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看圖寫話的“草根”之力

2023-04-05 16:18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小學陳玲玲
作文成功之路·小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草根木頭小熊

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小學 陳玲玲

新課標對低年級孩子寫話的基本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笨磮D寫話是小學作文的奠基階段,是培養低年級孩子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對于低年級孩子的看圖寫話指導,要有一種“草根化”的培養意識。這里的“草根化”只是一種比方,是指扎根于學生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土壤”,具有鮮明特征的一種言語表達的滋養形式。它就像“草根”一樣,雖然很平凡,很普通,卻有非凡的扎根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庇辛瞬莞膬闰屃?,才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滿眼春光。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低年級孩子如何和“圖畫”世界相處、相融,進而衍生出它們的語言建構特點——“童話世界”呢?

筆者通過近幾年的低年級課堂教學實踐,結合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摸索出“看圖寫話”的三個步驟,期待與同行探討。

一、凝神聚力,看懂圖意

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礎。只有經過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有深刻的理解,才會在大腦里形成清晰的印象??梢允紫纫龑в许樞蚩磮D?;驈纳系较?,從下到上;或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從左到右,從右到左;或從中間到四周。同學們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應該先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再從畫面中人物的形體、相貌、服飾等,弄清人物的性別、年齡、身份;從人物的表情、動作,推測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還要觀察周圍環境,弄清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等等,做到言之有序,讓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然而,在實際觀看圖畫的過程中,部分孩子并沒有看懂圖意就開始動筆,因此往往不能體現圖畫的主旨,偏離中心。造成觀察不到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觀察不足

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我們要引導孩子通過仔細觀察畫面,以適當的提問為支點,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引導學生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個動作,有時,還可以只提供一種情境,讓孩子的想象自由馳騁。有些同學由于性格原因,是急性子——浮光掠影,一掃而過。一眼看到畫面上有幾個小動物在搬運木頭,便圍繞“運木頭”開始行文。如果不那么急躁,綜合觀看圖畫中的“河流、木頭、河岸”等信息,就能確定圖畫內容是通過“過河”來體現生活智慧的。如:

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草綠綠的,天藍藍的,水清清的。

小猴和小熊、小豬三個小伙伴,約好一起去玩。它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看到清澈的河水在歡快地流淌。

小豬感到肚子餓了,說:“我想回家吃面包了?!毙『镌诓莸厣吓軄砼苋?,一會兒打滾,一會兒大叫:“太開心了?!?/p>

小熊著急了,我們今天比賽運木頭吧,看誰運得多。

小猴爬上樹摘果子吃,好甜。

……

低年級孩子由于沒有經過說話訓練,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常是前言不搭后語,跳躍性很強,有時重復,有時帶有語病。老師在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開始的要求不應過高。

今天是個好日子,因為森林王國要舉行“跑步比賽”。小猴和小熊、小豬三個小伙伴,約好一起去參加。

它們走在路上,發現原來的一個干涸的水溝,因為前幾天大雨變成了小河。三個小伙伴一下子愣住了。小豬摸了摸大肚子,說:“算了吧,河水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正好不去參加比賽了。這樣也沒人知道我的跑步實力啦!”小熊瞪了小豬一眼,說:“心虛了吧,讓你平時少吃點,就是不聽?,F在找借口不去比賽,不行?!毙『锟纯粗車?,一下子有了主意?!芭笥褌?,我們有辦法過河啦?!?/p>

然后,小猴帶著兩個伙伴,來到不遠處的大樹下。這里有好多樹樁和樹干,是上次山羊家族聚會時留下來的。

小猴動作最快,選了一根粗細適合的木頭,手腳并用,連推帶踢,不一會兒,就把木頭運到河邊。因為草地細軟濕滑,木頭順著斜坡滾下了河。小猴眼疾手快,縱身一跳,一個完美的姿勢落在了河中的木頭上。它盤腿坐在木頭上,順著水流過河了。小豬看見了,很是羨慕,顧不上臉上的汗水,用力把木頭往河邊推。小熊有的是力氣,直接扛著木頭大步走過來了。

小豬慢吞吞地爬到木頭上,雙手緊緊抱著木頭,生怕自己掉到水里。小熊膽大心細,發現河水并不深,即使落水也不擔心。于是,它雙腿跨在木頭上,雙手當“船槳”,劃著過河了。三個小伙伴借著木頭和水流的力量,都順利地過了河。

——《過河》

對比之下,兩位作者的寫作內容差別很大。一個經過細心觀察;一個走馬觀花,瞥一眼圖畫便寫。這樣,圖畫的整體內容不夠全面,思考的中心自然會偏移。片段中的小作者,觀察圖畫比較仔細,想象也比較豐富。這樣,人物的性格特征就非常明顯,容易讓讀者接受。童年時期的兒童,思維發展具有較大的具體性和形象性。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要提出學生易于接受但是又高于其現有發展水平的要求。因此,筆者在指導學生觀察這幅圖時,要求孩子們對自己提出三問:什么天氣?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這樣,孩子們在觀察了整幅圖之后,先自我問答,然后同桌交流,互相補充三個答案的證據。當孩子們學會有理有據地分析判斷,表達的內容就經得起推敲了。

2.觀察不全面

有些孩子在觀察圖畫時,盡管花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往往被一些“零星畫面”吸引住了,比如圖片上“堆雪人”的畫面比較搶眼。其次是“滾雪球”,而遠處幾個孩子“打雪仗”的場景,就容易被忽略。

清晨,小紅推開門一看:“下雪啦!下雪啦!”小明、小強、小麗,已經在院子里等著小紅了,他們都戴上了暖和的帽子,圍巾也在脖子上繞了好幾圈。天太冷了,小伙伴們剛開口說話,嘴里便冒出白色的霧氣。

下雪天,最好的活動便是堆雪人了。小紅飛快跑過來,準備了一只鮮紅的塑料桶,想給雪人當帽子。她和小麗一起滾雪球,等到雪球特別大,小剛和小強就過來幫忙。他們先堆雪人胖胖的身子,然后給雪人做了一個圓滾滾的腦袋。這時,小紅迅速地給雪人戴上帽子,小剛用紅辣椒給雪人插上鼻子。小強找來一小截彎彎的樹枝,當做雪人微笑的嘴巴……

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我們要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畫面,以適當的提問為支點,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引導孩子把不會思維的想象變成會思維的,把不會說話的想象變成會說話的,由一幅圖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由一個動作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個動作,有時,還可以只提供一種情境,讓孩子的想象自由馳騁。如:

姐姐小紅扎著羊角辮,就像兩根天線。妹妹小黃是個丸子頭,顯得特別利落。

今天,爸爸媽媽出去購物了,讓她倆照看弟弟。弟弟平時鬧得歡,她倆沒少哄?,F在弟弟終于安靜地睡著了,成了“小可愛”。弟弟紅撲撲的臉蛋,姐妹倆看了好久也看不夠。不一會兒,姐姐忍不住伸出左手的食指,輕輕碰了碰弟弟的小耳朵,軟軟的,熱熱的。妹妹也伸出手指,彈了一下弟弟的小臉蛋。弟弟嘟噥了一聲,似乎要醒了,姐妹倆互相對視了一下,捂著嘴偷偷笑了。

3.觀察無邏輯

一幅圖,雖然景物不同,人物各異,但是肯定有“主次”之分,或者有方位之別。低年級孩子在觀察圖畫時,一般不會主動設定一定的觀察順序,而是憑著興致“目光游離”。尤其是單幅圖,除了畫面上的場景,之前、之后的畫面需要學生“腦補”。比如“植樹圖”,畫面上有“放樹苗”環節,之前的“挖坑”“運樹苗”,之后的“澆水”“培土”過程,都需要孩子根據植樹的實際情況,進行再造想象。因為缺少生活的客觀經驗,孩子們在寫話時,會按照自以為的邏輯順序鋪陳語言,或者“東一棒,西一棒”。

針對以上三種情況,筆者在學生觀察圖畫時,提出了具體的剛性要求:一是定時。屏幕上出現倒計時,避免少數學生“浮光掠影”地觀察。二是定表述框架。圖畫描寫的是什么事情或哪些景物?從畫面上1、2、3、4……可以看出來。(要求把畫面信息說全。)三是定題目。當學生了解圖畫的全部信息時,自己心里就已經有了“評判”。如擬定的題目有:植樹、三個好朋友、合作、團結的力量、陪你長大……這些題目,有從事情本身出發,也有基于人物的認知出發。這個環節的完成,離不開之前的“觀圖”指標的落實。

二、發揮想象力,再現場景

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兒童觀察客觀事物的一個媒介,也是培養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看圖后再寫話。所以,看是基礎。一幅靜止的甚至是相對單一的畫面,如何在學生眼里是“動態”的、“有聲”的,這就需要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如果孩子們能夠把靜止的畫面看成連續的、動態的“動畫效果”,那就不愁沒話說了。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的想象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需要老師巧妙地激發。比如:提問法。比如抓住一個人物的動作,問問人物之前可能干了什么?之后干什么?這樣,整個畫面就聯系起來了。其次,創設情境。老師要根據不同的畫面,創設恰當的情境(背景音樂等),讓孩子置身于畫面中,忘卻自我,大膽想象。第三,當堂表演。有些畫面和孩子們的生活比較接近,可以當堂表演,彌補畫面的空白之處。

三、按照順序個性表達

看圖作文和命題作文一樣,也必須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所以,學生首先要有層次地觀察圖畫,如空間順序:前后、上下,整體和局部;其次,抓住重點和細節觀察和想象。事情發展順序:先干什么?接著發生什么?最后結果怎么樣?

總之,要根據圖畫所描繪的實際情形,正確地選擇好觀察角度。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有條理了。對于語言表達上有獨特之處的,能夠詳細、準確點明圖畫主旨的要大力表揚。從而啟發更多同學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鼓勵孩子們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有個性地表達。如:

小老鼠出來找食物,發現了一臺電腦,好奇地說:“這臺電腦怎么是開著的呀?”正在這時,電腦上突然出現了一只肥胖的貓,嚇得老鼠連連后退。小老鼠很好奇,心里想:“這只貓是從哪里來的,會不會跳出來把我吃掉呢?”小老鼠非常害怕,所以不停地打哆嗦。

在這個片段中,小作者善于觀察,從“老鼠”的動作中,猜出老鼠內心的慌亂,展現出了小老鼠的驚慌失措。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苯處煴仨氉裱瓕W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一起積累寫作知識。而這個知識,不是別人的,而是學生通過親身實際獲得可操作的直接經驗。另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這是滋養學生成長的“草根”般的內驅力。讓學生“會看”“愛說”“樂寫”,產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猜你喜歡
草根木頭小熊
嘻哈跆拳族
嘻哈跆拳族
搬來搬去的木頭
小熊
草根藝術家
草根
草根
草根論調
為什么木頭可以浮在水面上?
可愛的小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