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基于中西方現代化發展歷程的比較分析

2023-04-05 10:03張洪為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300387
行政論壇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富裕現代化

張洪為(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 300387)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保?]22現代化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西方國家現代化的富裕之路以資本為主導,通過對內剝削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和對外殖民化擴張來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之路,是探索出的一條新路。習近平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新貢獻?!保?]427在促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中國不僅穩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而且為發展中國家開拓了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

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富裕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后,為實現人民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1949—1978 年中國走工業化之路,雖然發展道路曲折,但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基礎;1978—1992 年中國走改革開放之路,不斷探索適合我國人民的富裕之路;1992 年至今,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先富帶后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的重點轉向共同富裕,以扎實推進從部分到整體的逐步富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一)1949—1978 年:中國式現代化的工業化建設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彼時的中國“一窮二白”,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希望中國繼續選擇走農業國道路,與蘇聯的工業互補。而中國從實際出發,選擇了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有工業化才能讓中華民族堅持獨立。由于當時我國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實現工業化的難度巨大,而工業化需要原始積累,“只要在‘資本極度稀缺’條件下就勢必仰賴外資,遂勢必被要求‘親外資’的制度干犯本國流血犧牲才換得的主權獨立——這導致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深陷于‘發展陷阱’的悖論中”[3]自序4-5。因此,為了避免陷入這種“發展陷阱”,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走工業化建設道路,要優先發展重工業,以工業立國,以強大工業來抵御外敵侵略,實現中國的富強。

走工業化道路需要有原始積累的資本,1949 年8 月,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美國確實有科學,有技術,可惜抓在資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處就是對內剝削和壓迫,對外侵略和殺人。美國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獨裁統治的別名。美國有很多錢,可惜只愿意送給極端腐敗的蔣介石反動派……當然更加不愿意送給共產黨”[4],除非跟美國走。因為中國共產黨不可能選擇走資本主義道路,所以選擇加入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就成為必然。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雖然給予了中國一定的工業化援助,但是好景不長,隨著1958 年中蘇關系全面決裂,蘇聯撤回了全部專家且要求中國歸還所欠債務,中國工業化道路遭遇困難。

一旦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依靠外來資本,就必然要付出“代價”。新中國成立初期,雖然蘇聯的援助有助于中國工業化的發展,但是也讓中國付出了沉重代價,靠外來援助未能讓中國走向富強。當時,要推進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向內提取剩余價值是完成原始積累僅有的選擇。1956 年,“代表城市工業的部門向中央提出的‘農業現代化’,其實質=集體化+機械化,目的是以鄉為單位建立高級社,實行土地規模經營,以承載城市資本品下鄉、完成‘工農兩大部類交換’、提取農業剩余用于內向型原始積累”[3]自序5。以農業剩余價值為主的原始積累,是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基礎;中國工業化現代化離不開農民勒緊腰帶支援國家搞工業建設的奉獻與付出。如今中國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這種成就的取得既始于走工業化道路的選擇,也離不開全體人民尤其是農民作出的巨大貢獻。

(二)1978—1992 年:中國式現代化的改革開放之路

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爸袊且粋€農業大國。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農業的發展狀況具有決定性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我國農村存在經營管理過于集中和分配中的嚴重平均主義等弊端,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比較緩慢”[5]231-23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農村率先進行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為改變農村面貌和自身命運,勇敢地沖破不利于農村發展的舊體制,農村生產力得到發展,農村的生產關系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尤其是農民與集體的關系在不改變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實施,“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勞動的積極性。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后,農民積極性的增強,促使生產力快速提高,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實踐證明了中國農村改革之路是完全正確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民從改革中得到了實惠,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在這一階段,城市改革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借鑒農村改革中擴大生產和經營自主權經驗的基礎上,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在全國推開”[5]234。1984 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突破了把全民所有同國家機構直接經營企業混為一談的傳統觀念,明確了“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可以適當分開的”。這是黨在計劃和市場關系上的全新認識,為后來的國家中小企業改革奠定了基礎。此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活力,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是推行承包責任制。我國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促使一部分有著經營能力的人開始走向富裕。

1984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在全國初步形成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在沿海地區形成了包括2 個直轄市、25 個省轄市、67 個縣、約1.5 億人口的對外開放前沿地帶。對外開放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5]247。對外開放,就得引進國外資本和管理,雖然跨國壟斷資本進入中國并不是要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資本追求利潤是其永不改變的目的。雖然跨國壟斷資本賺取了利潤,但是中國沿海也通過引進產業項目推進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一種全新的按要素分配的方式形成,多方共贏格局出現,人民生活質量得以快速提升。在對外開放過程中,中國突破了對資本主義剝削理論的簡單認知,以有利于生產力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富足為標準,包容性地接受外來資本,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了本國特色。

(三)1992 至今:中國式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之路

1992 年至今,中國走上了快速現代化之路,其中兩個里程碑意義事件對于共同富裕最具影響:一是1992 年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了共富的前提;二是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式現代化參與了全世界共同發展。

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些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缺乏信心,失去方向。那么,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究竟如何走?1992 年,鄧小平同志在視察南方談話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保?]370關于計劃與市場的關系,鄧小平同志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保?]373同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此中國開啟了市場經濟之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有其獨特性,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通過競爭能有效地配置資源,能有效地促進人的努力,這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人們努力工作、創造社會財富。中國過去30 多年的經濟發展,使得中國經濟在總量上趕超了大多數的發達國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就我國經濟發展情況指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保?]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已經實現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二是社會主義性質。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發展進程中,奔向共同富裕道路上雖然存在貧富、城鄉和區域的差距,但是我們黨始終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地推進共同富裕。比如,取消農業稅,打破了幾千年來農民交“皇糧國稅”的格局,工業開始全面反哺農業,農業生產補貼不斷增加;城鄉實現全面覆蓋的養老醫療保障,讓全體人民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在最廣大的中、西部農村實現了“五通”①“五通”即通路、通電、通水、通網絡、通物流。,縮小了區域差距。

2001 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走上了全球化之路。中國參與全球化,遵守全球化規則,打開世界市場,促進商品流通,從而獲得大量的商業利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二十余年來,通過走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通過發揚誠實守信、保質保量的貿易精神,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獲得了良好的聲譽。中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走向現代化之路不以侵略和掠奪為手段,這得到了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認同,中國走向富裕以共贏合作為手段,這樣的現代化之路行穩致遠。如今,曾高舉全球化大旗的美國有很大一部分人要退出全球化走新冷戰之路;與之相反,世界上很多國家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受益后,期盼與中國合作共贏,進一步開放各自市場,共同發展,共同尋找富裕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促進了全世界的共同發展,重視和學習這種道路的國家越來越多。

二、西方國家現代化道路實現富裕的發展歷程

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主要靠對內剝削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對外殖民化擴張來完成原始資本積累。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兩個歷史階段,即自由競爭階段與壟斷階段(帝國主義階段)。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的過渡,是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完成的。也有學者將20 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進一步細分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在資本主義不同的發展階段,西方國家現代化表現出不同的富裕之路,不同階段的國家對內對外策略也有所不同。

(一)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

14—16 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使得封建主義解體,資本主義萌芽出現。17—18 世紀,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進入資本主義時代。18 世紀60 年代之后,以蒸汽機的發明及應用為代表,西方國家進入自由資本主義時代,開啟了工業化、現代化之路。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西方國家現代化的富裕之路可以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來分析與檢視。

從生產力發展角度來看,“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8]402“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8]405。資本主義創造財富的手段主要是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8]405,西方國家在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工業化高速發展,并逐步進入了現代化。在這個自由競爭的時代,資本主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物質財富成幾何級數增長,西方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然而,西方國家現代化在實現富裕的路途中大量開采了自然物,大量消耗了不能再生的能源,不僅開采本國的,還利用其先進的機器(包括堅船利炮)去占領和開采別國的自然物。

從生產關系角度來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8]407,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幾乎只限于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8]407。雖然西方國家現代化從總體上看讓這些國家“富?!绷?,社會財富總量得到快速增長,但從財富分配來看,兩極分化極為嚴重。對內,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尖銳對立;對外,不斷擴大產品銷路,“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8]404。在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并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不僅“使農村屈服于城市的統治”,而且“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8]405。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對內壓迫對外掠奪的結果是“資產階級日甚一日地消滅生產資料、財產和人口的分散狀態。它使人口密集起來,使生產資料集中起來,使財產聚集在少數人的手里”[8]405??梢?,自由競爭時期西方國家現代化的富裕路途就是對內壓迫對外掠奪的過程,其富裕并非全體人民的富裕,而是少數資本擁有者的富裕。

(二)資本主義壟斷時期

當自由競爭資本主義轉向壟斷資本主義后,生產力更是空前發展?!百Y本主義發展到了最高階段,有一個極重要的特點,就是所謂聯合制,即把不同的工業部門聯合在一個企業中”[9]586。這種聯合制就是壟斷,其結果是“生產的社會化有了巨大的進展。就連技術發明和技術改良的過程也社會化了”[9]572。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特征是商品輸出,而壟斷時期則是資本輸出,“只要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過剩的資本就不會用來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這樣會降低資本家的利潤),而輸出國外,輸出到落后的國家去,以提高利潤。在這些落后國家里,利潤通常都是很高的,因為那里資本少,地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保?]627。壟斷資本主義大大加速了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促進了西方國家生產力的巨大進步。這些發達國家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通過資本輸出將全世界籠罩在其現代化進程中,源源不斷地將全球各地的資源和能源向本國輸入,并且通過資本輸出來控制全球經濟為其服務。從生產力發展角度來看,西方國家現代化富裕之路是建立在其他國家更加困苦的基礎上的,雖然他們的基礎設施和生活水平總體居高,相對“富?!?,但是這種富裕不是全球共贏基礎上的富裕,而是建立在彼長此消的“零和博弈”中。

當自由競爭資本主義轉變到壟斷資本主義后,生產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壟斷資本向國外強勢持續輸出,以商品輸出為主、以資本輸出為輔是這一階段資本主義代表性的特征?!爸灰Y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過剩的資本就不會用來提高本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這樣會降低資本家的利潤),而會輸出國外,輸出到落后的國家去,以提高利潤。在這些落后國家里,利潤通常都是很高的,因為那里資本少,地價比較賤,工資低,原料也便宜”[9]627。在這個過程中,西方國家現代化的“富?!?,表現為過剩的資本不會用來讓民眾富裕,而是用于資本輸出,從他國尤其是落后國家賺取“利潤”,以使本國資本擁有者富裕,西方國家民眾的相對富裕受惠于本國的資本從落后國家掠奪后獲得的國家整體的物質豐富。通過資本輸出,雖然西方國家民眾的確得到了一些“好處”,但是落后國家的民眾則失去了更多,這是一種新的殖民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壟斷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更高階段,即從私人壟斷轉向為國家壟斷。國家壟斷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國家通過資本注入與私人資本實現在企業內部的結合;二是國家通過政策引導與私人資本實現在企業外部的結合。國家壟斷建立在國家干預經濟的基礎上,其理論依據是凱恩斯主義,手段是通過國家干預經濟活動,讓國家與企業勾連甚至直接向企業投資。在此階段,擁有壟斷地位的大銀行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萬能”壟斷者。對內以西方國家的第三產業(以金融資本為重點)為主體,逐步轉移出低端、污染強、重體力的產業。西方國家以強大的金融資本向全世界滲透,通過軍事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加上司法武器配合信息技術的“韌實力”,意在將全世界納入其新殖民體系。西方國家以自己富裕為中心,壓制他國的發展,甚至西方國家內部也互相傾軋。例如,在“美國優先”思想指導下,美國不僅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打壓,還對其“盟友”進行打壓,正如法國阿爾斯通前高管所說:“十幾年來,美國在反腐敗的偽裝下,成功地瓦解了歐洲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特別是法國的跨國公司。美國司法部追訴這些跨國公司的高管,甚至會把他們送進監獄,強迫他們認罪,從而迫使他們的公司向美國支付巨額罰款?!保?0]1世界正處于美國“韌實力”的控制下,“面對這樣一套倚仗軍事實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術的帝國主義邏輯,其他國家沒有反抗的余地:要么屈服,要么合作,要么消失”[10]341。

總之,進入壟斷階段后的西方國家,雖然“生產社會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社會化的生產資料仍舊是少數人的私有財產。表面上大家公認的自由競爭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但是少數壟斷者對其余居民的壓迫更加百倍地沉重、顯著和令人難以忍受了”[9]748。西方國家現代化富裕之路,依賴從其他國家持續掠奪超額剩余價值,這些國家將其中極少的部分用以改善本國民眾的生活待遇,并非共同富裕。

三、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西方現代化道路的超越

雖然西方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探索較早,但隨著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取得重大成就,中國式現代化的優勢不言而喻。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國富,又要民族強大;既要物質富裕,又要精神富有;既要富裕的人數多,又要覆蓋面廣。在這些方面,中國式現代化都超越了西方現代化。

(一)在國家富裕且民族強大上的超越

西方多數國家的現代化,做到了國富及資本家富,做不到全民共同富裕;西方“中等收入國家”,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難以做到可持續發展,甚至出現民貧現象。而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國家富裕,也要民族強大,二者同時進行,缺一不可。從國富且民族強大兩個方面來看,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西方現代化,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建設道路。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保?]427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中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富裕之路(國富且民族強大)才是最好的。

相比較而言,西方國家富裕之路僅資本家富,而中國式現代化要走國富且民族強大之路,已經超越西方現代化?!拔鞣絿业娜蛐詳U張,以及起源于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所導致的經濟變革,是推動近200 年來世界歷史發展的最強大的力量。在今天,如果離開民族國家的形成與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兩大進程,就很難去想象歐洲的歷史”[11]。西方國家的“富?!保ㄏ抻谫Y本擁有者的富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后發國家如果真要以發達國家作為‘趕超’目標和樣板,就不得不考慮是否具有以同樣條件‘復制’其發展歷程的可能;如果沒有復制條件,則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沒有普遍意義”[3]10。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西方國家對內壓迫剝削、對外擴張掠奪的發展道路,西方國家從表面來看做到了“國富”,但全體民眾或者說各民族(族群)并沒有“共同”富裕,極少數資本家富而民眾(族群)不富的富裕,這種“富?!敝分袊粫x擇。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1]22,具體來說有五個方面的特征: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1]22-23。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富裕之路,以適合中國國情為佳,以全體人民(包括不同民族與族群)共同富裕為目標,這是與其他國家現代化的顯著區別。中國要走適合本國的富裕之路,學習他國的有益之處,走中國特色之路。

(二)在物質富裕且精神富有上的超越

美好生活既要在物質生活上富裕,又要在精神上富有。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在物質富裕且精神富有上超越了西方現代化。

1.中國式現代化在物質富裕上超越西方多數國家

中國式現代化以獨立自主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超越了西方多數國家的現代化。中國建立起了獨立自主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就決定了中國可以不再受制于任何發達國家,任何國家任何人想依靠先進的科技來卡中國的“脖子”,都不可能阻撓中國人民走上繁榮富強之路。相對來說,在西方現代化國家中就有一些國家不具有經濟的完全獨立自主。如日本,作為戰敗國被美國占領,經濟上無法做到完全獨立自主,雖然也曾發展到世界第二大強國,但在美國的打壓下,經濟持續發展受阻;還有一些西方國家走的是單一經濟之路,如有的依賴能源、礦產而富,有的依賴單一的產業而富,他們無法擺脫對發達國家的依賴,隨時可能被卡脖子??梢哉f,中國式現代化已經遠超這些國家的現代化,發展上更具韌性。擁有獨立自主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中國,在物質財富創造能力上既超越了沒有獨立自主國民經濟體系的西方國家,也超越了單一體系的西方國家。

與多數西方“中等收入”國家相比,中國式現代化已經遠超這些國家物質財富的創造能力。巴西、委內瑞拉、南非等中等收入國家的教訓表明:“本國如果沒有長遠發展戰略及有執行力的政府,就不可能以國家資本的力量搞出結構完整、具有活力的工業體系,也就不可能形成比較優勢,不管資源多豐富,始終無法長遠地、根本性地改善整體國民福利?!保?2]越依賴殖民者留下的單一經濟或單一類別的商品,隨著國際市場價值的漲落,本國經濟受到的沖擊越大,陷入中等發達國家陷阱的可能性越大。比如,巴西沒有高科技的產業、沒有全面的制造業、沒有發達的服務業,最終巴西沒有辦法走到最富國家之列,更不用說民眾走上富裕之路。中國既可以借力全球化,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也可以獨立自主地通過內外循環促進本國經濟發展,讓全體人民共同走富裕之路。

2.中國式現代化在精神富有上超越西方現代化

西方國家以掠奪與征服榨取別國的財富,以累積資本家的財富(并非全體人民),以之炫耀自己“強大”,實則是極少數人的“富?!?。在西方國家,貧富差距較大,少數人富有,多數人被剝削與壓迫,從全民角度來看精神生活的幸福感并不高。

中國的富裕是建立在本土的文化基礎上的,中國人民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作為中國人有滿滿的自豪感和精神上的幸福感。國富民強,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華民族正走在幸福的道路上。

中國文化傳統深具韌性,不會為西方文化所動搖。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既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也為全世界多數國家發展現代化提供了新思路。中國式現代化讓人民精神幸福,它超越了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

(三)在富裕人數多且覆蓋面廣上的超越

從人數來看,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它超越了西方國家只有少數人富裕的道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鼓勵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生產力發展了,國家開始富裕起來,一部分適應和推動改革的創新者先富了起來。一方面,我們堅持效率優先原則,鼓勵一部分人先富;另一方面,“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1]22。資本主義的邏輯是一部分人剝削另一部分人,一部分人的富裕建立在另一部分人損失的基礎上。中國有能力實現共同富裕,中國民營經濟活躍且富于活力,能夠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尤其是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無論在推動經濟發展還是在調節經濟上,國有企業的作用都不是西方所擁有的手段可比擬的。實際上,國有企業的存在也促成中國的經濟體制具有今天人們所說的‘舉國體制’的特點”[13]103。這種體制使中國具有推動經濟發展和扶貧方面的能力,造就了世界經濟史的奇跡。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西方國家只有一部分人富裕的道路,中國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從城鄉區域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與鄉村區域協同雙向發展的道路,既讓城市人民富裕,也讓鄉村農民富裕,超越了西方現代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財富的流動基本是單向性的,從鄉村流向城市,雖然政府近些年在農村投入不斷增加,但這種單向流動的趨勢改變不大。實現城鄉資源雙向流動,是推進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之一。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富人到鄉村享受美好環境,窮人集中在城市貧民窟中,為資本家提供了廉價勞動力,而中國式現代化則是讓城市富裕起來后,城市反哺農村,推進鄉村振興。

從全球區域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建立在全球各國共贏基礎上的,這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的。習近平指出:“財富的創造和分配是各國都面對的重大問題。一些西方國家在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長期存在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有的拉美國家收入不算高,但分配差距很大?!保?4]這樣的路,中國不能走。西方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自認為普遍適用的體制,即市場經濟的物質繁榮與自由民主的政治和文化自由的組合,但是西方的制度和價值做不到“放之四海而皆準”?!拔鞣絿艺投噙叞l展機構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用的建議或幫助方面作用甚微,這一事實大大降低了他們致力于實現的目標”[15]2-3。中國富裕之路,努力實現全球共贏,“一帶一路”倡議帶動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共奔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既要保證中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也不妨礙他國富裕。

四、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1]47。這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一)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以適合中國的道路為最優,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1]46。

一方面,中國的未來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要靠中國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去實現共同富裕?!半S著驅動人類發展旅程的巨型齒輪繼續運轉,促進未來取向、教育和創新的各種政策措施,加上性別平等、多元主義和尊重差異的價值觀,將為人類的普遍繁榮發揮關鍵作用”[16]216。中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不可能與西方國家相同,中國不會對外掠奪對內剝削,中國人的富裕需要自己在科技創新基礎上盡力而為,努力創造社會財富。西方的現代化主要依賴工業化,而中國式現代化既重視工業的進步,也重視農業實體經濟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如糧食),“倉廩實”是必備條件。只有在能吃飽飯的基礎上,在共同“富?!比蝿兆钪氐泥l村,農民才會關注以工業化、現代化來提升生活品質。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只有保證扎實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才能以現代化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這就是中國必須堅持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另一方面,中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堅持量力而行,富裕建立在不斷創造物質財富的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上,不可片面追求高福利。中國人口眾多且即將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2.6 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 億人?!按龠M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義’那一套。當年一些拉美國家搞民粹主義,高福利養了一批‘懶人’和不勞而獲者,結果國家財政不堪重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長期不能自拔”[14]。中國式現代化在推進過程中,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采取逐步提升福利保障的措施,以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在讓弱勢群體、低收入群體富裕的同時,采取穩妥不斷推進共同富裕戰略的舉措,才是最適合中國的。

(二)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堅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既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方向,也要堅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一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始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確立了公有制主體地位,這是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秩序確立的前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1]30。新型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因為經濟發展中的制造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建設都離不開公有制企業,沒有公有制企業不計成本的建設精神,換不來中西部鄉村共同地奔富裕,區域協調發展就難落實。

二是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要讓全體人民看到富裕之路在哪里,何時能達到富裕目標?!霸谶^去幾年中,世界政治的主流是抨擊‘大政府’,力圖把國家部門的事務交給自由市場或公民社會。但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政府軟弱、無能或者無政府狀態,卻是嚴重問題的禍根”[15]序1。中國政府是有能力的政府,“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有‘計劃’,只是基礎和方法的不同而已。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符合事實。自改革開放以來,把原來的‘計劃’改為‘規劃’,既包容了市場經濟,也保留了政府的經濟功能”[13]91-92。中國不斷通過五年規劃以及到2035 年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宏偉目標,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其中規劃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不斷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和不斷落實社會中弱勢群體的分配體制等方面,讓弱勢群體、低收入群體切實感受美好且富足的生活,不斷提升幸福感。

三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我國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并不搞平均主義,我們始終鼓勵勤勞致富、創新創業,尤其是創新發展高科技產業。產業強,才能經濟強、國家富,才能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只有創造財富者先富,才能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共同富裕的目標也會隨著現代化的深入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三)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堅持規范財富積累機制

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財富積累來自中國人民的創造。中國走上工業化、現代化道路,并逐步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巴鈬耍绹?、歐洲人、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以及全世界各地的人)卻在中國的工廠里、房地產業以及其他的固定資產領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巨資。所以中國如何應對財富浪潮之間的沖撞會對我們的工作、投資組合、產品以及我們的孩子所穿的衣服和使用的電腦都產生影響”[17]317。托夫勒在21 世紀初就預言,“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可能不受干擾地以直線發展,中國不可能避免浪潮間的沖突”[17]316。具而言之,瘟疫、外部勢力對中國科技的封鎖與“脫鉤”,都會影響中國財富的生產和積累;國際金融資本大量增加衍生品交易也必然誘致金融危機發生并影響中國財富的積累,尤其要防止財富被不公平的國際貨幣體系吸走?!?008年華爾街金融海嘯的破壞性遠大于以往任何一次金融危機,并且隨即因金融資本向實體經濟轉嫁代價而引發全球危機……這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綜合性危機,其代價仍然要對發展中國家轉移”[3]9。中國財富創造源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艱苦奮斗,中國既不掠奪其他國家,也不容許外來者掠奪。

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支持,要堅持財富積累來自良好的社會制度,如財富分配制度。良好制度和地理原因對國家富裕有重要影響,良好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相反“良好制度都有其自身的歷史,其中部分取決于農業及其成果,包括國家政府、市場等復雜制度的發展。當然,復雜制度可好可壞:幾十年前的納粹德國就是例證。但如果一個地區完全沒有復雜制度可言,就不可能發展出經濟學界贊賞的那些良好制度”[18]。任何高效的改革都不可能把一個貧窮國家改造成發達國家,“起源于遙遠過去的制度、文化、地理和社會特征通過獨特的歷史路徑驅動文明發展,導致各國財富水平走向分化……任何干預如果忽略每個國家發展歷程上出現的獨有特征,則不可能縮小財富不平等,反而容易導致挫折、動蕩與長期停滯”[16]214。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都起到了良好的財富分配作用,中國良好的社會主義制度能夠保證中國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富裕現代化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中國式性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