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培養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

2023-03-30 12:12劉懿艷
上海人大月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基礎學科汽車行業智能網

文/劉懿艷

3 月5 日上午,我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現場,認真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來自汽車行業的人大代表,我最有感觸的是,報告中提到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繼續以科技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隨著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汽車除了擁有傳統意義上“交通”的功能屬性外,智能屬性正在逐漸增加,“軟件定義汽車”已成為行業共識,智能網聯汽車已登陸新能源汽車產業“下半場”競爭的高地。上汽集團基于對智能車新賽道的深刻認知和實戰經驗,確立了“場景創造價值、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戰略。我所在的零束科技是這一戰略的踐行者,并快速匯聚了包含智能車底層軟件、智能駕駛、智能座艙、AI算法、大數據云平臺等多領域近1700 人的高科技人才隊伍。

但隨著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逐漸深入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行業人才供需不平衡情況日益凸顯。經查閱資料和深入調研后發現,預估到2025 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凈缺口約為3.7 萬人。如果智能網聯汽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加快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為此,我在《關于加快培養智能網聯汽車行業人才的建議》中提出多項建議,呼吁加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及發展規劃。

健全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專業培養體系。智能網聯汽車是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創新的新產業,要求企業研發人才兼具車輛、機械、信息與通信、計算機、電氣、軟件等多維專業背景。從行業現狀來看,大量從業人員以單一學科專業背景為主,主要依靠在企業內“邊干邊學”完善知識結構,逐步向跨專業復合型經驗人才轉型。我建議在相關高校加快開設智能車輛工程學院或專業,完善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專業知識結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的專業培養體系;加大力度培養掌握交叉學科專業知識的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復合型人才,加快補充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產生的人才缺口。

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產學研”形成合力。校園人才在企業歸屬感、文化認同、創新潛力和成長動能等方面更具長期戰略優勢,是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未來人才的主要增量。多所高校已開始搭建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跨領域、跨專業交叉學科,原本的車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已開始向智能網聯化轉型,但這些舉措的改革力度和速度還不夠,仍無法滿足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急迫需求。我建議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產學研”形成合力,夯實創新融合平臺,豐富合作形式。例如,完善“政府—高?!a業—金融”科研成果孵化生態鏈;促進產業人才與高校人才“雙向流動”;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就跨學科、跨領域項目開展聯合攻關;深入落實校企聯合碩博研究生培養項目和博士后流動站建設。

加強對高校相關基礎學科建設的政策扶持和基礎投入。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從最初的應用軟件場景開發,逐漸深探到底層操作系統、芯片等基礎技術的研究、開發,對應人才需求的專業背景也從現有的以應用學科為主,逐步擴展到基礎學科。從現狀來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基礎學科人才數量少、底子薄弱,不利于行業往縱深和長期發展。我建議圍繞芯片、操作系統、基礎軟件等智能網聯汽車“卡脖子”技術,加強對高校相關基礎學科建設的政策扶持和基礎投入,設立專項激勵;支持高校在數學、物理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漢語言學等基礎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為關鍵戰略領域輸送高素質后備人才。

中國的龐大汽車市場與快速的科技發展正迸發出強大能量,因此,需要加快出臺國家層面的智能網聯汽車人才培養及發展規劃,培育一代又一代的高精尖技術領軍人才,帶領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突破技術瓶頸,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基礎學科汽車行業智能網
以戰略遠見促進基礎學科人才培養
時代不等人,汽車行業在完成“雙碳”這件事上,責無旁貸
5G賦能智能網聯汽車
智能網聯硬實力趨強
迎戰智能網聯大爆發
汽車行業最熱最IN資訊,這里看個夠!
汽車行業 最熱最IN資訊,這里看個夠!
基于SJA1000的CAN總線智能網橋設計
臨床醫院培養基礎學科研究生的探索與思考
2015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