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之風,一部不朽的傳說

2023-04-10 20:15唐宋
閩南風 2023年3期
關鍵詞:龍溪走馬荒山

唐宋

這次,我們應朋友邀請,踩著大片的金色日光來到詔安縣太平鎮“太平之風”展館參觀。

推開一扇樸實的木門,仿佛推開一段紅色的令人熱血沸騰的歷史。明媚的陽光從窗外探進來,照在墻上色彩明麗的宣傳畫上,畫面上正揮舞著鋤頭在一大片荒山上寫下一行行綠色詩篇的人物頓時生動起來,我們耳邊也仿佛漸漸響起鏗鏘有力的勞動號子:“嗬喲~嗬喲~”

太平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里山巒起伏,擁有大片的山地資源,山坡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但是解放前農民在高租重利的層層盤剝和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壓迫下,生活萬分困苦,只能“空望肥山莫奈何”。太平公社成立后,公社黨委領導為方便開展工作,深入群眾中調查,了解到早在兩百多年前,走馬塘(當時也是隸屬于太平)和白葉的農民即開始變荒坡為果園,種植柑橘、柿子等果樹,百姓中甚至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高山坡地是黃金,只怕果農不用心。天下京都全跑盡,還是鋤頭不誤人?!惫琰h委領導看到了身后那一座荒山的希望。在公社黨委的領導下,太平公社從實際情況出發,推廣走馬塘農民在勞動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果樹上山、不與糧食爭土地”的經驗,全社上下齊心協力向山發展,做到“靠山、養山、吃山”。

1959年春,太平公社黨委組織個生產大隊干部30多人,前往廣州朝陽縣和平公社南山果林場取經。一番仰取俯拾,干部們收獲滿滿,回來后根據“因地制宜”原則,提出“高山遠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的規劃構思,依靠人民公社集體力量大規模向山發展。公社各個大隊之間互助協作,抱團發展,文山農業社和相鄰的庵前農業社合作修建了文山溪引水渠道,走馬塘紅星和寶山農業社聯合建成后坑水庫,解決了大片農田灌溉問題,大家共同獲得了豐收。為了做好山地文章,公社黨委鼓勵各大隊根據自身實際進行創新和發展。廣大干部社員熱情高漲,山上常常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幸福的歌聲在林間回響。

向山發展的同時,太平公社黨委仍堅持“以糧為綱”的方針,在農事安排上,他們創造性地提出“農忙務農、農閑攻山”的策略,做到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即在林果中實現套種和間種,此外,還推行“以山養豬、以豬養田”的立體經營模式。

這種綜合組織形式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至1959年底,全社共開荒種果林63000畝,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萬畝果、萬畝竹、萬木林、萬畝油茶“四個萬”目標,果林增加到27.5萬畝,占原荒山總面積的91%,變荒山為萬寶山。至此,太平公社山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山頂是郁郁蔥蔥的森林,山腰有俊秀挺拔的翠竹,山坡上是層層疊疊的果園。尤其是新營大隊的萬畝竹林,圓林大隊的萬畝油茶和走馬塘的千畝柑橘,紅綠相間,相映成趣。人們在這畫一樣的山林中勞動,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婉轉嘹亮的山歌經常蕩漾在綠海竹林中:方圓百里景色新,漫山遍野盡萬林。且看來日豐收節,林深果香遍地金。

太平公社在完成公社化后的第一個年頭,就依靠集體力量干出了如此非凡的成績,改變了山區的面貌,在荒山上刻下一部現實版的神話,受到了省市兩級領導的贊賞和重視。1960年2月,全省興起“太平之風”,時任中共龍溪地委書記兼龍溪軍分區政委馬興元同志,帶領龍溪地區各縣掀起學習“太平之風”熱潮。1964年,全省農業先進代表大會上,省委又提出要“重興太平之風”。八閩大地再次掀起“學大寨,學音西,學太平”的群眾活動。1985年春,太平鄉貫徹福建省委“大念山海經”發展戰略,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結合自身山地優勢,再度掀起開發萬寶山高潮。

人們不會忘記,在那場轟轟烈烈的開荒戰里,干勁沖天的太平人民群眾身上體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敢想敢干、勇于實踐;科學開發、保護生態”的精神。這種精神,仍舊契合于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內涵,它將隨著“太平之風”的重煥光彩傳播到每一片火熱的土地上,像一部不朽的傳說,永遠熠熠生輝。

猜你喜歡
龍溪走馬荒山
走馬樓西漢簡所見赦令初探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區
圓內接四邊形中一個恒等式的等價形式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齊軍祥
·更正·
走馬風化學成分的研究
走馬胎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蟑螂
走馬
湖南省桃江縣龍溪中學百花文學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