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調查及教育對策

2023-03-27 01:04李中良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5期
關鍵詞: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職學生

李中良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提高學生課程獲得感,是探究課程教學效率、教學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對提升教育成效具有關鍵作用。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存在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適宜、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情況,導致學生獲得感不足。本文以某高職院校為例,結合院校實際條件設計調查問卷,結合隨機訪談形式,調查思政理論課學生在知識、情感、價值、信仰、行為等方面的獲得感。結果表明,學生知識獲得感最高,行為獲得感低。分析發現,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方面。必須結合院校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地方性資源,積極探索提升學生思政理論課獲得感動力機制,為學生塑造良好學習環境和指導力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職學生;獲得感;教學方式;知識獲得感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81

獲得感是度量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成效關鍵指標,其中,“獲”指知識、行為層面的客觀收獲,價值、信仰等內在品質的成長,“感”指教學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兩者共同組成獲得感內涵。根據教育部2017年、2018年發布的關于學生獲得感問題的文件,以及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思政課程改革必須堅持“八個統一”觀點,學生獲得感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根本導向,突破思政理論課教學困境重要路徑。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必須將增強學生獲得感作為首要任務,從各個層面入手,構建合理協作機制,改革教學方式,培養高素質教學團隊,創設良好教學環境,最終達成預期教育目標。

1?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選取某高職院校1385名大學生進行調研,共有男生712人,占比約51.41%,女生673人,占比約48.59%。通過網絡發放問卷調查,共發放1410份,回收有效問卷1385份,有效回收率為98%。調查問卷為于越(2021)編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3,本研究中三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3-0.76之間,符合統計學要求。

問卷有共有三個部分,為克里特5點計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點計分,得分越高說明獲得感越高,具體包括:

(1)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認知水平、認同程度,學生總體認同感。

(2)將學生獲得感獲劃分為知識、情感、價值、行為等指標具體測量學生獲得感程度。

(3)調查干擾學生獲得感影響因素,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素養等。

2?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調查結果分析

2.1?學生思政理論課總體獲得感水平不高

通過樣本分析學生總體獲得感可知,知識獲得感最高,其次為情感獲得感,行為獲得感排名第三,價值獲得感最低,占比分別為6583%、6005%、4304%、4420%。具體分析以下幾點:

(1)知識獲得感主要為理論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獲得程度,有問題為“通過思政理論課程,你獲得了哪些知識?”,獲得終身受用知識,應對考研和考公知識;短期記憶知識;學分等四個選項占比分別為3528%、2978%、2427%、1067%。

(2)情感獲得感主要為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獲得感,有396%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上有愉悅感,2478%的學生偶爾有,5198%?的學生幾乎沒有,可見大多數學生在思政理論課中愉悅體驗感遠遠不足;調查學生對思政理論課的喜悅程度,有6403%的學生觀感一般,2014%的學生不太喜歡,僅有327%的學生非常喜歡這門課程,說明大家對思政理論課程的喜歡程度較低。

(3)價值獲得感主要體現在價值觀、個人能力等方面,大多數學生都承認思政理論課的價值,2874%的學生認為通過學習提升了個人知識儲備;1742%?的學生認為幫助自己樹立了正確“三觀”,堅定價值觀自信;2874%的學生認為能夠提升個人問題分析能力,剩余樣本學生則認為思政理論對個人成長沒有價值,說明在課程內容上還不夠完善,無法滿足部分學生實際需求。同時,針對思政理論課程價值,有6729%的學生認為更加堅定了對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5739和5477%的學生認為體會到了社會公平公正的幸福感,更加堅定我國未來社會發展信心,表明大部分高職學生具有較高制度認同、道路認同,但是只有不到四成的學生認為,增加了民族文化認同,表明目前思政理論課中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與開發還遠遠不足。

(4)行為獲得感主要指思政課程對學生行為的影響。有3597%的學生認為會對個人行為產生較大影響,3425%?的學生認為影響一般,說明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無法自覺運用正確思想指引個人行為。

在思政理論課學習中,倘若學生無法通過課程學習滿足個人需求,學生學習熱情將會迅速消退,學習積極性也大幅降低,繼而導致吸入學生獲得感不足。根據學生需求調查情況可知,只有120%的教師會主動詢問和了解學生需求,超過70%的教師從來不主動了解學生需求,就無法提供準確教學內容和形似,教學針對性和成效遠遠不足,這是學生思政理論課獲得感不足的關鍵因素,也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的重要影響因素。根據調查可知,大部分學生對思政理論課喜愛程度一般,課程愉悅體驗感不足,真正喜愛思政理論課,對課程感興趣的學生占比僅為327%、396%,與預期目標相差較遠。同時,學生自身建設也遠遠不足,主體性發揮不充分,學習功利化思維明顯。從主體性看,學習是一個主觀、雙向互動的過程,不僅教師主動發揮其指導作用,學生也要發揮主體能動性。但在實際學習中,很多學生主人公意識差,認為教學是教師的任務,有近五成的學生上課經常走神,還有接近21%的學生經常做一些其他事情,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基本上不會就教師傳遞的信息發表個人觀點,很少提問,也不會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從學習功利性看,大部分學生都是為了考研、考公、畢業后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以及獲得學分,在上課中,只有4664%的學生會聽課,但是有一定走神現象,有2083%的學生偶爾聽課,還有361%的學生完全不聽課,考試也采用臨時抱佛腳的方式,只是為了追求期末考試成績合格。分析原因發現,主要在于高職院校對學生成長和未來發展不關注,課程內容與學生專業課程聯系不夠緊密。

2.2?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亟待改革

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單薄是學生思政理論課獲得感不足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接近50%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方式陳舊、枯燥,不注重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長期下來,學生無法產生新鮮感,對知識的渴望也不斷下降,導致學生出現學習疲倦感,并且,倘若在思政理論課教學中,一味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會過多忽略學生主體性,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受阻,進而對學生獲得感造成影響。對此,問卷中針對是否進行課程改進提出問題,4232%的學生贊同改革教學方法,3229%的學生認為要積極改革考核方式,2432%的學生則主張改革教學內容,表明無論開展哪一方面的改革,都是目前學生迫切需求。針對教學內容,調查顯示,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生活和學生需求是主要問題,7143%和6592%的學生認為思政理論課教學內容忽視學生實際需求,與社會生活缺乏聯系,忽視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無法引發學生共鳴,教師也無法對學生開展及時、針對性答疑解惑。對此,有超過7754%的學生認為教學內容改革應當注重理論與實際之間的聯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解答學生疑惑;6819%的學生認為改革的重點在于突破傳統學習思維限制,4861%的學生認為要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為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和觀點搭建平臺。足以可見,無論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目前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基于調查問卷分析結果,結合院校條件和學生實際,積極創新改革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從而實現學生獲得感的整體提升。

2.3?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略顯不足

教師自身專業能力不足,導致教學供給內容偏差是削弱學生獲得感的重要因素。從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看,13.08%的學生認為教師自身理論素養不足,3316%的學生認為教師親和力不足,1504%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關心學生學習獲得感。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屬于兼職教師,由輔導員擔任教師任務,其中部分教師并非專業出身,平時也更加關注自身工作和學生情況,對思政理論課相關理論研究較少,自身理論素養較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4672%的學生認為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只是單純引用馬克思、列寧、恩格斯等經典觀念和話語,課程講解沒有做到深入淺出,如同空中樓閣,學生難以理解。這些都表明學生思政理論課獲得感不足中,教師個人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另外,教師語言魅力不足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部分教師教學語言平淡乏味,語言偏向理論化,整個課堂采用同一聲調講課,缺乏抑揚頓挫,也沒有運用詼諧幽默、鞭辟入里的語言點評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沒有將教材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導致教師個人魅力缺失,繼而削弱學生獲得感。

3?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提升路徑

3.1?立足學生成長需求,提高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貼合度

根據上文學生思政理論課獲得感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學而生自身建設不足。對此,教師必須積極改變教學態度,充分了解學情,立足學生成長需求,優化需求側內容供給,深化學生課程認知,破解學生固有思維,鼓勵學生加強自身建設,從而提高學生獲得感。

一方面,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通過微信、QQ等與學生溝通交流,避免面對面交流緊張尷尬情緒,網絡虛擬性,也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需求。教師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搜集、處理和分析學生數據信息,建立學生畫像,在了解學生信息基礎上,分析各個要素之間的關聯,精準把握學生個性差異,了解學生不同階段學習需求,進行相應教學內容優化調整。

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加強自身建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充分發揮主體性。教師要準確把握思政理論課研究最新動態,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生成新的教學內容,結合社會熱點鍛煉學生批判思維,讓學生真正了解思政理論課社會價值,引導學生改變認知,幫助學生完成價值選擇,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不是為他而是為己,學習課程的出發點是提高個人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斷完善“三觀”;還要端正學習態度,重視學習內容,上課緊跟教師思路,注重日常積累和學習,時常溫故知新,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知識,促進學生成長。

“00后”大學生是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許多生活經驗來自于網絡,更傾向于自媒體的形式表達或者觀點,因此課堂內容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喜愛度和愉悅感,可以將課程內容采用公眾號、播客等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對思政學習中得到的觀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發表自己的經驗感受,并且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用理論知識指導當下自己的學習和成才,這種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主導意識,更與自身相關,其獲得感也能更深刻。

3.2?立足學生創新需求,創新多樣化教學方法

在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創新多樣化教學方法是增強學生獲得感重要措施。在對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查時,可以發現5990%的學生喜歡案例教學法,5267%的學生喜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5783%的學生喜歡課外學習和社會實踐,4406的學生喜歡主題討論式教學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學生喜好,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正確學習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學習獲得感。例如,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加強課外學習和社會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主流價值觀等理論知識的遷移。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社會實踐基地,選擇距離學校不遠,交通便利的實踐基地,如展館、社區、農村等,并積極挖掘地方文化資源、紅色資源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教師還應當積極利用校園資源開展社會實踐和調研活動,如校史資源,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和老建筑,讓學生了解學院歷史,堅定學校未來發展;或者教師資源、學生資源,選擇榜樣人物進行調查和訪談,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挖掘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從而增加學生獲得感。

除了常規的理論學習和課外實踐,還可以采用學習共同體的形式,引導學生拓展學習內容和方向,可以每月選讀一本思想政治理論經典書籍,每周進行一次讀書會,分享讀書的心得體會,自主合作共同學習,把讀書會中所學的思想在每節課上進行一個小的分享,不局限于教師的主導,教學方式上也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學生表達得越多,課堂的參與度也越高,對思政的抵觸或者麻木的心態也能隨著理解的加深,提高學習的投入程度。

3.3?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完善供給側內容供給

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供給能力,堅定“四個自信”,堅定政治信仰,使用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強烈責任感和使用感對待教育工作。教師可以多次走訪紅色革命基地,重溫黨的光輝歷史,自覺接受黨的教育,始終不忘初,牢記使命。教師還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思維方式,用創新性思想教育學生,創新課堂形式,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力量信念和思維方式。同時,教師要注重自身學術魅力的提升,強化個人理論修養,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他學科經典著作,使自身單一知識結構轉變為綜合性知識結構,在教學中用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引導學生。教師還要注重理論生活化,準確把握文本理論與生活實踐、繁與簡、深與淺、開與合之間的關系,學會透過現象結構本質,將復雜社會思潮表象提煉為簡單意識形態灌輸。將馬克思理論與我國實際結合,立足本土,用中國故事講述馬克思理論,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提升思政課教學成效。

除了專業素養和自身學術魅力以外,教師也要學習新穎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多了解學生當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用娓娓道來或者生動幽默的故事觀點,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

4?結束語

高職院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學生獲得感與教學質量、學生成長息息相關。高職院校應當注重思政理論課的改革,做好學生前期調查,探尋學生思政理論課教學現狀,找到影響學生獲得感的關鍵因素,采取對應教育措施進行改進,包括立足學生成長需求,優化需求側內容供給;立足學生變革需求,創新多樣化教學方法;關注教師專業素養,完善供給側內容供給,建立完善教育體系,提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向明.增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J?].文教資料,2018,(19):193194.

[2?]張曉普,張輝,殷昊.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應注重“學生獲得感”?[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8,30(03):97101.

[3?]海莉花,劉晉云,董繼超.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調查研究——基于陜西高校問卷調查結果分析?[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8,36(06):6873.

[4?]張斌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獲得感探索?[J?].?法制與社會,2020,(14):196197.

猜你喜歡
獲得感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職學生
“獲得感”大盤點,你的2016有收獲嗎?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