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需把握好幾對辯證關系*

2023-04-16 13:05郭潤豐
西藏發展論壇 2023年1期
關鍵詞:發力共同富裕蛋糕

俞 靖 郭潤豐

共同富裕從古至今都是人類追尋的理想目標,無論是我國古代對大同社會的企望,還是十九世紀西方空想社會主義的流行,都展現出人們對公平正義、生活富足的向往與追求。立足中國社會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芬晃闹兄赋觯骸肮餐辉J巧鐣髁x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保?]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共同富裕在新時代的科學內涵,回答了“什么是共同富?!钡年P鍵問題。運用唯物辯證法對共同富裕所內蘊的辯證關系進行科學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探尋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一、把握好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辯證關系

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辯證關系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性質,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2]。在共同富裕這一矛盾統一體中,物質富裕是人們物質生活資料的豐裕富足,精神富裕是人們對各種向善向美的知識、情感、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價值準則等精神要素的追求和享有[3]。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作為矛盾的雙方,既具有斗爭性、又具有同一性,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推動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斗爭性

矛盾斗爭性的表現形式既包括矛盾雙方激烈的沖突與對抗,也包括矛盾雙方的區別和差異[4]。對于共同富裕而言,物質富裕主要表現為人們在物質生活資料、收入、財產等方面的殷實充裕。這種物質層面的富裕是外在的、有形的、易衡量的,屬于工具理性的范疇。精神富裕主要表現為人們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后所呈現出的積極樂觀、昂揚向上、理性成熟的精神面貌。這種精神層面的富裕是內在的、無形的、不易衡量的,屬于價值理性的范疇。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作為共同富裕的兩個層面,其實現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物質富裕的實現并不必然會帶來精神富裕的實現,而精神的充實飽滿也并不一定意味著物質的富裕豐稔。正如世界上有些地區經濟上雖然富足,但是精神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后;而有些地方經濟上雖然匱乏貧困,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卻很高??梢?,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相互區別、相互對立,且具有發展的不平衡性,二者在矛盾斗爭中推動著共同富裕的實現。

(二)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同一性

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雖有差異,但二者并不是“魚和熊掌”般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在對立中相互依存,在斗爭中相互促進,共處于共同富裕這一矛盾同一體之中。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同一性體現在:一方面,物質富裕為精神富裕提供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馬克思曾指出:“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保?]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物質發展作為基礎,那么教育的普及、文化的繁榮和思想的傳播將難以實現,精神富裕也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精神富裕為物質富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推動物質富裕向更高程度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一向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因為先進的文化蘊含著人類的思想智慧和審美情趣,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若以此指引我國的改革發展,必將賦予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三)堅持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辯證統一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結,二者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辯證統一。一方面,我們要厘清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區別,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既要通過發展生產來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財產等物質財富,又要通過發展高質量的教育、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顧此失彼,要最大限度實現二者的同時同步。另一方面,我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要重視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相互作用,既要重視物質富裕對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性作用,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精神富裕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又要重視精神富裕對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增強人們在思想上對共同富裕的價值認同,從而凝聚起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精神力量。只有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共同推動共同富裕的有效實現。

二、把握好實踐過程和最終目標的辯證關系

共同富裕實踐過程和最終目標的辯證關系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質的相對穩定性的不顯著變化[6]。質變是事物質的規定性的變化,是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就共同富裕而言,從實踐過程來看,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一部分人富裕到大多數人富裕再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過程。從最終目標來看,共同富裕是一個既定的目標,其最終的實現狀態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實踐過程是實現最終目標的必要準備,最終目標的實現是實踐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一)共同富裕實踐過程是走向最終目標的量的積累

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但是這一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才能實現。從富裕的程度來看,現實的實踐過程是一個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豐富的過程。從富裕的主體來看,現實的實踐過程是一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大部分人富起來再到全體人民都富起來的過程。從富裕的范圍來看,現實的實踐過程是一個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到大部分地區富起來再到全國各地區都富起來的過程。例如,對于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來說,它的發展總要受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地理因素等方面的制約,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由量變到質變、循序漸進的變化[7]。因此,唯有通過實踐過程中富裕程度由低到高、富裕主體由少到多、富裕范圍由小到大的量的積累,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才能實現。

(二)共同富裕最終目標的實現是實踐過程的質的飛躍

最終目標的實現是實踐過程的必然結果,是共同富裕質變的體現。就我國而言,共同富裕目標并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空想,而是合乎發展規律的理想。這是因為新時代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標是在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導下,立足我國發展的客觀現實,在對實現條件和可能性的理性分析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作為一種可以實現的理想目標必定會有可供衡量的客觀標準或可供量化的指標。人們對共同富裕目標的追求,正是對照當下指標的完成度,通過在實踐過程中的努力奮斗,逐漸去接近、達成既定指標。這個實踐過程正是在為最終目標的實現做量的積累。通過由少到多的量的積累,人們對共同富裕的追求必然會在某一個節點實現質變,達到共同富裕的標準,達成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因此,共同富裕最終目標的實現是實踐過程的必然結果。

(三)堅持實踐過程和最終目標的辯證統一

唯物辯證法認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8]。因此,我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要堅持實踐過程與最終目標的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保?]現實實踐過程的長期性要求我們必須正視共同富裕實現的客觀規律,不能做超越當前歷史條件的事情,避免“蠻干”、“瞎干”、“不切實際地干”,而是要量力而行,腳踏實地地為最終目標的實現做好量的積累。最終目標實現的必然性要求我們盡力而為,對于現階段能夠解決的問題盡力解決,對于現階段能夠實現的目標盡力實現。同時,在面對風險挑戰時堅定必勝信心,不因實踐過程的長期性而垂頭喪氣、消極懈怠,而是堅信共同富裕必然實現??傊?,我們要堅持實踐過程和最終目標的辯證統一,以最終目標為方向指引,根據現有條件,把階段目標扎實推進,積小勝為大勝,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進。

三、把握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辯證關系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體現了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即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在同一矛盾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和決定著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影響并制約著矛盾的主要方面[10]。實現共同富裕包含著兩個必要步驟,一個是通過高質量的發展,創造出大量的財富,另一個是將生產出來的財富合理分配,惠及全體人民。這兩個步驟形象地講就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11]。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作為矛盾的兩個方面,地位不同、作用相異,且在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二者地位會發生相應地轉化。

(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地位具有不平衡性

對于共同富裕而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其中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即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共同富裕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當其中一方在共同富裕中處于主要地位時,另一方在共同富裕中則處于次要地位。但是這種不平衡只是強調兩方的地位有主次之分,并不是指處于次要地位一方的作用就不重要。例如,當做大蛋糕處于主要地位時,此時分好蛋糕處于次要地位,但這并不代表分好蛋糕就不重要,蛋糕如果分不好,將直接消解人民群眾做大蛋糕的積極性。當分好蛋糕處于主要地位時,此時做大蛋糕處于次要地位,但這并不代表做大蛋糕就不重要,它只是相對于分好蛋糕這一主要方面而言的,做大蛋糕作為分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礎,是服務于分好蛋糕的,對做大蛋糕這一問題解決得如何將影響和制約著分好蛋糕這一主要方面問題的解決。

(二)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地位具有動態轉化性

就共同富裕而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主次之分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會有所變化,即兩者在共同富裕中的主次之分會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轉化。一般來講,當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尚得不到滿足,做大蛋糕就成為實現共同富裕需要關注的主要方面,而分好蛋糕則是次要方面。這是因為蛋糕只有先做出來,才能談及分配蛋糕的問題。當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人們基本的物質文化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此時分好蛋糕就成為共同富裕的主要方面,而做大蛋糕則成為次要方面。這是因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盡管實現了一部分人的先富,但是各地區、各領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暴露,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也隨之凸顯,成為影響社會穩定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必須將分好蛋糕做為更為主要的一面,著力解決好分好蛋糕的問題。

(三)堅持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辯證統一

唯物辯證法認為,同一矛盾雙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相應的轉化[12]。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要求在實踐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不能陷入“一點論”和“均衡論”的泥沼?,F實社會的發展進程不是機械的,不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同的。因此,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主次地位是動態變化的,必然會隨著共同富裕的發展進程而發生變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我們在處理兩者的關系時,要隨時根據現實的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兩者的主次地位,即有時候要更偏向做大蛋糕一點,有時候又要更偏向分好蛋糕一點。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決定了我們既要根據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分清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主次地位,著力解決好主要方面的問題,同時也要關注處在次要地位的那一方面,把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作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

四、把握好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的辯證關系

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的辯證關系體現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馬克思主義矛盾論認為,內因是事物的內在矛盾,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13]。對于共同富裕來講,內部發力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因,決定著共同富裕的實現程度,并且也影響著外部幫扶的作用效果。外部幫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外因,是實現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著共同富裕的實現。

(一)內部發力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因

內部發力主要指個人、組織、地區等社會主體謀求自身發展的內驅力[14],它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因和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主政時,面對當地民眾脫貧意識不強的狀況,曾指出:“事物的發展外因永遠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關鍵還是要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力量凝聚起來。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先要扶志,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才能最終擺脫貧困?!保?5]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思想上主動求富的意識,行動上腳踏實地的勞動,那么即使有外部幫扶,這種幫助也只能是短暫的,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人們只有調動自身主觀能動性,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靠自己的知識創新致富,這種富裕才是扎實的,才能夠把外部幫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從而實現長久致富。

(二)外部幫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外因

外部幫扶主要指政府或社會各界對落后地區和貧困主體在政策、項目、資金、技術、觀念等方面的幫助,它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外因和外在條件。雖然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內部發力起著決定性作用,但這并不是說外部幫扶就不重要。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不同區域之間的地理環境、資源條件、人口狀況、基礎設施等都是存在差距的,人與人之間的健康狀況、身體素質、教育程度、個人能力等也都是有差別的。對于地理環境惡劣的地區和生活困難的部分群眾(如身體殘疾、孤寡老人等),如果僅僅讓其依靠自身力量去實現個人富裕,顯然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而外部幫扶則能夠較快地幫助相對落后地區和生活困難的群眾實現富裕目標。因此,外部幫扶有助于加快共同富裕的實現步伐,是共同富裕實現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

(三)堅持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的辯證統一

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運動的根本原因,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并通過內因來發揮作用[16]。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內部發力的作用,也要重視外部幫扶的作用,將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統一起來。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人民群眾首先摒棄“等靠要”的錯誤觀念,形成正確的致富意識,靠腳踏實地的奮斗主動致富。另一方面,黨和政府也要具體分析需要幫扶的地區和群眾的具體問題,發揮外部幫扶對貧困群體或個體脫貧致富的驅動作用。黨和政府要在頂層設計、宏觀政策上為群眾致富提供支持,從而使人民群眾能夠有條件學習相關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創業致富的能力??傊?,只有堅持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協同并進,將內生動力和外部力量有機結合,才能又好又快地推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五、把握好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關系

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關系體現了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馬克思主義認為,整體和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整體以各部分、各要素為基礎,離開了部分,就構不成整體。部分只有在整體中才能成為部分,脫離了整體,部分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條件。國家富裕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體現為國家范圍內的個人和家庭各領域的富裕,以及國家經濟實力在世界中處于先列[17]。個人富裕是個人在經濟收入、精神素養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對于共同富裕來講,國家富裕是個人富裕的整體體現,個人富裕是國家富裕的內在組成。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共同富裕的豐富內涵。

(一)國家富裕是個人富裕的整體體現

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中,整體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統率、引領的作用,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能夠為部分的發展提供條件。部分從屬于整體,服從整體的發展需要。在共同富裕中,國家富裕是個人富裕的整體體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勢必要實現的目標,目標的實現要求全國各族人民服從黨中央的統一安排。忽視淡化黨中央的決定和政策部署,自吹自擂、各自為政、自行其是,必然會影響共同富裕的進程。此外,國家富裕能夠為個人富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促使其全面發展的多種資源。中國近代的屈辱史昭示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沒有民族的獨立,國家便不可能富裕,沒有國家的富裕,人民的生存都會成為難題,更無富??裳?。因此,個人的富裕離不開國家整體的富裕,個人對富裕目標的追求必須服從于國家整體的發展規劃。

(二)個人富裕是國家富裕的內在組成

在強調整體的重要作用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部分具有自身獨立性,制約和影響著整體的發展。在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中,雖然整體是起主要作用的,但是并不是說部分就不重要。因為整體歸根結底是由部分構成的,部分發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整體的發展成效。對于共同富裕而言,個人富裕是國家富裕的內在組成。國家富裕需要依托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離開或舍棄個人的發展,國家富裕便沒有根基。如果貧富差距拉大、個人發展機會受限,必然會影響人民群眾為共同富裕奮斗的積極性。因此,國家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關注整體指標的完成,也要重視每一個個體實現富裕的實際情況,做到不忽視任何一個個體。唯有如此,國家富裕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支持。

(三)堅持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統一

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同時,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影響和制約著整體的功能[18]。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關系,堅持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統一。就我國而言,在新時代,國家的快速發展為每一位中華兒女實現個人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個體如果離開國家,將失去實現富裕的根基。因此,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人民群眾要有大局意識,明白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僅僅著眼于個人的富裕,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為國家富裕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黨和國家又要注重每個個體的富裕,要為每個人創造實現夢想的平臺,讓每個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為國家富裕奮斗拼搏的熱情和積極性??傊?,唯有把握好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關系,實現國富與民富的良性互動,共同富裕的進程才能行穩致遠。

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共同富裕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矢志不移的奮斗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共同富裕在新時代的科學內涵,為我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論遵循。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化對新時代共同富??茖W內涵的理解,著重把握好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實踐過程和最終目標、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內部發力和外部幫扶、國家富裕和個人富裕的辯證關系。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掌握共同富裕的發展規律和基本原則,形成科學的共同富裕觀,并以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凝聚起人民群眾的最大共識,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走深走實,不斷開辟共同富裕發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歡
發力共同富裕蛋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人大發力 讓“執行難”不再難
這12件事,十九大將全面發力
瞄準“房子不是用來炒的”發力
創意蛋糕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切蛋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