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藝術設計專升本的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研究

2023-04-12 14:29閆曉英
設計 2023年6期
關鍵詞:專升本藝術設計教學內容

閆曉英

關鍵詞:藝術設計 專升本 設計基礎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改革

引言

專升本(本文特指普通專升本,即經教育廳批準的普通高校選拔省內??圃盒5膬炐銘獙卯厴I生進行兩年全日制本科學習的教育模式)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實踐,是我國社會及人才發展的需要。國家專升本2019年招生計劃24.5萬人,2020年擴招至48.7萬人,2021年擴招至64.2萬人,可以看出近幾年專升本招生呈大量增加之勢。但專升本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呈現出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要提高專升本教學質量,就要從教學最基本的課程建設做起。本研究以晉中信息學院藝術設計專升本為研究案例,以專升本學生發展為本位,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狀況,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對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改革研究。

一、藝術設計類專升本教育現狀

(一)??婆c本科培養目標錯位,專升本應彌補先天不足

??茖W校主要培養一線應用型技術人才,而本科側重于培養高素質綜合應用型人才。藝術設計類??平逃匾暸囵B學生職業技能,而本科主要培養掌握藝術設計基礎理論,具備相關綜合設計能力和較強實踐能力,有較強的設計創新能力和較高的設計修養,能熟練地運用現代藝術設計工具進行設計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坪捅究苾煞N教育形式先天培養目標錯位,沒有必然的銜接過渡關系,專升本應彌補先天不足。

(二)專升本生源復雜,專業背景多樣

專升本學生來源情況復雜,畢業于不同??圃盒?、不同專業、接受過不同的培養方式、經歷過不同的校園環境,存在著較大的專業背景差異。國家對專升本實施統招考試,原則上要求相關專業,但基本實行寬口徑,尤其近年專升本擴招政策下,更造成了學生來源結構的多樣化。藝術設計類為例,山西省統招考試只設置語文、英語、色彩三門科目,無法考查學生真正的專業能力。同一班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升本學生分別來自省內多所??圃盒5牟煌瑢I(如視覺傳達設計、建筑室內設計、人物形象設計、裝飾藝術、印刷設計、壁畫、油畫、美術、服裝設計、首飾設計、陶瓷藝術設計等),且有藝考類也有普通文理科不同的生源類型,由此造成了學生專業背景的多樣性。

(三)現行專升本課程設置簡單派生,課程內容缺乏有效銜接

由于專升本教育形式舉辦時間較短,且重視不夠,缺乏成熟的教育經驗可供借鑒。研究發現近年來藝術設計類專升本教育多為套用普通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由于學制短任務重,大多藝術設計類專升本課程設置情況為,開始開設一門設計概論基礎理論課,然后套用普通本科大三、大四的設計專業主干課。此種課程設計忽視了專升本學生的教育背景,學生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基礎訓練,基礎知識儲備與后續專業學習形成斷層,無法有效銜接,后期專業教學中凸顯出學生專業造型能力不足、創意思維缺乏等弊端,也必然產生如學生學習興趣低、學習困難、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不高、就業情況不盡如人意等諸多明顯問題。

二、藝術設計類專升本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意義

基于當前藝術設計類專升本教育現狀,藝術設計類專升本學生基礎能力的銜接和提升成為制約專升本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一)培養新時代設計人才的需要

專業基礎課在高校藝術設計課程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對學生培養設計意識、開啟設計思維、掌握設計方法具有重要作用,為學生后期專業核心能力的構建奠定基礎。近年專升本大量擴招,對專升本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的研究具有著重要意義,將為本校及各同類院校設計類專升本課程教學設計提供可靠依據,切實提高專升本人才基礎能力,提升藝術設計專升本人才培養質量。

(二)適應設計教育與時俱進的需要

藝術設計學科發展日新月異,高校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也應與時俱進,在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學科發展新動向和新時代理念融入教學,為學生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強藝術設計專升本學生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根據社會對設計人才的發展需求、不同專業特色、不同學生特點,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實踐,使藝術設計教學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是教育規律的必然需求。

(三)促進設計學科發展的需要

藝術設計學科上世紀80年代興起,專升本更是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模式,藝術設計類專升本教學屬“摸著石頭過河”,缺乏成熟的經驗。設計學科各課程互為依托、交叉貫通,呈螺旋狀上升進程,設計基礎在高校藝術設計學科課程結構中居基礎地位。加強專升本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緊緊圍繞設計基礎知識、能力和素養,架構學生合理的能力結構、為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構建奠定基礎,是促進設計學科發展的需要。

三、藝術設計類專升本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方案

藝術設計類專升本設計基礎課程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整合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為后期核心能力的構建奠定基礎。

(一)課程設置

1.課程設置背景:以筆者所在晉中信息學院近三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專升本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專業復測、教學觀察等方式發現專升本學生存在專業背景復雜、專業基礎參差不齊、設計基礎薄弱、創新意識不足、人文素養較低、對專業方向缺乏系統了解等不足。藝術設計專升本之前課程設置情況為:開學初開設一門設計概論專業基礎理論課,其他以普本大三大四專業主干課程為主。此種課程設計下呈現出理論教學不扎實、實踐基礎教學缺乏、教學銜接不緊密等問題。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基礎課程設計,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在后期專業學習中極易出現學習障礙。在專升本教育學制短任務重的現狀下,本改革本著“夠用、實用、好用”原則,在原開設的設計概論課程理論基礎內容上,綜合設計素描、設計色彩、構成設計等多門專業基礎課核心內容設計實訓部分,設置設計基礎課程。努力補齊學生短板,切實提高學生的設計理論與實踐基礎能力,與后期設計專業核心課程形成有效銜接,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奠定基礎。

2.課程性質:設計基礎課程設置作為藝術設計類各專業專升本學生的基礎必修課,在入學第一學期開設,課程主要針對設計學科人才必須具備但專升本學生薄弱的設計專業基礎理論、基礎造型能力、創造性思維和人文思想進行設置,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架構全面的設計基礎知識、思維、能力和素養框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設計的內涵與外延、中外設計源流、設計的形態、設計創作及設計批評相關內容。課程引導學生開闊設計視野、明晰設計方向、夯實設計基礎、樹立設計責任和擔當,為專業學習奠定必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3.課程定位:課程結合學校應用型本科辦學性質,培養面向社會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課程改變原多門專業基礎課程純理論或純實踐分開開設的情況,本著手腦并用的原則,將設計基礎理論與實踐結合,以服務社會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中心,在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基礎上充分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發掘,使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落到實處。

課程根據專升本學生特點,構建系統的專業基礎能力。課程根據傳統課程體系設置下呈現出的學生設計理論學習不深入、基礎造型能力較弱、創新意識不足、人文素養較低等弊端,從知識、思維、能力、素養四方面構建合理的專業基礎體系,建立基于專升本學生特質的課程方案。根據設計類專升本學生思想成熟、實踐動手能力強、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等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思維方法、創新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培養社會中堅力量的領導者。

課程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完滿的人。該課程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社會責任和擔當、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義。課程結合學科特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注重學生價值觀引領,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素養協調發展,為培養完滿的人服務。

(二)教學內容

依據上述課程設置背景及專升本學時短任務重的現狀,本課程在設計概論的基礎上綜合原單獨開設的多門設計基礎課程核心內容,將原本龐雜的設計基礎教學內容整合優化,涵蓋設計本質論、設計發展論、設計形態論、設計創作論、設計批評論五大內容模塊,設置為48學時(理論24 學時+實訓24 學時),課程理論加入實訓夯實基礎,如表1。

課程著重使學生理解設計的基本現象、原理和規律,為后續專業學習奠定理論基礎;課程將設計基本理論與設計實踐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用現代設計工具進行設計造型的實踐能力;課程著重學生在設計鑒賞和設計實踐中創造性思維的啟發訓練,提高學生審美與創造力;課程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與職業素質。

(三)教學方法

為根據專升本學生特質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專升本教學正式開始之前,對學生統一組織了專業復測,并進行了調查問卷,在了解到專升本學生多樣的專業基礎能力與學習目標和需求后,在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時靈活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分層式小組合作教學法:課程根據前期調研和復測情況將學生分為三種層次:??茷楸緦I且基礎掌握良好、??茷楸緦I或相關專業基礎不夠扎實、??茷楸緦I周邊專業基本無基礎。實訓教學時運用分層式小組合作法,即教師將學生按三種不同專業基礎進行同層異組式搭配,4-6位同學一組,每組內由??茖W過本專業且基礎掌握良好的同學任組長,對基礎薄弱的同學進行幫扶,不同情況的同學發揮各自優勢相互配合,小組成員間合作的過程也是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如課程在實訓項目六部分讓學生綜合應用設計方法進行校園導視系統的設計,采用上述分層式小組合作法,4-6位原專業與基礎不同的同學合理搭配組成小組,從調研、制訂方案、展開設計到方案展示匯報,小組成員發揮各自優勢分工配合。班內各小組間形成競爭,各組成員為了取得滿意的成績協作努力,小組中基礎掌握良好的同學在對其他同學的幫扶中鞏固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并提高了組織領導力,基礎較差的同學也能發揮自己其他方面的特長且專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實踐中發現學生作業整體質量有了提高,且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大幅度提升。

2.選修式項目教學法:針對藝術設計專升本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課程學時短、學生專業基礎差距大、學習目標多樣的問題,在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用了選修式項目教學法。通過學前專業復測和調研問卷掌握班級學情后,將學生隱性分為基礎學習型、進階學習型和提升學習型三種類型,對不同基礎和需求的學生因材施教,將實訓項目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也進行多套方案設計,讓不同類型的學生根據自身基礎和需求靈活選擇實訓難度。如課程在實訓五設計構成項目部分,分別設置了幾何圖形構成訓練、自然形態構成訓練、主題設計構成三種難度,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難度進行訓練。此教學方法減少了傳統教學中統一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下部分基礎較差學生因學習吃力而興趣不高、部分之前學過本專業且基礎較好學生因重復學習而浪費精力的現象。經問卷調查和考試結果顯示,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考試成績理想,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高度認可。

3.信息技術賦能教學管理:設計基礎課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積極推進教學手段改革,將教學管理智能化、教學資源電子化、課程成果共享網絡化,大大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如課程利用學習通建立網絡課程,靈活地將線上線下兩種教學形式有機結合,線下課堂教授基本知識、開展互動協作的同時,運用學習通網課擴展教學案例、習題,并利用線上課程的通知、簽到、選人、討論、發放作業、批閱點評作業、成果展示等功能提高課程管理效率;同時創建課程網盤實現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利用學院公眾號進行教學成果的共享與評價。課程教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進行教學改革,不僅有效延伸了線下課堂的空間和時間,解決傳統專升本教學中學時不足、學生需求多樣等問題,也極大提高了課程的管理效率,提升了教學效果。

4.課堂教學與工作室訓練結合創設開放式課堂

設計基礎課程課堂教學中運用“ 啟發式”“ 案例式”“ 情景式”“探索式”“項目式”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發現、想象、研究和表達,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課堂外讓學生參與自己專業領域的工作室訓練項目,拓展教學時空,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參與中得到發展。如課程組織學生合理參與并利用好學院工作室、學校非遺工作室、學校書院工作室等這些有利的教學資源,將課程與工作室實訓項目、專業賽事進行有效結合,創設開放式課堂理論結合實踐,鍛煉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四)教學評價

1.課程更加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課程為每位學生建立學習檔案袋,成績評定方式由原來總成績=平時(30%)+期末(70%),調整為平時(40%)+期末(60%),提高平時成績比重,通過學生課程出勤、課堂互動表現、平時課堂練習、課外作業、小組團隊表現等方面綜合考查學生平時成績,以學生個體內差異評價作為主要參照,尊重專升本學生個體差異,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動力,更加注重過程與成長。

2.知識、思維、能力、素養并重的總結性評價:課程期末總結性考核改變原考試以客觀題為主,主要考查設計理論的考核形式,加大主觀題比重與分值,在主觀題型中加入設計評論題考查學生的設計責任、倫理道理等素養,加入繪圖賞析題考查學生設計造型力與表達能力,加入設計快題考查學生設計綜合表現力和創新思維力,總結性評價將知識、思維、能力、素養并重。

3.多方評價共同促進發展:課程在傳統教師單一評價主體的基礎上積極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社會評價等多方參與評價,共同促進學生發展。如課程將討論、實訓作業等通過學習通發放,利用學習通展開學生互評;將學生作品上傳公眾號讓社會人員通過投票的方式共同參與評價;將學生作品投稿專業賽事接受專家及同行評價。學生在多方評價的過程中接受社會多方檢驗,對自己和專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四、藝術設計類專升本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成效

(一)課程改革主要特色和創新

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以專升本學生發展為本位,結合社會對設計人才需求狀況與學校辦學定位進行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特色和創新,如圖1:

(1)以課程思政為引領,遵循教書育人規律,深挖課程內涵。課程改革注重立足專業特色的基礎上追求術道結合,深挖課程內涵,拓寬教學維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的藝術觀與創作觀、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價值塑造貫穿課程始終,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職業素養。(2)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根據專升本學生培養目標,更新課程教學理念。課程改革將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與創造力作為課程教學核心,把創造力培養和創造性思維訓練落實到專業教學工作中。解決了傳統課程教學觀念陳舊、不能適應現代設計教育發展的問題。(3)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根據專升本學生內外需求,構建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改革從知識、思維、能力、素養四方面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奠定學生堅實的專業基礎。解決了傳統課程設置不合理,不能有效銜接專升本學生發展需求的問題。(4)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根據專升本學生能力基礎,創新課程教學方法。課程改革采取分層式小組合作、選修式項目、開放式課堂等方法,提高學生的設計參與,構建互動課程。解決了傳統教學方法陳舊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5)以學生發展為本位,立足專升本學生進步與發展,改革課程教學評價。課程改革建立目標多元、方式多樣、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綜合考查學生知識、思維、能力、素養的提升。解決了傳統教學評價呆板單一,缺乏對學生個體發展過程關注的主要問題。

(二)課程改革實踐反饋

本課程改革實踐反饋由三方面組成:學生課堂表現、學生與督導評教、學生畢業設計。學生課堂表現方面,通過教師課堂觀察分析和問卷調研發現:學生上課積極性顯著提高;學生課程參與度與理解吸收程度大幅提升;學生課程成績平均分明顯增加,成績呈理想的正態分布。教務處組織的學生與督導評教方面顯示:課程教學效果受到學生一致好評,學生喜歡老師的教學方法;同時本課程改革也受到校、院兩級督導的肯定和高度贊揚。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設計思維和創新能力,為后期專業實踐打下了基礎,一年后的學生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反映出專升本學生畢業設計整體效果較以前大幅提升。團隊教師也將繼續總結,持續優化本課程改革相關內容。

結語

專升本作為高等教育中一種特殊的辦學形式,設計學科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但目前對其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缺乏有效研究與解決措施,本研究以專升本學生發展為本位,結合學科培養目標、學校辦學定位及專升本學生自身特點,對設計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建立合理的課程方案,建構學生科學系統的知識結構,為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升提供保障。對藝術設計專升本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可對其他學科專升本課程教學改革起到有效的借鑒作用。

猜你喜歡
專升本藝術設計教學內容
中國寶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花月夜》
山西省2019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2017年-2018年專升本院校錄取分數線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生體格檢查表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混沌之美”解讀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