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敘事學視角下中國家庭題材電視劇現實主義表達*

2023-04-20 02:47張智華周璐
藝術百家 2023年6期
關鍵詞:題材家庭空間

張智華,周璐、2

(1.北京師范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北京 100875;2.青海師范大學 新聞學院,青海 西寧 810016)

在眾多電視劇當中,中國家庭題材電視劇因為一直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式,表現出“貼近生活,反映現實”的特征,被廣大觀眾喜愛,擁有極其廣泛的群眾面。近年來,“飛天獎”和“金鷹獎”獲獎作品中,近一半是中國家庭題材電視劇。這說明近年來廣大觀眾的關注點兼顧家國敘事式的精英文化與平民生活敘事式的大眾文化。家庭題材電視劇通過呈現個人的生活境遇,折射出在當下時代思潮中文藝為人民而創作、文藝創作貼近民生的價值導向,表達了對現實的觀照。

約翰·菲斯克的《電視文化》這樣詮釋“現實主義”——“它再造的現實具有使它易于被理解的形式。它的主要辦法是:確保各組成元素之間的聯系及其相互關系不僅清楚而且合乎邏輯;確保敘事遵循因果關系的基本法則;確保每一組成元素都有助于使其具有意義;任何東西都不是枝節或偶然”[1]207。家庭題材電視劇正是立足社會現實,以大眾視角、平民化的方式將當下社會中普通人的瑣碎日常呈現在觀眾面前。家庭題材電視劇區別于其他類型的電視劇,在于其重點關注以“家”為軸心的普通百姓的日常生存狀態,以未經雕琢的本相和貼近生活的方式探尋生存的現實意義,通過樸實自然的敘事盡可能地還原生活的本真和原相。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進入21世紀以來,家庭題材電視劇尤其重視勾勒市民階層對物質生活渴望的圖景,反映社會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如《心居》《小敏家》《我們的婚姻》《親愛的小孩》《都挺好》《我的前半生》《少年派》《小別離》《小歡喜》《虎媽貓爸》等作品,都有如穿衣吃飯、買房升學等故事情節,深度刻畫了普通人對物質欲望的渴求,以及他們為追求和創造更好的生活而付出的艱辛努力,借以肯定當下普通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由此能看出,家庭題材電視劇堅守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從而試圖建構起平凡家庭中人們面對生活時的價值取向與認知態度,而并不只是呈現現實生活的瑣碎、簡單與重復。

家庭題材電視劇從多個角度描繪了中國社會的變化和人們生活的起起落落,鏡頭間蘊藏著人文關懷溫度和現實主義力量,能夠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敖陙憩F實主義電視劇多采用寫實手法,追求真實,力求反映出生活原有的形態,并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具有紀實性的特點,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藝術加工,達到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統一,展示了強烈的現實憂患意識,表現了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盵2]67敘事符號承擔豐富的敘事功能,處于敘事學視角下的家庭題材電視劇,其敘事符號是敘事人物精神演化的載體,同時還讓其塑造的人物承擔了更加多元的功能。敘事主題隱喻了敘事內容的特別含義,時代語境下敘事背景對敘事主題詮釋隱喻的意義有很大影響。在持續變化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敘事人物的身份與敘事背景暗含于人物精神中。敘事邏輯深埋于既定的類型化內容之中,家庭與社會之間變化發展的矛盾是家庭題材電視劇約定俗成的敘事邏輯,此類電視劇也在探索新敘事邏輯。家庭題材電視劇的空間承載了敘事功能,裹挾了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現實意蘊。家庭題材電視劇放眼于社會全景,將戲劇沖突放置于時代的整體環境中,是現實主義照進現實的最好例證。

一、敘事符號反映典型人物的現實生活本相

家庭題材電視劇以平民化的視角講述普通人的成長和命運,塑造家庭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群像,女性角色與男性角色都承載了敘事符號功能。當下男性和女性家庭分工的變化,以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讓家庭題材電視劇在人物塑造方面更趨真實性與典型化。

(一)女性角色自我意識增強

在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下,女性必須兼顧工作和瑣碎的家庭事務,于是在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女主內”的家庭觀念讓她們對自己的身份定位感到迷茫。一部分女性甚至為了家庭和睦和婚姻幸福而辭去工作,回歸家庭,照顧全家人,為家庭中的男性解決后顧之憂,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她們不得不放棄了接觸社會的機會。

女性的傳統家庭觀念在當下時代背景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們開始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這使家庭題材電視劇塑造的女性角色形象有了很大轉變?!犊释分袆⒒鄯际降膫鹘y好母親和好妻子形象,或者《北京人在紐約》中阿春式的片面的女強人形象在家庭倫理劇中已經處于邊緣位置。家庭題材電視劇更加關注女性角色的復雜人格和現實生活中女性角色的變化。這表明當代女性正在承受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

“人們通常所說的‘自知’,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有限的知識,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由仍然存活于人類的精神世界中的各種社會因素來決定的?!盵3]4自我意識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顯而易見?!缎木印返鸟T曉琴作為外地人來到上海,嫁入顧家,她每天早早起床,照顧全家人的飲食和生活,小心翼翼地處理人際關系。她肩負養兒育女的責任來到這個城市,為了能夠在這里安家落戶,她不惜付出一切代價。馮曉琴在顧家屋檐下艱難地生存,但她仍堅守自己的尊嚴,并且勇敢地面對挑戰。為了融入上海大都市,她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獨立成家。最終,她的事業和購房心愿取得了雙贏。這是殘酷生活讓她的自我意識得到了成長的結果。而另一位女性家庭成員顧清俞擁有一種天生的淡定,不必像馮曉琴一樣忙于“算計”、拼命掙扎。她有出色的學歷和能力,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一直游刃有余,是一位擁有極強理想主義精神的上海女性。顧清俞卻被愛情和婚姻的巨大差異打擊而身心俱疲,為了追求心目中那個清新脫俗、喜歡閱讀英文原版書的少年,她不惜放棄內心的寧靜,卻始終無法掌控自己的愛情。離開婚姻之后,她逐漸恢復了自主意識,并重新融入現代女性的理想生活。

雖然家庭題材電視劇的敘事方式和主題各異,但它們都以女性角色為核心,通過大量的篇幅展現出她們的自我探索和不懈努力,從而彰顯當下女性意識的自我成長。女性自我意識的發展成為這一時期家庭題材電視劇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越來越多的女性角色被描繪成擁有出色的事業和舒適的生活,即使面對婚姻的變故,也能夠勇敢地接受挑戰,不斷努力,樂觀向上,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形象,這些角色逐漸被廣泛地接受,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其他類型的觀眾相比,女性觀眾更加關注細膩的情感表達和自我成長,從職場上的學習與進步到社會上的人際交往,從夫妻關系的糾葛到家庭生活的親緣牽系,這些都超越了生存、安全和歸屬的層面,反映出女性觀眾對愛、尊重、審美的多元期望,她們觀看劇集也不再單純為了娛樂,而是更加深入地探索和理解,從而獲得更多的深刻體驗。優秀的作品希望通過展示熒幕上的女性角色的獨立和主體性,探索人物內心世界,將她們的故事與觀眾的心理聯系起來,為觀眾提供一個思考和重塑自我形象的平臺。

(二)男性角色的重構與弱化

傳統的道德觀念認為,男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女性被賦予了被支配的地位,男性則被視為家庭生活的支柱。這種家庭結構的形成,不僅建立在父權制度的基礎上,更是出于對“封建家長”的尊重,對家庭內部權力的把控,以及對以男性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祖先崇拜的維護。隨著社會思想的開化,家庭題材電視劇開始重構男性形象。

近些年,在家庭題材電視劇中,新時代女性角色越來越多,從夫妻間的平等交流、反抗傳統婚姻制度到抉擇和平衡家庭與職場,從生育權自主到單親媽媽的堅強,都在向觀眾展示女性的獨立,并且更加重視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和思考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男性角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反中國傳統家庭中“父親是家庭戶主”的情況,男性角色開始處于“弱勢地位”,他們不僅要承擔家庭的重要職責,還要參與社會上的各種活動,以契合當下多數年輕人的戀愛和婚姻觀念。

在諸如《小別離》《小歡喜》這些家庭題材電視劇中,父親角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們被描繪得更加多元。他們有溫柔的態度和沉穩的責任感,從傳統的權威角色轉換為一種對家人充滿關懷的角色,向觀眾展示了一種新的角色定位?!痘屫埌帧访枥L的羅素,他的內心既充滿了對女兒的關懷,也充滿了對她的責任感,他以慈父的身份和女兒一起抵制來自母親的強大壓力,展現了一種寬容、仁慈的父親形象。同時,他也以“妻管嚴”“小男人”的身份,承載了《虎媽貓爸》中另一種男性角色的特點?!逗?老頭!》中的劉海皮早年喪母,是一個玩世不恭、以自我為中心的北京小青年。劉海皮的父親劉二鐵是一位退休的火車司機,長年酗酒,對海皮疏于管教。劉二鐵身患阿爾茨海默病一事,給劉海皮的生活帶來了重大轉折,劉海皮變成了一個溫柔體貼、敏銳細致、善解人意、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男子漢,父親成為他的“孩子”,父子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親密?!抖纪谩匪茉炝艘粋€“巨嬰”式的父親形象——蘇大強,打破了人們對父親這個角色的傳統認知。蘇大強軟弱無能、自私自利,吸食子女們的金錢和情感,該劇借此批判了某些父親對子女們的壓榨。這樣的全新男性角色一出現就得到了觀眾的關注,他的行為也引發了激烈討論和交流。

隨著中國社會思潮的發展,許多家庭題材電視劇開始關注男性角色的轉型。這種轉型反映了當今時代的社會觀念,即新的男性角色是社會思想重構的產物。家庭題材電視劇中父權意識的重構也反映了當下社會解放、個體自由的觀念。電視劇中這些變化了的典型新男性角色,也正是受現實社會因素影響的結果?,F實主義的表達方式不斷演變,特別是在當代電視劇中,它們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這些能夠引發社會關注、產生收視熱潮、成為輿論熱點的家庭題材電視劇中的新議題正是藝術精神在現實主義作品中的突出表現。

二、敘事主題隱喻社會時代的發展

家庭題材電視劇的敘事主題與社會轉型和時代變遷有根本上的聯系。1978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家庭題材電視劇在文藝復蘇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敘事特點,主題集中在倫理親情、新舊觀念對立等方面。20世紀90年代社會轉型時期,家庭題材電視劇逐漸走向成熟和類型化,《渴望》奠定了家庭題材電視劇“苦難敘事”的創作基調。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家庭題材電視劇側重反映都市現代生活,描繪都市婚姻家庭的日常生活圖景,集中表現圍繞婚姻家庭關系的愛情和親情。進入新時代以來,家庭題材電視劇反映家庭生活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變化,隱喻時代變遷下中國社會生活的矛盾變化。

亞里士多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探索隱喻的概念,而如今,這種概念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種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隱喻的本質是一種詩意的表達,它能夠豐富、拓展和深化文本的內涵,使得敘事更加生動、豐富。敘事學的隱喻可以被用來揭示故事的發展脈絡,以及人物的命運,它們可以將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融入故事的敘述,使故事的主題更加豐富多彩。電視劇中敘事學的隱喻往往是歷史背景下情節轉折的暗示,也是人物命運的表現。它通過影視劇對敘事人物身份和歷史背景的表達來深化人物精神。

(一)描繪社會轉型對家庭影響的敘事主題

這類主題折射了新時代經濟改革發展的社會進程,側重表現家庭婚姻關系以及由此引發的親子關系,更多關注教育、養老等社會議題。如《小別離》《小歡喜》《小舍得》系列劇,關注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成長,探討當下社會普遍的教育思想觀念;《嘿,老頭!》《老有所依》《心居》等,觸及我國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問題,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現狀及精神訴求?,F實主義文藝作品應該能夠深入探討當下社會的復雜性,并且能夠引起公眾的共鳴,從而引發他們對社會發展的深刻思考。

《小歡喜》故事的主要事件是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重視的關乎人生道路和社會發展的一件大事——高考。劇中的家庭教育、藝考、中年危機,以及許多與生活息息相關、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都由高考這一熱門話題串聯起來,使這部電視劇更接近觀眾,并引起了觀眾的共鳴。觀眾從中感受到了他們自己的悲歡離合,以及隱喻在五味雜陳的生活中的積極奮斗的精神力量?!逗?老頭!》直面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面臨的社會難題,這是以當下越來越多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群體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熱點為背景,展示了人物具有的傳統美德與社會正能量。該劇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刻畫了典型人物及其社會關系,它站在當下中國的歷史條件下,用自然流淌的方式呈現了劉二鐵與周圍人的情感關系、與劉海皮的父子關系和其他幾個普通人的家庭生存狀態等,深情呼喚了人的本質的回歸以及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這部劇以一種全新的視角探討老年人面臨的社會問題,并將親情和其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從而揭示出當代中國普通人的真實狀態。它不僅折射了當下的社會現實,也解讀和隱喻了當代中國人的內心世界。

(二)探討原生家庭對個人影響的敘事主題

這類主題表現個人受原生家庭影響而引發的家庭矛盾、城鄉矛盾等社會沖突,如:《都挺好》將視角對準原生家庭給個人成長帶來的傷害,引發觀眾對家庭關系的思考;《心居》描寫了外地媳婦與本地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沖突,反映了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距的深層次社會問題。

《都挺好》以真實的現實生活為背景,深入探討社會矛盾,引發熱議,也準確地捕捉到了都市群體的生存狀況,并以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為例,將觀眾對親情的渴望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帶給觀眾一種溫暖的思考。該劇聚焦當下社會中人們內心的焦慮,涉及許多關鍵話題,比如傳統的家庭結構、父母的偏見、母乳喂養、父母的缺失和贍養責任感等。通過描述一個家庭的故事,作者展示出當代中國的普遍困境,讓讀者深入思考當下的社會問題。通過對每個角色的個性化描述,劇作展示出他們的獨特經歷和對事件的看法,并將其融入故事的主線,讓觀眾更加深刻地感受當下的社會狀況。通過《都挺好》,觀眾可以看到一幅生動的、真實的中國家庭畫面。該劇有多元的精神內核,在著力呈現蘇家家庭關系背后的情感流失時,也隱喻了都市家庭的精神失落。作品為觀眾構建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家庭樣本,打破了“所有人都挺好”的虛浮泡沫,直言中國式親情的情感缺憾?!缎木印芬陨虾0傩贞P心的住房問題為主題,描繪出每個人真實的人生歷程。房子是一個當代都市人繞不過去的話題,房子是身之所居,也是心之所系,它不僅僅是一個家的所在,更承載著個體的生活史?!缎木印返臅r代背景正是“十四五”時期,它描繪了時代的精神圖譜,是許多中國普通家庭的縮影,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縮影?!缎木印芬詼嘏埔獾娜诵詾楹诵?著重表現生活中人們善意的一面,深刻地隱喻了當前時代背景下人的正面價值觀。

家庭題材電視劇的敘事主題越來越多地涉及社會各個領域,深入探究當今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并且更加深刻地揭示人們在時代變遷中面臨的種種挑戰,如人際關系的疏離、新一代移民的自我認同感等。盡管這些作品擁有不同的故事情節和敘述方式,但它們都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人物面臨的復雜情況,并且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它們都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觀眾與作品中的人物因面臨類似的多重人生境遇而產生共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這類家庭題材電視劇將持續為觀眾帶來更高水平的藝術享受。

三、敘事邏輯對現實的觀照

家庭題材電視劇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家庭題材電視劇本質上是當前社會轉型期各種家庭內沖突的折射,將家庭的沖突和矛盾融入電視作品。家庭題材電視劇主要是關于個體的敘事,表達了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也是關于家庭以及社會的敘事,反映了社會轉型過程中家庭結構的變遷。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苦難與幸福反映了國家的整體發展。這種高度藝術化和聚焦的敘事邏輯在電視劇中表現為家庭內部的沖突和矛盾,這樣的表達方式既富有藝術性,又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在引起觀眾共鳴和思考的同時,它對當前中國社會的家庭建設也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和作用。

(一)呈現夫妻關系的敘事邏輯

當前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夫妻關系呈現出多元狀態。隨著21世紀的到來,家庭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們描繪了當今社會中婚姻家庭的復雜景象,從傳統、跨文化、跨年齡的角度出發,把兩性之間的關系描繪得淋漓盡致,引發了社會大眾對婚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也為更多優秀家庭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近年來,許多家庭題材的電視劇都以夫妻關系為主要敘事邏輯,通過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來展現沖突和矛盾。不同的夫妻關系模式在許多家庭題材電視劇中都有所體現。它以全新的視角展示出當下夫妻關系的多樣性,深刻反映出近幾年來社會對婚戀的新看法,激發觀眾深入思考當下的婚姻狀況,并由此來反思當下的社會現象,有探討現實的意味。

近年來,許多家庭題材電視劇都聚焦于年輕一代和他們的父母。這些電視劇通過展示當代的婚戀關系和特征,來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當代的婚戀。在中國傳統婚姻中,男性是家庭的中堅力量,是家庭的支柱,負責養家糊口,在婚姻和家庭中擁有絕對的權威和話語權。通常來說,女性被認為是家庭的附庸。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家庭結構模式正逐漸被打破,女性的發言權和參與度得到了提升,女性不再受到“綠葉”的壓迫,大多數家庭和婚姻中也不再存在強烈的父權意識。當今,女性已經成為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她們不僅擁有更多的家庭權力,還擁有更多的發言權,這大大顛覆了過去以男性為首的傳統,使得夫妻之間的權力平等、言論自由得到了更大的保障?!缎e離》講述了“一手遮天”的母親童文潔如何處理朵朵的教育問題的故事。童文潔在家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包括雇傭家庭輔導老師、決定朵朵是否去海外讀書、給朵朵安排補習課程等。盡管朵朵的父親對童文潔的決定和行為持保守態度,但他仍會考慮童文潔的需求和意愿?!痘屫埌帧放鹘钱厔倌性谏婕芭c孩子有關的很多事情時也是與丈夫羅素針鋒相對。在《都挺好》中,當丈夫表現出超越自身能力的愚孝時,大嫂吳非沒有采取傳統的順從做法,而是展現出了現代女性的智慧和獨立。相比之下,二嫂朱麗的性格更加堅強、果斷、果敢。朱麗的丈夫蘇明成是一個自私的“媽寶男”,他認為父母的付出就是理所當然。然而,朱麗主動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并以實際行動來節約開支,照顧老人,展示出了蘇明成作為丈夫從未有過的獨立和責任感。面對婚后生活中的種種瑣碎和矛盾,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強抗爭,而不是無助地哭泣。一個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擁有時尚服飾、精致飾品的獨立現代女性,就這樣完美地展示給觀眾。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正逐漸擺脫傳統的社會觀念,走向更加平等的社會。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大眾傳媒也越來越以更加客觀的方式傳遞兩性之間的真實情感。家庭題材電視劇通過夫妻關系的敘事邏輯,向觀眾傳達了個體意識的重要性和性別平等意識的現實性思維。

(二)呈現代際沖突的敘事邏輯

電視劇是對生活的藝術化呈現,既然在現實生活中代際沖突無處不在,那么在電視劇中自然也不乏代際現象,尤其在以講述家庭事件為主題的家庭題材電視劇中??梢哉f,代際沖突已經成為家庭題材電視劇重要的敘事邏輯之一。

伴隨時間的推移,由于國民經濟的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獲得了極大改善。這使得許多人開始更加重視自己的獨立性,而傳統的大型家族結構難以滿足這一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由夫妻二人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小家庭模式開始在中國的家庭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小型家庭的興起標志著早期封建宗族家庭模式正在逐漸消失,婚姻和家庭的核心從原本的父權制度發展到更加平等的夫妻關系,出現了倫理重心位移的現象,也使人們的道德觀念發生改變。經濟基礎的不斷演進,使得文化環境的復雜性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傳統價值觀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傳統的道德倫理規范由于經濟社會急速變化受到質疑;另一方面,當今新的家庭倫理還尚未完善和成熟,無法更好地指導人們的家庭生活。

由于社會價值觀的紊亂和社會道德價值的分化,在家庭內部形成的個人心理就會產生情感困惑。小家庭的出現影響了植根于傳統大家庭的倫理觀念。一方面,受經濟社會急速變化引發的價值觀變化沖擊,父母和孩子之間由于新舊觀念產生對立,家庭和個人往往都受到新時代思想的影響,這就導致了習慣、生活和道德觀念的代際沖突。另一方面,隨著年輕人踏入職場和結婚,他們獨立于原生家庭之外,已經與父母形成了一定的距離,而受傳統大家庭思想的影響,父母仍然習慣于依賴孩子。

此時,現實題材家庭劇為觀眾提供了大量的現實生活樣本,以代際沖突為敘事邏輯描述家庭關系是對當下社會情感失序的現實描寫。比如《小歡喜》刻畫了三組對立人物關系,講述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由于教育觀念不同而產生的矛盾。母親童文潔總是因為兒子方一凡的學習成績問題鬧得全家雞飛狗跳。喬英子被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宋倩嚴格管理,飽受束縛,在母親的清華大學夢、北京大學夢和喬英子的南京大學夢之間經常產生沖突。喬英子謹小慎微地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最終仍然無法擺脫與母親的思想矛盾,最終患上抑郁癥。季勝利和季楊楊之間的矛盾也很激烈,季勝利指出兒子的學習表現糟糕,而季楊楊也抱怨父親只注重權力而忽略他的感受。在《都挺好》中,蘇大強要面對的個人養老問題正是社會矛盾的焦點之一,其中的代際沖突是劇中矛盾的導火索。蘇大強和三個孩子之間的交往,以及三個孩子對待父親養老問題的態度,都暴露出了他們之間價值觀的差異。而蘇大強買房獨居一事和他與保姆蔡根花的愛情故事都揭示了兩代人婚姻觀與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兒女們認為父親所做的這一切是極端荒謬的行徑。僅僅就黃昏戀事件而言,我們就可以看出兩代人思維邏輯的巨大差異。當蘇大強拋開利益糾葛,僅僅以精神需求為基礎來考慮自身的婚戀問題時,子女們卻以利益為重,評估父親的愛情的真實性和純潔性。由于兩代人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固有觀念在實際沖突中最終演變成無法調和的家庭矛盾。

社會的思想觀念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從微觀角度來看,社會的發展促使子女們更早地喚醒他們的個人意識和權利意識,他們的成長速度也比以往身處大家庭時的年輕人更快,但是這也導致了代際矛盾沖突的出現。然而,家庭題材電視劇并不局限于呈現代際沖突式的敘事邏輯,而是借助劇情和人物設定來反映現實和警醒觀眾,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來探究父母和子女各自承受的壓力,并深入探討現代家庭和社會問題。

(三)家庭結構轉變帶來沖突的敘事邏輯

藝術作品折射著大眾共通的思想觀念,它受文學藝術的意識形態主導,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或表現紛繁而微妙的社會現實和社會關系,正因如此,電視劇也被認為是一面可以揭示當下社會本相的鏡子。不同歷史時期以及不同社會背景對家庭題材電視劇產生了不同影響,家庭題材電視劇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反映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正是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呈現家庭結構變化的原因。

從選材上來看,家庭題材電視劇與普通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婚姻、子女教育、贍養問題等貫穿普通人一生的話題,都會出現在劇中。而家庭題材電視劇之所以受到觀眾的喜愛,就是因為這種敘事邏輯與觀眾的觀影心理相契合。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家庭由于社會變遷呈現出全新面貌。從宏觀上看,中國家庭有三種顯著的發展趨勢:一是家庭結構小型化與規模簡化;二是家庭的老年化和居住方式的轉變;三是越來越多的非傳統類型家庭出現。中國家庭的這些新變化違背了傳統家庭倫理秩序,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非傳統類型家庭的出現,如丁克家庭、空巢家庭等新型的家庭形態,以及獨立的小家庭逐漸取代傳統的復合式大家庭,新的穩定可靠的家庭倫理還未形成,而家庭功能和結構卻已發生巨大變化,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社會道德問題和社會倫理問題就成為社會的焦點而備受關注。如《親愛的小孩》沒有對生活加以粉飾和美化,而是將敘事邏輯建立在了濃縮現實的基礎上。該劇講述了方一諾和肖路離婚并各自重組家庭,二人各自平靜的生活因孩子罹患惡疾被擾亂,幾個重組家庭從爭吵轉向和解,重新攜手與命運奮起抗爭的故事?!抖纪谩分?蘇大強的妻子突然離世,他決定與子女同住,居家養老,但兩輩人的生活習慣存在很大差異,子女又忙于工作,沒有時間照顧他,因此子女建議父親去養老院接受科學的養老服務,可是兩代人不同的思想觀念使得蘇大強認為這樣做是子女不孝?!缎∶艏摇氛辗髁酥心耆说膼矍榕c精神世界。劉小敏和陳卓必須在復雜的倫理關系中靈活應對,以維護各自家庭的穩定。他們計劃重新組建新家庭時,除了要面對前任和孩子的挑戰外,還必須小心應對家庭社會關系的變化,因為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這道出了中年再婚男女的辛酸。

采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對社會公共議題或家庭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挖掘和呈現,是家庭題材電視劇創作的基本共識。為觀眾提供真實的共情和感悟,也是這些作品追求的目標。身處特定時代背景之下的受眾由于可以通過家庭題材電視劇的演變與發展看到時代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所以能對這一時代背景下的家庭題材電視劇產生共同的心理期待。家庭題材電視劇關注原生家庭的變化、家庭結構的轉型、社會的變遷,這正是觸碰到了現代人群的“靈魂褶皺”,把握住了現代人的情感痛點,這樣的敘事邏輯貫穿在電視劇中才能成為觀眾追捧的焦點,引發觀眾關于時代命題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四、敘事空間裹挾現實意蘊

“空間的生產”概念不僅僅指人類創造的物質空間,它還涉及矛盾和符號意義,這是列斐伏爾的獨到見解。通過矛盾、沖突等形式,“空間的生產”重新構建了物質空間的社會關系,通過運用語言符號,“空間的生產”也形成了一種空間性的修辭關系。①

優秀的家庭題材電視劇作品,往往通過想象與建構家和城市的空間及裹挾強烈的戲劇沖突和現實意蘊,來隱喻現實社會各種復雜的關系,從而演繹出多個真實而又典型的家庭故事?!翱臻g不再是一種獨立于主體之外的、僅僅供主體廁身其間的無生命存在,而更是一種匯聚了‘主體性與客體性、抽象與具象、真實與想象、可知與不可知、重復與差異、精神與肉體、意識與無意識’的復雜體”[4]34。家庭題材電視劇的空間塑造是一種藝術創作,空間承載敘事功能,家庭題材電視劇通過對空間的建構與渲染、拆分與組合講述故事。在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各種元素交織成一個可以折射社會問題的棱鏡,這種多樣的空間共同參與了現代城市敘事話語的構建。

(一)城市空間

近幾十年來,隨著文化的進步,家庭題材電視劇逐漸和城市有了自然而然的聯系,而電視熒屏上對城市的書寫也就成了重要的一筆。城市作為家庭題材電視劇的故事背景,城市空間成了家庭題材電視劇中故事發生的核心場景。城市空間在當代電視劇中的言說,一方面肩負著故事的敘事功能,城市空間介入現代城市發展的敘述;另一方面,城市空間的言說中充斥著創作者自我的生存方式、社會意識以及自我生命的感知和意義。由此,電視屏幕上的城市空間就超越了單純的物質和歷史環境的層面,已經成為城市和人物之間一條強大的精神紐帶,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角色。城市本身也就成為一種審美對象,以其自身豐富的文化內涵創造了一種敘事情境。家庭題材電視劇中車水馬龍的城市場景不僅是一種場景的過渡,還暗示著一種高速的生活方式。璀璨的燈光和繁忙的城市景色不單是故事的敘事背景,也為觀眾想象城市平添了一份視覺奇觀,這城市景色也象征了劇中人物的生存空間,更是一種敘事情境。許多渴望實現夢想的年輕人正是被現代都市的多元、開放和時尚吸引,但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現代性體驗,現代都市也帶來人物內心歸屬感的缺失和巨大的空間焦慮。

如《心居》從人物到情節都還原與再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復雜生活體驗,是一部真實描繪上海城市發展的當代電視劇。劇中的主要人物都渴望在這座繁華的城市安家落戶?!缎木印方o予上海的矚目標簽就是上海是一座不少人“心向往之”的城市,他們心懷成為上海人的夢想,然后最終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該劇顯露出普通人在城市生活中面臨的艱辛,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對話言行都呈現了生活本真的一面。

(二)家庭空間

家庭題材電視劇以家庭生活為底版,它的空間場域不再是情節的附屬品,而是直接參與敘事的構建,成為推動情節發展、引發沖突的新動力?!鞍簿訕窐I”這一成語準確地詮釋了住房是中國家庭社會的主要支撐。隨著資本和土地的融合,符號價值開始主導住房空間的實際使用價值。隨后,住房逐漸從國家控制的分配轉向市場自由選擇,住房空間也被投入市場,演變成可交易的商品,異化為身份和地位的表征。這是伴隨著社會商業和經濟運行而出現的不可避免的情況。由于家庭成員的重組和空間的重新分配,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存在著“空間沖突”。家的居住空間自然成為敘事空間內的重要沖突點,也作為引發戲劇性沖突的原因,引導劇情的發展。

《都挺好》中蘇大強和蘇明成夫婦之間的矛盾不是因為經濟因素,而是蘇大強要與二兒子蘇明成一家同住打破了這對夫婦獨立的家庭空間。與父親住在同一個空間里,蘇明成夫婦需要回到自己的房間討論問題,聲音還不能太大。在狹窄的家庭空間中,夫妻之間的相親相愛的只能讓位于占據道德高地的孝道倫理。在這種夫妻完全失去獨立家庭空間的生活環境中,家庭矛盾經常出現?!缎木印分荚谟弥袊速I房這一至關重要的人生命題來探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來自安徽的馮曉琴帶著未婚夫的遺腹子嫁入顧家,馮曉琴在顧家屋檐下如履薄冰又不忘維護自己的尊嚴,她所做的并不只是在顧家養兒育女,她還擁有自己獨立的家庭空間,用房產證來實現家庭的社會階層跨越。

不難看出,在近些年的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家庭空間物理屬性在敘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空間在家庭的變化發展中體現著越發重要的功效。家庭題材電視劇中家庭空間直接參與了家庭從誕生到解散的整個過程。除去情感因素、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家庭空間在維護婚姻和穩定家庭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家庭空間是家庭題材電視劇空間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賦予了作品一定的空間文化內涵,近年來優秀的家庭題材電視劇成功地反映了家庭空間的社會現實性。

(三)心理空間

心理空間是劇中人物內心世界的真實映照,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往往暗喻作品主要的戲劇沖突。以家庭題材為藍本展示的心理空間呈現家庭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描繪劇中人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戲劇沖突在心理空間場景的詮釋中迸發激情?!抖纪谩分谐赡旰蟮奶K明玉在與二哥蘇明成的爭吵中,由于被誤解而遭到二哥毆打。在作品中,蘇明玉的遭遇不僅僅局限于當下的暴力,更多的是腦中不斷閃回的童年時哥哥欺凌她的場景。蘇明玉還總是夢見自己小時候被二哥蘇明成欺辱的場景,這與故事的敘事相呼應。而觀眾在她開始尋求復仇之前,就早已窺探到了她心理空間中的狂風暴雨,這就自然引出了后續的戲劇沖突?!缎∩岬谩分械淖佑茝男【托母是樵傅亟邮堋盎尅碧镉陯沟某敖逃?早早地從起跑線開始就遠超同齡人,接受各種校外培訓班的金牌輔導,獎狀與證書可謂等身,小小年紀就為父母在家長圈賺足了面子。即便如此,母親田雨嵐仍舊狹隘地終止了兒子每周踢半小時足球、功課之余開展生物研究等活動,在兒子成績下降時,多處尋找所謂的“補課大神”。子悠一直受“唯成績論”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加上田雨嵐持續施加的壓力,他變得越來越抑郁,由于無法得到真正的放松和玩耍,子悠產生了虛幻的想象。一個虛幻的玩伴大龍鼓勵他抗拒學習、撕毀試卷,放飛自我。這時的大龍,其實是子悠內心對真正解放的強烈渴望。該劇通過描繪這樣的心理空間,暴露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法的弊端。

心理空間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禁錮著人們的內心,另一方面也激發了人們掙脫束縛的渴望,這兩股矛盾的力量引發了觀眾的思考。心理空間的敘事表達將現實矛盾刻畫得淋漓盡致,具有象征性和批判性的意味。

五、結語

綜上所述,當下中國家庭題材電視劇的敘事在探討時代性的個人人生內容與社會整體風貌方面有較大的研究價值空間。家庭題材電視劇創作應立足現實、反映現實、思考現實,不僅要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更要堅持現實主義精神,直面現實人生,故事與時代同頻共振,彰顯現實關懷,創造精品力作。

① 列斐伏爾的核心觀點是:空間的生產可以分為“空間實踐”“空間表象”“表征性空間”三個辯證地聯系著的維度,這個三重的辯證關系又是被雙重地規定著從而被雙重地設計出來的,一方面是現象學的,另一方面則是語言學或者符號學的。詳見〔法〕亨利·列斐伏爾著、劉懷玉等譯《空間的生產》,商務印書館,2022年版。

猜你喜歡
題材家庭空間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6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廣電總局關于2015年3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通知
廣電總局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信息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