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與文化雙重并舉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2023-04-20 04:14戴東新
電大理工 2023年4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

戴東新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沈陽 110034)

0 引言

大學英語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以下簡稱《指南》)闡述了大學英語課程開設的兩方面意義:對學生而言,開闊學生的國際意識、促進跨文化知識積淀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國家而言,推動政治、經濟和對外人文交流方面的優質人才資源的培養[1]。另外,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有效突破了部門之間、學院之間、專業之間的壁壘,有利于為國家培養‘一精多會’和‘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國際化人才[2]?!边@些都說明教育部在有關指導性文件中對大學英語課程的培養目標進行了設定。正是對大學英語重要性的認識,很多高校在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和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相繼進行了改革與創新。這些改革的意識和舉措勢必會面對一定的障礙,因為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將重點放在語言學習方面,即使有了文化學習的意識,但通常情況下也是過分強調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文化內容的深入思考和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學資源通常情況下是對教學內容的淺層補充:“受制于教學理念、課程安排和教師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引入的多媒體資源也僅僅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形象化補充[3]?!?/p>

針對大學英語培養目標的革新與傳統教學觀念的挑戰,有必要進一步澄清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革新理念和實踐,闡釋語言與文化雙重教學任務并行的教學改革實施節點,從而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實施提供一些實踐的空間。

1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理念和實踐

1.1 英語四、六級成績影響的變化

四、六級考試考核修完大學英語相應階段課程的在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16 年修訂版,后面簡稱《大綱》)的前言部分指出:“考試委員會將對調整后的四、六級考試的效度和信度在實施過程中作進一步驗證,不斷完善考試,……使考試適應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和測試的現狀,更好地服務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4]?!薄洞缶V》當時參照的是《指南》(2015 年版),在時間上落后于2020 版《指南》,雖然在修訂時考慮到了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服務,但是在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和國家需求方面還亟須修改與考量。

2016 版《大綱》讓用人單位了解了四、六級試卷的結構、形式和內容,也出現了以下現象:社會機構招收職員時經常將四、六級英語通過與否作為考核標準之一;在很多學校四、六級考試成績成為畢業指標;有些高校的某些專業研究生的報考條件中添加了大學英語四級分數的限定標準,還有一些學校的某些專業,例如醫學專業在考研調劑時規定“同等條件下有大學英語六級證書的考生優先”。

但是,最近越來越多的高校不再將其作為畢業指標,同等學力考研和四級證書在很多雙非學校和一些雙一流院校已經解綁。這說明鑒于時代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從一貫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向語言和文化應用能力方向轉變。

1.2 以學術英語能力提升為培養目標

《指南》中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的理念指導著教學實踐。很多高校在學生完成了基礎英語學習后,著手建設學術英語課程,結合專業發展的需求,以學術英語為發展目標進行教學改革。此種改革需要從學生、教師、教材、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進而培養高素質英語應用型人才。

對于學術英語教學轉向的研究日益加深。高翼評論蔡基剛的《由通用英語向學術英語教學范式轉移研究》一書時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將學術英語作為主導課程的必要性,以及學術英語和通用英語教學的相關性[5]??椎铝练治隽送ㄓ糜⒄Z向學術英語教學范式的轉向,與二語學習的動機緊密相關,這些動機包括:專業提升的動機,一些課程需要學術英語閱讀和寫作;學習情境動機,諸如需要聽懂專業英語學術報告;與個人發展相關,獲得深造機會;與發展中國,發展國際科技視野的國家情懷相關[6]。這些都表明學術英語為學生進行專業領域學習和實際場景工作提供服務。

學術英語教學轉向與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語通識教育和文化內容融合,這兩者的教學目標一致。學術英語教學應該為大學生未來從事的專業領域服務,為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服務,這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1.3 以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為培養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旨在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升其交際能力?!吨改稀分赋觯骸按髮W英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瓕W生可通過英語學習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加強對中外文化異同的認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7]?!被诖?,很多高校開設了作為通識課的跨文化交際課程,著眼于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國際視野、開放和包容態度與思辨能力的人才,突破對大學英語作為“唯工具性”載體的認知。

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理解文化現象時,應該樹立文化批判意識。一定不能全盤接受和遵循對方的文化標準,徹底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文秋芳對跨文化交際課程的開設進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不能過分強調國際化和多元化,而忽略了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傳播;跨文化交際課程是文明互鑒的交流平臺,要充分發揮其育人的作用[8]??缥幕浑H意味著兩種文化在交流時不能完全脫離各自的母語文化背景,高校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是文化交流和國家發展的需要。

2 語言文化并舉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2.1 教材選擇與教學規劃

學校應該對選擇的教材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理論實踐課和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教材應該發揮育人作用,教學目標應準確定位,課程設置既要有整體的教學計劃,也要有細致的教學部署。本著從基礎向提高再向發展的教學規劃,在大學英語基礎篇完成后,下一學年可以設置高階英語、國才、跨文化交際與學術英語等課程,提升其學術語言應用能力。

跨文化交際教材的編寫需要中華文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入,應突破一貫關注中英文化相比照的局限,為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供豐富的資源。通常傳統教材的課后練習強調對詞匯或語法要點進行鞏固。對此,一些教材編寫者考慮到了語言和文化學習的雙重任務,除了設計相關的語言練習外,也設計了針對主題內容進行批判性思維的練習,以及與聽說結合的關于主題內容的文化知識延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教材,從《新一代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基礎篇、提高篇、發展篇)到后續文化類課程《跨文化交際:中英文化對比》《英語暢談中國文化》《中華文化英語教程》以及《跨文化國際傳播英語教程》,這些教材的設計反映了語言離不開文化,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也離不開文化教學。教材的這種設計理念既考慮到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提升,也考慮到了其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值得提倡。

2.2 教師全面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其能力和素養直接影響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這就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應給予完善。郭欣闡釋了高校為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對其進行培訓時,要重視教師對中華文化的英語表述能力和內涵解讀能力[9]。這對大學英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術英語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的跨文化能力應該表現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三方面,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在情感上要對異文化具有包容性、跨文化敏感性和移情能力,激發學生跨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在認知上,與教學相結合,加深對跨文化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行為上為學生創造跨文化學習的機會[10]。

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教師素養提升機制,通過培訓、再教育和研修活動,為教師提供提升教學水平的機會。首先,學校提供資金鼓勵教師國內外進修,參加外教社和外研社等舉辦的教師研修活動。其次,加強校內外院系和部門間的合作,共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研究生院可以將專業學位案例發給各學院的主管領導、導師和研究生,為專業學位教學賦能。另外,還應該組建教研與科研梯隊,讓青年教師快速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在課程思政方面,教師可以在線報名參加外語教學研修活動,本著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原則,文化賦能外語教學的視角,結合當代理解中外文化內涵的背景,進而優化課程設計,提升教研能力,為國家培養應用型人才。

2.3 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推進深度學習

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英語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開闊其國際視野,提升其學術英語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涉及多個人文學科和科技領域。學生保持英語學習興趣有助于自身進行有深度的主題內容學習,而學科知識會激發其興趣和熱情的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輸入環境,創設真實語境,讓學生感受到英語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11]?!闭Z言文化學習可以促進學科教學與育人,這需要將比較復雜的語言信息融入到基于認知結構的深度學習中。另外,還應該讓學生在潛意識認知、直覺思維和變革性語言學習方面達到一定水平,認識到語言不是一個受預定義規則控制的靜態系統,而是通過交流產生的自適應系統,對語言的死記硬背并不能確保其有自發說話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應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該促進其學習方法的創新與語言文化綜合能力的提升。合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和教學活動會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潛力,提升其語言文化的理解力和應用能力。為了促進學生對相關主題內容感知的主動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演講、課題研討、辯論賽等活動,提升其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

2.4 語言與文化相結合的CBI教學應用

語言和文化雙重教學任務并舉,需要妥善的教學模式。內容依托式教學(CBI,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指通過語言學習來交流相關的內容或主題。在進行內容學習時,使用的是母語以外的語言作為知識獲取和擴展的工具,進而發展其目標語能力。這更符合最初學習第一語言和提升語言能力的自然方式。張德祿分析了這種教學視角“持續繁榮的原因在于其具有反映語言學習本質的特性:語言的形式和意義,即表達和內容不能分離[12]?!?/p>

內容依托式教學可以讓學生用語言實現真正的學習目的,擴展知識,進而改善和滿足其一般的教育需求。學術英語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有價值的學習技能,如記筆記、做總結和從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等。在重新評估和重組這些信息時,學生能夠提升其思維能力,進而將之轉移到學科學習中。內容依托式教學強調語言教學與特定學科的聯系,教學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某一學科知識,它將語言學習和真實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在商務英語教學中,使用英語講解學科知識,將語言學習和商科教學結合起來,進一步促使學生用英語進行商務交流,從而提升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內容依托模式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僅僅基于語言學習,還應該重視文化主題的學習,將內容教學與語言學習相結合。教師應在語言、主題內容及兩者交叉的領域進行教學,其承擔的教學任務會有所增加,需要教師同時從兩方面滿足學生的需求。主題內容很可能來自學生和教師不太了解的科學、商業、電信、文學與科技等領域。語言和內容兼顧的雙重教學任務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突破慣常的教學思維模式,突破只重視詞匯與語法教學的壁壘,更重視教學主題內容和一定程度上的專業知識的講解和延展。在進行語言闡釋時,教師應該注意學術語言的保留和使用。學術語言更能流暢、富有邏輯地對學科內容進行解釋,表明前后句子的邏輯順序。語言的形式一旦改變,恐怕會引起意義的變化,這就為教師學術語言的使用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

3 結束語

語言和文化學習任務并行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旨在讓學生實現“知識創新”,“潛能發揮”和“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爸R創新”體現了學得知識后的深層理解和應用創新;“潛能發揮”表明獲得語言和文化技能后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全面發展”意味著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融語言和文化為一體的內容依托式大學英語教學讓學生在知識獲取、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方面有所發展,以此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術英語應用能力有效提升,值得堅持和深入。

猜你喜歡
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
情景交際
交際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