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困境與策略

2023-04-20 03:16張周濤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培育農民培訓

■張周濤

(東莞開放大學,廣東 東莞 523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率逐年提高,相較于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廣大農村地區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落后于城市發展的腳步。作為推進鄉村發展重要保障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將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保障。新型職業農民最早在2012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1],在2021 年《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中央部門明確指出新型職業農民對于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2]。目前,鄉村人才短缺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重要因素,雖然相關部門已采取相關措施,但是距離鄉村發展的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要直面問題,尋求解決辦法,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不斷前進。鄉村振興戰略使鄉村整體的發展,缺少某一個方面都是不均衡不充分的,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是貫徹落實人才振興具體要求的重要舉措。不同于傳統農民,新型職業農民代表著農民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更體現著職業的身份。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為適應農村發展的新環境、新任務,需要農民在多個方面實現綜合發展。目前,新型職業農民范圍廣泛,不僅指傳統農民,而且包含高校畢業生、企業家、致富帶頭人等,這些新型群體的加入為加快農村發展注入活力,是農業生產規?;?、集約化、智能化的重要保證,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改革開放必經階段。

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義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在總人口中仍占有較大比重,在鄉村振興總要求中農民是重要的核心,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對鄉村振興有重要的意義。

(一)助推農村產業發展

一方面,新型職業農民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的升級,這是因為新型職業農民進過了專業化的教育培訓,具有將農業和服務業結合的潛質,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促成農村產業的集約化、規?;a;另一方面,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可以大幅度的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應用水平,在經過培育后,新型職業農民具有了較高的職業素養,可以盡快的適應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創新鄉村產業的教育方式,實現產業的做大、做強。

(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是綠色發展的振興,這就要求在鄉村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生態保護和集約化發展。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作為農村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是實現這一要求的主力軍。相比較傳統農民注重經濟效益,新型職業農民在經過培育后,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綠色發展,更加注重成本的降低和資源的重復利用,減少對資源環境的損耗,發展綠色生態農業[3]。

(三)促進鄉村文化建設

鄉風文明的基礎是農村居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要想實現農村地區的長久發展,離不開思想的引領,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的引導作用,在他們積極的示范下,促使農村地區移風易俗,改變落后封建等不良思想。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過程中,其大都掌握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先進的思想素養,且屬于此領域的佼佼者,這讓他們具有較強的榜樣示范作用,因而在一定的范圍內具有較強的引導力。因此,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過程中可以較好地促進鄉風文明的建設。

(四)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促進鄉村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來實現往往達不到最終的目的。因此,要加大宣傳指引力度,幫助農村居民參與到農村社會治理中。在傳統觀念中,農戶大多以個體為單位進行生產生活,這導致了村集體經濟實力不強,農戶之間的交流不多,集體意識不強,小農思想嚴重,對村公共事務的參與熱情不高。但是新型職業農民與傳統農民又有許多不同,其接受了先進的教育和觀念,參與集體事務的積極性較高,更愿意參與政策的制定中來,對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刻,可以對政策做出更快的反饋和理解,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政策與法治的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地區的社會綜合治理能力,更好的促進農村的自我管理。

(五)實現農村綜合發展

要想實現農村地區的綜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是關鍵。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可以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新型職業農民身份更像是一名企業家,他們可以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村民致富增收。此外,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過程中還可以實現對農村地區的“造血作用”,在他們的帶動作用下,可以幫助農民盡快掌握新的技術,提高農業生產的市場化水平,提升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從整體上提升農業生產的收入。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現實困境

(一)職業認同度不高

雖然新型職業農民為廣大農村地區繪制了新的發展藍圖,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往往出現人們對農民這個職業的認同度不高的情況,出現崗位等人的現象,影響了大量優秀人才加入新型職業農民的隊伍之中,具體來講,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更多的被賦予身份的象征而非職業的代表。雖然我國經濟社會得到的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人們對農民身份的看法仍然存在偏見,導致農民很難快速的融入城市社會之中,加之生活習慣和職業習慣的差異性,導致在城市發展中逐漸被邊緣化。在此種概念和現實社會的作用下,很多農村青年在走出農村地區后會選擇在城市工作生活,很少返回農村進行鄉村建設,這導致了農村地區人才匱乏,發展后勁不足。據中科院發布的《2022 年中國新業態與新就業青年調查報告》顯示,農村地區青年學歷越高其返鄉就業的意愿就越低[4],從側面說明了農村及農民在大眾心中的尷尬的地位。另一方面,職業農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據《2022 年中國新業態與新就業青年調查報告》顯示,月收入在1 萬元及以上比例的新型職業農民占新業態青年群體人數的24.8%,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的新型職業農民占新業態青年群體人數的17.3%[4],這體現出新型職業農民收入分布不均衡且內部差異較大的問題。再加上農業生產的周期較長,回報率受到市場、天氣的影響較大,種種因素制約著新型職業農民的收入,間接影響了農民職業的市場吸引度。

(二)農民的參與度不高

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技術和知識的掌握難度高相對影響著農民參與相關培訓的積極度。新型職業農民要求農民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術,掌握知識和技術的深度直接影響著最終的培育結果。農民在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方面千差萬別,在獲取農業信息技術方面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5]。除此之外,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民普遍存在小農思想,在一定安穩時期內會對安樂于目前的現狀,對新型科技和技術不感興趣,缺乏獲取技能的進取心和積極性。這導致了其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過程中學不到真正的知識和技能。除此之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相關技能認定和審批方面還存在問題,流程耗時過長影響著農民參與的積極性。第二,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社保體系和養老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而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新概念,與之相關的教育、醫療、保險等方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明確,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周期長,需要投入較多的精力來學習,導致農民對此持觀望狀態。另外,目前,廣大農村地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在面對天災人禍時顯得力不從心,無法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供安靜的環境。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監管不力、資金缺乏、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不足以為新型職業農民的長久發展提供有力的環境保障,也變向的影響著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三)培訓質量不高

培訓質量不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設計領域較廣、需要多個部門協調合作,比如,農業、農村、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協同發力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新型事物目前在我國尚未公布統一的培育體系和考核方案,導致了各地依據自身條件設立了不同的培訓內容和考核標準。管理的混亂使每個地區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水平參差不齊。另外,政府部門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宣傳力度不強、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農民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學習的緊迫性和動力,影響著培訓的實效。第二,培訓方式較為單一。綜合來看,目前各地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大多采用傳統的說課式教學方式,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無法體現出農民的主體性,培育效果無法得到保障,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足。此外,過分追求理論教學的培育方式,或者實踐占培育總過程的比重較低的弊端,無法保障每一個農民都可以真真掌握技術,并將掌握的技術應用到實踐生產中。第三,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育過程中缺乏各方協調,僅依靠政府進行組織,因此,在資金和技術方面與實際的需要必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合作,形成良好的循環,并建立完善的培育體系,才可以達到最大的效果。

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策略

(一)健全職業培訓機制

1.培訓內容多樣化

在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內容時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特點,將農業、技術、科技的充分結合,實現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和精細化。第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進行數字化鄉村的建設,在培訓過程中注重培育農民數字思維,促進農業生產中數字技術的應用,同時要強化科技在培訓中的比重,內化農民的科學涵養,提高農業生產中科學技術的含量。第二,在培訓過程中進行文化知識的普及,融入人文素養,在文化培訓中結合思政、生態、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提升農民的文化涵養。第三,要培養農民的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加強農民參與共建新型職業農民體系的內在動力。

2.培訓方式多元化

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過程中,要摒棄傳統“大水漫灌”式的培訓方式,注重“理論+實踐”的培訓方式,多采用實踐教學的方式,使農民盡快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農業實踐中。還應該采用“分層培訓法”,按照需求和能力分成不同的培訓層級,因材施教,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除了線下教學之外,還應該成功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實現隨時隨地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減少因培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要建立相關知識和技術的線上教學平臺,將農民急需的、實用的知識制作成教學片,幫助農民時時學習、時時參考。在人工智能的時代,還應該引入虛擬模擬等設備,讓學員身臨其境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提升農民對培訓技能的獲得感[6]。

3.考核機制體系化

要完善培訓考核、獎勵機制,提升培訓的效果。需要設立體系化的考核機制,將考核機制融入培訓的全過程。第一,考核的時時化,根據階段性培訓計劃,對農民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水平進行考核,頒發階段性結業證書,實行階梯式晉升機制,帶動農民的積極性。第二,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指標,將指標納入相應職能部門的考核機制中,提升主辦方的責任感,提高培訓效果。第三,實行時時跟蹤式的服務機制,了解農民的培訓效果,督促培訓雙方履職盡責,將培訓結果落到實處。第四,建立一整套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技能晉升的機制,按照技術掌握程度、接受學習程度、應用能力的綜合考察情況,給予不同程度農民不同的稱號和證書,并作為其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參考資質,級別越高在農業生產中的話語權越重,以此來激發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動力。

(二)打造多方參與共建的機制

1.政府主導

政府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輿論引導和宣傳造勢,強化農民的職業認同感,深化農民職業在社會職業中的融入程度,提供其在社會面的感知力。一方面,政府要順應數字時代發展的要求,引導農民學習數字技術、應用數字技術,鼓勵農民實現農業生產的集約化、規?;?,構建現代化的生產體系。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鼓勵農民創新經營和管理模式,提升農業生產的市場化水平,提升農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政府還應該發揮市場的作用,及時指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多樣化的種植模式,提升農民抗風險的能力同時,加強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提升農業附加值。政府還應該在政策方面給予扶持,鼓勵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加強資金方面的支持,帶動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中落地生根,發揮積極作用。

2.典型引領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才的振興。要積極樹立先進典型案例,以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未來農村發展的主力軍,要準確定位自身的歷史地位,結合時代發展需要,要有終身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滿足鄉村快速發展的需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新型職業農民提出新的歷史使命,要用好先進典型的輻射作用,在生產實踐中以身作則地引導農民“該怎么做、做什么”。政府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樹立新型職業農民典型案例,如種植大戶、創新能手等,讓這些懂技術、懂政策的人作為榜樣引導農民在生產生活中應用新科技、新技術。另外,還應該充分發揮這些人在鄉村中穩定劑的作用,在指導農民發揮科技優勢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到鄉村建設中。

3.校企聯動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要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第一,高校要增設與農村、農業相關的課程,順應時代潮流,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之中。高校應當發揮產學優勢,與當地政府合作開展培訓工作,結合區域特點,有針對性的創辦特色培訓內容,擴大培訓范圍,使農民可以得到有效的培訓。第二,高??梢栽趯W校內部開設專門的培訓班,定期組織農民代表來校進行培訓,在這期間利用高校豐富的資源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高校的育人優勢。第三,高??梢岳眯F蠛献鞯膬瀯?,依托企業打造實訓基地,開展與農業有關的實踐實訓,在這期間農民可以開闊視野,獲得實踐能力,另外,企業還可以在其中發現優秀人才,吸納到企業之中,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學校、企業、鄉村三者合力既可以提升院校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又能為涉農企業培養更加符合要求的人才[7]。

4.借鑒國外

新時期,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鄉村也是市場的主體,因此,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鄉村的發展,合理的利用外資也是促進鄉村發展的措施之一。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過程下,可以采用“走出去”的戰略,借鑒國外鄉村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案例,指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邀請國外先進的公司成員指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內容和體系建設,利用國外成熟的案例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進程的提升。另外,在總結正向案例的同時,還應該積極總結國外失敗的案例,發現其中的問題,在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避免這類問題的出現,使我們減少不必要的彎路,實現培育效果的最大化??傊?,在借鑒國外案例的同時,要按照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優化提升,避免出現水土不服的局面。

(三)完善保障體系

1.法律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長久開展,需要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供法律保證。第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鄉村發展相互融合,確保此項工作的開展有制度可依。第二,政府要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鋪磚開路,對鄉村新型經濟形式及時提供政策保障。為了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在進行農業生產時有充分資源和市場可以利用,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村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鄉村振興需要產業作為支撐,因此,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需要從制度的角度來審視發展環境,只有在法律層面有堅實的后盾,才可以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發展“吃下定心丸”。

2.資金保障

資金是維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要想加強資金保障體系的完備,需多方合力。第一,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關的政策、補貼、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第二,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拓展資金的來源渠道,以此為該項工作保障充足的資金。同時,還應該強化審計力度,加強資金使用的審批和監管,對發現的問題預計糾正,保證資金的使用符合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第三,要建立一整套金融服務體系,及時對農民的貸款需求作出回應,做到快事快辦,滿足各層次農民合理的資金需求,使農民在生產生活中能夠及時獲取資金。

3.社會服務保障

社會服務是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最后一公里”。良好的社會服務可以滿足農業生產多樣化的需求,提升農業發展的韌性。社會服務需要建立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并配套相關的平臺建設和服務建設,在各系統完備的情況下,能為農村提供完備的社會化服務。第一,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的檔案,通過收集農民信息,確定“一戶一策”的服務體系,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動態跟蹤,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保障。第二,借助社會化服務,時時掌握農民接受培訓的情況、資金的使用情況等,確保各項職能落到實處。第三,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指導、業務查詢等各項服務,全方位地實現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服務。

4.心理援助

在重視人文關懷的今天,需要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心理援助。不同于傳統農民,新型職業農民需要面對復雜的事務,因此,需要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心里干預,消除風險隱患。第一,政府要在各鄉鎮設立心理輔導站,聘請專業人士以定期巡診的方式,對轄區內農民提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咨詢,幫助農民打開心結調節情緒,消除矛盾糾紛。第二,在面對自然災害或者突發事故時及時開展心理干預活動,幫助農民盡快消除心理壓力,穩定情緒。第三,政府和社會組織要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宣傳和講座,確保農民在職業技能和心理健康方面不出問題,他們樹立新時期發展意識,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8]。

四、結語

進入新時代,解決農民、農業、農村問題是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農業大國,鄉村的發展和振興關乎著我國的健康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是踐行人才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實現農村發展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在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方面還存在職業認同度不高、農民參與度不高、培訓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制約著這項工作的深入有序開展,不利于實現農村人才振興。因此,在面對這些突出問題的情況下,要從培訓體系、保障體系和共建體系方面實現聯動和創新,將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力量融入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中,激發大眾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積極性,不斷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實現農民、農業、農村三者的良性發展。

猜你喜歡
培育農民培訓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