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應用型院校產教研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2023-04-20 08:43李世璽梁旭華
大眾科技 2023年11期
關鍵詞:盤龍教研應用型

李世璽 梁旭華 劉 雪 程 敏

地方應用型院校產教研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李世璽 梁旭華 劉 雪 程 敏

(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產教研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促進區域產業經濟提質增效、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科技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谄髽I的實際需求,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為目標,構建企業全過程參與的產教研融合和協同育人新模式。校企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教學團隊、教學資源、技術合作、實習實訓、創新創業等方面建設工作,助力區域健康醫藥產業集群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產業學院;人才培養;產教研融合;校企合作

引言

地方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承擔著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進入新時代以來,面對“雙一流”建設和現代本科職業教育的“前后夾擊”,如何在嚴峻的競爭環境中突圍、如何破解內生動力不足的限制、如何駛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成為了地方院校需要認真回答的“時代之問”。目前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成為了地方院校的基本定位,同時也是其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關鍵。建設地方一流應用型大學必須溯本求源,在實現產教研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產教研融合將社會生產、學校教學以及學術科研進行融合,以構建完善的教育生態系統[1-2]。目前大多數產教研融合和校企合作所創造的價值與我國新時代的產業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3]。因此,加快探索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產教研融合模式、校企合作路徑迫在眉睫。

產業學院的應運而生完美詮釋了“產”“教”“研”的深度融合。產業學院圍繞本區域產業布局,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不斷延伸和完善人才鏈,從而跑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筑牢行業發展的“壓艙石”。商洛學院與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現有校企合作平臺為基礎,整合、利用校企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以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為載體,共建盤龍產業學院。校企雙方圍繞秦嶺特色資源,結合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需求,開展相關基礎應用性研究和技術開發,推動區域健康醫藥產業集群優化升級;通過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 產教研融合現狀分析及研究意義

進入新時代以來,許多高校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也面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存在著教學質量下滑的窘境[4]。許多高校教師基于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福利待遇等現實考量,逐漸把工作重心從教學轉移到科研上來。由此引發的教學和科研長期失衡,不僅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更是嚴重制約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因此,探索如何將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把教學重心放在了教材知識的傳授上,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進入社會后難以快速勝任工作崗位,更談不上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產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主要途徑。國內眾多的地方院校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以及合作企業的實際需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產教融合實踐活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但是仍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5]。因此聚焦區域經濟和產業鏈的發展布局和現實需要,打造校企雙方命運共同體,探索符合多方利益訴求的產教融合模式是當務之急。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地方高校承擔著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然而我國地方高校在產研融合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科技交流與成果轉化情況不容樂觀[6]。許多高校的科研方向和發展定位與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脫節,致使其科學研究難以沖出“象牙塔”,科研成果難以落地生“金”。而大量中小型企業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一味求穩、畏葸不前,不敢嘗試地方高校的高質量技術成果。地方高校找不到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門路”,而地方企業也難以真正做到支持地方高校的高質量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找出合理的對策,促使地方高校真正為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服務。

2 強化校企聯動,創新協同育人策略

商洛學院以盤龍產業學院為紐帶,深化校企產教研融合。校企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創新創業、質量評價、文化傳承等方面建設工作,構建企業全過程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健康醫藥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2.1 深化校企合作,重構人才培養體系

商洛學院以盤龍產業學院為紐帶,深化產教研融合,引導企業深度參與實訓中心建設方案、校企“雙元”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方案的建設。校企雙方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等進行重構。強化“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課堂對接師傅,院長對接廠長”,構建以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體系,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產業要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積極打造服務于陜西健康醫藥產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孵化器”,培養“寬口徑、厚基礎、擅應用、精技能、勤創新”的新型產業人才,穩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校企合作促發展,協同培養育人才。校企雙方探索共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盤龍定制班”,積極開展校企“2+2”和“3+1”聯合培養模式試點工作。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育人模式,形成新的育人氛圍,協調人才培養過程中企業需求與人才內生發展需求,打通“人才培養、人才輸送、人才成長”環節,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無縫”連接。

2.2 強化頂層設計,提升專業建設質量

盤龍產業學院面向秦嶺地區健康醫藥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對標新工科專業建設標準,加強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構建嵌入中醫藥產業鏈的制藥工程專業育人體系。校企雙方按照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要求,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實際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產業學院以服務地方主導產業為目標,緊跟學科發展趨勢,產學研相結合,統籌通識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構建產教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研水平,不斷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和產教研融合力度,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建設中。此外,校企積極開展高層次,具有應用性、探索性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立項工作,積極促進教研與教改良性互動,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專業建設質量。

2.3 創新合作模式,共建高水平育人隊伍

盤龍產業學院遵循“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理念,采用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動態、柔性人事管理機制,探索出了校企人才雙向流動的靈活人事制度,搭建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質、高效率的技術研發和協同育人團隊。

校企雙方以盤龍產業學院為紐帶,建立校企人才互認運行機制,加強人員交流互通和雙向流動。產業學院建立了選聘企業業務骨干、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到學院任教的有效路徑,邀請其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現企業的優秀智力資源助力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同時還要實現高校的高層次智力資源賦能企業的創新發展。為此,一方面要加大校內教師轉型力度,學校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有計劃選送現有專任教師到盤龍藥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選派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為盤龍藥業進行員工技能培訓,引導學院師資隊伍向“雙師雙能型”轉變。另一方面,依托商洛學院?盤龍博士工作站,鼓勵高校教師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研發工作當中,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校企雙方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商洛學院在原料藥綠色制造、新型中藥復方制劑技術開發、藥用植物栽培、分離純化技術、天然藥物活性物質等方向與企業聯合開展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此外,校企積極開展項目化合作,共同申報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共同開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等,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廣度與深度,并實現常態化合作。目前產業學院已經建立生物醫藥創新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平臺1個、新型校企合作創新型研究團隊3個。校企雙方借助產業學院的創新平臺和創新團隊,積極推動科研創新成果的轉化落地,實現高校研究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揮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4 優化課程體系,推進課程思政育人實踐

盤龍產業學院以所服務的行業需求為導向,依托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改革優化課程體系,整合專業基礎課、主干課、核心課、專業技能應用和實驗實踐課,推動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課程群。產業學院圍繞“中藥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制藥設備與車間設計”等中藥制藥專業的核心課程,打造以創新為內核、以應用為導向的中藥課程群。此外校企集合雙方優勢資源合作開發優質課程,結合企業科研經驗和生產實踐經驗,及時把企業的技術性知識、制度性知識和文化性知識及時編制到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當中,開設諸如“制藥過程安全與環?!薄八幤飞a質量管理工程”“職業道德教育”“藥品營銷”等課程。同時不斷將科研的新理論、新技術引入教學過程當中,選擇、整合和重構學科知識體系和課程內容,增開“新藥開發過程”“藥品與生物制品檢驗”“制藥產業發展前沿”等課程,增加“藥物制劑仿真實驗”“專業技術創新訓練”“創新創業教育與訓練”和“制藥工程專業實驗”等實踐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截至目前學院已經獲批省級精品課程2門、陜西省線下一流課程1門、陜西高校網絡在線課程1門、校級一流課程1門、校級網絡在線課程1門、校級雙語示范課程1門。學院教師編寫教材3部,其中《生物化學實驗》入選應用型人才培養“十三五”規劃教材。

與此同時,產業學院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跨專業組建12個課程團隊。教學團隊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結合產業學院教師專業教育工作經驗以及藥物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總結凝練出制藥工程專業“遞進式”課程思政實施基本思路[7]。團隊成員按照知識、課程、專業、職業的內在邏輯關系“遞進式”開展思政教育,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等各環節融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知識認同感和課程認同感[8]。教學過程中以工匠精神塑造為靈魂,以盤龍優秀企業品牌形象為指引,積極融入盤龍集團的優秀企業文化,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和為社會主義事業奉獻自己力量的信念;通過融合中醫藥文化和藥物的社會價值,增強學生對中醫藥的民族自信心;通過強調對生命的敬畏與對社會的奉獻,構建牢固的專業道德底線,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職業認同感。

2.5 加強校企協同,改革理論實踐教學模式

盤龍產業學院緊密對接區域健康醫藥產業鏈,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以科研及技術服務為后盾,深化產教研融合,改革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式。校企共同開展教學工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啟發式、合作式、項目式等多種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同時積極將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成果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以科研的態度用于教學,以科研的方法施于教學,以科研的成果融于教學,將人才培養寓于科學研究之中,在科研創新的實踐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使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依托盤龍產業學院積極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把企業的科研項目作為人才培養重要載體,把企業實際需求作為畢業設計的選題來源,把企業的優秀技術管理人才作為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把企業的實習實訓基地作為實踐教學的課堂。對焦產業發展需求,構建循序漸進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的實習實訓模式,建立“認知實習→虛擬仿真實訓→專業課程實訓(課程設計)→創新創業訓練→綜合實習”分層遞進的立體化實習實訓教學內容體系[9],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 深化產教研融合,搭建協同育人平臺

盤龍產業學院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改革育人模式,深化產教研融合,努力打造“3平臺+1團隊+1基地”產教研一體化服務平臺。在商南林下立體種植縣域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商洛市秦嶺植物良種繁育中心的基礎上,建設中藥材資源繁育平臺,加大中藥材資源良種繁育和野生撫育力度,實現中藥材源頭質量可控。繼而在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新型研發平臺——陜西秦嶺特色生物資源產業技術研究院、省級秦嶺資源植物創新利用工程中心的基礎上,建設秦嶺生態康養產品研發平臺,深入開展理論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將企業生產實際和產品工藝嵌入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中,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積極完善“產教融合”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鏈條,促進產教研融合、協同育人,推動基礎研究、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創新人才培養與產學研合作模式。整合現有秦嶺(商洛)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產業學院資源,建設綠色食品分析檢測平臺,通過企業參與、校企攜手培養的方式,共同培養學生。在這三平臺的基礎上,成功打造陜西省秦嶺特色生物資源研發關鍵技術創新團隊。最后,結合專業課程實驗、畢業設計、創新創業競賽等實踐教學環節,開展秦嶺特色生物資源與健康產業相關專業“高校+產業+龍頭企業”協同育人的資源共享平臺實踐探索。最終將平臺建成西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生物資源產業技術成果孵化基地。

4 結論

本研究精準對接區域健康醫藥產業鏈,從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出發,依托盤龍產業學院,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服務地方產業鏈創新發展為核心,通過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和加強科研合作與成果轉化,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教研深度融合實踐路徑。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和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同時也能夠為企業提供大量高素質創新型專業人才和豐富的科研成果。本研究為應用型高校培養契合產業鏈創新發展的高質量人才提供了思路,同時也為省內外相關高校開展對接產業鏈的產教研融合研究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1] 郭娟,盧光躍,楊武軍,等. 地方行業高?;贠BE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J]. 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9(8): 1-5.

[2] 劉波,李禮,趙蓉. 科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與實踐[J]. 煤炭高等教育,2019,37(2): 86-91.

[3] 彭姍姍. 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20): 119-120.

[4] 張玉. 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再平衡[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 287-288.

[5] 江曉花. 我國產教研融合模式的實踐與創新[J]. 黨政論壇,2022(2): 55-57.

[6] 王威. 地方高??蒲谐晒c教學質量提升的長效機制[J]. 大學,2022(7): 34-37.

[7] 周華從,洪海龍,陳秋月,等. 制藥工程專業“遞進式”課程思政思考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21(36): 37-43.

[8] 李格,安雪姣,張慶華,等. 制藥工程實驗教學引入思政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J]. 廣州化工,2022,50(6): 237-239.

[9] 梁旭華,程敏,李筱玲. 協同育人背景下制藥工程專業實習實訓改革探索[J]. 商洛學院學報,2021(3): 87-92.

Research on the Deep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Produc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ng the economy.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capabilities, we aim to construct a new model of industry education research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at involves the entire process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jointly carry out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teams, teaching resources,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other construction work to ass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serv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industri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G642

A

1008-1151(2023)11-0169-04

2023-01-24

陜西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1BY160);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21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XGH21227);商洛學院教改項目(22jyjx102)。

李世璽(1987-),男,河南平頂山人,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講師,從事中藥納米制劑及藥物合成工藝研究工作。

程敏(1978-),女,陜西商洛人,商洛學院生物醫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從事中藥制劑及其藥效與作用機制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盤龍教研應用型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五(5)螢火蟲中隊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武漢盤龍廣場銀興影城
盤龍糕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小白兔采蘑菇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基于應用型的成本會計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