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

2023-04-06 22:41李洪亮
公關世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引言

李洪亮

摘要:本文研究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認為前者為后者提供了理論依據,后者為前者奠定了現實基礎;分析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從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政治建設、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四個角度列舉建設路徑,包括推廣生態農業、完善法律保障、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宣傳教育、整治鄉村環境等。期望本文能夠為相關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美麗鄉村

引言

在鄉村振興等戰略的號召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新形勢下,相關工作者應嚴格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囊?,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環境建設四角度出發,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增強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為村民提供和諧美好的人居環境與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鄉村振興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1.鄉村振興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有理論指導作用

在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等戰略的號召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已成為當下農業農村改革的工作重點,為相關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具體而言,鄉村振興包括一系列復雜的工作內容,既要追求村民富、農業強,又要追求農村美、生態美,必不可少的是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爱a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笔青l村振興的總要求,亦是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得以實施的理論基礎。鄉村振興既要振興農業農村產業,又要為村民提供安居樂業的人居環境,還要為村民提供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以真正實現鄉村“生產、生態、生活”的和諧發展,[1]可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應在鄉村振興的戰略指導下進行,相關工作者應堅持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精神,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理論指導,統籌兼顧對鄉村自然環境、社會生態環境、人居環境、民俗環境等多種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回應廣大鄉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同步發展。

2.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對鄉村振興有基礎保障作用

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關鍵在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升鄉村發展質量,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保障,這一點在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不難看出??傄笾?,“生態宜居”一條便說明了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它貫穿于實現“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日衽d目標的始終,可以說唯有在實現“生態宜居”目標的基礎上,剩余的四大要求才能被落實到位。因此,相關工作者應堅持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視作實現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將各種先進的生態理念,引入到對“產業興旺”“生活富?!币蟮膶崿F中,大力發展生態宜居型鄉村經濟;將先進生態理念引入到對“治理有效”要求的實現中,大力落實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將先進生態理念引入到對“鄉風文明”要求的實現中,大力發展生態宜居型鄉村文化,真正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助力可持續發展。

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現存問題

1.生態治理滯后,設施不健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要素眾多,環?;A設施是其物質基礎,對這一物質基礎的建設,離不開資金、資源的支持。但當前不論是資金、科技資源還是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對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傾斜度都很小,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托村民自己來完成,其效果持續弱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體現出來的具體問題有:首先,鄉村環保設施的質量很差,部分環保設施年久失修,無法滿足村民及各鄉鎮企業處理垃圾的需求,這一點在垃圾處理設施、廢水處理設施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其次,鄉村環保設施建設不夠健全,如多數鄉鎮都未建立統一的垃圾中轉站、污水凈化廠,人居環境臟、亂、差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2]最后,鄉村環保設施在實際運行中流于形式化。部分鄉鎮雖設立了垃圾中轉站、污水凈化廠,但這些設施在實際運行中,卻往往會因村民自覺性、運行成本等因素的影響而流于形式,在村民生產生活中形同虛設,影響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2.鄉村生態知識宣傳少,村民生態意識弱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當下很多鄉鎮居民在生產、生活中關注的焦點都是如何獲取經濟利益,生態意識相對薄弱,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較差。究其原因,首先,部分鄉鎮領導者未重視對村民的生態知識宣傳,導致各種生態理念在鄉鎮中得不到普及,或宣傳教育手段過于傳統(如開會宣講等)無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無法深化到群眾的內心;其次,村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速度較慢,亦影響了他們對各種生態理念的認識。再加上生態文明建設在短時間內為鄉鎮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不顯著,村民難免會對這一工程產生懈怠心理,久而久之不再愿意主動接觸生態理念、生態知識。

3.鄉村生態制度不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慢

在鄉鎮中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支持。但當前鄉鎮管理者對這一制度的設計,尚存在許多值得改善的問題,主要體現為監督機制、保障機制、資金投入機制、推進機制等一系列機制的不健全,這嚴重阻礙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路徑

鄉村發展長期存在滯后性,影響了鄉村生態文明建設?,F階段看來,對這項工作的落實面臨著諸多的困難,相關工作者應加強對鄉鎮中多種綜合因素的把握,依照鄉村振興總要求,將各種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真正融入到鄉村發展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之中,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優美人居環境與生態環境的需求,創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農村。以下列舉幾條實現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路徑。

1.大力推進生態經濟工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發展生態產業:首先,應加強對生態農業的推廣。通過培育良種等手段,提升農作物的生長水平,及其對各種病蟲害的抵抗力,倡導農戶減少對多種化學農藥、肥料的使用,以緩解土地污染問題。種植技術方面,應加強對信息化、機械化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提升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提升土地產出率,幫助農戶實現增產增收目標,將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觀念推廣至農戶心中。農業結構上應加強對多元化農業種植結構的推廣,倡導農林牧副漁各業協調發展;[3]其次,應加強發展生態旅游業。要合理發掘鄉村在自然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打造一批高質量的生態旅游品牌,建設集田園風光、特色農莊、無機種植、家禽養殖于一體的鄉村觀光旅游模式,帶動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彌補城鄉差距: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長期落后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前者的扶持力度,具體包括:首先,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鄉村治理生態環境、建設公共設施、引進先進技術提供物質基礎;其次,加大政策傾斜,結合鄉村實際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不同于城市的扶持政策,督促各工作人員更好地履行職責。

2.大力推進生態整治工程,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基礎

應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監督機制,保障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質量。具體應做好如下幾點: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適應生態文明:現今鄉鎮中很多居民法律意識較薄弱,因此在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村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相關部門應積極建立符合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需求的法律法規體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推進這一工作,對于村民在環境保護中應承擔的責任、履行的義務,應通過立法方式加以明確,對于一些只追求私利、肆意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應依法給予嚴厲處罰,對于環保意識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村民亦可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逐步增強村民的生態環保法律意識。

二是健全監督機制,加大執行力度:首先,建立村民監督干部的機制,發揮村民監督作用,督促干部加大執法力度,細化落實各項涉及生態環保的法律法規;其次,建立鄉民互相監督、互相約束的機制,增強鄉民自我管理能力,培養鄉民自覺保護環境、自覺遵守生態環保法規的意識,在鄉村中,逐步營造出自覺踐行生態保護、自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氛圍,帶動村民環保意識的提高。

3.大力推進生態文化工程,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文化建設是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關鍵性,指的是在生態文明觀念的號召下,引導村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價值觀,以生態道德教育、生態知識宣傳等方式,加深村民對生態文明理念的認識。

一是生態道德教育,增強村民意識:有必要大力推進對村民的生態道德教育,破除傳統落后觀念為村民帶來的影響。首先,應引導村民樹立新的生態道德價值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注重經濟利益、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價值觀在鄉鎮中盛行,這種價值觀不承認自然的價值,已被證明是落后的。新的生態道德價值觀承認自然的價值,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倡導人們將自然視作最親近的朋友,主動關愛自然。在建設鄉村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有必要圍繞這一價值觀,對村民做好宣傳,督促其主動愛護自然環境;其次,應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資源意識,讓村民能夠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重新審視鄉村中的能源、資源,建立能源節約型新農村。

二是生態知識宣傳,營造文化氛圍: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生態環保意識相對薄弱,在推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對其的生態知識宣傳,將“綠色消費”的社會風尚逐步帶入農村,在全村上下營造出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4]例如,可定期為村民舉辦與生態知識有關的座談會、交流會,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將基本的生態知識普及到村民心中,用先進生態文明理念武裝村民、引導村民;再如,可通過新聞媒體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傳媒渠道,為村民普及生態環保知識,將生態文明道德原則真正滲透到村民的生產、生活中,深化到村民的內心之中。

4.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工程,完善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中,法律保障、經濟支持、政治制度、文化宣傳皆屬于“軟實力”,基礎設施屬于“硬實力”,不可或缺。[5]相關工作者應積極落實對鄉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村鎮生態環境、人居環境,逐步改造傳統農業,促進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優化結構布局,體現鄉村特色:設計鄉村布局時,設計者應統籌兼顧鄉村的環保需求、鄉民的審美需求與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美麗、和諧鄉村,合理劃分鄉村中不同的空間與功能區,對于水源保護區、綠地等生態用地應進行科學設計,在此基礎上,將鄉村特色凸顯出來,增強鄉村布局的美觀性。

二是完善設施建設,提升生活水平:應重點加強對交通、通訊設施的建設,利用交通設施,縮短外界與鄉村之間的距離,利用通信設施,縮短外界信息與村民之間的距離,以促進村民不斷更新觀念,將先進理念傳播至鄉鎮的方方面面。交通設施建設上應重點加強對鄉村公路的建設,通訊設施建設上應重點加強對網絡通訊設施的建設,在村與村、村與鄉、村與縣之間真正實現公路鏈接與網絡鏈接,利用暢通的道路,實現對農村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暢通的網絡,推進農村產業市場化、信息化建設,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幫助村民切實提高收入水平、步入美好生活。

三是整治道路環境,美化人居環境: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中,解決鄉村環境問題、為村民創造和諧舒適的人居環境至關重要。具體應做好如下幾點:首先,應建立統一的垃圾處理站,如縣鄉村三級對接的垃圾處理站,對于村民在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應引導村民將其及時放入垃圾處理站進行集中處理,避免將垃圾堆放在鄉村之中。對于鄉村道路上常見的禽畜糞便,應加強對科學技術的開發,倡導村民對其進行回收再利用;其次,對于鄉村道路,應加強綠化建設,種植一些簡單易護理的花草樹木,以美化鄉村面貌;最后,加強鄉村廁所建設,這既能夠體現對鄉村環境的整改,又能夠體現對村民的關懷,可謂一舉多得??傊?,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在道路環境治理上應兼顧外在形象與內涵品質,才能真正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加強對鄉村生態文明的建設,刻不容緩、勢在必行。相關工作者應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環境建設等角度出發,逐步完善與生態文明有關的法律制度、監督機制,加強對生態文明理念的推廣,著力改變鄉村的人居環境、自然環境,在全村上下營造出自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氛圍,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農村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張年鳳.鄉村振興視野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以廣西融安縣為例[J].廣西城鎮建設,2021(12):58-60.

[2]錢鑫.試論基于綠色發展理念下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方略[J].農村實用技術,2021(09):17-18.

[3]童欣.新時代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困境和出路[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16):236-238.

[4]李仁山.鄉村綠色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21,12(20):29-31.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1.20.016.

[5]于靜,朱世祥.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河南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研究[J].時代金融,2021(15):69-71.

(作者單位:中共鐵嶺市委黨校 遼寧鐵嶺 112000)

(責任編輯:李雪威)

猜你喜歡
美麗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引言
藥用植物野外實踐體系構建研究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自信的理論依據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