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地區玉米高效種植及病蟲害防治

2023-03-31 13:51魏亞軍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23年6期
關鍵詞:北方地區墑情玉米螟

魏亞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西城區農牧局,內蒙古赤峰 025450)

我國是農業大國,玉米在我國農業經濟和農業、農村發展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北方地區作為我國春玉米的主要產區,憑借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特點、豐富的土地以及勞動力資源,玉米播種面積、產量和輸出量均位居我國前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北方地區近幾年暖冬現象明顯,這為玉米田間病蟲害安全越冬創造了條件,增加了田間病蟲源基數,導致翌年玉米病蟲害發生頻率、為害面積和危害程度逐年升高。春季溫度升高快,大風、少雨,土壤風蝕現象嚴重、墑情差,大風揚沙天氣頻發;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導致病蟲害抗藥性增強,增加了防治難度;土壤板結、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導致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秋季整地施用有機肥、春季免耕機械化播種等現代高效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1],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質,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通透性,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了土壤保水、蓄水的能力,實現減少土壤流失近80%,減少地表徑流60%、提高春季地溫2 ℃左右、增加土壤相對含水量28%以上、玉米單位面積增產10%~30%左右。

1 加強種子處理

北方地區近年來春旱問題日益嚴重,春季升溫快,降水量逐年減少且常伴有大風,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墑情較差,加上該地區現已普遍采用機械化播種技術,因此對種子的質量和發芽率要求更高,在播種前必須要對種子進行有效處理,才能提高出苗率、培育優質壯苗,從而為高產、穩產奠定基礎。首先對種子進行篩選,剔除其中的雜粒、半粒、壞粒、蟲粒和霉粒,使種子籽粒飽滿、大小一致;隨后,選擇晴好的天氣,在平坦、開闊的谷場,將種子平鋪于麻袋片或塑料袋上,在陽光下晾曬2~3 d,期間要不斷翻動種子,使每一粒種子均能夠照射到陽光,同時借助陽光中的紫外線來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及蟲卵,從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經過晾曬的種子放入1%的氯化鈣溶液中浸泡5~6 h或放入200~400 ppm的琥珀酸或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2~24 h,隨后取出晾干[2];最后用70%的噻蟲嗪種衣劑、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者用呋喃丹與種子按照1∶5 對種子進行拌種和包衣。經過處理的種子不僅有助于提高種子的出芽率,實現一播全苗,齊苗、壯苗,而且對北方地區玉米高發的大斑病、絲黑穗病和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均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2 精細整地施基肥

為進一步保護北方地區耕地資源,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水土流失、風蝕、板結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應改善春季土壤墑情,提高地溫,實現玉米的搶墑播種,從而促進該地區玉米的高效種植。在實際生產中,通常在前茬作物采收后,利用聯合收割機將前茬作物秸稈或玉米秸稈粉碎后均勻地覆蓋于地表,每667 m2地粉碎還田的秸稈量要控制在400 kg以內,即約占秸稈總量的30%~70%。粉碎的秸稈長度要小于10 cm,覆蓋的厚度要盡量均勻一致,以避免影響翌年玉米出芽??茖W有效的秸稈還田處理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水平、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團粒結構,實現玉米增產10%~20%。秸稈還田處理后,每667 m2地撒施充分腐熟農家肥1 500~2 500 kg,同時配合施入20~50 kg 高效復合肥、微生物菌肥以及5~10 kg的尿素作底肥。入冬土壤上凍前,在中大型拖拉機的牽引作用下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深度控制在20~25 cm,并將有機肥和作物秸稈翻入地下,使其保留在玉米根系分布較多的土層中,同時配合翻、旋、松等作業[3],清除田中大的石塊和土坷垃,對土壤進行精細整地。上凍前再灌一次透水,踏實土壤,有利于保墑防寒,加快有機物和秸稈腐解,同時將深層土壤翻至地表,利用冬季低溫來殺死其中的病菌、蟲卵,以降低翌年田間病蟲源基數。

3 全程機械化播種

3.1 適時播種

玉米是一種喜溫作物,種子在10 ℃以上的環境條件下才可以正常萌發。當環境溫度穩定在12 ℃以上、地下10 cm左右土溫穩定在8 ℃以上、土壤田間相對持水量達到60%以上時即可搶墑播種。根據不同玉米品種的播種期和所需積溫,北方地區玉米的播種期一般從每年的4月中下旬開始直至5月初結束。采取地膜覆蓋和秸稈還田的地塊,根據土壤環境情況,可酌情提早2~3 d進行播種。

3.2 全程機械化免耕播種

春季不整地,待溫度和土壤墑情適宜時直接進行機械化搶墑播種,可避免春季整地對土壤耕層的破壞,減輕風蝕現象,同時能有效抑制吉林地區春季的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增加土壤團粒結構,防止地表徑流作用,實現減少地表徑流60%,減少土壤流失近80%,抑制大風揚沙60%,提高春季地溫2 ℃,增加土壤含水量28%以上。利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整地、起壟、播種、施肥、覆膜、鋪管、覆土、鎮壓等多項操作。精量播種機的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左右,吉林地區沙地或干旱地區可適當增加播種深度1~2 cm,這有助于對更深層土壤墑情的利用。精量播種機每667 m2用種量大約在1.5~2.0 kg之間,單雙籽率≥90%,基質覆蓋深度通常為8~10 cm。在播種的同時施入種肥,采用側深施肥技術,即肥料在種子下方3~5 cm 處,進行種、肥分開,以避免燒壞種子。播種后立即進行機械鎮壓,確保種子與土壤間密切接觸,可改善土壤墑情,春旱嚴重時應適當加大鎮壓強度。

3.3 適度密植

北方地區為適應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普遍采用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即將傳統的小壟壟寬擴大為70~80 cm,壟間距100 cm,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并在大壟上種植雙行玉米。播種時錯開前一年的根茬約10 cm左右進行免耕播種,以減少上年根茬對播種作業的影響,同時有利于作業穩定、不掉壟,播種后形成寬窄行,行邊效應明顯,改善玉米田間群體環境,增強光、熱源的有效利用,促進干物質積累,提高產量和品質。根據種植地塊的肥力水平,每667 m2保苗3 500~4800株,較傳統模式可增加種植密度10%~15%。

4 科學病蟲害防治

4.1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大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在東北地區發生面積最廣,是當地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大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休眠菌絲體附著在植株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暖冬現象則為大斑病病原菌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造成翌年田間病源基數增加。每年的6—8月是北方地區大斑病的高發期,遇到高溫、潮濕環境,大斑病病斑上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雨水或風不斷擴散,從而造成病害大面積發生和流行。防治上,首先選擇抗性較強的優良品種,并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以起到預防效果;其次應盡早播種,使玉米提前進入抽穗期,錯開雨季,避免因濕度過大誘發大、小葉斑??;及時清理田中的病株,采用寬窄行種植技術并將平播改為間套種;最后當病害發生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2 000 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藥劑噴霧防治,間隔5~7 d噴施一次,連續用藥2~3 次,期間注意輪換用藥,以提高防治效果。

4.2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能危害玉米的各個部位,并且持續時間長,其幼蟲期對玉米危害最重,是防治的重點。首先要選用抗逆性較強的優質品種,并且在播種時用50%辛硫磷乳油進行拌種,同時利用深翻來殺死土壤中的蟲源;其次利用玉米螟的趨光性,采用誘蟲燈進行誘殺;最后在每年5—6月玉米螟產卵初期至產卵盛期,通過釋放黃赤眼蜂的方法來防治玉米螟。第一次放蜂在6月20日左右,放蜂量在0.7萬頭左右;5~7 d后再放一次,放蜂量0.8 萬頭左右。赤眼蜂在田間的產卵率較高,防治效率可達到65%以上;或者在玉米的心葉期,用1%辛硫磷顆粒劑或5%殺蟲雙顆粒劑與5倍過篩細砂土混勻后撒施于玉米大喇叭口期,也可殺死心葉期的玉米螟幼蟲。

猜你喜歡
北方地區墑情玉米螟
北方地區湖泊河蟹養殖技術探討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墑情會商,助力備耕春播
二代玉米螟發生趨勢預報
土壤墑情監測的意義與技術規范
北方地區大規格梅花觀賞樹的嫁接和接后管理
北方地區羔羊傳染性膿皰病的防治措施
臨河地區玉米螟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
開封市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建設研究
淺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義及發展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