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灣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

2023-04-24 21:29周興海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3年11期
關鍵詞:產教陶瓷校企

周興海 李 榮

北部灣大學陶瓷與設計學院 廣西欽州 535011

建設北部灣陶瓷現代產業學院是學校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學研結合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打造特色優勢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廣義上主要是針對教育與產業的相互融合,運用于長期教育過程,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個時期。而狹義上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則主要是針對現在高等教育教學體制、職業教育技能培訓與企業產業發展三個方面需求相互交融的背景下,高校、企業、行業這三個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的重要組織體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現代科技創新、成果轉換運用、職業技能培養、就業創業途徑等人才培養內容而開展的協同育人合作發展過程,推動地方區域教育與創業緊密結合的發展道路。這里主要對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環境方面狹義的研究與探索進行闡述,以校企合作為核心、行業為邊界,通過資源、信息、能量的循環交叉完成各個關聯主體環節之間的共同演化,同時主體與環境要素之間的互動完成校企“互兼互聘、雙向培養”的師資共建機制,實現教師達到資源最優化;企業結合學院辦學定位,搭建“訂單式”實訓教學平臺,同時依托已啟用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依靠平臺優勢來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后續不斷在教學實踐與管理過程中,根據國內外現代產業的發展和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保障高校、企業、行業協同人才培養的質量,最終實現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一、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框架

(一)管理制度規范子系統

陶瓷現代產業學院按照管理權力分開的思路進行管理運行,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在治理結構上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的管理體制。陶瓷現代產業學院探索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探索高效運行辦學機制、教師掛職鍛煉和企業員工培訓機制、創新績效激勵體制,初步形成理念先進、順暢運行的管理體制,但在更科學高校運轉、考核評估等問題上還需要繼續建設。

建立更為切實可行的辦學經費投入機制。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可以根據區域特色產業不同階段發展的需要,共同合作建設和計劃不同階段的主要任務,在協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完成合理投入經費配套的任務。在經費投入方面不是單一主體完成,而是體現多元化合作協調,可以根據合作協調辦學,按比例出資,也可以是為完成某項階段性任務的專項投入。建設更為完備的現代治理方式與治理結構。更加優化決策、執行、監督機構職能,完善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組織機構設置;發揮教代會和學術委員監督的職能,形成一套更為健全的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管理制度。

(二)教育主體整合子系統

教育主體整合系統是將主體內部元素相互聯系和整合,主要是將企業掌握先進技術的人員和學校高職稱教師進行整合,最終的目的是構成具有雙師型教師隊伍和雙能型教師隊伍及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實訓基地等關鍵要素。

產業學院可以通過靈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完成對企業和行業主要技術人才的選用和聘用,讓掌握先進制造技術和優秀管理經驗的人才去給學生授課。搭建起高校和企業交流整合的橋梁,在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內建立先進的實驗研發中心,發揮學校聚集人才和學科專業建設全面的綜合優勢,推動學校和企業行業共同針對地方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人才、科技問題進行協同創新,實現學校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直接服務于地方區域的產業發展,使科研成果直接對接企業實踐進行轉化和實踐應用,最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探索實施產業教師特設崗位及兼職教師崗位評聘制度。陶瓷現代產業學院通過建立完善教師選聘方案和管理制度,在協同育人過程中常態化地管理產業學院老師,為保證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和聘用上的教師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平衡,需要產業學院從根本上完善和補充不同于現行高校的人才引進、崗位晉升和教師獎勵績效考評辦法的諸多機制,要有較為自主的決議確定產業學院教師的職責、報酬、獎勵和靈活的聘期制度,保障產業教師已有的升職和發展的權利。

(三)科研資源整合子系統

科研資源整合子系統是校企雙方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來共同整合科研資源,這里主要包括了科研資源共享平臺、產學研實踐實訓基地、進行的高級別的科研課題研究、發明專利成果的實際運用和建設前端專業聯盟等要素。

全面推進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使教學促進科研的發展,科研進一步推進教學的改革,依靠地方科技人才產業高地、高校示范實踐教學中心、科研創新發展基地等協同育人平臺,持續對現有專業結構優化調整,提供優質平臺推進產教的深度融合,促使學校學科專業設置可以匹配地方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依托合理和完善的學科專業打造產業品牌,發揮優勢特色學科專業形成輻射效應。將產學研服務的各個環節中的技術革新融入到教育教學環節中,實現學校課堂內容不空泛、不脫離實際,充分與企業所運用的先進科技發展、對人才職業要求的標準進行對接,理論知識的教授與企業實踐生產服務過程的對接,學校人才培養體制和機制與社會企業行業發展需求對接。

(四)教學資源整合子系統

教學資源整合子系統的要素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改革現有教育教學評價標準,校企共建產業學院應用型課程體系,實現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的管理,共同打造實踐教學的實訓平臺,改革學校教學體系和創新創業教育等。教學資源的整合是要以現有產業發展的需求為依據動態靈活地整合各項元素,促進教學改革的快速發展。

教學評價體系調整是學校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題、實踐教學創新、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增加學校對學生的考核,偏重于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強化對教學過程的監管,探索考核制度與考核方式的改革,傳統的以理論試卷進行期末綜合測評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逐漸地改革和轉變。學校、企業和行業三方可以通過各類形式的合作建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橋梁,例如可以采用座談、問卷、學術沙龍等形式。陶瓷現代產業學院以學科專業和企業崗位需求為基礎,共同設計產教協同人才培養的課程評價標準,包括實踐教學評價指標和內容,建立建全的學科專業人才評價專家庫,為產業學院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及職業素養提供評價標準。評價的方式也需要靈活多樣,可以采取教學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方式相結合,以此為基礎推進學科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培養與產業未來發展需要相結合,要強調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具有不斷自我學習的能力,成為推動地方產業發展應用型人才。

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產業學院系統內部各個教育主體與社會生產環境之間的互動機制是構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創新生態系統的關鍵,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系統運行機制由動力機制、協同共生機制、保障機制、動態反饋機制四個方面共同組成和構建。

(一)動力機制

當下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創建可以深化解決校企辦學的突出矛盾問題,實現校企雙贏最大化。學校以育人為本的教學任務同企業發展利潤之間的突出矛盾是校企辦學的最大矛盾。加大高校自身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成果建設,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發展是解決校企合作的根本。建立穩固的共建機制體制,梳理內部機制體制,形成高效運行的機制,出臺更加系統的管理制度,做好更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規劃,出臺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發展的政策,爭取更多的財政投入,聚集適應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發展的產業資源和信息資源,將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平臺、校企經費、教育信息、科研成果、儀器設備等要素的整合。在此基礎上,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動力就是要加強內涵建設,在專業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材編制、創新創業與產業發展等方面深耕細作,培育和打造一批校企融合型教材、教改課題、教學成果獎,形成系統人才培養模式。

(二)協同共生機制

陶瓷現代產業學院是一個協同共生的教育平臺,它充分整合了學校、企業和行業所能利用的教學資源為地方產業服務,構建起“校企行”三方共同打造的創新教育技能機制,包括了三方人員的協同培養學生的教學平臺,人員之間的相互培訓的發展平臺和實踐服務社會基地。在原有教學體制下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聯合制定、共同完善實踐操作課程體系、項目式教學方法的變革等方面共同探索協同機制的優化,近些年產業學院通過協同共生機制培養了大量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的高校畢業生,在為地方產業注入了新鮮力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1.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搭建多方協同的專業教學平臺。產業學院通過“互兼互聘、雙向培養”機制,密切聯系企業和行業構建學生從學校到企業行業頂崗實習,實踐實訓和認知實習的實踐課程的教學標準,隨著技術的更新和科技發展的進步動態地調整實踐的教學內容,完成教學團隊的專兼互補教學平臺點對點的教學效果。

2.整合多主體創新要素和資源,構建多方協同的社會服務平臺。依托現代科技型企業所擁有的先進高端技術,構建“專業+企業”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教育平臺。通過企業和行業在產業學院舉辦人員培訓、技能證書考試,讓學生在求學期間就可以完成對新技術和新科技的技能培訓,同樣也可以為行業企業和社會專業人員提供再教育學習深造的機會,增強現代企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利于現代產業的順利轉型升級

(三)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組織保障是高校積極推進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的組織結構建設。一是產業學院采取不同于高校的理事會的治理方式,給予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相對的自主權利,可以根據現代產業的發展去行使有關人權、事權、財權等關鍵的行政決策,構建行之有效、保障有力的制度體系。二是完善管理機構,建立院長統一領導的院務委員會,形成院長統一領導、相關科室分工負責、行業企業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以校企協同育人為重點,制定產教融合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三是強化監督評價職能。陶瓷現代產業學院通過建立監事會、教學委員會,建立對教學保障的考核和評價機制,把學生能否勝任產業發展服務社會的效果和企業、行業在用人滿意度方面的指標,納入產業學院的獎勵績效的考評系統,每年度實行考評表彰。

2.政策保障。一是學校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產業學院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二是學校賦予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辦學的自主權,保障陶瓷現代產業學院教育教學、實踐實訓、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實踐項目開發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3.經費保障。經費保障是學校建立完善產業學院投入保障機制,建設經費納入學校專項預算、??顚S?,為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撐,保障實驗器材、實習實踐場地和設施、師資培訓等經費的正常開支,可以維持產業學院教學育人、科學研究、產教融合等建設的保障。

(四)動態反饋機制

積極支持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評價工作,確保評價的公正有效,同時將評價結果納入績效考核、投入引導、試點開展、表彰激勵的重要依據。建立合理的系統評價體系是實現有效反饋的前提條件,通過評價系統的運行成果對運行策略進行調整,最終實現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系統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政府政策引導支持力度,優化協同育人的生態環境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堅持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應用型高等教育體制未來發展的一項重要途徑,堅持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的發展道路可以加強產教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在不斷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完善制定我國高科技,引導教育與產業創新鏈、現代產業鏈與協同教育鏈的融合。進一步分析我國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科研前端的基礎上,結合新文科和新工科等學科建設的發展的實際需要,對照陶瓷現代產業學院“學什么、怎么教、怎么學”的建設思路,高校整體規劃和展望共分為建設完善階段、平穩運行階段和開放發展階段,具體體現在七個方面:“校企行”主體的協同育人平臺建設、新型學科專業建設、產學研服務平臺建設、雙師雙能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創新平臺建設、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產教管理體制機制建設。

(二)注重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生態系統的整體性,關注系統內部關聯

生態系統構建與運行的主要目的是對穩定與優化整體的研究,并不是對某一獨立的子系統或是獨立元素的研究和改進。所以在陶瓷現代產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生態系統的構建和優化方面必須是內部元素整體關聯地研究,不能分離單獨研究制度規范子系統、科研資源整合子系統、教育主體整合子系統、教學資源整合子系統。首先,陶瓷現代產業學院按照“三權分立”的思路進行管理運行,在治理和管理體制上分為決策權機構、執行權機構和監督權機構,為企業和學校兩個部門之間建立較好的信息交流平臺,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進一步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應用型科研對接。再次,以增強學生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為目的,構建由政府、學校和企業聯合的協同共管機制,開展企業行業參與學生培養全過程創新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

猜你喜歡
產教陶瓷校企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載歌載舞話陶瓷——瓷之舞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陶瓷藝術作品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德化陶瓷 閩中精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