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資訊

2023-04-27 11:17
大眾考古 2023年12期
關鍵詞:考古學家遺跡墓地

克羅地亞:羅馬浴池遺址

斯普利特市博物館維修工程中新發現了羅馬浴池遺跡,考古學家在此揭示出一座泳池、馬賽克地板、一個爐灶、供暖系統,以及一處被認為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宮殿中橄欖油和葡萄壓榨作坊遺跡。

法國:羅馬時代釀酒廠遺址

法國國家預防性考古研究所(INRAP)的研究人員在法國南部拉維隆羅納河附近一處建筑工地內發現了1900年前的羅馬時代釀酒廠遺址??赡苁窃谶z址的中央平臺上榨取葡萄,葡萄汁流至平臺兩側的水槽收集起來,排入用矩形磚建造的地窖中。

挪威:拜占庭金幣

挪威中南部山區發現了一枚希斯塔梅農諾米斯瑪金幣,由拜占庭帝國發行,很可能是在君士坦丁堡鑄造的。金幣的一面描繪了拿著一本圣經的耶穌基督,另一面為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和康斯坦丁八世。這兩兄弟在9世紀末一同統治拜占庭帝國。

墨西哥:墨西哥城古墓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研究所(INAH)在墨西哥城發現了10座約有3000年歷史的錐形古墓。其中5座墓室內發現了遺骸,屬于4名女性和1名男性。隨葬品有工具、杯子和小雕像等。

秘魯:帕查卡馬克瓦里文化墓葬

考古學家在帕查卡馬克瓦里文化彩繪廟遺址附近發現了70多具被繩子捆綁的、織物包裹的人類遺骸。這些墓葬的年代可追溯到800—1100年間,有些遺骸面戴木頭或陶面具,有些墓隨葬陶器。

波蘭:青銅時代斧頭

波蘭北部斯塔羅加德森林地區發現了一批3500年前的青銅時代斧頭。這些保存完好的工具有細長的柄和半圓形刀刃,風格與立陶宛的陶圖夏伊遺址所出器物相似。它們可能是作為祭祀的一部分被埋藏的。

伊拉克:吉爾蘇神廟遺址

考古學家在伊拉克東南部吉爾蘇遺址新發現了2座相互疊建的廟宇,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供奉的是赫拉克勒斯及其蘇美爾對應神寧吉爾蘇或尼努爾塔。其疊壓的是公元前20世紀左右的蘇美爾廟宇。

日本:東京聚落遺址

考古學家在東京市中心發現了一處聚落遺址,清理了28座房屋遺跡。其中3座年代可追溯到繩文時代,另外21座年代可追溯到1—2世紀的彌生時代晚期。此外還發掘出這兩個時期的陶器、木水管、一口井,以及一處地窖。

日本:石制模具

考古學家在九州吉野狐歷史公園發現了2件石制模具,可能用于鑄造青銅劍和矛。吉野狐歷史公園是一處彌生時代遺址,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這種模具技術可能起源于朝鮮半島。

沙特阿拉伯:20萬年前手斧

考古學家在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沙丘遺址發現了一把兩側磨尖的約50厘米長的玄武巖手斧,此外還發現了13把較小的手斧。根據這些工具的形態和特征推測它們可能約有20萬年的歷史。

湖北荊州:秦家咀楚國墓地

2023年,荊州博物館對西距楚都紀南城遺址約1公里的秦家咀楚國墓地進行了發掘,其中M1093頭龕內、棺北側出土3900余枚竹簡,總字數約3萬字,內容包括先秦時期六藝類、諸子類、辭賦類、術數類、方技類文獻。

陜西咸陽:北城村墓地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北城村墓地揭露出墓地圍溝1處,圍溝內墓葬285座。這是迄今考古發現的十六國至隋唐時期規模最大的獨立墓園。整個墓地布局清晰、規劃有序、延續時間長,生動再現了十六國至隋唐時期遷徙到關中地區的少數民族與漢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

陜西寶雞:下站遺址

下站遺址為東周至秦漢時期密畤遺址,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組成聯合考古隊,在此發現祭祀遺跡1400余處,清理各類祭祀坑99座??觾戎饕癫嘏I?、實用車、車馬器、玉器組合等,展現了東周時期秦國、秦統一后及漢代祭祀設施、器物的演變過程。

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

經過3年的全面調查和系統發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屈家嶺遺址新發現多組規模龐大、因勢而建的水利系統,距今約5100—4900年,與良渚水壩同期。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且明確的水利設施,展示了長江中游地區大型中心聚落的規劃理念,反映了長江中游不同于其他地區的文明路徑。

廣東惠東:三官坑窯址

白馬明代窯址群位于惠東縣白盆珠鎮,坐落于蓮花山脈西段、西枝江腹地的丘陵谷地之中。2020年開始,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窯址群中的三官坑窯址開展了持續的發掘工作,發現半倒焰式龍窯5座,及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房址等。

湖北沙洋:城河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城河遺址城外泊陽湖、鄧關臺地點發現了屈家嶺文化時期人工堆筑的水壩遺跡,在城外北部發現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嶺文化墓地—王家塝墓地。水壩遺跡展現了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古人對自然的認知和改造,墓地則反映出此時社群結構的復雜性和社會分化現象。

江蘇南京:西街遺址

2017年以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西街遺址發現各類遺跡500余處,包括商周時期的墻基、環壕、水井等,出土考古標本1萬余件。最重要的成果是發現商周之際的“長干古城”,將南京建城史前推到距今3100年。

江蘇常州:寺墩遺址

2019年以來,南京博物院持續開展寺墩遺址考古工作。遺址以橢圓形土墩為中心,周圍分布10余處小型臺地,外圍有雙重水系環繞。其中崧澤文化遺存分布于墩北和墩東臺地,已發現墓葬區、干欄式建筑、水井等遺存。良渚文化時期,形成圓形土墩、周圍臺地和雙重水系環繞的聚落形態。

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

近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凌家灘遺址祭壇墓葬區西側可能以燎祭為主要方式的祭祀坑進行了發掘,證實遺跡所處的西側崗地緩坡處及西側平地區域,存在一處人工營建的超大型祭祀遺存,體現了凌家灘先民強大的社會組織能力。

湖南臨武:渡頭古城遺址

2017年至2023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持續展開對渡頭古城遺址的考古工作,揭露面積已達2000余平方米。城址形制、出土孫吳簡牘、周邊墓葬以及礦冶遺址等生動地展現了漢代至南朝時期南方地方城市的發展演變。

猜你喜歡
考古學家遺跡墓地
大象墓地
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無天于上2035 第4話 新任務
驚艷!可可托海的地震遺跡
尋找大象墓地
考古學家
考古學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遺址的
方外觀遺跡舊照
考古學家手鏟下的“巨石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