中共南京地下工委遵照中共華中局的指示,組織了南京地下軍,迅速發展了一批青年抗日救國會成員加入黨組織,準備協助新四軍里應外合奪取南京。他們策動了偽財政部衛隊的起義。此外南京地下工委印刷并在全城張貼了數千份朱德總司令給南京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的緊急命令以及朱德、彭德懷拒絕蔣介石不準八路軍、新四軍受降命令的布告,貼遍街頭。8月15日晚,南京地下工委又在新街口鬧市區大量散發傳單,號召市民迎接新四軍解放南京。一時轟動全城。日偽當局判斷新四軍即將進城,慌亂中在城中通衢要道布置了工事,擺上了大炮機槍,雖然表面準備抵抗,實則隨時要作鳥獸散。

按照黨中央的指示,新四軍軍部發布命令,以蘇浙軍區第一縱隊攻取南京。任命黃克誠為江蘇省政府主席,粟裕為南京特別市市長。8月15日,新四軍發表《新四軍告各界同胞書》,頒布了進占城市的“約法七章”。蘇浙軍區發布命令,命令寧滬杭地區的一切日偽軍及政權機關立即停止抵抗,繳械投降,違者以武力解決之。在六合、高淳、句容等周邊的新四軍部隊已經做好了隨時開入南京接受日軍投降的一切準備工作。(63)《1945年8月新四軍曾準備接管南京》,資料來源:https://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22-09/28/content_9965481.htm

1945年8月14日,日軍為做最后的一搏,出動兩個中隊及駐句容偽軍警衛第3師第8團,分左、右兩路侵入溧陽、溧水抗日根據地騷擾和搶糧。蘇浙軍區第1縱隊第1支隊在張家崗、段家橋進行截擊,以誘敵深入的戰術,經11個小時激戰,殲滅日偽軍670余人,俘日偽軍350余人。繳獲槍械300多支等,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圖謀。(64)丁星、郭加復主編:《新四軍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244頁。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江南新四軍蘇浙軍區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全面出動,向敵占區交通要道和縣城集鎮發起進攻:8月16-28 日,先后解放了江蘇金壇、溧陽、句容、高淳和浙皖安吉、長興等縣城,收復了湖熟、天王寺等集鎮近百個,使蘇浙皖廣大解放區完全統一。9月12日,新四軍三縱第七支隊圍殲宜興出逃之敵,并解放了宜興。

淮南津浦路東新四軍二師部隊在師長羅炳輝指揮下,向根據地內各敵偽據點展開全面攻擊。11-20日,先后收復了來安、盱眙、嘉山、天長縣城。8月2l日凌晨,羅師長指揮所部對南京郊區六合縣城進行了總攻擊。激烈戰斗1小時后,首先從城西門突破,橫掃殘敵,六合解放。當時在六合百姓中流傳著歌頌羅炳輝師長的民謠:“將軍智勇過常人,六韜三略運如神。奮筆一書驚敵膽,揮手紅旗插六城?!?65)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南京分會等編:《新四軍與南京》,第162頁。

短短一個月時間,新四軍就攻占了10余座縣城,200多個集鎮,拔除日偽據點百余、殲滅日偽軍過萬人。南京四周的金壇、溧陽、溧水、高淳、句容、寶應、興化、盱眙、天長、金壇、宜興等縣全部解放。至此,東起太湖,西至皖南,南到安吉,包括蘇中、蘇北、淮南、淮北的抗日根據地完全連成一片,解放人口約400萬。(66)蔡仁照、孫科佳《新四軍征戰實錄》(上、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頁。

此時,南京已成為新四軍的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中共中央召開了八路軍、新四軍將領會議,陳毅司令員建議從全國大局出發考慮,可以放棄進攻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大城市,繼續立足于經營廣大農村。他的想法得到了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同意。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面對新的形勢,決定停止執行新四軍在華東地區進占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計劃,而代之以確立“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黨中央發出對各中央局指示的電報,明確提出:“只要我能控制東北及熱、察兩省,并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斗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p>

9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盡快撤離浙東、蘇南、皖南、皖中部隊的指示》,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于22日下達了江南部隊北撤的具體部署和要求,同時還印發了《告共產黨員書》《告別民眾書》,說明新四軍北撤是為了爭取國內的和平、民主、團結,避免內戰;對內更要說明新四軍主力撤到江北就會有更好的發展條件,在江南需要留下少數武裝精干的武工隊,堅持在茅山等地區的斗爭。到10 月底,新四軍江南部隊7萬余人分別沖破國民黨軍的包圍阻截,勝利北撤至蘇北。中共南京地下黨工委也接到華中局指示,暫時放棄了占領南京的計劃,遵此,中共南京市工委遂停止了有關配合新四軍占領南京的準備行動。(67)佚名:《國共接管南京之爭》,《快樂老人報》2012年9月13日,第16版。

10月18日,新四軍發言人為江南部隊奉命北移事發表談話,鄭重表示:

江南淪陷以后,本軍奉命深入敵后,抗擊敵偽,八年以來,賴全軍將士之英勇,江南父老之支援,我軍得能在極端艱苦之環境下,打擊敵偽兇焰,建立了蘇南、皖南、浙東、浙西各抗日根據地,解放了數百萬同胞。實行了種種民主、民生的措施,包圍京、滬、杭、甬等東南大城市?!瓰榇_立國內和平、民主、團結、統一之大局,現在本軍不得不和江南數百萬父老兄弟、諸姑姐妹忍痛告別了。八年來,我們軍民相處如魚得水,今日告別,能不黯然?八年來江南人民對我軍之擁護熱愛,是我們所永遠銘感不忘的。(68)《新四軍發言人為江南部隊奉命北移事發表談話》,《新四軍文獻》(5),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頁。

隨后,新四軍蘇浙軍區部隊和地方武裝4萬余人編入人民解放軍序列,開始了人民解放戰爭的英勇作戰。

五、新四軍南京抗日作戰的特點與意義

陳毅在《茅山一年》一文中,曾對新四軍在江南敵后作戰方針做出過如下論述,他寫道:“依照目前地形和敵我狀況,我們的作戰方針是在集小勝為大勝,團結群眾以游擊動作進行勝利的戰斗,并力求達到自身的壯大和戰斗力量的增強,而能進一步進行大的運動戰和殲滅大的敵人!”1938年,新四軍抵達江南敵后,發動及依靠群眾,從打小仗開始,集少為多,連續出擊,漸成氣候,不斷擴大了戰果與影響,卓有成效。新四軍初到南京周邊地區,日軍不以為然,認為新四軍人數不多,武器裝備差,形成不了威脅,所以戒備松弛,不以為意。而新四軍正好充分發揮伏擊、夜戰、奇襲、近戰、白刃格斗等優長,主動出擊,頻頻得手。這期間僅第一支隊第一團就在江(寧)、句(容)、溧(水)地區作戰30多次,夜襲西善橋、祿口、麒麟門等日軍據點,殲滅日偽軍3000余人,部隊因戰斗而得以鍛煉,有了發展,武器裝備得以補充改善。據不完全統計,僅從1938年6月中旬至8月底,第一、第二支隊在南京周邊共進行了大小100多次戰斗,麒麟門、蒼波門、高樓門、安德門、中華門、老門東、大郊〔?!硤?、板橋、龍潭、西善橋、雨花臺畔都響起過新四軍抗日的槍聲。

總結新四軍在南京城區及相鄰郊縣的抗日戰斗特點及作用意義:一是中共中央的政治軍事指導正確,新四軍主動深入敵后,爭取戰略先機,深入日偽占領區核心地帶作戰,取得了政治軍事上的主動地位;二是全力發動和依靠寧鎮揚地區人民群眾,以自己抗日救國的大無畏犧牲與奮斗,贏得人民的擁護與支持,不僅開展了茅山等地江南敵后根據地,而且不斷出擊,取得戰斗勝利,深切鼓舞了淪陷區人民抗戰到底的希望、決心與勝利信心;三是新四軍南京抗戰歷次戰斗規模雖然不大,但因其作戰地域重要性,以及其貫徹黨中央指示的敵后游擊戰原則,在華東、華中乃至全國抗戰中作用意義非凡,發揮出了敵后抗戰的示范作用,有力支援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在全面抗戰中產生了重要影響,打出了新四軍的軍威,并成為抗戰全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是新四軍在南京城區及近郊所進行的戰斗,在政治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畏強敵,抗戰到底的決心與意志,給日偽的統治予軍事上、心理上的沉重打擊,在國內外輿論宣傳上造成了一次次轟動性的影響,鼓舞了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人民的斗志,亦使日偽當局坐臥不安,加速其走向滅亡。

新四軍在敵人統治心臟南京地區的抗日作戰,有效發揮出了正面戰場上作戰難以起到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當時報刊生動地寫道:“總之,在目前,新四軍在大江南岸,已予敵人以嚴重打擊,并且領導地方武裝奮勇抗戰,激動性的游擊戰爭在江南戰場上已經展示了它的威力,置敵人于焦慮不安的境地,江南千萬頃肥美的土地上,千萬條溪流的錯綜間,每一個村落,每一個角落,都舉起了抗日戰爭的旗幟???勝利的烽火已經燃遍了大江南岸!”(69)吳薔:《活躍在江南敵后的新四軍》,《新華日報》1938年10月16日,第4版。

猜你喜歡
支隊新四軍日軍
敵軍工作與昆張支隊敵后堅持之道
黑龍江舉行“藍焰突擊-2021”跨區域抗震救災實戰演練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三羽烏”
武警江西總隊一支隊深入扶貧點進行健康義診活動
長江支隊入閩67周年紀念大會在廈門市召開
新四軍的兩個英雄團
日軍“特攻戰之父”大西瀧治郎
《新四軍發展史》評介
《新四軍簡史》出版
八路軍、新四軍擁有哪些武器裝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