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比較分析

2023-03-31 17:07陳傳信張永強聶石輝賽力汗·賽徐其江雷鈞杰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3年6期
關鍵詞:比較分析哈薩克斯坦中國

陳傳信 張永強 聶石輝 賽力汗·賽 徐其江 雷鈞杰

摘要: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提供的統計數據作為數據分析源,比較中哈兩國小麥生產的差異,并從小麥種植面積、單產、總產等方面分析兩國小麥產業的概況。結果表明,中國小麥種植面積從1992年開始波動減少,2004年達到最低的2 162.06×104 hm2,2004年以后種植面積小幅增加并呈現平穩態勢;哈薩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出現波動,整體趨于穩定。中國小麥單產從1992年開始于波動中逐漸提高,單產增加顯著;哈薩克斯坦小麥單產雖有波動但整體比較平穩,未有明顯提升。中國小麥總產從1992年開始在波動變化中基本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趨勢,2021年總產達到最高的1 369.47×104 t,較1992年總產增加了34.80%;哈薩克斯坦小麥總產從1992年的182.84×104 t開始波動減少,2021年總產比1992年減少64.7×104 t,整體呈現總產減少并趨于穩定的態勢。1992—2021年中國小麥種植面積是哈薩克斯坦的1.70~3.30倍,1992—2021年中國小麥單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1 998.80~4 881.80 kg/hm2,平均單產增加3 488.89 kg/hm2,1992—2021年中國小麥平均總產是哈薩克斯坦的10.06倍,說明中國小麥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顯著高于哈薩克斯坦。中國小麥總產的提高主要來源于單產的增加,中國小麥生產相關技術實踐可為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S512.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3)06-0003-04

小麥作為世界上三大作物之一,在全球廣泛種植,對于世界糧食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加34%,而糧食產量較當前需提高70%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1]?!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是全球小麥的主產區,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國家,提高小麥產量對確保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小麥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自改革開放以來小麥生產水平取得了較大發展,種植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22%,產量占糧食總產的20%[3],中國小麥收獲面積、產量分別占世界的11%、18%[4]。哈薩克斯坦是中亞最大的經濟體和中國向西開放的必經之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第一站,其耕地面積遼闊、土壤肥沃[5]。在前蘇聯時期,其糧食最高年產量達到3 453×104 t,可以說哈薩克斯坦是中亞最大的糧食生產國[6]。然而,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長期以來處于廣種薄收、粗放經營和靠天吃飯的狀態,雖然種植面積大,但是單產水平較低[7]。通過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的比較研究,旨在更進一步認識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小麥生產現狀,從而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小麥合作與生產的理論研究提供參考,同時為“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小麥產業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數據來源及方法

研究采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提供的相關統計數據作為分析數據源,通過比較分析法,對中哈兩國小麥產業發展概況進行分析。相關研究數據用Excel 2016進行處理分析并采用Origin 22軟件進行作圖。

2 結果分析

2.1 中哈兩國小麥種植面積變化趨勢

1992—2021年中哈兩國小麥種植面積動態變化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中國小麥種植面積從1992年開始波動減少,2004年達到最低的2 162.06×104 hm2,2004年以后種植面積小幅增加并呈現平穩態勢;哈薩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自1992年開始逐年減少,1999年達到最低,1999年以后種植面積小幅增加并呈現穩定趨勢。1992—2021年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變異程度不同:1992—2021年中國小麥種植面積的均值為2 544.83×104 hm2,變異幅度為2 162.06×104~3 049.58×104 hm2,變異系數為10.64%;1992—2021年哈薩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的均值為1 186.23×104 hm2,變異幅度為873.63×104~1 427.98×104 hm2,變異系數為10.42%。比較兩國小麥種植面積可知,中國小麥種植面積顯著多于哈薩克斯坦,1992—2021年中國小麥種植面積比哈薩克斯坦多出984.08×104~2 064.82×104 hm2,2004年中國小麥種植面積是哈薩克斯坦的1.84倍,1998年中國小麥種植面積是哈薩克斯坦的3.26倍。

2.2 中哈兩國小麥單產變化趨勢

1992—2021年中哈兩國小麥單產動態變化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小麥單產從1992年開始在波動變化中呈現整體增加的趨勢,2021年單產達到最高的5 810.06 kg/hm2,比最低單產的1992年增加2 479.40 kg/hm2;哈薩克斯坦小麥單產從1992年的1 332.40 kg/hm2開始波動減少,1998年達到最低的520.00 kg/hm2,自1999年以后23年間單產雖有所恢復,但只有2011年的1 660.90 kg/hm2單產高于1992年,整體呈現平穩趨勢。1992—2021年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小麥單產變異程度表現不同:1992—2021年中國小麥單產的均值為4 517.07 kg/hm2,變異幅度為3 331.20~5 810.60 kg/hm2,變異系數為17.19%;1992—2021年哈薩克斯坦小麥單產的均值為1 028.18 kg/hm2,變異幅度為520.00~1 660.90 kg/hm2,變異系數為24.17%。比較兩國小麥單產可知,中國小麥單產顯著多于哈薩克斯坦,1992—2021年中國小麥單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1 998.80~4 881.80 kg/hm2,平均單產增加3 488.89 kg/hm2,中國小麥平均單產是哈薩克斯坦的4.60倍。在單產相差最大的2021年,中國小麥單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4 881.80 kg/hm2;在單產相差最小的1992年,中國小麥單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1 998.80 kg/hm2。

2.3 中哈兩國小麥總產變化趨勢

1992—2021年中哈兩國小麥總產動態變化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知,中國小麥總產從1992年開始在波動變化中基本表現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趨勢,2021年總產達到最高的1 369.47×104 t,比最低總產的2003年增加504.59×104 t,較1992年總產增加了34.80%;哈薩克斯坦小麥總產從1992年的182.84×104 t開始波動減少,自1992年之后29年間總產雖有所恢復,但只有2011年227.32×104 t的總產高于1992年,1998年達到最低的47.46×104 t,2021年總產比1992年減少64.7×104 t,整體呈現總產減少并趨于穩定的態勢。1992—2021年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小麥總產變異程度表現不同:1992—2021年中國小麥總產的均值為1 136.70×104 t,變異幅度為864.88×104~1 369.47×104 t,變異系數為13.12%;1992—2021年哈薩克斯坦小麥總產的均值為122.95×104 t,變異幅度為47.46×104~227.32×104 t,變異系數為29.40%。比較兩國小麥總產可知,中國小麥總產顯著多于哈薩克斯坦,1992—2021年中國小麥總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749.51×104~1 251.33×104 t,1992—2021年中國小麥平均總產是哈薩克斯坦的10.06倍。在總產相差最大的2021年,中國小麥總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1 251.33×104 t;在總產相差最小的2003年,中國小麥總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749.51×104 t。

3 結論與討論

中國小麥種植面積自1992—2021年30年間減少了692.74×104 hm2。近些年,在中國政府相關涉農政策的激勵下,種植面積有所恢復,小麥面積已接近中國現有種植結構比例。在中國現有耕地條件和種植結構下,未來小麥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空間不足,同時農業生產相關成本逐年增高[8-9],比較效益明顯低于其他作物,種植戶種麥積極性不高,小麥種植面積存在下滑風險,因此穩定面積對于保障小麥供給和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哈薩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雖然自1992年開始逐年減少,但是在1999年以后種植面積恢復性增加并基本保持穩定趨勢,哈薩克斯坦小麥種植面積波動較小。中國小麥種植面積雖然多于哈薩克斯坦,1992—2021年中國小麥種植面積是哈薩克斯坦1.70~3.30倍,但是哈薩克斯坦地廣人稀,人均農業用地達到13 hm2[10-11],明顯高于中國人均農業用地[12]。在注重比較效益的當下,中國小麥種植面積減少的風險高于哈薩克斯坦,需要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來穩定面積。

中國小麥單產從1992年開始整體表現出增加的趨勢,2021年單產達到最高的5 810.06 kg/hm2,比最低單產的1992年增加2 479.40 kg/hm2。中國小麥單產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良種繁育、有機肥增施、深松耕、測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滴灌水肥藥一體化等的貢獻[13-16]。哈薩克斯坦小麥單產從1992年的1 332.40 kg/hm2開始波動減少,1998年達到最低的520.00 kg/hm2,自1999年以后23年間單產雖有所恢復,但單產仍然較低。中國小麥單產顯著多于哈薩克斯坦,1992—2021年中國小麥單產比哈薩克斯坦多出1 998.80~4 881.80 kg/hm2,平均單產增加3 488.89 kg/hm2,平均單產是哈薩克斯坦的4.60倍。哈薩克斯坦小麥單產低主要由于土壤肥力減弱、化肥使用不合理、缺乏栽培技術等,而同一時期的中國小麥生產技術相關研究不斷迭代更新,形成了良種繁育、有機肥增施、深松耕、測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滴灌水肥藥一體化等一系列成果,小麥生產科技取得了長足發展,促進了小麥產量水平的不斷提高。實踐表明,中國在小麥生產技術方面領先于哈薩克斯坦,可為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提供借鑒。

中國小麥總產2021年達到最高的1 369.47×104 t,較1992年總產增加了34.80%,增產顯著,尤其在面積減少的形勢下,這主要得益于單產的提升。哈薩克斯坦小麥總產從1992年的182.84×104 t開始波動減少,2021年總產比1992年減少64.7×104 t,整體呈現總產減少并趨于穩定的態勢,這主要因為單位面積產能過低。中國小麥總產顯著多于哈薩克斯坦,1992—2021年中國小麥平均總產是哈薩克斯坦的10.06倍,差異主要來自于種植面積和單產。種植面積受到各自國情的影響,因而提高單產可作為哈薩克斯坦小麥總產提升的一個途徑。

中國小麥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顯著高于哈薩克斯坦。中國小麥總產的提高主要來源于單產的增加,良種繁育、有機肥增施、深松耕、測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滴灌水肥藥一體化等技術成果的創制及應用則促進了中國小麥單產的提高,中國小麥生產相關技術的實踐可為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丁浦洋,周界光,趙聰豪,等.小麥小穗數調控基因WAPO1的單倍型、遺傳效應、地理分布及育種利用分析[J].作物學報,2022,48(9):2196-2209.

[2] XIAOHENG ZHANG, ZHINA WANG, PING QING, et al. Wheat yield convergenc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J].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2020,6(1):1-15.

[3]? 趙廣才,常旭虹,王德梅,等.中國小麥生產發展潛力研究報告[J].作物雜志,2012(3):1-5.

[4]? 劉銳,劉晶晶,鐘鈺,等.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22,42(9):1087-1098.

[5] 田澤,黃子桐,梁偉.“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中亞農業投資環境評價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9(5):158-163.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哈薩克斯坦希大幅提升小麥對華出口[J].中國食品學報,2019,19(9):171.

[7] 吳勇昊,劉玉秀,王一釗,等.哈薩克斯坦小麥產業發展與挑戰[J].陜西農業科學,2022,68(2):1-5.

[8] 王善高,田旭.中國糧食生產成本上升原因探究——基于稻谷、小麥、玉米的實證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4):10.

[9] 于格,劉愛民.中國小麥成本收益及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24(3):63-66.

[10] TURUSPEKOV Y, BYBRATOVA A, YERMEKBAYEV K, et al. GWAS, used for the plant growth stages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pring wheat (clover) harvested in three regions of Kazakhstan[J]. BMC Plant Biol,2017(17):190.

[11] 李寧,蓋金偉.試析哈薩克斯坦糧食增產的潛在因素[J].農業展望,2010,6(10):38-42

[12] 葉科.嚴格耕地保護探索德陽特色之路[J].資源與人居環境,2021(9):55-56.

[13] 高佳佳,趙芝俊.我國小麥生產的技術進步率測算與分析:基于隨機前沿分析方法[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3):149-157.

[14] 高道明,王麗紅,田志宏.我國小麥生產的要素替代關系研究[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8(6):169-176.

[15] 孫倩,黃耀,姬興杰,等.氣候變化背景下河南省冬小麥品種更新特征[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4(10):282-288.

[16] 楊淑杰,李玉波.吉林省農業機械化與糧食產量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8,39(8):101-10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Kazakhstan

CHEN Chuanxin1,2,ZHANG Yongqiang1,2,NIE Shihui1,2,SAILIHAN·Sai1,2,XU Qijiang1,2,LEI Junjie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Food Crops,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Urumqi 830091,China;2.Key Laboratory of Desert-Oasis Crop Physiology Ecology and Cultiv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Urumqi 83009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provid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as the data analysis sourc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wheat produc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and analyze the overview of the wheat industry in China and Kazakhstan from the aspects of wheat planting area, unit yield, total yield,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eat planting area in China has fluctuated and decreased since 1992, reaching the lowest level of 2 162.06×104 hm2 in 2004, after 2004, the planting area increased slightly and showed a stable trend; The wheat planting area in Kazakhstan fluctuates and tends to stabilize overall. The yield of wheat in China has been fluctuating and gradually increasing since 1992, wit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yield; Although the wheat yield per unit area in Kazakhstan has fluctuated, it is relatively stable overall and has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total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has been fluctuating since 1992, showing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then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 In 2021, the total production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of 1 369.47×104 tons, an increase of 34.80% compared to the total production in 1992; The total wheat production in Kazakhstan increased from 182.84×104 in 1992 tons began to fluctuate and decrease, with a 64.7×104 tons decrease in total production in 2021 compared to 1992, overall showing a trend of decreasing and stabilizing total production. From 1992 to 2021, the wheat planting area in China was 1.70~3.30 times that of Kazakhstan. From 1992 to 2021, the wheat yield per unit area in China was 1 998.80~4 881.80 kg/hm2 higher than that in Kazakhstan,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3 488.89 kg/hm2. From 1992 to 2021, the average total wheat yield in China was 10.06 times that of Kazakhstan. The wheat planting area, yield per unit area, and total yield in China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azakhstan. The increase in total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mainly comes from an increase in yield per unit area,the technical practices related to wheat production in China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wheat production in Kazakhstan.

Key words: China; Kazakhstan; wheat; produc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3-07-06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域協同創新專項—上海合作組織科技伙伴計劃及國際科技合作計劃(2021E01002);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烏魯木齊綜合試驗站(CARS-3)

作者簡介:陳傳信(1988—),男,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作物高產栽培與生理研究。

通信作者:雷鈞杰(1973—),男,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小麥高產栽培生理研究。

猜你喜歡
比較分析哈薩克斯坦中國
聚合物改性瀝青在哈薩克斯坦的應用研究
1月份哈薩克斯坦煤炭產量同比增長6.3%
哈薩克斯坦油粕產量預計達到62.5到68.5萬噸
哈薩克斯坦壓力容器法規標準簡介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較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經管類本科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