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2023-04-06 22:34趙慶寺
理論與改革 2023年1期
關鍵詞:斗爭矛盾中華民族

趙慶寺

斗爭精神是一種發揮歷史主動,積極攻堅克難、始終堅韌不拔的精神風骨和意志品格,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堅實的歷史根基和重大的現實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及“斗爭精神”一詞,不僅將“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納入“三個務必”之中,而且將“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作為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之一。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必須深刻理解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充分認識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時代價值和戰略意義,總體把握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行動邏輯和實踐要求。

一、深刻理解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

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理論品格和精神特質,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發揚斗爭精神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體現,是黨和人民攻堅克難、贏得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一,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特質。斗爭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應有之義,具有深厚的哲學底蘊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根基,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具有互為存在前提的同一性和相互對立的斗爭性兩種基本屬性,矛盾雙方的同一和斗爭構成了世界的普遍聯系和不斷發展。歷史辯證法認為,斗爭是人類社會發展運動規律的一個基本現象,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持續發展、在螺旋式上升中不斷前進的,不能僅僅從某一對象、某種性質和某一方式來狹隘地理解斗爭。矛盾是斗爭存在的客觀依據,矛盾的普遍性決定了斗爭的普遍性,矛盾的對立統一性決定了斗爭的對立統一性。認識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與矛盾作斗爭的過程。我們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直面問題矛盾,樹立斗爭自覺、保持斗爭狀態,通過實際而有效的斗爭解決矛盾。從本質上來說,斗爭的實質就是認識、分析、解決矛盾問題,促進事物向前發展的過程。斗爭精神是一種堅韌不拔、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意志品質,是既充分揭示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又能發揮能動性的決心、勇氣和信心。從思想淵源和理論基礎來看,習近平提出的斗爭精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矛盾論和辯證否定觀,主張要深刻認識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特征新要求,積極應對百年變局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性、批判性、革命性的充分體現。

第二,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綿延不絕、長久生存、拼搏進取的靈魂,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畏艱苦、頑強奮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中華民族膽識氣節的重要表現,也是激發中華民族勇毅前行的動力源泉。歷經數千年歷史滄桑的洗禮,斗爭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獨樹一幟的精神品格和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近代中國內憂外患,無數仁人志士發出變革圖強革命的吶喊,展開了百折不撓的殊死抗爭,為中華民族烙上矢志不渝、勇于斗爭的精神印記。正是因為這種深厚文化積淀,塑造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內憂外患、嚴峻挑戰,能夠始終保持積極進取、英勇無畏的奮斗姿態,不斷戰勝各種重大危難,不斷創造新的偉大實踐。毛澤東曾經豪邁地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1]這深刻揭示了中華民族敢于斗爭的鮮明品格和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正是因為自立自強、勵精圖治、奮發昂揚的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做到屹立不倒,在歷經磨難中保持蓬勃生機。

第三,斗爭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不可戰勝的精神底色。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偉大政黨,斗爭精神已經刻入百年黨史、融入紅色血脈,成為共產黨人的自覺意識和英勇行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首次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并把“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融入偉大建黨精神,把斗爭精神作為黨團結帶領人民披荊斬棘破浪前行的關鍵精神支撐。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百年黨史、深刻把握歷史規律,將“堅持敢于斗爭”凝練為十大重要歷史經驗之一,提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黨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2]這深刻揭示了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政治基因和精神密碼,體現了新時代發揚斗爭精神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中國共產黨誕生于國家衰落、民族危難之時,在歷經磨難中絕不退縮、不斷成長,在堅持斗爭中謀取生存、贏得勝利。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斗爭精神逐漸豐富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展開軍事斗爭、意識形態斗爭等各領域斗爭的重要思想武器,進而成為贏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和實踐原則?;仡欬h的百年奮斗歷程,我們黨錘煉了不懼風險挑戰,堅持敢于斗爭的風骨和品質。正是憑借頑強的斗爭意志和高超的斗爭本領,我們黨才化解各種危局困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取得發展壯大。發揚斗爭精神是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一以貫之。

第四,斗爭精神是黨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的思想武器。黨領導人民依靠斗爭創造了輝煌歷史,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光明的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我國發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解決好新時代我國面臨的主要矛盾需要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還面臨著早日完成國家統一、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等需要攻克的難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成功應對重大風險和挑戰,不斷解決重大矛盾和沖突,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所謂新的歷史特點,主要是指由于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進行偉大斗爭是有效應對各種挑戰的精神力量,這是基于我們黨對所面臨的一系列矛盾、難題、阻力、挑戰、考驗和風險作出科學研判之后提出來的重大任務。新時代偉大斗爭是一個涵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領域、全方位、全過程的復雜系統工程,必須毫不動搖堅持斗爭精神,為新時代偉大斗爭提供思想武器。

二、充分認識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時代價值和戰略意義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深刻認識新時代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始終保持清醒的斗爭意識和堅定的斗爭意志,勇于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自信自強、永續發展的精神動力。

第一,斗爭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泉。中國式現代化開辟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新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和任務。與此同時,改革開放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越是不斷向前發展,就越會觸及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難題,遇到制度性障礙和系統性挑戰。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難繁重,面臨的風險挑戰和各種考驗越來越復雜,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和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努力提高政治領航能力、動員組織能力和駕馭復雜矛盾能力,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改革智慧,勇于突破舊的思想觀念束縛,盡快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堅決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不斷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會面臨各種艱難險阻、嚴峻挑戰和風險考驗,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堅持自力更生、自信自強,牢牢掌握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

第二,斗爭精神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意志。國家利益是各國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維護國家利益是決定對外政策和構建國際關系的底層邏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中國外交的神圣使命,而要維護這些國家利益,化解國際矛盾和沖突,必須要發揚斗爭精神,在斗爭中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敢于斗爭反映了外交認知和斗爭意志,善于斗爭則考驗外交智慧和斗爭定力。外交斗爭是中國外交的內在要求和必要形式,不僅可以通過劃出底線避免沖突升級,而且可以為盡快形成共識和達成合作創造前提條件。我們堅持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方略,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際社會公平正義,堅決反對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直接考驗著我們的斗爭勇氣、戰略能力、應對水平。我們必須不畏強權,發揚斗爭精神,堅定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斗爭精神是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法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縱深發展,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深水區,面臨的各類矛盾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日益繁重,顯性和隱性因素相互激蕩,國際和國內風險不斷積累,很可能相互交織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從風險來源和演化規律看,發生風險的范圍和概率不斷上升,風險內外聯動和累積疊加效應更加突出。從現實來看,政治與意識形態領域、經濟與科技領域、國際關系與外交領域、黨的自身建設等領域的斗爭會越來越復雜,有效防控和處置風險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據此,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科學研判風險發展的倒灌效應、合流效應、疊加效應、聯動效應、放大效應、誘導效應,既要高度警惕概率小而影響大的“黑天鵝”事件,也要注意防范概率大且影響大的“灰犀?!笔录?。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要常觀大勢、常思大局,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精準識別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深入分析風險發展趨勢和相互關聯,始終掌握戰略主動,戰勝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確保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第四,斗爭精神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黨的自身建設面臨的各種考驗和風險挑戰長期存在。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堅持以高度的戰略清醒和戰略自覺,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解決好長期執政情況下的自我監督問題,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自我革命是解決一黨長期執政下自我監督的世界性難題,著力探尋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是通過自我警醒、自我批判實現自我超越的政治品格,也是確保黨長期執政、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可靠保證。堅持自我革命是黨完成歷史任務、踐行歷史使命的根本要求,已經成為我們黨獨特政治優勢和光榮傳統,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打鐵必須自身硬,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生特質。勇于自我革命,不僅需要思想上的高度自省,也需要行動上的高度自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是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基因稟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也是斗爭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就此而言,斗爭精神是堅持自我革命的實踐要求,只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方能徹底實現黨組織的自我革命;而自我革命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根本前提,只有不斷自我革命才能為增強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提供根本政治保證。為此,要展開徹底的自我革命,必須深刻認識復雜考驗的長期性、復雜性,正確對待重大風險的尖銳性、嚴峻性,堅持勇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毒,堅決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現象作斗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要求全黨保持自信果敢、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必須保持永不懈怠、銳意進取的奮斗姿態,必須保持奮發有為、勇于變革的工作態度,以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三、總體把握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的行動邏輯和實踐要求

推進改革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長治久安,必須要增強憂患意識,主動防范化解風險。堅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不懼風險,敢于斗爭;也要增強本領,善于斗爭。

第一,筑牢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實現偉大夢想需要靠偉大斗爭來攻堅克難,而進行偉大斗爭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南和行動綱領。習近平指出:“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盵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導新時代偉大斗爭的科學理論,必須充分發揮理論成果對斗爭實踐的指導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必須學懂弄通其中蘊含的實踐品格,靈活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研判和有效化解我們當下所面臨的風險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第二,堅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原則立場。共產黨人的斗爭不是隨意的斗爭,斗爭內容主要針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遭遇的各種矛盾、難題、阻力、挑戰、考驗、風險。黨的斗爭的根本方向是維護黨的領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斗爭原則來看,凡是危害黨的領導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等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遲滯民族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敢于出擊、敢戰能勝。關于斗爭立場,習近平指出,“我們講的斗爭,不是為了斗爭而斗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斗爭,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干實干、攻堅克難”[4]。這就意味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斗爭一定要以人民立場進行戰略謀劃,一切斗爭必須要以人民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人民利益作為判斷的根本價值標準。

第三,磨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意志品格。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和化解處置風險挑戰,既要不斷提高斗爭本領,也要不斷磨煉斗爭意志。一是加強思想淬煉,要把對科學理論、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深刻認識,成功轉化為主動迎戰、不懈進取的責任擔當。二是深化政治歷練,要提高政治判斷力和執行力,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做到立場堅定,始終確保斗爭的正確方向。三是重視實踐鍛煉,練就過硬的斗爭本領,積累豐富的基層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強化意志磨煉,無論敵人怎么強大、困難多么艱巨、挑戰如何嚴峻,只有迎難而上、堅決斗爭才有生路和出路,唯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贏得尊嚴和主動,決不能有逃避退縮、妥協退讓的“軟骨病”和“恐懼癥”。正如習近平強調指出,必須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5]因此,必須涵養迎難而上的頑強意志,砥礪奮斗拼搏的精神境界,強化奮發有為的歷史擔當,塑造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理想信念和堅毅品質。

第四,提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策略方法。矛盾在一切事物及其運動中的特殊性,決定了解決矛盾必須具有具體性、針對性,意味著開展斗爭的多樣性、復雜性。斗爭對象不同決定了斗爭方式的不同,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科學運用開展斗爭的方法論。斗爭不僅體現為一種精神和意志,也需要多種方法和藝術。敢于斗爭需要不畏艱險的膽識,善于斗爭需要贏得勝利的智慧。發揚斗爭精神是堅持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的統一,要增強斗爭本領,必須要認識斗爭規律,擁有靈活多樣的斗爭策略。一是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在復雜形勢中保持清醒和冷靜,既要牢牢把握正確的斗爭方向,又能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做到洞察先機、趨利避害;二是堅持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善于在全局和戰略高度科學謀劃,既要直面矛盾、化解矛盾,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因時、因勢、因地靈活調整斗爭策略,做到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三是堅持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增強斗爭主動性、實效性、徹底性,做到有理有利有力有效有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戰,把握斗爭主動權;四是堅持斗爭意志與團結合作相統一,必須樹立斗爭的整體意識和全局觀念,以斗爭爭取團結,以斗爭謀求合作。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越發需要發揚斗爭精神,積極化解各種壓力和阻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科學把握當前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精心謀劃部署,把握斗爭方向,掌握斗爭規律,提高斗爭本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猜你喜歡
斗爭矛盾中華民族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朱允炆和叔叔們的斗爭(下)
正當防衛正當斗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