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

2023-05-07 10:07陳華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陳華

【摘要】自我國兒童健康教育體系完善以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都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尋找加強兒童心理健康建設的路徑,進行搭建心理安全平臺的實踐成為當下教育界和學術界關注的話題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出發,對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功能、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培養路徑進行闡述,對兒童心理健康現狀進行說明和分析,挖掘留守兒童的積極心理因素,構建合理的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實踐路徑,以期為保障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未成年兒童。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帶動了農村勞動力的不斷轉移,由此也加大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規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留守兒童一直是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群體,作為一個在城市化進程中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學領域、教育學領域都應該關注的[1]。兒童時期是成長的關鍵期,心理健康、個性和行為的形成尚處于不穩定的狀態。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保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容易出現諸多問題,對心理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突出,這給教育者和研究者的相關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是否可以從其他新的角度尋找預防和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途徑值得探索,因此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究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途徑,為改善兒童教育,增強留守兒童心理建設強度提供參考[2]。

1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功能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作為一個新興的理論領域,1973年被提出,以米哈利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志,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研究幸福心理狀態。積極心理學認為,人作為社會動物,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是具有不斷發展潛能的個體,越來越多的學術報告表明,挖掘和提升積極心理潛能有助于個體的生活質量的提高[3]。但是,在目前的兒童教育領域,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解決教育問題的案例并不多,這加大了積極心理學在兒童教育中應用的難度。為了更好地建立和保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防線,有必要合理運用積極心理學,為改善留守兒童心理狀況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從理論出發,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是具有巨大潛能的個體,關注這些潛能,就容易發現隱藏在兒童心理之后的現象,對于這些現象給予關注和培養,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外,在具體的路徑上,積極心理學認為,在個體成長中自我效能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積極動機作用,人格品質中蘊含的希望感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對導致心理問題的風險因子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對心理健康具有建設性的保護作用。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保護體系的建立提供更為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際價值。

積極心理學指出人們心理免疫系統的重要性,旨在加強人們的心理防線,建立強大的心理免疫系統,讓人可以不被困境打倒。在積極心理學中,對于如何獲取快樂,積極心理學作這樣的闡釋:首先人要遵循自身內心的熱情,要選擇對自己而言有意義并且讓自己得到快樂的選擇,而不是僅僅為了輕松得到一些補償或報酬,從而選擇一些身在其中飽受折磨的選擇,但是也不會對失敗感到特別恐懼,不會讓其阻擋自己向成功方向前進的腳步[4]。

2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

在對積極心理學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知之后,怎樣實現其運用就需要對該心理學方法的受體進行全面的心理分析,這對于積極心理學的功能實現是至關重要的。留守兒童的心理畫像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孤獨”“缺少陪伴”“珍惜”等關鍵詞,尤其是兒童階段的留守兒童,處在身心發展和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缺少父母的陪伴,孤獨感、失落感以及落差感等感受強烈。例如,在放學時,目送其他同學被父母接回家,自己卻孤身一人,這時候的落差感與孤獨感就會產生。雖說兒童內心對一些道理沒有具體的想法,但是他們的感覺是敏銳的,孤獨感是留守兒童內心長時間的感覺。在缺少父母陪伴的情況下,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隨之而來,如偏執、孤僻和好哭鬧等。

明確此階段留守兒童的心理特征之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主動進行關心與疏導,幫助其減輕心理層面的負擔和壓力,所以在兒童階段應用正確的心理疏導方法十分關鍵。留守兒童都有哪些行為表現?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相較于其他兒童情緒更容易失控,容易沖動,這是孤獨感帶來的副作用,相對而言,留守兒童對周圍人的信任度不高,從而容易產生戒備心理。這種敵對和戒備心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攻擊性,兒童教師要從這方面進行分析,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另外,部分留守兒童的紀律性較差,一般的留守兒童都是在爺爺奶奶處受到照顧,隔代親很容易產生溺愛行為,這就會讓留守兒童產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普遍想法,對于長時間沒有父母約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組織紀律性較差,可能不會按照規定時間作息,可能在學校的飲食會非常挑剔,這些是較為常見的現象[5]。最后,留守兒童非常容易形成自卑并且敏感的性格。留守兒童主要依靠隔代親屬撫養,缺乏他們親生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在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中,這些孩子在具體的生活過程中會出現內向、自卑、孤僻等不合群的現象。相關的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和正常疏導,會影響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導致一部分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比較差,想法偏激,行為出現失控。一些留守兒童不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反而會認為受到父母的冷落或者拋棄,最終導致他們對問題的看法過于片面,影響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產生情緒波動甚至仇恨或嫉妒的情緒,給家庭帶來諸多問題。

以上是留守兒童的特點,對于教育者如何有針對性的制定教育方案提供了理論范本,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幫助。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培養路徑

3.1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留守兒童心理體驗

自我效能感是一個人對自身是否有能力和信心做完一件比較完美的事情所需要的判斷。自我效能感是自信的外化體現。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一個個體可以完美做完某一個任務的關鍵要素,對個體,特別是兒童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個體的堅持和努力程度有一定的聯系,同時,也影響著孩子的思維模式和情感模式。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增強他們面對困難的信心,開發個體的潛能,有助于維護和保持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由于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可能在生活和成績方面缺少方向和目標,容易出現自信心不足、學習倦怠等現象。兒童時期的學生,學業壓力較輕,所以教師應該更加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這個時期的兒童情緒會表現為各種行為活動,較為突出的就是哭。在哭的時候,教師給予的陪伴成了孩子當時的“救命稻草”。對留守兒童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增強賞識教育。教師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獎勵,對他們來說可以振奮精神和情緒。教師應該在生活和學習中多多鼓勵留守兒童、賞識兒童。通過發現兒童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對其表示贊揚,從而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在留守兒童獲得成功時,給予鼓勵并且強化他們的優秀行為。在他們遭遇挫折時,進行勉勵和鼓勵,使其相信自己有勝任一定任務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其次,帶領留守兒童進行實踐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心理建設都以實踐為基礎,學??梢蚤_展多種積極心理的主題班級活動,讓兒童在玩樂中建立強大的心理防線,讓留守兒童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從而增加他們的自我效能感[6]。再次,教師要為留守兒童樹立榜樣,要以身作則,告訴兒童堅強的意義,讓兒童即便在沒有父母陪伴時,也可以完全信任教師,從而增強他們在學校中的自我效能感。

3.2營造積極環境,增強留守兒童的希望感

相關的研究表明,個體對未來生活的期待會對個人的心里狀況起積極作用,與心理健康有著顯著的關系。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廣泛調集全社會的資源,構建一個完整的支持網絡,讓兒童體會到其他人的關心,增強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和希望。在這個數據化的時代,多傳播正能量的信息,減輕兒童的消極體驗,促進兒童的積極發展。另外,需要提高家庭教育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將家庭教育擺在更高的位置。盡管父母不在身邊,不能時常陪伴,但是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合理利用視頻聊天等方式,會大大削弱留守兒童的孤獨感,要利用這種方式,營造輕松的家庭、校園環境,消除留守兒童的無助感,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希望感,幫助他們重建信心。教師需要和留守兒童的家長經常溝通交流,與家長隨時交換教育孩子的意見,并且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必要時可以將孩子的情況告知家長,良好的家校溝通是保障留守兒童和諧地度過這個時期行之有效的方法[7]。這種行為也有助于增強孩子的希望感。在學生情緒失落的時候,教師應該主動去開導。同時,也要和目前正在照顧孩子的家長保持聯系,及時糾正他們類似溺愛的錯誤行為,這對兒童教師的要求頗高,在這個過程中會加深孩子和教師的親近程度,這是實現完整兒童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和家長需要各司其職,共同承擔呵護孩子健康長大的責任。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在交流中應該向兒童積極說明父母不能時刻陪伴在身邊的原因,防止在少年兒童時期產生消極心理,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綜上所述,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兒童心理維護的教學過程中的效果表現還有待實踐檢驗,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兒童教育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創新行為,需要時間適應,重點不僅在于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體系琢磨透徹,更在于真正將兒童心理分析清楚。作為教師應在政策和理論指導下,在教學方法上創新,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科學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起強大的心理防線,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唐旭,楊青松.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路徑構建[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2,24(02):164-166.

[2]朱蕾.積極心理學背景下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22(24):181-184.

[3]楊學慧,張林濤.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對積極心理學的運用[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02):84-86.

[4]張亞利.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研究述評[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533(06):4-9.

[5]楊麗.家校社共育,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J].閱讀,2022,1003(87):59-61.

[6]汪義貴,徐生梅.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評(2004—2022)[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11):111-119.

[7]翟生海.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J].甘肅教育,2022,No.714(22):48-50.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