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全國研討會綜述

2023-04-08 17:08蔣益久
中國音樂 2023年6期
關鍵詞:樂派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 蔣益久 賈 佳

2023年6月5日至9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國音樂學院承辦的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全國研討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

一、高遠定位謀發展

6月5日上午研討會開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武世興蒞臨指導,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視頻致辭,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多名委員及全國各大藝術高校、藝術院團近700名代表參會。致辭環節,武世興強調高校藝術專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快高等藝術專業教育改革創新,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他提到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后簡稱“8+1課程體系”)建設就是加快建構中國自主藝術教育知識體系的生動實踐。李奕認為“中國樂派”是新時代賦予中國音樂人的文化使命,并肯定了中國音樂學院近年來的成果,包括“中國樂派”系統理論研究的建設,中國音樂大典的編纂,全球音樂教育聯盟的成立,“8+1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及符合中國樂派建設的校內機構和職能調整。

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王旭東指出,“8+1課程體系”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以中國音樂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專業教育之路,回答好“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時代命題。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從思政教育與音樂藝術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式高等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體系教育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式高等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8+1課程體系”建設的核心要義所在,立德樹人與專精技藝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式高等音樂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三方面進行發言。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黎光介紹了“中國樂派”在課綱、課標、教材等方面的階段性成果及相關建設對“中國教學體系”建立的重要意義。北京大學世界傳記文學中心主任趙白生認為一部好的音樂史必須產生跨學科效應,即從歷史學科、地理學科和多學科三個維度,進行時間、空間、跨界的“三重整合”。他希望“中國樂派”以世界為參照系,解決好“靠什么”“拳頭產品是什么”“我們能做什么”的問題。

二、課程建設見真章

6月5日下午是跨學科互動與互建研討專場,學者們為“8+1課程體系”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提供了“跨學科”的理念和經驗。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杜曉勤提出文學史研究應揭示詩、樂、舞三位一體形態下詩歌的形式與功能,并說明詩歌韻律結構與樂舞的關系及音樂母體的曲式建構和表演形態對詩歌的影響,認為《中國音樂史》教材將成為新世紀中國樂派“音樂史”建設的一個標桿。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主任何晉認為“禮”“樂”與國家的政治、倫理、秩序存在共通的“教化”目標,《中國音樂史》教材的編寫立足中國文化,是對中國音樂的創造性轉化及現代性建構。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主任李松闡述了中國美術史書寫的“三法”:加法是建村落,減法是找焦點,陳列法在講故事。編寫中應以西方藝術史為標準,日本學者為主要中介,考古為主要資料來源,收藏為溝通中外的主要途徑。這為編纂中國音樂史提供啟發和思路。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丁寧從通識課教學切入,以西方美術史為例證,從文物所經受的磨難,西方趣味和中國趣味的對接與沖突等方面表明美術史能反映當時經濟史、金融史、世界貿易史的某些概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李斌闡述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的兩大轉變,研究對象從國之大者到個體探尋,研究方法從重點討論文本到重點討論文獻。他指出當今研究要重視學科史料,將文本跟文獻、大主題與小主題、心靈和時代相結合。

南京師范大學徐元勇提及2024年研究生培養方向的兩個最重要定位是學術型要寬口徑學術設置,專業型要凸顯專業特色與優勢。他提到藝術專業博士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新舉措,既是層次提升又是類別轉型。

星海音樂學院院長蔡喬中關注音樂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的議題,回顧了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發展的三個階段,闡釋了“8+1課程體系”具有中國特色音樂教育教學體系的新理念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育人價值。

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指出“8+1課程體系”的探索實踐,是一種文化與教育的自覺、自省,高等音樂教育要重視基礎學科及基礎研究,高水平音樂大學要建構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的課程體系及建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課程群。

沈陽音樂學院副院長馮志蓮認為中國音樂教育專業建設要立足新文科視閾的“本土化”,凸顯整體性人文視野的集群,構建具有地域及院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三、《大典》出版奠根基

6月6日上午,《中國音樂大典》(本文簡稱《大典》)出版發布會及建設研討會如期舉行。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闡述《大典》通過對中國音樂資源科學化、體系化的整理,發掘音樂資源,整理出版優秀樂譜,更好地闡釋中國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是中國音樂學院近年來為弘揚中國音樂文化作出的重要嘗試之一?!洞蟮洹分骶幫趵韫馓峒啊洞蟮洹吠ㄟ^梳理中國音樂歷史文化脈絡,全方位地展現中國音樂的歷史進程、發展現狀與整體水平,是探索與構建中國音樂教育新模式與理論體系的集大成之作。

人民音樂出版社負責《中國音樂大典·文論編》的出版工作,社長沈致金表示,《大典》是對大型音樂典籍類圖書出版的新探索和新嘗試,開拓了大型音樂典籍類圖書編纂出版的新視野。學苑出版社是《中國音樂大典·音像編》的出版方,社長洪文雄認為此書是對我國傳統音樂實踐作品及留存音像資料的首次系統梳理,呈現了我國傳統音樂的整體樣貌,為中國傳統音樂形態類型研究及中國音樂話語體系建構提供線索和依據。

中國音樂學院科研處處長康瑞軍介紹《大典》按內容形態分為文論編、圖像編、樂譜編和音像編四編,盡可能全方位收集整理有關中國音樂的“文、圖、音、譜”,旨在為中國樂派建設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洞蟮洹肪庉嫴恐魅锡R琨匯報了《大典》編輯部自2016年9月成立以來,歷時三年,總計完成38.7萬條數據庫信息注入及6,910萬字相關條目文本撰寫的工作,全國50多位學者對數據庫內容及文本進行了審核,7名專家為項目的最終結項審定把關。

《大典》審定委員會主任樊祖蔭闡述了《中國音樂大典·總目》的出版價值及啟示,它為中國樂派建設提供學理支撐與智力支持,為中國音樂走向世界提供路徑方法?!洞蟮洹穼彾ㄎ瘑T會委員戴嘉枋認為《中國音樂大典·總目》的出版有利于進一步揭示中國音樂文化的本質特征與發展規律,創造出新的具有民族特征的中國音樂?!洞蟮洹穼彾ㄎ瘑T會委員俞人豪認為,“中國樂派”應該是全國音樂工作者共同的奮斗目標,《大典》是一項宏大但可以掌控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奠基性工程。

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副院長趙志安解答了新時代音樂資源數據庫在建設、運營、傳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李宏鋒基于“原型—類型化”理念的曲牌音樂庫構建過程,提及運用傳統音樂的旋律點實現傳統音樂資源開發與再利用的觀點。

四、院長論壇出新篇

6月6日下午,全國四十余家音樂院校院(校)長齊聚“藝術院校院長論壇”。

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李心草強調藝術教育的傳承者應正確認識和創造音樂的“美感”“美學觀”,以應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浙江音樂學院院長王瑞認為中國音樂教育體系需建構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音樂傳播要深化音樂乃至文化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借鑒傳播學、歷史學、民俗學等學科知識。

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多名委員發表意見。副主任郭磊重點闡釋了音樂與舞蹈門類在建構中國話語體系的共通性問題,“思政+X”的重要性等話題;副主任委員、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文鋒肯定了中國音樂學院的教育成果,也介紹了四川音樂學院近年的發展成果;委員、貴州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院長馬關輝強調從“守正根”“飲水源”“發枝干”三方面建設音樂教育體系;委員、湖南師范大學美育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吳修林認為音樂教育本科專業要實行分層、分類的設置和發展。

在自由發言環節,蘇州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吳磊談及自己對“8+1、思政+X”內在系統與邏輯關系、及對跨學科探索的研究感想。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院長蔡云凌反映偏遠少數民族地區音樂學院的建設困境,希望以網絡等手段送達資源。浙江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的汪靜一介紹了音樂教育新生力量面對的機遇和挑戰。湖州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魯立介紹了本院培養學生成為音樂教師、服務當地音樂基礎教育的辦學定位。

會議最后,中國音樂學院原院長王黎光作總結發言,從辦學定位、學院建設、辦學理念層面就“怎樣當院長”提出建議,希望各院校院長牢記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握中國音樂教育的希望。

結 語

優化改革音樂教學體系是音樂教育的大事,也是順應時代要求、專業發展需要的必行之事。中國樂派“8+1、思政+X”課程體系全國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音樂教育專業建設論壇以此為中心展開多場研討會,凝聚業內思想共識,匯聚奮斗合力,服務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為建設成熟完備的中國音樂專業教育體系,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相信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在各個高校的攜手努力下,中國的音樂院校定能成功建設具有中國鮮明特色和世界杰出水平的音樂教學體系。

猜你喜歡
樂派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中國樂派形成的思想傳統中儒道釋的特殊闡發與貢獻
“長安樂派”不甘寂靜
吟誦的旋律性初探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形成、發展及其歷史地位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院長的春節
敖麗芳 達斡爾的歌聲在中國音樂學院唱響
院長究竟該拿多少錢
金湘:建設“中華樂派”的踐行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