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夾砂粗陶成型技藝調查研究

2023-04-15 22:40白雅力克趙騰
佛山陶瓷 2023年2期
關鍵詞:民窯壯族手工

白雅力克,趙騰

(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桂林 541006)

1 前言

2011-2020之間,筆者在廣西全境、云南東部地區和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壯族夾砂粗陶生產窯業進行了田野調查。據調查發現,壯族夾砂粗陶傳統成型技藝保留著手工業時代制陶技藝特點,而且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這些年的田野調查中得知,壯族夾砂粗陶生產基地總體上形成了兩個地區和兩種成型技藝特征。第一種是云南東部地區文山一帶,廣西百色、河池、柳州、桂林地區的粗獷、大氣而簡練的純手工成型技藝;第二種是廣西南寧、貴港、北海以及廣東西南部雷州半島、高州、化州等地區的精細、小巧而復雜的混合成型技藝。

2 壯族夾砂粗陶泥料煉制技藝

壯族民間窯業夾砂陶泥料煉制技藝大概有三種。分別為:人力手工煉制、牛踩和沉淀池過濾和機械煉制。其中,人力手工煉制泥料比較常見,這種煉泥工藝一般情況下是在調配好的干陶土粉中加入適當清水,之后進行手工攪拌、揉搓、拍打等工序進行煉制。手工煉制泥巴方法雖簡單有效,但是耗體力耗時間。

牛踩和沉淀池過濾煉制是傳統手工業時代早期壯族陶工常用的一種煉泥工藝。隨著工業化的滲透,這種傳統煉泥工藝在廣東和廣西地區越來越少見。這種煉泥工藝可分為六個步驟:一,搭建高低不同的幾個水池,在最高水池中放入按比例調配好的陶土;二,陶土入池后,人工捶打提煉大塊泥巴,去除雜物后太陽下暴曬若干天;三,從最高處池子開始放水,淹沒陶土表面浸泡幾天;四,將牛拉進已浸泡好的泥池中,牛踩踏煉制成泥漿;五,等泥巴被牛踩踏均勻后變為泥漿,工人把泥漿池側面的通道堵塞口打開,讓池子中的泥漿流入下一層水池中;六,用第五步驟所采用的煉制方法對剩余泥池依次進行過濾,將最后泥池中的泥逐漸過濾沉淀后就能得到最理想的泥巴。這種傳統煉制泥巴工序雖然耗時,但優勢在于充分利用了當地丘陵地貌的自然環境,使煉制泥巴產量大、節省勞動成本和工人體能,所以能夠傳承上千年之久。

現如今,廣西個別地區諸如桂林臨桂區五通鎮和南寧賓陽縣鄒圩鎮一帶的少數民窯還在采取傳統的牛踩沉淀池過濾煉泥工藝。除此之外,其他地區民間窯業中絕大部分已經采取現代煉泥機、攪漿機和釉料球磨機等現代機械設備來煉制泥巴和釉料,并提升了煉泥生產效率。

3 手工成型技藝

當代壯族民間窯業夾砂粗陶成型技藝采用以下手工成型技藝:

3.1 慢輪盤筑拉坯成型技藝

慢輪盤筑拉坯成型技藝一般在小尺寸日用陶瓷上采用,該成型技藝屬于慢輪上盤筑和拉坯混合成型,是慢輪旋坯成型工藝的一種。該成型技藝以廣西百色靖西市地州鎮龍騰村民窯最為典型,百色龍騰村的泥料是以黃黏土90%+石英粉10%的比例進行煉制。石英粉是將石英塊放在溶洞下方石頭凹陷處,用木棰捶打而成的粉末。將附近的地下黃粘土挖出后曬干、篩選、浸泡、過濾,然后加入石英粉,再次手工煉制后便可成為可使用的陶泥。

成型過程是:①在慢輪上撒一層干陶土粉,然后放陶泥,用木棰拍打成一定厚度的泥板底座,成為陶罐等器皿的底部。②泥板上粘接泥條一圈,隨后手工拉坯向上爬升,到達一定的高度后,再一次粘接泥條一圈后再一次慢輪旋轉拉坯向上爬升,以此類推,旋轉盤筑和拉坯一體成型。③因為底層有一層干陶土粉,成型后用手直接夾住底座便可以搬運移動,而不會與慢輪之間粘連,從而無需用拉線等工具分割。這種成型技藝與純拉坯成型完全不同,其中包含拉坯、盤筑、旋轉和粘接等,是一種綜合工藝。此成型工藝的優點在于制作工藝簡練、粗獷、原始,有一定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不足之處是耗時、費力,而且器型規整度和厚度均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

通過對壯族民間窯業慢輪盤筑拉坯成型工藝與其他省份民窯同等工藝比較研究后發現,廣東、貴州地區民窯沒有此工藝,而只有云南玉溪市元江縣土鍋寨一帶彝族民窯、西雙版納曼斗寨、曼郎村一帶傣族民窯以及海南三亞黎族自治州天涯鎮布曲村一帶的黎族民窯中有此工藝。以云南民窯為例,與壯族民間窯業工藝之間的不同之處有:成型過程中泥坯內部用鵝卵石等圓滑型工具來墊底,外用平面用木拍工具來拍打旋轉成型,而壯族民間窯業不采用這道工藝。以海南黎族民窯為例,不同之處有:黎族民窯采用無輪泥條盤筑法成型工藝。三個省份民窯除了這些差異性以外,其他成型工藝環節基本一致。如此看來,壯族民間窯業采用的慢輪盤筑拉坯成型工藝與其他省份民窯比較后發現,拉坯、盤筑、旋轉拋光和粘接等綜合性成型工藝混合運用,顯示出了地域性制陶工藝的創造性特征以及工匠的多元技能和自然質樸的造物精神。

3.2 旋轉拍打成型技藝

該技藝在欽州浦北縣石埇鎮望街嶺一帶的民窯中較常用,多用在大型圓形器物的成型上。

過程為:①在木板上撒一層干陶土粉,放上泥巴,用木棰拍打成泥片,作為器物底子備用。②泥片底上用泥條粘接一圈后再用兩種不同規格和形狀的工具將其內外拍打,成為泥圈。③在此基礎上再一次粘接一圈泥條,然后進行旋轉拍打成均勻厚薄的圓圈,以此類推,一層一層向上旋轉拍打成器物。此成型技藝的難點在于必須雙手相互配合,同時發力,進行拍打旋轉。在制作過程中,工匠左手拿著類似蘑菇造型的圓弧形木制工具,在器物內壁用力向外推,右手拿著平面木棒來拍打外壁,內外同時用力使泥條擠壓排氣并成圓弧形胎體。此成型工藝的優點在于手工痕跡突出,適合制作大尺寸的各類圓器。在旋轉拍打過程中工具上刻畫的圖案印壓在濕軟坯體上形成自然裝飾,給人以原始樸素的藝術韻味。另外,拍打的過程中泥巴中的細小氣泡容易排出坯體外從而提高了燒制成功率。不足之處是耗時、耗力,影響生產進度。

壯族民間窯業旋轉拍打成型技藝與其他省份民窯同等技藝比較,只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上登村一帶的白族民窯有相似之處,而其他地區基本不采用此技藝。這是因為該技藝適合制作大尺寸器物,而體積大的器物制作中使工匠耗體力、耗時間,民窯投入成本過高而回報少,故而逐漸被模具壓坯等工藝所替代。劍川縣白族民窯該技藝的不同之處有:當器物制作一半以上高度后采用木制內圓圈骨架來支撐內部造型,其目的是拍打成型過程中防止整體器物變形和倒塌。而壯族民間窯業不采用內圈骨架支撐,而是泥坯厚度和干濕度來調節起到支撐作用。另外,云南白族民窯采用分上下兩段制作工藝,等兩塊坯體半濕半干后粘接成為一體的技法。除此之外,兩省民窯其他工藝環節基本相同。從以上比較中看出,壯族民間窯業成型器物尺寸更大,坯體更厚重,技藝更老練和簡單有效,顯示出了壯民間窯業技藝的獨特性和工匠的自信、敢于挑戰和創造性造物精神。

3.3 泥板貼筑成型技藝

該泥板貼筑成型技藝與普通純泥板成型技法有所不同,需要木制模具來做骨架支撐。這種成型技藝常見在欽州市靈山縣伯勞鎮一帶的民窯中,一般制作夾砂粗陶煙道和井圈等產品時采用。

具體成型技藝是:①用細線將煉制好的長方形泥巴割成薄厚統一的長方形泥板。②在木制模具骨架上卷一圈,成為筒形結構的圓柱體。③在坯體半濕半干時抽出里面的木制模具,不加任何裝飾,也不施釉,放入龍窯中用中溫1200℃素燒成品。該泥板成型技法的優勢在于成型簡單、快速、易批量生產等;不足之處是只能制作簡單器型,而其他復雜造型卻沒法采用。

據田野調查發現,壯族民間窯業的泥板貼筑成型工藝在周圍其他省份民窯中沒有出現,泥板貼筑成型工藝成為了壯族民間窯業的唯一性工藝特征。

3.4 手捏成型和拉坯成型技藝

手捏成型技藝一般用于不規則造型的陶塑、仿生器物或者復雜組合型器物之上,因為造型復雜,不易脫模,也不宜采用其他成型技藝。手捏成型工藝具有明顯的自由性、創意性和藝術性等優勢,以植物仿生的茶壺制作為例,茶壺上方的枝蔓等必須手工捏塑才能成型。手捏成型技藝一般都在廣東西部和桂東南地區民間窯業生產。拉坯成型技藝在云南、廣西和廣東各地區民窯中普遍使用,尤其是南寧賓陽和欽州一帶的民窯使用更廣泛。壯族民間窯業常用的拉坯設備有很多種,其中以傳統地車(快輪的一種)為多見。此設備由木制和陶制材料制成,主體部分在地底,地面露出大輪盤。使用時用木棍插入輪盤側面的凹槽中用力甩動,輪盤慣性旋轉一段時間,等速度慢下來后再次用木棍甩動片刻,以此類推直到拉坯工作結束為止。除了地車,還有手動慢輪、腳動慢輪等,這些設備相對于地車而言輪盤直徑小,只能制作尺寸小的產品。

4 混合成型技藝

壯族民間窯業除了以上純手工成型技藝以外還采取手動轆轤壓坯成型、機械壓坯成型和模具成型等機械和手工混合技藝。其中模具成型技藝最突出,具有地方性特征和主流生產技藝。模具成型工藝一般都采取器物主體部分用石膏模具機械旋壓成型,而蓋扭、把手、嘴和其他裝飾造型部分用手工捏塑和注漿成型后手工粘接成為整體?;旌铣尚凸に嚦尚退俣瓤?、標準化強、易批量生產,因此在各地區民窯中普遍受歡迎。

4.1 模具機械壓坯成型技藝

模具機械壓坯成型技藝一般在餐具、罐壇類日用圓器產品生產中比較常用。這些產品具有同心圓為主造型、形成整體性立面變化、容易脫模等特點。另外,此方法具有制作工序簡單、快速、標準化強和易批量生產等優勢,因此大部分生產圓器類產品的民窯都采用此成型技法。具體成型工藝是:在石膏模具內放入適量泥巴,然后機械向下壓入石膏模具,伴隨著模具旋轉使泥巴自然壓坯成型。

4.2 模具注漿和手捏成型混合技藝

造型復雜、形體轉折多、起伏變化大,甚至不規則造型的產品則采用石膏模具注漿成型技法。據調查發現,廣西少數民窯個別產品成型時采用手捏和模具注漿兩種成型工藝混合使用。例如,陶塑主體部分用石膏模具注漿成型,而不易模具注漿成型的配件則采用手捏成型,最后粘接成整體。如果此陶塑有細長的手、足、角等組合性零碎造型,則采用手捏成型,等干燥后在主體部分上進行粘接組合,后期進行修復、打磨和浸釉等工序來完成整體造型。其優點是可以解決不規則造型產品的批量化成型的速度與難度,而且能發揮出手工技藝帶來的自由性和創造性藝術魅力。不足之處是制作難度相對大、耗時、耗力、拼接中容易造成錯位、開裂、變形等情況。欽州一帶的民窯和賀州黃田村一帶的民窯生產的各種陶塑成型工藝最為典型。

壯族民間窯業陶瓷產品的成型技藝多種多樣,除上述成型技法外還有多種混合成型技藝。除此之外,最具地方性壯族特色的成型技藝是百色靖西市凌準村舊窯慢輪拉坯和百色市靖西市地州鎮龍騰村的慢輪盤筑拉坯成型技藝,是廣西本土壯族夾砂粗陶成型技藝的典型代表,因此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 結語

壯族民間窯業制陶技藝特點有明顯的“因地制宜、因材施藝”的傳統民族民間技藝特征。從制陶整體性技藝而言,壯族民間窯業產品的各項工藝特征是由材料的特性來決定的,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的陶瓷泥料、釉料和燃料的特性來進行針對性設計生產的。壯族夾砂粗陶傳統技藝蘊含了古代嶺南地區稻作文化傳統制陶技藝的細膩、認真、精益求精的民族造物精神。從產品的成型技藝上看,云南東部、廣西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區的大部分民窯還保持著盤筑、拉坯、模具壓坯和手捏等傳統手工成型技藝,而廣東西部、廣西南部和東部地區民窯制陶成型技藝則不同,習慣采用石膏模具機械壓坯、手工拉坯、手工泥板成型、注漿成型等半手工半機械混合技法。各地區壯族民窯制陶成型技藝特征充分反映了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桂西北地區制陶成型技藝特征充分顯示了桂西北云貴高原山區獨有的稻作農業文化生活需要而形成了樸實厚重,制作瀟灑大氣、不拘小節、成型追求胎體厚重、功能強大、結構穩定、追求優越質量和物美價廉的設計特征。而桂東南部地區民窯已經開始呈現向工業化生產轉型趨勢,形成了相對精細、胎體薄、尺寸略小、手工和機械混合搭配成型,注重表面肌理和裝飾等設計特征,并伴隨著兩廣地區民間商業味道。

猜你喜歡
民窯壯族手工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明末景德鎮民窯青花寫意花鳥的文化藝術特征探析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做手工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超萌的羊毛氈手工
手工DIY
景德鎮民窯變遷概說
民窯青花并非不值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