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老關系的現狀與未來

2023-04-17 19:28馮羽鑫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老撾

潘 岳,馮羽鑫,劉 蓬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南寧 530006)

中國自1953 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來,始終將之作為外交的基石。冷戰結束后,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持續深化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2002 年,中共十六大正式明確了“繼續加強睦鄰友好,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區域合作,把同周邊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的周邊外交策略[1]。2003 年10 月,溫家寶在印尼巴厘島出席首屆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并發表題為《中國的發展和亞洲的振興》的演講,提出并全面闡釋了“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理念。2017 年中共十九大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展所處歷史方位的新論斷。這一重要論斷,不僅標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高度,也開啟了外交領域的新篇章。近年來,在中國睦鄰友好外交政策和老撾革新政策奠定兩國友好關系基石的基礎上,中老雙邊關系得到了新的發展。

一、中國和老撾雙邊關系攀升至新高度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中國和老撾在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的推動下,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不斷在多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一)政治互信進入新階段

20 世紀80 年代末以來,中國和老撾政治互信顯著增強,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兩國高層交往日益密切。2000 年11 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老撾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對老撾的首次訪問。此后,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習近平先后訪問老撾,而老撾國家領導人坎代、朱馬利、本楊、通倫也先后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中老兩國關系從正?;l展到了“四好”關系、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最終形成了中老命運共同體。

二是兩黨間的交流合作密切。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老撾的干部、軍隊提供了豐富的培訓項目,涵蓋語言學習、政治建設、專業技能、國家治理、脫貧攻堅經驗等方面的內容。培訓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培訓教學、實地考察、座談研討等。中國為老撾培訓了數以萬計的人才,成為老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對老撾的經濟社會建設和中老友好關系的深化起著關鍵的推動作用。

三是防務安全合作顯著增強。中老兩軍高層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互動,中方國防部門高層領導多次訪問老撾,老撾國防部領導人也多次來中國訪問。中老兩軍高層積極推動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深化在政治工作、疾病防控、教育培訓、聯合巡航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積極向老撾提供醫療物資和疫苗支持,先后向老撾派遣了八批醫療專家,協助開展醫療救援工作。這些舉措大大提升了老撾軍隊的衛勤保障能力,進一步鞏固了兩軍的友誼基石。

(二)務實合作領域成果豐碩

在中國和老撾政治互信持續深化,以及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的背景下,雙方在眾多務實合作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在經貿方面,過去十多年里,中國一直是老撾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以及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國。2021年,中老雙邊貿易額高達43.4 億美元,占老撾全年貿易總額的32%;而老撾對中國的貿易順差達到了10 億美元,占其貿易順差總額的100%。令人矚目的是,2022 年雙邊貿易總額進一步提升至56.8 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30%,而老撾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依然保持在10 億美元①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海關統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http://stats.customs.gov.cn/。。同時,2021 年中國對老撾的直接投資也達到了12.8 億美元,直接投資存量達99.4 億美元②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images.mofcom.gov.cn/fec/202211/20221118091910924.pdf。。截至2019 年末,中國對老撾的直接投資項目累計達862 個,投資領域廣泛涵蓋經濟合作區、鐵路、電網、水電站、房地產和通信衛星等關鍵行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大型企業在老撾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礦電行業,中型企業主要投資于建材和礦電行業,小微企業主要投資于建材行業。中小企業已成為中國在老撾直接投資的主力軍,其數量占我國對老撾直接投資企業總數的80%[2]。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中國和老撾在經貿領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贏。在經濟模式變革的推動下,中國和老撾不僅保持著傳統的經貿往來,更積極地推動產業升級,加強在新興經濟領域如電子商務等的深度合作。2022 年,雙方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工業與貿易部關于電子商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旨在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推動優質產品的貿易往來,同時加強物流、移動支付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提升貿易效率和便利性,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推動兩國經貿關系邁向更高的水平。中國在老撾的經濟發展中,主要發揮著重要投資來源國、援助國和發展經驗分享國的角色作用。

在交通運輸方面,老撾成為最早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這與老撾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特別是推動老撾從內陸狀態向區域一體化國家邁進?!耙粠б宦贰背h為老撾及沿線國家帶來了顯著的益處。2020 年至2021 年,中老兩國共同投資建設了老撾萬萬高速公路(萬象—萬榮段)和中老鐵路,結束了老撾無高速公路和高鐵的歷史。這不僅是推動中老兩國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生動例證,也標志著雙方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當前,中老兩國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合作成果已經開始產生外溢效應,泰國和越南紛紛期望加速與老撾和中國的互聯互通。

在農業方面,作為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在老撾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 年,老撾農業生產總值達到了29 億美元,占GDP 的17.9%①數據來源:老撾統計局網站https://laosis.lsb.gov.la/tblInfo/TblInfoList.do;jsessionid=G39AyHfzf2OWHsdtq6kWEjJ1eOUTtGpfCq a6vhLs.laosis-web。。得益于中老農業的互補性,中國豐富的農業發展經驗及成功模式為老撾提供借鑒的樣板。老撾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具備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這恰好與中國的農業技術和人才形成了互補。2017 年11 月,中老兩國政府簽訂的《關于共同建設中老現代農業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的諒解備忘錄》明確指出,雙方共同推進中老現代農業產業合作示范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合作協調機制,以促進天然橡膠、水稻、畜牧、木薯、果蔬等產業的發展[3]。在這一過程中,農業示范區和示范點成為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老撾—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是較為知名的項目。該示范園由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 年建成,并成功入選中國農業農村部首批“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試點單位。這些農業示范區和示范園的成功運營,有力地推動了老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大幅提高了當地農戶的收入。自2022 年9 月起,中國對包括老撾在內的16 個國家的98%稅目產品實行零關稅待遇。在2022 年老撾對中國的出口產品中,天然橡膠達28.4 萬噸,總價值為4 億美元,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木薯淀粉達到19 萬噸,總價值達9 000 萬美元;甘蔗達到110 萬噸,總價值6 400萬美元②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海關統計數據在線查詢平臺http://stats.customs.gov.cn/。。中國和老撾在農業領域的深度合作,不僅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收,還有利于老撾農村地區的商品化生產,為老撾政府推進減貧工作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在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的推動下,中老農業合作不斷茁壯成長,結出新碩果。

在減貧合作方面,中國獨特的扶貧經驗和方案,為全球貧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參考。老撾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將貧困發生率從2012—2013 年的23.3%降低到2018—2019 年的18.3%,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貧困問題仍需持續關注③數據來源: 老撾統計局的資料Poverty Profile in Lao PDR _ Poverty Report for the Lao Consumption and Expenditure Survey 2018-2019。。因此,中國和老撾在減貧領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間。2014年11 月,中國提出了“東亞減貧合作倡議”,老撾成為該倡議下的第一批重點合作國家。目前,由廣西負責實施的中國援助老撾減貧示范合作項目已取得圓滿成功。2019 年5 月中國和老撾共同簽署的《中國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中國援老撾八大工程”。2021 年3 月“中國援老撾八大工程”一期項目正式開工,受益范圍覆蓋萬象省和瑯勃拉邦省共30 個村莊,包括農村貧困地區的通電照明、數字電視、衛生和供水等關鍵工程。中老兩國在老撾的減貧合作進展順利,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進一步鞏固了中老兩國的友誼基石。

在非傳統安全合作方面,東南亞地區長期面臨著跨國犯罪、環境安全、社會公共安全以及網絡信息安全等諸多挑戰。中國和老撾在此方面形成了諸多共識,展開了廣泛合作與資源共享。例如,在聯合國及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多邊機制下,雙方加強協調與配合,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分子,以提高區域安全穩定性。此外,雙方還積極參與反恐聯合演習,提高中老邊境管控能力。隨著反恐壓力的不斷增加以及區域合作的迫切需求,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加入聯合反恐演練。在禁毒、打擊電信詐騙、打擊跨境賭博、打擊拐賣人口、移民和邊防出入境管理等領域,雙方也加強了合作,共同打擊各種形式的跨國犯罪。在新興領域方面,兩國積極拓展了在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合作。這種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積極合作,不僅有利于地區的穩定,還為兩國之間搭建起跨越邊境的友誼之橋。

(三)人文交流日益頻繁

在國家交往中,民眾之間的深厚感情起著重要作用。2019 年至2022 年,中老兩國共同簽署了《中國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關于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和《關于進一步深化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聯合聲明》,其中都將人文交流列為合作的三大內容之一。近年來,中老雙方人文交流的互動愈發頻繁,取得的成果也愈發豐碩。

在教育方面,中老兩國的合作源遠流長。自2005 年10 月15 日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教育部2005—2010 年教育合作計劃》起,中方每年都向老方提供230 個全額獎學金名額,并承擔老撾留學生從萬象至中國接受教育的往返旅費。這一舉措旨在促進中老兩國的教育交流,為老撾的漢語學習者提供優質的學習平臺。值得一提的是,2010 年3 月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應運而生。2011 年7 月,老撾蘇州大學設立。這兩所學校的建立,不僅為老撾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與老撾以及湄公河流域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為了深化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中國每年除提供全額獎學金外,還通過廣西、云南等地的政府機構,為老撾留學生提供更多的獎學金機會。2012 年7 月,中老兩國簽署了《中老2011—2016 年教育合作計劃》,中方每年向老方提供的全額獎學金名額增加到300 個,涵蓋了礦產、水電、環境、農業、機械、企業管理、貿易、財政、金融等[4]。近年來,中國在教育領域對老撾的援助取得了顯著成效,僅2018年,老撾學生來中國留學就達14 645 人,在來華留學國家中排名第八[5]。

在旅游方面,2004 年11 月,中老兩國簽署了《中國公民組團赴老撾旅游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旨在激發中國游客赴老旅游的熱情。為了進一步落實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2019 年兩國共同舉辦了“中國—老撾旅游年”活動。在兩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2019 年中國前往老撾的游客首次突破了100 萬人大關。特別是隨著中老鐵路、萬萬高速公路的相繼通車,兩國間的旅游合作邁上新的臺階。

在新聞出版方面,2021 年4 月,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與老撾新聞文化旅游部共同簽署了中老經典著作互譯備忘錄。該協議規定,在未來五年內,中老雙方將攜手翻譯并出版50 種兩國經典著作。作為兩國經典著作互譯計劃的首批成果,天津教育出版社于2022 年12 月成功出版了《凱山·豐威漢主席的生平和革命事業》《兩姐妹》《昆布羅王》三部老撾經典著作,為兩國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

在生態環境方面,2020 年中老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關于合作建設萬象賽色塔低碳示范區的諒解備忘錄》,致力于在老撾首都打造一個低碳示范區,為老撾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源和技術支持。此外,雙方還共同努力,共建跨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這是一項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具有重大意義的合作項目,旨在保護包括亞洲象和熱帶雨林在內的沿線珍稀瀕危資源。在水資源領域與水環境治理方面,中老兩國也開展了廣泛合作,主要目標在于優化水資源利用和保護,提升水環境質量,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在水資源規劃、水利工程建設、水環境監測、水污染防治和水災害防御等多個領域,雙方都開展了合作項目,為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和增進人民福祉作出了貢獻。

二、中國和老撾深化多邊合作關系

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地區和國際的和平與穩定,是中老兩國的根本利益所在。秉承“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理念,中國政府一直堅定不移地推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并致力于深化與東盟的友好關系。2003 年10 月,中國與東盟建立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并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21 年11 月,雙方將戰略伙伴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該關系以多邊、安全和發展為核心主題。作為東盟成員國的老撾,始終主張在包括中國—東盟(10+1)合作、瀾湄合作和東亞峰會等多邊機制中,加強與中國的協調與配合。目前,中老兩國在多邊機制中的合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件重大的事情上。

一是老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997 年,老撾踏上了申請世界貿易組織的重要一步,在經歷漫長的等待后于2004 年正式啟動了談判進程。在該過程中,中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老撾加入工作組”的主席,中國不僅積極給予老撾入世過程以全方位支持,還舉辦了專門針對老撾入世的培訓班,與老撾官員分享經驗,協助簡化入世談判進程。2012 年10 月,老撾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58個成員國。

二是南海問題。老撾在2016 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在東盟峰會上堅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爭端。老撾認為,南沙部分島礁的爭議并非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因而不應干擾中國—東盟關系的正常發展,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及多邊化。同年7月,在老撾首都萬象舉行的中國—東盟(10+1)外長會議通過了聯合聲明。聯合聲明中,各方承諾將全面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為有效解決南海爭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舉措也有助于為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清除障礙。

三是湄公河巡航。自2011 年10 月5 日湄公河“金三角”地區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中國船員遇害案以來,中老緬泰四國共同建立了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以確保這條重要航道的安全。截至2022年9 月底,該執法共執行了120 次巡航任務。這些行動不僅有力地維護了湄公河航運的安全,保障了沿岸各國人民的合法權益,還推動了瀾滄江—湄公河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三、中國和老撾關系的發展前景

(一)加強合作,穩健前行

在地理上,中國與老撾山水相連,是一衣帶水、同舟共濟的伙伴。歷史證明,兩國間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且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共同的革命經歷、斗爭歷程,共同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相似的發展理念與目標,使得中老兩國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然而,對于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西方國家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一些西方國家認為,中老合作有助于推動地區和平與發展,他們支持中國在基礎設施、環境、貿易等領域的投入,同時期待與中老兩國開展三方或多邊合作。然而,一些西方國家卻對中老合作持有偏見和敵意,認為中老合作是中國擴大影響力的手段,試圖阻撓和破壞中老合作,他們利用國際輿論,對中老鐵路項目、湄公河水資源等問題進行抹黑和詆毀,導致部分不明真相的民眾對中老兩國的形象產生誤解。另一方面,盡管老撾正在努力擺脫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但其經濟環境仍受到國際和國內產業結構等因素的制約。這種經濟上的滯后性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營商環境、社會治安等,進而影響兩國的貿易往來。同時,中老合作涵蓋了眾多領域和項目,需要得到充足的融資支持。因此,在中老合作過程中,經濟互補的天平在一些地方將會偏向老撾一方。此外,中老合作對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極大,尤其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由于老撾人口有限且發展相對落后,人才資源相對匱乏,教育水平有待提高,這給中老合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因此,雙方在未來需要加強人力資源培訓、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

(二)立足現實,放眼未來

盡管國際和地區局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中國和老撾互為戰略伙伴、共享命運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在雙邊和多邊的合作框架下,雙方關系將拓展至更廣泛的領域、深化至更高的層次。首先,中老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有著相似的發展道路,均秉承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睦鄰友好、互利共贏的原則。在長期的交往中,兩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是推動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其次,戰略對接成為兩國關系發展的動力。為實現對外開放新格局及推進全球和地區經濟一體化,中國在2013 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其中互聯互通是重要支柱之一。作為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老撾境內80%為山區和高原,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中老鐵路建成前,老撾的鐵路里程僅有3.5 公里。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融入東盟經濟一體化,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成為老撾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老撾提出了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的發展戰略?!耙粠б宦贰背h與老撾自身的發展戰略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如今,中老鐵路和萬萬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沿線的經濟開發以及推進中老泰鐵路聯通將成為未來兩國經濟合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再次,中老兩國在旅游、教育、減貧、公共衛生、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中國在資金、技術、經驗和人才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而老撾需要著力改善民生和保護環境,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最后,中老兩國均秉持多邊主義和全球主義的外交理念。雙方可持續性發展離不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作為大國,中國有責任維護世界和平和公平正義,為此提出命運共同體、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方案,旨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老撾方面,為了吸引外來投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合作。展望未來,中老兩國將在多邊機制中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國際與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自古以來,中國與老撾一直是親密無間的鄰居,雙方秉持著團結互助的精神,奠定了深厚的傳統友誼基礎。兩國的發展道路相近,優勢互補,合作不斷深化和拓展。尤其是中老鐵路的竣工通車帶來了顯著的外溢效果,極大地推動了湄公河地區的互聯互通,促進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在多邊合作機制中,中老兩國始終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維護地區和國際和平和發展。兩國命運相連,中老關系的發展前景充滿希望。雙方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贏,務實推動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為地區和國際社會貢獻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歡
老撾
坐著火車去老撾!中老鐵路開通在即,山川湖泊美不勝收
老撾肉牛輸華實現突破
朝發夕至 乘著火車去老撾
老撾·瑯勃拉邦
“中國優秀電影走進老撾”巡映活動落幕
老撾木材出口的新禁令
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