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未來的立場上
——創造有意義學習與研究的彝族詩學課程

2023-04-19 00:06莫色木加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語言文學詩學彝族

莫色木加

(1.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西南民族大學世界少數族裔文學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一、課程與教學問題的提出

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已經走過了71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是1951年開辦的彝語文專修科。1958年,彝語文專修科中斷招生。1977年恢復“高考”后,彝語言文學專業與藏語言文學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專業合并成立語文系。1984年,彝語文專業和藏語文專業脫離語文系成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1992年,單獨成立了彝語言文學系。2000年,彝語言文學系更名為彝學系。2003年,彝學系正式更名為彝學學院。2020年9月彝學學院與藏學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合并成中國語言文學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教師不僅懂彝語,還精通漢語和英語,能同時使用三種語言進行日常教學,是一支一專多能的教學科研型隊伍,對促進彝語言文學專業建設,加速民族地區急需的“雙語”、“多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經過七十年的建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已經發展成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06),校級示范性專業建設點(2006),國家民委重點學科(2007),四川省重點學科(2007),四川省品牌專業(2007),四川省彝漢雙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007),教育部特色專業(2007),四川省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9),教育部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等。此外,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彝語言文學方向)虛擬教研室入選2022年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

(一)創新沿革

彝族詩學是西南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學生報考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博士的必考內容之一。該課程分為三個部分:前理論(彝族古典文獻中的文化詩學思想)、古典文藝理論(彝族古代文論)和現代詩學思想(彝族古代文論對彝語作家的影響),其中主要介紹中國魏晉南北朝至今各個時期彝族詩學發展的概況、主要流派和理論家,閱讀具有代表性的詩學理論著作或文藝理論文本,討論其發展脈絡、內在邏輯、與彝族文學研究的影響,特別是對彝族詩人的影響。

1992年西南民族大學彝語言文學系開設了彝族詩學課程,當時沒有教材,只能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傳授知識,如板書、油印課程相關資料。2000年彝學系彝族詩學課程團隊一起編寫了一本內部教材(沒有出版,只打印了課程的講義稿),內容主要介紹彝族古典詩學,結合板書與PPT講授相關知識。2003年,彝學學院在原內部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彝族詩學內容,結合PPT和視頻教學。2017年彝學學院彝族詩學課程團隊在原內部教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擴充了彝族詩學課程內容(最新版彝族詩學教程還在修訂之中,3年之內將會在國家級A類出版社出版),內容包括前理論部分(彝族史詩和彝族文獻文本中的文化詩學思想)、古典文藝理論部分(彝族古代文論)和現代詩學思想(彝族古代文論對彝語作家的影響),結合板書、PPT、短視頻和慕課等講授相關知識。

西南民族大學歷來非常重視學科建設,彝族詩學課程入選2019年西南民族大學校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入選2022年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院級慕課建設項目、入選2022年西南民族大學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

(二)教學問題

彝族詩學課程教學主要對象是彝族大學生。他們已經完成了基礎課程的學習,有了《彝族文學史》《彝族傳統文化》《彝語基礎》《彝語寫作》《當代彝文文選》等課程的前期鋪墊,具備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素養。然而,彝族詩學課程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學生的學習問題。

一是彝族詩學課程理論性強。老師單一的講解與陳述顯得枯燥乏味。

二是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缺乏學習興趣,沒有了解過東西方詩學相關前沿理論,多數學生沒有閱讀過彝族文藝理論和彝族詩學相關的原著。

三是先修課程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彝族詩學》課程的教學,如前期課程部分同學沒有學好彝族傳統文化、彝族文學、彝族語言相關的課程,導致部分同學學不好彝族詩學和彝族文藝理論相關知識。

四是部分學生彝語基礎較差和不具備足夠的文獻檢索能力。由于部分同學中學時期沒有學過彝語文,沒有閱讀過彝族詩學有關的書籍,到了大學后還是沒有把握好學習機會,也沒有學好彝語文,導致出現學生畢業后基本功依舊不扎實的情況。如在《彝族詩學》課程教學中,部分學生無法閱讀彝文詩學原著,只能看國家通用語版本和英文版,也是我們課程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課程創新理念與教學目標

(一)課程創新理念

在新文科背景下,雖然彝族詩學課程是線下一流課程,但是彝族詩學課程建設不得不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課程的改革,課程團隊把《彝族詩學》當作一門線上線下混合課程來建設,并已完成部分課程教學錄像,因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不僅可以利用在線教學資源,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滿意度?!雹?/p>

21世紀的彝族大學生,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設計,其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動性。他們現在喜歡上網,喜歡學習,喜歡交流,懂三種語言(彝、漢、外),但對彝族詩學或彝族古典文藝理論學習興趣不大,積極性普遍不高,缺少學習方法,缺乏整體理解。因為21世紀的彝族大學生更喜歡視覺文化或網絡課程,所以彝族詩學課程團隊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得不創新,其中傳統的教學手段從“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轉向“教、學并重”的教學設計。除此之外,教學手段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一是教學中用彝族文化相關圖片;

二是教學中穿插彝語歌曲;

三是教學中播放彝語微課;

四是教學中借助互聯網;

五是教學中插放彝語視頻;

六是教學中加入有關彝族特色的游戲;

七是彝族詩學慕課。

這樣能激發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是開展彝族詩學課程教學之前,能讓學生了解《彝族詩學》課程的體系與構架,了解彝族詩學發展史的重要性。

(二)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彝族詩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彝族大學生了解彝族詩學及彝族文藝理論的淵源、特征、彝族文藝理論家詩學著作及詩學流派的發展歷程,同時從比較詩學視角來闡述彝族詩學與西方詩學的異同,拓展和深化彝族詩學的學習,從而擴充學習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彝族大學生人文素質和文化素養。

應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發展和新文科建設的要求,不斷細化專業,為更好地培養民族地區的優秀人才,組建彝族詩學課程團隊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團隊既兼顧講授彝族詩學的基本知識內容,又要引入世界詩學或西方文論前沿理論,并重新闡釋彝族詩學的學術價值。彝族詩學作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彝族大學生學習后應該達到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統一。

一是知識目標:培養彝族大學生彝族詩學理論素養,系統掌握詩骨、主、主骨、主旨、文、景、押、扣、連、對、風味、風采、人化詩論、題、三段論詩、詩音、神、色、詩景觀、詩力、情、彩、詩影、書根、詩根、詩魂等古代彝族文論范疇,并了解彝族詩學或彝族文藝理論發展脈絡?!兑妥逶妼W》課程團隊要求學生要細讀彝族古代文藝理論叢書,即舉奢哲的《彝族詩文論》、阿買妮的《彝語詩律論》、布獨布舉的《紙筆與寫作》、布塔厄籌的《論詩的寫作》、舉婁布佗的《詩歌寫作談》、布麥阿鈕的《論彝詩體例》、布阿洪的《彝詩例話》、漏侯布哲的《談詩說文》、實乍苦木的《彝詩九體論》和佚名所作的《彝詩史話》《詩音與詩魂》《論彝族詩歌》等彝族經典詩學文本。

二是能力目標:培養彝族大學生研究能力與創新能力,能夠運用彝族詩學思維、理念和具體知識分析、解決具體彝族文藝理論問題,并運用彝族詩學理論來分析彝族文學文本的學術價值。培養彝族大學生解決文藝問題的能力,并初步具備文藝文本的研究能力和鑒賞能力。

三是情感目標:培養彝族大學生多元文化意識,認同彝族詩學或彝族文藝理論的學術價值與意義,并掌握科學思維方法,成為具有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三)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性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建設彝族詩學課程思政,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構建中國特色文學學科課程體系,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提高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修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尤其是圍繞彝族詩學課程知識要點,深入挖掘《彝族詩學》中的思政元素,展現彝族詩學或彝族文藝理論的學術價值與意義。

課程是人才培養體系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課程思政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在立德樹人的整體要求下,結合彝族詩學課程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合理的思政元素,做到如鹽入水,潤物無聲,尤其是在教學設計中,課程教師既要給學生傳授彝族文藝理論或彝族詩學相關知識,又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提升彝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個人修養。

通過《彝族詩學》中共同體詩學思想,對彝族大學生的共同體意識進行思想教育。彝族詩學課程中含有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共同體思想,如彝族創世史詩②中生命共同體詩學思想建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即在彝族創世史詩中,彝族先民建構了多元一體論的民族觀,即同源共祖的多民族觀,史詩強調了漢族、彝族與其他少數民族都是同一對父母生的親兄弟姐妹。在創世史詩《勒俄特依》中,漢、藏、彝等3 個民族都是一家人。在創世史詩《查姆》中,漢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等36 個民族都是一家人。在彝族創世史詩《梅葛》中,漢族、彝族、傣族、傈僳族、苗族、藏族、回族、白族等九個民族都是一家人。在創世史詩《阿細的先基》中,苗族、彝族、漢族等3個民族都是一家人。此外,彝族創世史詩《天地祖先歌》中也敘述了共通體詩學思想?!皠撌朗吩姟短斓刈嫦雀琛匪庹沟幕蛲ㄟ^創世史詩所外展的,無限地開始和結束,因為創世史詩中的人、神、動物、植物等都有獨一存在的共通性,他們本身彼此相互地外展著,并分享他們之間的共通體的界限,在這個界限中,獨一的存在并向他者分享自我,即在對話交流與分享中,創世史詩共通體的獨一性就在這個界限上,并展露給他者的‘主角’形象?!盵1]

因此,彝族詩學課程思政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并落實到課程目標、教學大綱、教案課件、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課堂討論、教學沙龍、學生畢業論文等。

三、課程創新與改革途徑

彝族詩學課程教學目的是為激發彝族大學生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彝族大學生實踐能力、多語(彝、漢、外)寫作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特別是讓更多的彝族大學生了解彝族詩學或彝族文藝理論中的共同體思想、國家認同以及愛國主義思想,共享彝族詩學教學資源。

對于交通條件優劣的評判,學界目前存在兩種較為常見的評價方法:其一,采用距離或旅行時間成本等指標,從可達性視角對交通便捷性進行評價[26];其二,以定量的手段從相對角度判別區域交通條件的優劣以及級別高低的交通優勢度方法[27]。交通可達性衡量的只是交通系統從某一區位到達指定目的地區位的便捷程度,而交通優勢度則可以全面反映交通設施優劣的全部內涵[28]。由此,本文運用交通優勢度概念,建立機場優勢度評價指標體系,對機場條件優劣進行測度。相對于機場條件優劣的研究,對旅游業發展水平評價的相關研究相對較多,具有相對成熟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總結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建立旅游業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此外,課程團隊將堅持“科學規劃、資源共享”的指導思想,以“虛實結合”為原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尤其是線上教學,即課程團隊利用2022年獲批的教育部第二批虛擬教研室“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彝語言文學方向)虛擬教研室”進行線上教學;將彝族詩學課程建設成一個具有特色的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一)教學內容創新

課程建設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彝族詩學論著大多是用古彝文書寫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翻譯成現代規范彝語和漢語。課程團隊擬走訪云、貴、川彝族地區搜集原始的彝族詩學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學校彝學文獻館、彝族文學館等收藏書籍,進行整理和翻譯,在現有的彝族詩學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歸納和總結彝族詩學理論,補充完善彝族詩學或彝族文藝理論話語體系,形成一本系統的全新的《彝族詩學》教程,并爭取把該課程建設成省級及以上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另外,彝族詩學課程團隊還購買了100 多本與詩學、文藝理論、哲學、美學等學科有關的教材、專著,建立了《彝族詩學》課程參考書庫(課程團隊還收集了大量的英文電子書籍),供彝族大學生學習、任課教師備課使用。

(二)教學方法創新

彝族詩學課程教學方法有類別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法,尤其是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翻轉課堂、案列式教學、APP 教學等多種方法,培養了彝族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可開展以下幾種教學活動:

一是彝、漢、外等多語辯論賽。作為彝族當代大學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他們必須具備敏捷的思維和快速的應變能力。

二是彝語文應用技能比賽。此種比賽能激發彝族大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覺地課外閱讀彝族文藝理論文本;

三是課后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討論學習能夠提高彝族大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團隊精神;

四是課堂對話討論。課堂討論是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途徑;

(三)成績評價創新

彝族詩學課程課堂教學重點在于講授和答疑,培養彝族大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堂教學采用撰寫讀書報告和學術論文的方式考察彝族大學生半期學習情況。課程最終成績評定由平時考勤20%+課堂發言10%+半期考試10%+期末試卷考試60%構成,期末試卷題目類型、難度均按學校要求出題。

彝族詩學期末成績組成的多元化綜合考慮了彝族大學生在考試之外的表現情況,更加科學地反映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僅提高了彝族大學生對《彝族詩學》課程的興趣,也掌握了一些彝族詩學理論話語和國內外文藝理論相關的前沿理論。

(四)課程評價創新

彝族詩學課程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其中教師評價分為任課教師自評和第三方評價(包括學校教學督導)?!兑妥逶妼W》任課教師每學期期末均對自身進行評價,并總結自己課上的優勢與不足,尤其是總結自身上課存在的一些問題,其目的是改正不足。第三方評價(包括學校教學督導)目的是任課教師不斷優化課堂。當然,學生評價也是課程評價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檢驗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創新成效與推廣示范

經過積極探索,彝族詩學課程在打造一流課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彝族詩學課程更加結構化、邏輯化,形成了堅實穩固的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的理論基礎課程。我們相信學生的收獲是豐富的,知識點掌握是牢固的,并且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愛上《彝族詩學》課程的學習。通過彝族詩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在課程老師的引導下進入學習詩學理論的狀態,提起學習詩學理論的興趣,從以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轉換為現如今的老師帶領學生們自己發掘彝族詩學的學術價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特別是通過分組學習,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彝族詩學課程將以校級一流本科建設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為契機,在注重彝族古代詩學理論分析訓練的同時,融合新媒體時代的信息技術來分析彝族詩學中的跨學科思想和共通體思想。在課程團隊建設、課程群建設、協同育人等方面也加大探索力度,為培養民族地區復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改革成效

在新文科和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背景下,遵循守正創新和立德樹人的原則,重構高質量的課程必將成為民族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對彝族詩學課程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彝族詩學課程建設既要“固本正源,又要精于求變”,既要從彝族傳統文化和彝族古代詩學中汲取獨一無二性的詩學思想,又要對彝族古代詩學進行新的闡釋,特別是彝族古代詩學中的傳統共通體詩學思想。

推進彝族詩學課程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提高《彝族詩學》課程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創造性。要堅持不懈挖掘新的彝族古代詩學材料、發現新的詩學話語、重構新的詩學理論,形成特色課程的理論體系,為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彝族詩學課程教學效果顯著,博得師生好評,尤其是學生評價每年均為優秀。課程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的教育,并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寫作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成果評價

彝族詩學課程建設結合社會發展,傳承彝族詩學核心思想的同時,也要借鑒西方詩學和其他族群詩學的優秀成果,因為詩學不僅是每個族群獨有的詩性哲學思想,更是全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彝族詩學課程將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0年)、教育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彝語言文學方向)虛擬教研室”(2022 年)和彝文學教研室的就業實習基地作后盾,無論從理論學習,還是專業實習,都有著較好的平臺。雖然《彝族詩學》課程是校級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但是我們也堅持按照國家級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的相關要求,將繼續堅持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標準,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教學理念,持續更新并完善課程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將《彝族詩學》建設為具有一流課程團隊、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的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三)推廣示范

彝族詩學課程擁有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堅持彝、漢、外多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重視教學科研,完成了多項教學科研與教學改革項目,如彝族詩學課程負責人莫色木加先后主持了2項校級教改項目:“民族院?!锻鈬膶W》特色課程建設”和“世界少數族裔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彝族詩學課程團隊堅持鼓勵團隊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級科研和教研項目,有力地做到教學和科研共同進步,科研促進教學的生動局面,如彝族詩學課程負責人莫色木加主持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比較視野中的彝族經典文學”,課程團隊成員羅慶春教授主持一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中國當代少數民族雙語文學研究”。

五、總結與展望

彝族詩學課程建設既要“固本正源,又要精于求變”,既要從彝族傳統文化和彝族古代詩學中汲取獨有的詩學思想,又要對彝族古代詩學進行新的闡釋。推進《彝族詩學》課程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提高《彝族詩學》課程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創新性。堅持挖掘新的彝族古代詩學材料、不斷去發現新的詩學話語、重構新的詩學理論,形成具有彝族詩學特色的課程理論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彝族詩學課程建設,將繼續堅持高階性、創新性的標準,以學生為中心,改進新的教學理念,持續更新并完善課程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將《彝族詩學》建設為具有一流課程團隊、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的一流課程。

一是繼續申報省級、國家級一流課程和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西南民族大學具有重視課程建設的優良傳統,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為滿足學生和學校的發展需求,大力支持教師編寫出版優秀教材。在新文科、一流本科課程和“互聯網+”的背景下,彝族詩學課程擬建立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面授教學相結合的全新模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二是加強教材建設。擬編寫一本全新的《彝族詩學》教材。教材建設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教材編寫要注重詩學理論前沿動態的同時融合跨學科理論,編寫出具有創新性的《彝族詩學》教材。

三是加強課程教學隊伍建設。一流課程是建立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基礎上的新時代高校精品課程,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如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高度融合,并完成課程建設,這其中教師隊伍是核心角色。課程團隊通過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博士以提高學歷,更新知識結構,培養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可以通過進修、國內外訪學、進博士后流動站等學習方式,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教師團隊的綜合業務能力和專業水準。

四是夯實課程思政載體。彝族詩學課程團隊“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價值導向性,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高學生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盵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3]

由此可知,彝族詩學課程建設融入課程思政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通過政治學習、組織活動、開設講座、上專題黨課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課程教學教師團隊的政治素養,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深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注釋:

①轉引自Stephen Lotinga,“Blended learnings: The advance of digital textbooks through lockdowns has meant a re-evaluation of the sector is long overdue, and it will require collaboration.” The Bookseller, no.5931,28 May 2021:11.

②特注:大部分彝族文藝理論家的文藝理論思想或詩學話語建構均受到彝族傳統文化、彝族史詩、彝族古典文學等影響。

猜你喜歡
語言文學詩學彝族
背詩學寫話
彝族海菜腔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
外國語言文學、美術學學科簡介
彝族養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淺析英語語言文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伊犁師范學院人文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錫伯語言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