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媒類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策略探索

2023-04-06 08:57陳婷卜言彬薛雁丹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3年5期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建設策略課程思政

陳婷 卜言彬 薛雁丹

關鍵詞:傳媒類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2020年4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全面推進高校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重點建設一批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和認知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技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藝術學類專業課程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1 傳媒類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我校各專業必修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面向初入大學校門的所有專業的新生,輻射面廣。首先,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要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作為一門基礎課,大學計算機基礎也可以在思政育人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其次,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是適應新時期傳媒類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新時期我國傳媒類人才發展進入轉型期,對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養,具備較強的獲取知識能力,求真務實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傳媒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能培養學科基礎扎實,有一定媒體市場研究分析能力,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應用型高級人才,是每一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師需要積極思考并實踐的課題。

作為第一門在傳媒類應用型大學生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具有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實用性強等特點。新生入學第一年是培養良好科學素養,較強的獲取知識能力以及求真務實的職業素養等學生品行的一個黃金教育期。應抓住這一窗口機遇,重新審視本公共基礎課程目標,修訂課程大綱和培養目標,深度挖掘課程中的思政資源,從而將家國情懷、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法治意識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

2 傳媒類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在傳媒類人才培養的轉型期,本校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存在與高素質人才培養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一是重專業技能教學,輕思想政治建設。由于藝術類大學生往往具有心理情感多樣化、意識形態矛盾化等特點,不少藝術類大學生進入大學表現為追求獨特與個性,自我約束能力薄弱,心理矛盾沖突嚴重,集體觀念弱等心理情感特點;同時藝術類大學生在高中階段不少藝術類學生把藝考當作升學捷徑,學習范圍片面,從而導致知識結構片面化,人文素養缺乏,自主學習興趣不夠等。因此,長期以來,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是硬任務,而思政育人在相關教學環節中則較少。

二是一些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授課教師從思想上對思政課程的重要性沒有產生深刻認識,在教學中往往把教學重點單一放在實踐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上,卻往往忽略了通識課程在傳媒類大學生中傳遞的集體觀念、人文素養、前沿熱點認知以及均衡綜合科技知識結構的培養上所起的作用。從而造成這門課程的空泛與單一化。對于正處于社會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期大學新生而言,如果在這個時期內沒有很好地利用這門課程的思政要素教學,往往會錯過均衡文理知識結構、體會科學、人文精神的真正魅力,從而使這門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本課程的課程思政素材庫不夠完善。原有課程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與素材大多圍繞技能教學的相關內容,相關知識點和課程思政的內容的結合顯得生硬,在課程設計上不能恰當處理“鹽”和“水”的關系。因此,迫切需要加強本門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的完善與整合。

3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策略

3.1 明確課程思政建設思路

根據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結合新時期傳媒類人才培養的要求,傳媒類院校要明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思路是,正確把握課程思政涵義,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核心,結合本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特征,依據課堂教學規律,深化課程內容與架構改革,提升教師素養,精心打磨課程實踐環節,進行課程思政素材庫建設,改進課程評價體系,實施技能考核與思政考核并重的考核體系。結合傳媒類大學生的學習特征,把握學生思想活躍,自主創作意識強等特點,發揮任課教師的示范作用,思政素材的引導作用,把工匠精神、科技自信、文化自信、政治認同等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培養目標。促使傳媒類大學生形成一種被大眾認可且具有正確的“三觀”,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傾向有抵御能力,最終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上全方位得到提升,從而實現本課程在育才與育德、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上實現統一。

3.2 重新修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大綱

現今社會的發展需求來看,學科交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傳媒類院校學生的第一門工科類基礎課程,構建德育培養新模式,將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是本門課程重修教學大綱的基線。

在新的教學大綱中,規定須將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事例融入課堂,構建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國家意識,并將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工作生活問題的創新意識作為教學重點,明確課程思政的課時分配和章節融入點。以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分析和解決問題、辨別網絡是非的素養能力,在今后能以更高的視角進行專業學習,成為擁有愛國情懷、努力鉆研的有匠心精神的合格人才。

由于本門課程教學課時安排緊湊,在新教學大綱中的課時分配上,把部分原先單純的技能實踐課程的素材精心挑選與本課程思政內容相關的素材作為實踐內容的講解,并且根據學生學習特征,安排教師技能教學的同時利用課后實施思政主題閱讀與討論,期中與期末考核與思政內容相結合等手段,使思政教育與專業技能教學做好無縫整合。

3.3 重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

要提升本門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需要進行課程的資源庫建設與整合,讓各種資源以多種形式呈現,如資料閱讀、素材積累、音視頻播放等。首先在本門課程的理論性較強的章節教學中,采用線下的理論課堂與超星網絡平臺上的思政資料視頻觀看、資料閱讀、課后討論相結合,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科技自信;培養學生辯證理智地甄別網絡信息;進一步了解新媒體技術創新形態。

對于傳媒類大學生而言,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之一仍然是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在實踐教學中任課教師積極使用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素材范例如弘揚中國文化、國家創新發展、媒體融合發展、個人自我效能管理等素材,并結合超星網絡平臺上的課后自主實訓部分讓學生在鞏固所學實踐技能的同時,接受祖國文化的熏陶,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了解國家發展、媒體發展的前沿動態、從而進一步了解其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最后達成本門課程思政融入的教與育的無縫銜接。

3.4 改革課程思政評價體系

本課原有的課程評價體系往往重點考核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與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略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而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后,以評促學也是本課程思政建設策略之一。在融入了課程思政元素后必須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改進,我們對專業內容和思政內容的評價比重做了一定的規劃,從而將傳統的以專業技能評價為主轉變為專業技能與思政評價并重的評價體系模式。最新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大綱已明確提出了給課程思政分配適當的課時,至少8個思政課時,并且在期中、期末考核時也體現出課程思政的內容。新版教學大綱中規定課程考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作業與課后閱讀與線上討論占期末總成績40%,期中考核占20%,期末考核占40%。例如期中考核我校結合思政教育內容如科技發展、時事政治、藝術融合等典型案例作為排版素材進行公益活動方案、展覽策劃、調查報告,新聞報道等的撰寫與美化。期末考核也同樣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如我國量子技術發展、華為事件、新媒體技術、網絡泄密事件等,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意識,能將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相聯系,有正確的價值觀,能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培養出合格的媒體從業人員。

4 結束語

筆者以傳媒類院校的通識課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思政實踐教學為例,根據學生特點、課程特點,重新修訂教學大綱,挖掘思政素材,利用線下課堂的教師在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實現傳媒類應用型人才的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胸懷;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主題討論與課后思政素材排版,讓學生在主題討論、課程考核中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通過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逐漸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增強了傳媒類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文化修養,為社會輸送思想合格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猜你喜歡
大學計算機基礎建設策略課程思政
論高職院校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
高校醫學科研機構綜合管理系統建設策略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探討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農村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