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廟會文化

2023-03-28 21:31沈海濱
中國周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廟會傳統活動

沈海濱

上海城隍廟春節廟會

張燈結彩的春節廟會

說到廟會,婦孺皆不陌生,其名稱由來已久,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成型或盛行于東漢之后。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始稱“社祭”,源于傳統民間宗教活動,一般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舉行。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廟會活動基本形成以“祭祀、娛樂和購物”等融為一體的“廟會文化經濟”活動。

千百年來,廟會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社會風俗傳承下來,經久不衰,既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也有經濟貿易需要和傳統文化賡續的原因。廟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地方,舊時有廟宇就有祭祀,有祭祀活動就香客云集,自然也就招徠了做生意的商販,于是就形成廟會文化。有學者認為,“社祭”是中國廟會產生主源,不無道理。這是因為,遠古的人,為生存渴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或驅鬼逐疫,于是就建“社”(注:古指土地神),太社、王社、國社、侯社、民社或里社便相繼誕生,民眾向社神祈風調雨順,就要進行社祭,祭時少不了舞蹈、音樂,從而有了在廟宇祈禱性祭祀活動。到商周時期,廟會已成為民間風俗活動。漢代后,隨著中國道教形成和佛教傳入,民間祭祀風俗由鄉間里社逐漸轉移到寺廟和道觀,文化的兼容并收,使廟會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唐宋時期,胡人文化介入,儒釋道三教并立,廟會活動逐漸由祀神、娛神向娛人發展。此時,廟、臺、祠、宮、觀、庵等宗教場所大量建立,促進了廟會活動繁榮。明清至近代是我國廟會定型、完善時期,廟會活動有了規律性、秩序化。

上海城隍廟春節廟會

新年春節廟會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廟會文化活動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表達了民眾的生活理想、心理特征和審美情趣等,將征服客觀世界、改造自然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訴諸審美形態,廟會精神性的目的和審美判斷,振奮、鼓舞了民眾,使人們以達觀向上、理智現實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逛廟會是一種令人身心愉悅的活動,蘊含著一種“生活美”,廟會中有心靈美、市場之美和文藝美以及建筑美、環境美。審美欣賞調動著人們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諸多感官,感知廟會中的自然對象和人文對象。

我國各地方廟會是一項具有多民族文化的民俗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少地方過年時節最熱鬧的活動莫過于逛廟會。

從明代就開始興起的北京城隍廟大廟會,熱鬧程度和規模相當可觀,據有關史料記載“廟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p>

河南淮陽太昊陵祭祖大廟會亦是盛況空前,從每年的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到三月三,整日人山人海,沿途十里長街絡繹不絕,交易量相當可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史稱中國最“?!钡膹R會。

再如,河南??h大伾山大廟會,從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開始至二月初,歷時一個多月,民間社火隊及一些藝術表演團體表演,鑼鼓震天,熱鬧非凡。商家趕會,人流如潮,綿延近十里,素有“華北第一古廟會”之稱,有著千余年的歷史。全國其他地區廟會亦不勝枚舉,內容基本相同,不再冗述。

隨著時代變化,古老的廟會亦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借廟會之機洽談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廟會最主要的特色。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傳統商業“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間手工藝展、特價書市和京劇、武術、雜技專場等。廟會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購物餐飲為一體,具有鮮明的傳統民族特色。

廟會文藝是與民間花會節目相近的。在石家莊一帶主要有:打扇鼓、戰鼓、擔經(花籃)舞、吹歌、官傘、扭秧歌(扇子舞、彩綢舞)、太平車、旱船、跑驢、二狗(鬼)摔跤等。打扇鼓是婦女們的事,一般是6人、8人、各個手執鐵柄圓形扇鼓,有節奏地搖之,上面鐵環發出嘩嘩聲響,旁邊還有鑼鼓相配。她們邊走邊轉圓圈,邊唱經歌,也有的旁邊有伴唱,所唱多為民歌曲調,通俗易懂,易記易學。扭秧歌、擔經舞都可以配鑼鼓,邊跳邊唱或有人伴唱。戰鼓是只敲不唱的,全是鏗鏗鏘鏘的敲擊聲。鼓、鑼、鈸三者配合,節奏鮮明,雄渾有力。在藁城多是大鼓,用汽車或拖拉機拉去。在正定、趙縣多是小鼓(挎鼓、腰鼓)或兩個四個的中型架子鼓。趙縣賢門樓的四面架子鼓,可分可合,老中青都可以來上陣。男子漢們以此為樂,近年女性也出現不少。女子戰鼓隊在藁城叫響了,但多是男人敲鼓,女人玩鈸,成列成陣,十分壯觀。戲文悅神也時常出現,一是搭臺唱戲,早晚兩開箱;二是一人或數人面對祗唱河北梆子、絲弦。

北京地壇廟會

春節期間上海城隍廟廟會張燈結彩

據《北京日報》報道,兔年新春,北京市88項傳統廟會和游園活動有序恢復,其中,10個傳統形式廟會和2個“云廟會”線上線下同歡樂,76項游園活動在全市主要公園和重點景區迎接游客。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數據顯示,僅1月21日當天,北京全市公園共接待游客30.2萬人次,其中頤和園、天壇公園和陶然亭公園接待游客均超萬人次。

北京以外,全國各地的廟會、燈會、游園活動等也是豐富多彩,帶來濃濃“年味兒”。

廣東廣州正佳廣場舉辦“正佳大唐千燈會”活動,市民游客可以在此逛新春燈會,賞唐風表演,體驗年味十足的民俗游戲。

今年廣州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花市“越秀西湖花市”與“廣府廟會”恢復線下舉辦。

在陜西西安、湖北襄陽、河南開封等地,各色春節燈會、廟會等活動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浙江橫店影視城江南大廟會

據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此前介紹,在春節期間促進旅游消費方面,文旅部開展工作,圍繞家鄉風物營造團圓年味,指導各地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利用文化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公園、廣場、步行街、商業綜合體等空間開展非遺展示展演及文化年貨節、廟會、燈會等民俗活動,打造一批富有濃濃年味的消費場景。

廟會的紅火也成為民眾出行、消費的熱情攀升的一個縮影。

總而言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靈魂,作為中國傳統習俗,廟會迎合了人們在喜慶氣氛中的“消費沖動”,但更為重要的是,廟會經濟需要更多的文化味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巧妙融入進去,廟會不僅會帶來光鮮亮麗的“消費業績”,更能夠激活廟會傳播傳承文化的活力,而廟會經濟也才能夠擁有持久的魅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和審美水平的提高,廟會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進行深層次的美學提升,使其充滿整體美、意境美。在決策、策劃、運作中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從廟會活動的現實出發,以審美之維去發掘那些讓人們喜愛的審美現象、審美興趣和審美感受。在豐富性與多樣性、群眾性與藝術性、娛樂性與參與性、知識性與趣味性、民族性與世界性、先進性與新穎性、傳統性與現代性、全球化與本土化等方面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從傳統的深厚蘊藏、文化積淀和現代的文化時尚、人文精神中汲取能夠引起公眾審美興趣的文化原汁,在文化內涵、審美意蘊、美學追求上更加完美,使廟會越辦越好。

新年城隍廟花燈

猜你喜歡
廟會傳統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元宵節,逛廟會
老傳統當傳承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豐都廟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