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壩州生態建設與保護的實踐與思考

2023-04-24 00:39李功豪
綠色天府 2023年11期
關鍵詞:阿壩州生態

○文/ 李功豪

寄語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和碳匯能力,為我們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森林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它對人類的貢獻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提供各種木材和經濟植物,同時也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護沙、調節氣候等作用,系“國之大者”。阿壩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新部署新要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生態建設與保護,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實踐與探索

阿壩州地處“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東南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阿壩州歷來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文明發展,經歷了“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到“既要金山銀山, 也要保住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變。特別是2018 年以來,阿壩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正確處理生態與發展、生態與民生、生態與穩定的關系,堅持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方面齊下功夫,大力做好“生態保護修復、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三篇文章,著力推動生態環境更加優良、生態產業更加興旺、人居環境更加優美,生態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一)緊扣“全域生態”,科學謀劃生態藍圖。堅定貫徹“四川一定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寫好”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戰略統籌、規劃引導,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堅持功能導向、系統布局,深入推進“多規合一”,策劃包裝一批重大生態修復保護支撐性工程,生態文明建設規劃體系漸趨完善。積極優化生態發展空間,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96萬平方公里,占全州國土面積的47.367%。著眼提升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空間管控單元,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推動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二)堅持“一增一減”,著力繪好生態底色。堅定貫徹“承擔起保護‘中華水塔’的重任”指示要求,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始終堅持“一增一減”原則,聚焦“增加林草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水源涵養量,減少水土流失面積、草場過載率、水體泥沙含量”,全力抓好生態建設與保護,不斷鞏固發展的綠色本底。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嚴格落實林長制、河 (湖)長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實施“綠化全州”行動,扎實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加快推進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實施“若爾蓋山水工程”、生態防護帶建設等重點工作,全州現有林地面積5855.34萬畝(森林面積3299.95萬畝),森林蓄積4.6 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6.5%,天然草原4728萬畝,林草綜合覆蓋率達85.6%,濕地881萬畝。累計治理干旱早河谷5.1萬余畝、治理沙化土地130萬余畝。阿壩州投入資金8665.87萬元,在沿黃四縣(完成生態防護帶建設741公里,栽植云杉33萬株、高山柳858萬株,虉草167萬株,撒播草種22萬公斤。到2025年,預計長江流城、黃河流域可分別累計減少泥沙輸送最91.2萬噸、7.2萬噸。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共計758項,完成整改733項,正在整改25項,整改率96.7%。其中:省級自然保護區專項督察問題255項,完成整改255項,整改率100%。

(三)圍繞“五業同優”,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堅定貫徹“要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指示要求,立足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特色農牧、清潔能源、民俗宗教文化、飛地經濟”五大產業。優先發展全域旅游,整體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積極打造“大九寨”“大熊貓”“大草原”“大長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遺址”“大禹故里”旅游品牌體系,創新推進文旅、綠旅、城旅、農旅、牧旅、體旅、交旅融合發展。2022年全州生態旅游達 3951088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1.61億元。截至7月26日,九寨溝景區共接待海內外游客201.6萬人次,同比增長211.34%。2023年7月21日,阿壩州四姑娘山景區迎來今年第10 0 萬名游客,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大關,成為繼九寨溝、黃龍景區之后,阿壩州第3個游客接待量破100萬人次的旅游景區。208個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標志,2022年新增“凈土阿壩”品牌產品50個、認證生產企業9個,部分品牌入選全省50大優質農產品。深入實施“文化+ ”戰略,積極開發人文教育、文旅產品、民族工藝等文創產業,成功舉辦紅原雅克音樂季、壤塘壤巴拉節等節慶活動,初步形成文化旅游、音樂演藝、非遺傳承等多類并存的文化產業體系。

問題與挑戰

雖然通過大量的工作,阿壩州生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是下一步工作的障礙、瓶頸和掣肘。

(一)生態治理任重道遠。生態治理一方面取決于原生環境特點,另一方面取決于生態治理能力。目前,阿壩州在這兩方面均面臨較大短板和不足:原生環境方面,亟待攻克“三帶共治”難題。阿壩州是全國地理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間的重要過渡地帶,地形多樣、特征明顯,大致可分為高原濕地與高寒草原帶、高山峽谷灌從與高山森林帶、干早與半干早河谷帶。近年來,在國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全州生態治理效果趨好,生環境明顯改善,但受全球氣候變化, 局部生態功能惡化,系統治理成本高、難度大、需求多。高原濕地與高寒草原帶,主要包括阿壩、紅原、若爾蓋、壤塘等地,是若爾蓋濕地組成部分,當前主要面臨“兩化三害”等問題。治理力度與退化形勢嚴重失衡,若不加緊治理,中國第二大草原混地生態功能將逐步弱化,勢必會導致長江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功能急劇減弱。高山峽谷灌叢與高山森林帶,主要包括馬爾康、金川、小金、松潘、九寨溝、黑水等地,是全州自然遺產聚集區,當前主要面臨地質災害隱患突出等問題。受“5·12”汶川特大地震、“8·8”九寨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影響,區域內山體松動、巖石破碎、地表裸露,生態功能急劇退化,特別是大量破碎滑坡體擁塞河道,一且出現降雨等極端氣候,極易出現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若不加大建設與保護力度,岷江、大渡河等流域生態系統將持續惡化,勢必會影響長江黃河下游特別是成都地區的水資源利用和群眾飲水安全。干早半干早河谷帶,主要包括汶川、理縣、茂縣等地,主要分布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流域,當前主要面臨水土流失、地質災害等問題。受小氣侯影響,植被恢復見效慢、成本高,存在“植樹不見樹、造林不見林”情況,部分土地正向半荒漠化過渡,加之屬于“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區,生態破碎化問題突出,生態治理難度極大。

(二)監測體系建設落后。全州尚未建立適應生態保護新形勢的多元化生態監測和系統治理體系,存在“三個不適應”的問題。一是監測設施不適應客觀環境,相關部門基本依靠測量儀、土壤水份測定儀、GPS等基礎設施開展監測工作,缺乏地理信息監測系統(GIS)、逼感監測技術、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無線監測傳感器等先進專業設備,無法支撐生態監測和修復保護需要。二是監測隊伍不適應發展趨勢,內地生態監測工作通過政府采購、定向招聘等形式正向專業化邁進,但阿壩州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不夠,缺乏專業對口、擁有豐富田野實踐 經驗的專業化力量,大多僅從事基礎數據收集匯總等工作,專業化能力水平亟待提升。三是監測成果不適應治理需要,監測成果無法應用于治理實踐,大部分監測治理主要采取自然修復,工程措施僅在“點”上鋪開,高原柳擋風、草方格固沙,灌草結合、光伏治沙等綜合治理措施應用不夠,尚未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生態監測理論與應用體系。

(三)生態意識有待加強。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區,部分干部群眾,存在“三個轉變困難”。一是思想價值觀念轉變困難,受宗教氛圍、民俗習慣等影響,大多數群眾包括少數基層干部的思想認識,大多停留在敬畏、信靠、順從,簡單地將開發、發展、治理與生態保護對立起來,還沒有正確認識到生態與發展、生態與民生、生態與穩定相互關聯、依托、作用、影響的關系。據了解,有80%以上的群眾認為生態建設就是種草植樹,40%的企業認為生態保護是政府的事,有20%的基層干部認識到綠色生態是資源,但沒認識到是綠色發展的機遇和財富。二是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因難。受宗教影響,高原地區一定程度存在“戒殺惜售”思想,草畜平衡難以得到根治,加之全州牧民群眾普遍將耗牛視為身家財富,對牲畜品種改良的熱情不高、投入不大,全州草原超載率居高不下。據統計,阿壩州牧區五縣理論載畜量為747.69萬羊單位,2022年的實際載畜量899.98萬羊單位,超載率20.37%。三是從“要我保護”到“我要保護 轉變困難,受產業鏈不健全、產品外送通道不暢、產業發展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影響,群眾對生態產品可加工為高附加值商品,最終轉化為經濟利益的體會不深,保護動機尚未完全激發。部分干部群眾因循守舊,更愿遵循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對發展生態產業的思考不深、路徑不明、目標不清,“守著金窩討飯吃”的現象十分突出。據了解,許多群眾認為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投入大、耗時長、見效慢,不如挖蟲草等副業掙錢快,發展生態產業的積極性不高。

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鮮明提出“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最發展”的理念,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攬,準確把揮區域發展功能定位,全力解決“保護什么、治理什么、高質量發展什么”三大命題,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路子,加快建設“一州兩區三家園”。

(一)堅持保護優先,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修復。加強生態保護修復不僅關系“一州兩區三家園“建設,更關系長江黃河中下游生態安全,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構建良好生態體系,努力實現建設“生態屏障”“水源涵養地”的戰略目標。一是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堅持“一增一減”原則,扎實推進岷江一大渡河上游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著力抓好天然林保護、雙重項目、濕地保護修復、“若爾蓋山水工程”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保護好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功能,確保林草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水源涵養量逐步上升,水土流失面積、河流泥沙量、草場過載量逐年下降。抓好林長制這個“牛鼻子”,健全生態公益性崗位職能體系,打好生態建設與保護的人民戰爭。二是抓好生態保護立法。充分利用民族地區地方立法權,在《阿壩州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阿壩州濕地保護條例》等8個地方性法規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資源環境保護、污染控制、清潔生產等地方性法規條例,探索制定生態政績考核和責任追究究制度,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系統梳理有利于生態保護的民間習慣、村規民約,集中開展地性法規編寫工作,使更多優良民族傳統得到立法確認。完善生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打好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組合拳”,讓生態保護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三是著力培育生態文化。大力宣傳生態文明道德規范,全面加強科普宣教,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動形成尊重自然、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綠色價值觀念。堅持把生態文明納入精神文明建設體系和教育培訓體系,積極引導干部群眾轉變生產生活觀念,樹牢綠色發展價值觀。

(二)聚焦系統治理,加快構建生態治理體系。生態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必須要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全州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強災害治理。圍繞建立“防災”“減災”“抗災”“救災”“四災”體系建設,加大森林草原火災、林草有害生物、“兩化三害”地災等綜合治理力度。堅持“布防+人防+物防+技防”,加強災害監測預警,認真總結提煉群測群防成功經驗,積極應用無人機、林火視頻監控、衛星遙感監測等高科技手段,不斷提高災害隱患早期識別和群眾防災避險能力,始終做到“防”在前、“管”在先、治隱患、保平安。二是加強污染治理。拉網梳理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特別是保護區內的環保問題,嚴格實行“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確保整改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戰役”,扎實推進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持續開展全域環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深入實施“綠化全州、美化鄉村”行動,著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是加強能力建設。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機制,著力提升干部隊伍生態治理能力。依托阿壩師范學院、阿壩職業學院等高校,合理設置特色專業,爭取將生態建設與保護等專業打造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大力培育應用型人才,推進產學研用結合,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創新高效實用的生態應用技術。依托綜合治理平臺,加快生態環境綜合監測平臺建設,提高生態環境監測、預報、預警水平。

(三)鮮明綠色導向,走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聚焦新型工業化培育現代產業新體系,著力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一是全力落實規劃目標。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持續抓好《阿壩州“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川西北阿壩生態示范區規劃(2021—2035年)》等落地落實,加快形成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強森林草原保護,嚴格落實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制度,有效管護天然草原6782.85萬畝、天然林5580萬畝,實施森林撫育50萬畝,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40萬畝,退化草原改良200萬畝,天然草原改良100萬畝,退化草原治理80萬畝、鼠害防治701萬畝、蟲害防治176萬畝,每年實施草原禁牧2000萬畝,落實草畜平衡3765萬畝,恢復退化濕地面積9.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0平方公里,修復大熊貓等珍稀動物棲息地2萬畝、大熊貓基因交流走廊帶5萬畝。二是培育生態旅游產業集群。堅持把旅游業作為阿壩州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快建設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九大”文旅品牌內涵,培育發展避暑游、冰雪游、研學游、體驗游、體育游、美食游等新業態新模式,因地制宜美化公路沿線景觀、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強化景區景點無縫“接駁”,加快構建“快進慢游”交通體系。強化“熊貓家園·凈土阿壩”旅游整體形象的包裝、宣傳,實施跨媒體、多層次、全方位旅游目的地營銷戰略。到2027年,全州生態旅游增加值達117億元,年均增速15%,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三是培育特色果蔬產業集群。堅持規?;N植、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推動果蔬發展方式轉變和經營方式創新,加快建設全國知名高原特色水果優產區、四川優質高山蔬菜生產基地。釋放林地資源潛力,優化資源管理制度,推動林下經濟規?;?、產業化、市場化。推進果蔬和林產品精深加工,開發適應主流消費需求的產品,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實施“凈土阿壩+企業+產地”品牌共建戰略,強化“森老坎”與川林集團的合作,一體推進品種陪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到2027年,全州特色果蔬產業增加值達49億元,年均增速10%,形成50 億級產業集群。四是培育碳匯產業集群。開展森林、草原和濕地等碳匯本底調查和儲量評估,探索建立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儲備量數據庫。試點探索大熊貓國家公園、若爾蓋國家公園固碳增匯關鍵技術,研究碳匯功能及其評價指標,核算碳匯價值,推動碳匯效益轉化。開展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扎實推進四川省首批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合理開發森林、草原、濕地等造林碳匯和經營碳匯項目,打造阿壩碳匯品牌,推動生態產品增值溢價。到2027年,全州碳匯產業增加值達13億元,年均增速66%,形成10億級產業集群。

猜你喜歡
阿壩州生態
阿壩州動物防疫工作措施
“生態養生”娛晚年
阿壩州:根治欠薪行動全力實現“兩清零”目標
阿壩州黃河第一灣格薩爾嶺國所在地探微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盛夏的夜晚
阿壩州藏族度炯節活態傳承特質以及文化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