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中文”與“國情”有機融合的教材編寫之路*

2023-04-17 15:52北京語言大學
國際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文學習者理念

劉 利 北京語言大學

郭風嵐 北京語言大學教材研究院

提 要 本文首次提出面向來華留學生的、中文教學與國情認知兩方面內容系統有機融合的教學理念,即“中文·國情”融合,簡稱“融合”理念,并用于指導“理解當代中國”國際中文系列教材的編寫。在“融合”理念指導下,系列教材的編寫堅持“三位一體”和“四個強調”原則,以及培養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華友華優秀國際人才的目標。系列教材在內容和體例設計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在助力推動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課程變革、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新的知識體系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同時強調,在教學實踐中應貫徹“融合”理念,實現“教材—課程”一體化創新。

一、引言

2021年9月,“高等學校外語類專業‘理解當代中國’多語種系列教材編寫與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其中,“理解當代中國”國際中文系列教材(以下簡稱“系列教材”)編寫與研究部分由北京語言大學承擔。項目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編寫面向高級中文水平來華留學生的系列教材,包括《高級中文聽說教程》和《高級中文讀寫教程》。2022年8月,系列教材編寫完成并出版。

系列教材編寫過程中,我們廣泛調研,不斷試用,借鑒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內容教學法)教學理念,根據教材設定的內容主題,首次提出實現中文學習和當代中國國情認知同步提升的教學理念,概括為“中文·國情”融合,簡稱“融合”理念?!叭诤稀崩砟畈粌H指導我們在教材編寫中謀劃新設計,重構國際中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得到了教師和留學生的積極反饋。新理念及其成功實踐,正在引發并將持續帶來國際中文課堂教學的變革,推動構建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新的知識體系。

二、“融合”理念提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中文·國情”融合的本質是語言學習與主題內容認知的有機融合,本文具體指中文學習和當代中國國情認知系統、有機地融合,也就是將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生態等國情內容系統、有機地融入語言類教材及其課堂教學中,通過中文學習與全面、系統地認知中國國情同頻共振,促進學生中文能力與認知中國的能力同步發展(郭風嵐、張一萍,2023)。

“中文·國情”融合也將形成中文學習與國情認知相融互促或者說一體化教學的新路徑、新模式?!叭诤稀崩砟畹奶岢黾仍醋詫W科理論的發展,也是時代發展、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必需和必然。

(一)“融合”理念的理論基礎

“融合”理念吸收借鑒當代語言教學、外語教學重要理論成果,重點采納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CBI教學理念。CBI教學理念反對單一的以語言結構為核心的教學,主張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應將學科知識內容或主題內容有機融入其中,以內容為核心,通過采用目標語自然、真實的語言材料,完成現實的語言教學任務,學習者最終既能獲得目標語語言能力,也能掌握某一學科或主題的知識。CBI教學理念認為,學習者只有在語言學習中同時獲得某種知識,其學習動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因此,為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語言教學或外語教學應將語言教學和學科或主題內容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習者獲得語言能力和內容知識水平的共同提升。

CBI教學理念意在清除橫亙在語言教學中孤立地進行語言技能教學,或孤立地開展主題內容教學間的屏障。該理念特別重視“教什么”,倡導圍繞學科知識或主題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深化學科知識或主題內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工具,發展語言能力;強調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需求的分析員,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需扮演多重角色;強調在教學中,應以內容而不是以難易度作為語言選擇和排序的先決條件。此理念下也產生了多種教學模式,包括主題模式(theme-based approach)、課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等(戴慶寧、呂曄,2004)。

CBI教學理念是一種推行高效率語言教學的理念,也為我國外語界、國際中文教育界所借鑒,并產生了一批成果(劉洋,2015)。我們認可該教學理念,“中文·國情”融合與CBI教學理念及其主題模式也高度契合。我們認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目標不應只是使學習者獲得使用目標語的能力,而應是以目標語為工具,通過全面、系統地學習目標語文化、學科知識,不斷提升目標語語言能力。尤其是當學習者語言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系統、全面的知識內容的學習更有助于學習者增強跨文化意識,提升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學術語言能力,從而更有效地運用目標語解決抽象的復雜問題。為此,“中文·國情”融合也可稱為“語言·內容”融合。期待更多教師嘗試將該理念運用于第二語言教學或外語教學實踐。

(二)“融合”理念提出的必要性

1. 時代發展之需

現如今,強起來的中國正積極、深度地融入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面對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現實,面對當代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方方面面的高質量快速發展,世界給予了高度關注,但由于種種原因,仍有少數國家對中國的了解不多、感知不深,因此存在偏見,甚至掉入“修昔底德陷阱”。怎樣讓世界摒棄偏見、讀懂中國?時代需要我們回應世界關切、世界之問。

國際中文教育“是中國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是助力各國民眾拓展職業發展和人生成長路徑的有效途徑” ,是摒棄偏見、消除誤解、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是推動形成正確的世界的中國觀、中國的世界觀的重要力量。時代發展需要我們承擔起讓世界讀懂中國的重任。

2. 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之需

王陳欣(2021)在對法國中文教材及教材中的中國形象進行調研后指出,其所調研的教材不僅存在內容陳舊、片面等問題,而且重古代、輕當代,當代文化內容比例偏低,特別是一些教材描繪的當代中國形象也非真實全面,有的甚至是負面的,學習者難以構建起全面真實立體的當代中國形象,甚至會形成認知偏見。這一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這也給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提出了新挑戰、新課題,促使我們去探索新理念,尋求新路徑,構建新模式。

來華留學生中文教學目前主要分為語言教學、文化教學和國情教學。就語言教學和國情教學來說,教學方式通常采取語言和國情分別獨立教學,教學內容采取分立式路徑和嵌入式路徑。所謂分立式路徑,就是分別研發專門的語言類教材和國情類教材,分設語言課和國情課,專門進行系統性語言技能訓練或國情知識教學。所謂嵌入式路徑,主要是在語言類教材及課程中嵌入部分國情內容或元素,國情內容呈現非系統性、碎片化特征。兩條路徑在幫助學生提升中文水平、認知中國國情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教學所需要的。但是,當學生語言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以單純的語言技能學習訓練為主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其學習需求。學習一門語言,了解一個國家,是語言學習者的重要目標,尤其到中高級階段,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了語言能力提升和其負載的信息內容一體化的學習需求,這也促動我們去探索教學新路徑,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趙金銘,2020)。

(三)“融合”理念實施的可行性

系列教材編寫過程中,通過多次多層次調研,編者深感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國際中文教材和課程建設在讓學習者了解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提升學術中文水平方面尚有較大發展空間,這類教材的編寫和課程建設也是可行的。

1. 學習者學習需求迫切

對留學生來說,當其中文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理性認知中國的意愿更強烈,更想用中文學習學科知識,更想立體、深度地了解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解鎖當代中國發展背后的邏輯;同時,學習真實的、正式語體文本,也將更好地促進其學術中文水平的提高,但這方面的供給尚不足。學習需求、供給匱乏引發動機和行動。根據學生的中文水平,我們嘗試采用主題教學模式,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為主要藍本,將其中的核心思想要義和文本有機融入教材。這也是國際中文教育首次將中國思想、中國智慧較為全面、系統地寫入教材。

2. 學習環境得天獨厚

與海外中文學習者的學習環境不同,來華留學生身處中國,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課堂上學習中國思想、中國智慧后,可以直接到實踐中去驗證、體會,學習之余,學生們都喜歡到中國各地旅游,學校也經常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使其能夠直接觀察、親身體驗和感受當代中國。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為我們探索和實踐“融合”理念下的教學新路徑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系列教材的編寫目標、立意及原則

(一)編寫目標

教學過程也是實現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的過程?!叭诤稀崩砟畹奶岢?,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國際中文的教學功能和育人功能,需要我們確定更有效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來華留學生是從“他者”視角講述中國的重要國際力量,因此,我們認為,國際中文教育的育人過程,也是培根鑄魂、潤心增慧的過程。從知識層面說,是培育理解中國之根;從情感層面說,是浸潤友善中國之心;從能力層面說,是增強講述中國之能。

為此,系列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圍繞知識、情感、能力培養,首先確定了教材的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簡要地說,就是提升學生高階中文水平,提升其讀懂中國的能力,使其成為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華友華的優秀國際人才。

(二)立意

如前所述,系列教材以主題內容為引領,承擔著幫助來華留學生認知當代中國、提升其高階中文水平的雙重任務,既要介紹、闡釋中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也要強化學術中文教學,促進學生高級中文能力的發展。為此,教材圍繞以下內容立意:堅守中國立場,點亮理論之光,以中國話語的國際表達建構話題,以多元立體的敘事闡釋當代中國,以強化學術中文教學促進學生高階中文能力的發展,架設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之橋。

首先,堅守中國立場,點亮理論之光,就是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等思想內容為主題,將其寫入教材、編進教材?!读暯秸勚螄碚肥侵袊伯a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理論、中國經驗,是中國的,但又不只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為破解人類社會發展的現實羈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的中國方案,是為發展人類文明做出的中國貢獻?!罢珩R丁·阿爾布勞所言:‘本書不僅僅是關于治國理政,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整套的可以用于建立持久秩序的思想體系。世界需要思想體系,以靈活應對各國和世界面臨的挑戰’?!币虼?,我們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展示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幫助學習者全面理解中國發展成就背后的思想引領。

其次,以中國話語的國際表達建構話題,以多元立體的敘事闡釋當代中國,就是將中國話語置于跨文化環境中,從思想層面到實踐層面,構建以中國智慧生成的超越意識形態對立的話語框架,采用多模態方式,講述世界關切的中國故事,填平跨文化鴻溝,回答好世界之問,解決好世界性問題,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的世界觀,塑造好學生的中國觀。

最后,強化學術中文教學,發展學生高階中文能力,既是基于系列教材屬于語言和國情一體化教材的特質,也是基于以往國際中文教學學術中文能力培養偏弱而言的。以往教學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至于高級階段包括研究生階段,學生的書面語表達能力、學術論文的寫作能力等還沒能系統、全面地建立起來。因此,面向高級水平學習者,系列教材從課文選篇到練習設計,特別強調強化學術中文的學習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高階中文能力。

基于以上立意,我們最終確定以和諧共生、和合共贏的“融和”思想作為教材編寫的核心思想,以“中文·國情”有機融合的“融合”理念作為教材編寫理念,貫徹在系列教材里,具體體現在兩個層面。

其一,單元層面,每部教程設計12個國情主題,從“中國夢”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依次形成12個單元。

其二,課文選篇層面,將“理解當代中國”作為課文內容建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選文有深度、話題有廣度、題材有溫度作為課文選篇原則,達至融通中外、融匯思想、融化認知成效。融通中外,就是將教材內容置于跨文化語境中,通過中文的國際表達,在不同文化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融匯思想,即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等闡發的中國智慧有機融入課文:或融入思想,比如《高級中文聽說教程》;或融入原文,比如《高級中文讀寫教程》每單元第一課課文,都來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等,這也是本系列教材別具特色之處。融化認知,即通過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的學習與感知,通過中國夢、中國減貧、鄉村振興、全過程人民民主、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題內容的學習與實踐,使學生能夠理解中國、認同中國。

(三)系列教材編寫原則

在核心思想指導下,依據“融合”理念,系列教材提出了教材整體設計和課文選篇原則,分別為“三位一體”和“四個強調”原則。

1. “三位一體”總設計原則

“三位一體”原則就是堅持中國立場、立體敘事和國際表達,推動構建中國自主國際中文教育知識體系。

堅持中國立場,就是扎根中國大地,站穩中國立場,闡釋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值;堅持立體敘事,就是宏大敘事和微小敘事有機結合,選取以學術中文為導向的多元敘事題材建構課文;堅持國際表達,一是以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設置課文,二是以國際社會易于理解、接受的話語和方式進行教學表達?!叭灰惑w”的實質就是探索構建國際中文教育新的知識體系。

2. “四個強調”課文選篇原則

“四個強調”原則是課文選篇強調語言教學與國情教育一體化,強調中國理論與中國實踐一體化,強調中國經驗與世界認知一體化,強調提升高階語言能力與深化情感認同一體化。

語言教學與國情教育一體化,是從中外利益交融點、話語共情點和思想共鳴點謀篇,從思想智慧到發展實踐多層級布局,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與闡釋主題內容,力求學生通過學習有深度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有溫度的中國故事、鮮活案例,引發思考,引起共鳴,在綜合提高學生中文水平特別是學術中文水平的同時,能夠客觀、全面、積極地解讀當代中國,講述中國,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像《高級中文聽說教程》圍繞各單元核心主題,集中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中選擇素材,將生動鮮活的案例和故事融匯其中,通過視聽等多模態輸入、聽說交融等設計,讓學生在提升高水平表達能力的同時,直觀了解、感知當代中國,形成積極、全面的中國觀。

中國理論與中國實踐一體化、中國經驗與世界認知一體化,是單元內部課文結構設計路線。從理論到實踐再到認識的過程,既是驗證理論的過程,也是認識升華的過程。已在實踐中得到驗證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值得世界借鑒,也正在為世界所借鑒。因此,《高級中文讀寫教程》采用“三分法”建構課文順序,課文一為中國理論,課文二為中國實踐,課文三為國際熱評及深度實踐。從課文一到課文三顯示的是從理論到實踐、從中國方案到世界認知的邏輯鏈條,是理論指導實踐、世界認知中國的立體敘事。

提升學生高階語言能力與深化情感認同一體化,也是系列教材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語言學習方面,系列教材更強調學術中文、高階語言能力的學習與訓練,即學習者不能僅滿足于一般性會說、能寫,而是要能以中文思維在各種場合特別是正式場合得體、恰切地應用中文,在政論文、學術論文等書面語體寫作方面,能夠順暢表達?;诟呒壜犝f教材的聽說課,特別注意強化正式語體話語的口頭表達、演講能力的培養;基于高級讀寫教材的讀寫課,特別注意強化書面語學習與學術中文寫作的訓練。在情感認同方面,系列教材以宏大主題和微小敘事的順序呈現內容,通過跨文化對比思辨,通過走出去實踐體驗,力求全方位深化學生的認識,使其形成自然的情感認同。

四、系列教材內容及體例設計

CBI教學理念強調主題內容教學,強調教授真實文本,這也會導致出現語言點學習順序與語言學習標準規范順序相齟齬的情況,例如,按照標準規范,語言點教學應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但若不對真實文本進行人工干預,就有可能出現較難的語言點先出現、較易的后出現的情形。

以真實文本教學,尤其在涉及學科知識、主題知識時,確實難以完全符合語言學習標準。從國際中文教學狀況看,CBI教學理念更適宜中高級階段特別是高級階段教學,此階段學生已具備較好的語言基礎。像《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設計的三等九級范式,高等雖然設了七、八、九三級,但是內部量化指標不再細分,而是統合在一起(劉英林等,2020),HSK七—九級也采取一卷定三級的方式測查,說明到了高級階段,語言標準間的界限更具模糊性。

我們認為,對高級水平學習者來說,語言教學應更重視表達的“高階”性,重視復雜的、抽象的語言結構的學習,重視學術語言的運用。以CBI教學理念貫穿教學,主題內容是第一性的,教學中需參照語言標準,但不唯標準,較難的語言點若提前出現,可采取先感知但不作為教學重點的方式處理,到適合階段再重點學習掌握。對學習者來說,有了提前感知再學習,更易掌握。

基于以上認識,《高級中文聽說教程》和《高級中文讀寫教程》每本教材設計的12個單元主題,不僅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重要主題結構順序一致,兩本教材設計的單元順序也相互呼應,單元首尾主題完全一致,第一單元為“中國夢”,第十二單元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間10個單元主題則或一致,或彼此補充,以此盡量涵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重要主題內容。在課文內容及其結構設計方面,系列教材以當代中國國情為核心,以中國敘事文化為主線,采納宏大敘事與微小敘事交替穿插方式,內容選篇既有國家發展、人類發展的宏大思考與智慧,也講述個體小故事,以普通人的命運折射、反映國家和世界的大變化、大發展,一方面幫助留學生了解、學習中國人的思維邏輯、敘事文化,另一方面促其更好地認知中國。

《高級中文聽說教程》以融入治國理政思想為主,單元結構由學習目標、課前準備、視聽理解活動、綜合口語活動和學習小結五個模塊構成。單元內視聽材料均選取真實素材。視聽理解活動和綜合口語活動是單元教學的核心內容,除材料內容緊緊圍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等主題外,在視聽任務、口語任務設計上采取的是多模態、多樣化方式,以任務型教學法等理論設計教學活動。視聽理解活動模塊由三組視聽材料組成,三組材料素材集中來自央視頻的故事敘事、新聞報道、專家訪談等,并根據教學時間進行了剪輯。材料一以綜合報道或故事、案例為主,材料二和材料三以故事、案例及專家訪談為主。綜合口語活動模塊則涉及調查報告、主題報告、辯論、演講等。

《高級中文讀寫教程》部分課文直接融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等有關真實文本,文本原汁原味,未做任何改動。單元結構由熱身、課文一、課文二、課文三、練習和學習小結五個模塊構成。其中,課文一、課文二和課文三為單元主題的核心內容,設計順序是由中國思想到中國實踐再到世界熱評或深度實踐。三篇課文根據教學重點設計了閱讀提示、正文、信息窗、語言運用、內容理解、拓展深化和拓展閱讀參考等模塊,每一課從中按需選擇。閱讀、寫作能力訓練重點與課文內容呼應,課文一以精讀和句式寫作為主,課文二以泛讀和段落寫作為主,課文三則重點在寫作訓練,以段落寫作和作文為主。通過精泛結合、讀寫互促,幫助學生高級中文讀寫水平持續進階。

系列教材內容體例的設計之路,也是“融合”理念支持下的新探索。此前沒有與系列教材相對應的課程,如何更好地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能需要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例如,有的高校目前采取了課程置換方式,有的則直接設置“理解當代中國”新課,相信此舉也將推動國際中文課程教學發生變革。

當然,教學過程不僅要重視內容、知識的輸入,更要重視輸出,即表達、實踐。除學習課本內容外,我們也特別強調實踐教學,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應通過布置聽說讀寫各種學習任務,讓學生走出課堂,到生活中去觀察、體悟、對比,將課堂內的知識通過課堂外的實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認知中國、理解中國。

五、結語

目前,系列教材在教學應用中還未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主要問題:一是教學資源支持系統特別是數字化系統有待建立、完善;二是需要培養或培訓課程專任師資。

關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北京語言大學正在積極開發,特別是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已經具有為世界的中文學習者和教師提供全周期、全流程、智能化的國際中文智慧教育平臺(劉利、劉曉海,2022),未來該中心將聯合“理解當代中國”國際中文系列虛擬教研室等,專項開展“理解當代中國”智慧化教學資源建設,為教學和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撐。

關于課程專任教師的培養或培訓,由于系列教材主題內容圍繞當代中國國情知識設定,對習慣于單一路徑語言教學的教師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任課教師一方面需要學習、掌握當代中國國情知識;另一方面需要精研教材,精準把握思想要義,遵循教材的設計邏輯。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駕馭好教材,貫徹好“融合”理念,內容進入或導入應柔性化,注意內外有別,避免生硬灌輸,甚至片面說教。因此,專門的培訓很有必要,這一問題我們后續也將專題討論??傊?,期待專任教師能夠用好系列教材,通過課堂教學講述好當代中國,實現“教材—課程”一體化創新,通過理念驅動、內容驅動、方法驅動、實踐驅動,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在改革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附注

1 參見馬箭飛《國際中文教育:有力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中國新聞發布》2023年第6期,第30頁。

2 參見李子木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讓世界讀懂新時代中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1年9月10日,第T03版,致敬榮譽獎。

猜你喜歡
中文學習者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淺析華文教材《中文》
近年日語外來詞對中文的作用及影響
中日五種基本顏色詞義項比較
主流報紙要做規范正確地使用中文之楷模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