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情凝望與崇高表達

2023-05-08 07:31李佩紅
伊犁河 2023年2期
關鍵詞:兵團作家母親

李佩紅

收到豐收近期出版的散文集《可克達拉之約》,很是驚喜。

豐收是我國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被譽為“兵團文學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幾十年來,他筆耕不輟,創作了《綠太陽》《最后的荒原》《鑄劍為犁》《鎮邊將軍張仲瀚》《藍月亮》《王震和我們》《西上天山的女人》《珠穆朗瑪的眸子》《西長城》等紀實文學作品。我讀過其中的《西上天山的女人》和《西長城》。豐收的報告文學如塔里木河,氣勢磅礴、縱橫捭闔、跌宕起伏,有沖破一切障礙一瀉千里的力量和魅力。無論全景式再現還是微觀切入,都能通過他的文字進入兵團七十多年曲折幽深的路徑,抵達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由此,豐收的紀實文學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2010年9月,豐收的《王震和我們》與其他五篇(部)作品同獲第四屆徐遲報告文學獎。由豐收擔任撰稿的電視紀錄片《最后的荒原》榮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8年8月,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在京揭曉,豐收的《西長城》榮獲報告文學獎,這也是兵團作家首次獲得“魯迅文學獎”。

《可克達拉之約》是豐收出版的一部散文集。這部23萬余字的散文集分為“山水”“記憶”“那人”“那城”“附錄”五個欄目,記述了作家半個多世紀的生命感悟、一方水土滋養的博大山水、壯麗風景和富有生命力的人。

《可克達拉之約》

是一部多文種的基因混血

文無定法,流水無形。豐收的散文不拘泥于形態規則,介于散文詩、紀實文學、小說之間,自由而真實。有的文章洋洋灑灑上萬字,有的短小精悍千余字;有的注重寫景,有的關照人物;有的抒情浪漫,有的逸趣橫生。神隨心動,情到則深、情止則停,有意打碎記憶的鏡面,突破時間的線性束縛,耐心地將這些閃閃發光的碎片一個個拾起來,按照自己頭腦中的成像組合拼接,使之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文字的沖擊力,展現了一位優秀作家的遼闊的胸襟和細微的感受能力。作家從歷史的縱深切入,寫兵團新城可克達拉、阿拉爾、北屯的誕生,巧妙貫穿人物、詩歌、地理、自然、植物,擴展文字的幅寬,在時空虛實轉換中呈現一座城不凡的氣度風韻:

一條河流就是一部歷史。

這顆蔚藍色星球上的哪一條河流,不是孕育生命哺育文明的老保姆?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輝煌燦爛的兩河文明、波斯文明;恒河哺育出古印度文明;印第安土著眼中月亮的眼淚——尼羅河,滋養了古埃及文明。如果沒有黃河、長江,古老的華夏文明的根基源頭又在哪兒?

還記得《靜靜的頓河》卷首的古歌嗎?“哎呀,靜靜的頓河,你是我們的父親!”

包括察合臺在內,成吉思汗的后裔對流水的崇拜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直到今天。

逐水草而居,草原民族的生存寫照。古往今來,農耕文明又何嘗不是溯河而生?

伊犁河,一部多元混血地域的宏闊長卷。

金色的麥田裝點出成熟的夏天。伊犁是糧倉,中國大饑饉的年月,來新疆討活口的饑民奔伊犁的最多。糧倉伊犁豪氣地敞開了金色倉門。伊犁金色的夏天還綴連著那種剛出窩小鴨雛的鵝黃與墨綠翠綠相間的大色塊,起起伏伏的鵝黃是山里云雨顧惜的油菜,伊犁還是個食用油生產基地。墨綠是秋天成熟的苞米,翠綠是甜菜,伊犁也是個糧罐罐。

這兩段文字,可以說是散文,也可以說是散文詩。作家正是用這樣的表達方式,達到整體文章大開大合,波瀾起伏、呈現史詩般的抒情效果。在《將軍與北屯》的文章中,作家先用小說筆法對準新疆兵團領軍人物王震和張仲瀚的對話,勾勒出張仲瀚帶領勘探隊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勘探規劃一座城的身影。之后,筆鋒一轉,甩到幽微的時間深處,再慢慢地一步步向上攀登,遠與近,特寫與全景、環境與人物不斷切換,從而連接起歷史、當下與未來,與北屯堅韌不拔的向上力完成精神指向性的閉合。

在《米蘭河谷的一個黎明》一文中,用移動電影特寫鏡頭,細膩緩慢地描寫米蘭河谷的短暫遇見、鹿媽媽助孩子逃生的片段:

這一個生命啊,生息于此,養兒育女,隨草黃草綠的時令走過生命輪回。林子里有狼,天上有鷹,還有手提獵槍索命的人,死也就死了,風雪掠過原野,只余森森一副白骨,一天天風化得了無痕跡,最終歸向虛無……

茫茫草野的又一個宿命。米蘭河畔的這個黎明,鹿媽媽不認這個命,面對占據絕對優勢的異類的威脅,它是那么的渺小,卻又那么強大,它的眼神和氣勢執著的義無反顧:只要我在,就不能讓你們圖謀得逞……這是古老的米蘭大地,給我們的自然精神,它讓我們思索大自然弱肉強食的法則,并不是那么鐵律,絕對還有形而上的天理人道。

從這段發乎情止于理的文字中,能夠覺察到作家對自然、對生命、對人與動物命運的思考,上升到了中國哲學“道”的高度。

我不清楚作家是否有意所為,整本書文章分布、長短搭配、人與景合理搭配,使這部散文集疏密有度,呈現出波瀾起伏的律動美。通讀完畢,不難發現整部散文集在兵團的大背景下,或慷慨悲歌,或輕吟低訴,或敘議交融,無不圍繞著講人事述人心的核心主題,既有重大問題的思索,也有對細節的發現,同時并未因流露出對生活小事的警覺而遺忘生活背后那條長長的歷史陰影,始終懷著一腔坦誠、寬容、悲憫,深情凝望,表達出最崇高思想和精神境界。

《可克達拉之約》

是一部抒寫兵團的人物雕塑

每名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圣地,作家終其一生在自己的圣地扎根,比如魯迅之紹興、沈從文之湘西、老舍之北京、莫言之高密東北鄉、賈平凹之商周。豐收的身上蘊含的巨大能量場,筆中噴發不息的火山底部源于新疆大地生長出來的特殊群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為兵團二代,兵團是他始終如一的創作圣地、是創作的起點和終極方向。豐收的散文創作沿襲了報告文學“始終堅守人文情懷,注重將個體的人生命運故事有機融入大歷史的風云變幻之中”的風格,把人物嵌在新疆廣袤的大地上,風景在人心中,人在風景里。通過豐收的眼、豐收的腳、豐收的筆,認識了生活在新疆綿延曲線上的另一群人。他們以國為家、以家為國屯墾戍邊。他們既是普通百姓,又是堅定不移的戰士,移動的界碑。

作家用心用情雕刻出一組人物群像,我數了數,包括王震、張仲瀚在內共22個主要人物。雖然筆力有輕有重,但每個人物無不骨骼硬實、血肉飽滿、生動鮮活。一輩子矢志不渝在伊犁河谷開展薰衣草種植研究的上海輕工業學校香料科畢業生徐春棠,“一天挖20多個坑累得直不起腰;三九天撿卵石鋪渠;右手五個手指全凍傷差一點鋸掉;一碗水撐一天?!睘槠咸褗^斗了30多年的李旭東;把樹當命在包頭湖農場種樹的侯晉標;吃遍了苦,受盡了委屈,研究玉米新品種的湖南辣妹子蔡佩菲;不怕吃苦的上海知青徐玲妹。上世紀五十年代,眼看饑餓的鄉民一天天見少,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老支書帶領男女老少一村兩千多口子走了老祖宗左宗棠的路,走了鄉黨王震、陶峙岳的路,出了陽關,直奔伊犁,最終停在一個四棵樹的地方。還有被時代狂潮擠壓、變形、淹沒的青年徐遷……經作家導引,用心、用眼、用鼻、用耳,甚至舌尖,感受這群兵團男人女人如泣如訴的吟唱,感受最底層的勞動者的奮斗與掙扎、成功與挫敗,感受有情又無情的風云變幻、滄海桑田。同時,感受到作家月下挑燈、筆蘸深情、胸懷家國的豐沛流瀉,感覺作家感受到的感動、悲憤、痛苦與歡愉,隨著他走進一個又一個人的生命,挑出他們隱在心底的金子和珠淚。

《可克達拉之約》

是一部兵團精神的獨特文化范本

有評論家評論當代文學“應該向我們展現更多的信念和誠實,從而告別虛假和平庸。面對觸目驚心的心靈衰敗,作家們應該尊靈魂,養心力,積蓄健旺、發達、清明的生命氣息,來為寫作正名。在一個沒有靈魂的社會,進行一種無關痛癢的寫作,不過是在浪費生命而已——要意識到這一點,需要作家們有一種寫作的膽識,真正在文學上精神成人?!币赃@個標準評價豐收,他是優秀的。多年來,豐收的足跡踏遍天山南北。南至昆侖山下的和田,北到阿勒泰山邊的北屯,橫跨幾千公里,深入兵團各個農場和邊境地區采訪,搜集整理了大量口述史料。這些彌足珍貴的田野資料成為他撰寫散文鮮活的素材。如果說,作家豐收在他擅長的報告文學中“從微觀視角展示兵團人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兵團精神,從另一層面豐富了兵團人的形象塑造?!蓖癸@了大風起兮云飛揚、兵團兒女兮守邊疆的英雄氣概。那么,他的散文則是兵團精神形象塑造的延伸與關照,體現了大西部、大新疆、大兵團該有的文風。

作家在眾多人物的創作,最為出彩的是對女性的刻畫。他善于捕捉女性的精神特質,塑造兵團的女性模范?!蹲右幪溲?此情綿綿無絕期》中的女大學生蔡佩菲,因出身官僚家庭,被取消留蘇資格,也是因出身問題。她多年的研究成果——玉米新品種“新源黃”在伊犁遍地開花,卻沒有她的名分,處處“惜重你又時時鉗制你”,歷經苦難九死一生。老年后的蔡佩菲和丈夫迎來了湖南省組織的龐大慰問團,當姍姍來遲的娘家人問她這一輩子后不后悔:

蔡佩菲笑迎娘家人語調舒緩,鄉音不改:“人這一生刻骨銘心的記憶能有多少?我是吃遍了苦,受盡了委屈,說盡滄桑,也不為過……”

“創業者的一份安慰,不說了,只講遇到的好人太多,都補過了,補過了喲……”

作家寫完蔡佩菲的一生,特意用這幾句云淡風輕的話收尾,拉伸了文章的張力,讓讀者慢慢品咂生活的況味。

豐收用生動的筆調刻畫出了石河子第一份園林生態規劃圖制定者王效英性格活潑、工作任性倔強的形象。整天“兩條鯽魚尾巴樣甩來甩去的小辮子”的王效英發出響亮的誓言:“只要有水,我們什么奇跡不能創造啊,有水就有糧,有水就有棉?!?/p>

小城的樹,兩米株距,單行排列十萬公里長,可以繞地球兩圈半?!熬G”已成為石河子的城市象征。

小辮子的如火激情、似水柔情,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疆鉆天楊偉岸的身軀,化作油松的松果、丁香的花瓣……久而久之,她成了松針上的一滴露珠,鉆天楊樹梢的一只小鳥……

從這撥動心扉的文字中,新中國第一代女大學生王效英一步步從歷史陰影中走出,活脫脫站在我們面前。

在這里有必要拎出《還是那輪天山明月》單獨說說。

因為這篇文章從篇幅、分量、寫作的成熟達到完美的程度,是整本散文集的第一個高潮。眾所周知,寫父母親情的文章難出新意,很考驗作家的文字水平和駕馭能力。寫好了光芒四射、感人肺腑,寫不好流于俗套,因而常遭讀者詬病。寫作經驗豐富的豐收對此心知肚明,豐收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明智地避開單純贊美母愛和平鋪直敘的老路,把母親置于激情創業的大骨架上,賦予她月的底蘊?!霸率枪枢l明”“明月千里寄相思”,月自古就是團圓、美好、親人的象征。除此之外,天山明月多了征程萬里、西出陽關、遠離故土親人的悲涼色彩,使微不足道的個體身披集體時代的輝光,也飽含生活艱辛與苦澀。作家極巧地截取記憶中的生活片段,披星戴月抓大渠、洗衣做飯帶孩子、種菜種瓜養雞養鴨、燈下學文化、帶兒子去戈壁灘打柴火、丈夫受冤枉被打斷腰椎致殘、用弱小的身軀頂起一個家:

雙手食指幾乎都纏著膠布,我們一兩個月難見母親的面。她頂著滿天星光一頭霧水,下地時我們還在睡夢中;她扯著一地月光回來時,我們又早在等待中睡著了。

最熱的三伏天,別人家都午睡的時間,母親擔廁所里的糞水在地邊挖個坑倒在里面,還要壓上許多先割好的青草。玉米長籽粒兒的時候,糞也熟了。

母親把地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先用父親看過的舊報紙糊一層,再用白紙罩面,“桌”面和“墻”面還鋪有一層大布……入了五月,紅柳開花,母親把紅柳枝插在洗干凈的玻璃罐頭瓶里,窗前擺一瓶,裝衣物的“墻”上擺一瓶,我們家的小屋子就生機盎然。沒幾年,母親栽的沙棗樹開花了,瓶里的紅柳枝就換上了一束束沙棗花。

世上偉大的是母愛。從小在母親的呵護中長大的豐收,“細品品,苦日子也能品出點甜味?!弊骷矣锰焐矫髟码[喻在文章的開頭、中間和結尾串聯起來,像慢鏡頭下月亮從升至落輪回抓拍。母愛的本能,在艱苦中迸發出的智慧,吃苦耐勞、堅強樂觀、心靈手巧、愛美愛學習的母親的形象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豐收的母親是一個人,也是所有人;是一個人的母親,也是所有人的母親。她們是戈壁荒原挺立的紅柳花。她們有著共同的質地,有共同的名字——戈壁母親。

《可克達拉之約》

是一部充滿感情和感悟的嘔心之作

沈從文說,成熟的寫作“需要作者生命中一些特別的東西……即必由痛苦方能成熟積聚的情——這個情即深入的體會,深至的愛,以及透過事功以上的理解與認識”。作家豐收正是循著沈從文先生的指點,開辟自己的文字天地。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一次次刺穿我的淚囊,熱淚長流,為書中人物的命運,為文字創造的語境。我這么說,也許有人不信,不妨舉一兩例子。

《清明雨》中始終相信“我兒不是壞人”的鐘富立的母親,在兒子蒙冤入獄后,1974年,到奎屯西戈壁沙石料場探監,沒有車,母親扛著一袋子面在坎坷路上跋涉十幾公里,累了就念“下定決心,不怕犧牲”??吹絻鹤庸ぷ鞣下錆M了補丁,母親慢慢地將這件工作服撕毀了。

鐘富立57年的生命歷程,在這一天終止了——公元2005年10月27日。

……

奎屯小城東200里,石河子一棟居民樓里慣常一樣,鐘富強一早起來準備去小區的院里散步,見母親已經坐在床頭。母親招呼他坐過來,平靜地對大兒子說,我的富立兒已經走了……

特殊年代,因“貧血”而扭曲倒下的最苦的命改變不了母親對兒子堅定不移的愛。生命盡頭母子連心的痛,讓人唏噓不已。

讓我們來看看作家豐收如何寫阿拉爾埋葬兵團人的《幸福城》:

秋風掠過,蘆花蕩漾成波,一片墓地浮現在驚鴻之間,黃袍加身的胡楊環繞著墓地圍草,覆蓋了一座挨一座的墳頭。墳頭大小不一,墳前半截枯裂的胡楊樹樁,一塊殘破的水泥板,甚或一束腹帶葦草就是碑了。不少墳塋前連這樣的標記也沒有,只有寂靜的肅穆。

……

其實,遍布天山南北以部隊番號稱謂的農場,都有一塊幸福城這樣的墓地。

……

生前,血汗把戈壁生土滋養成了長庒稼長糧食的熟地,最后只把捂不熱泡不熟的鹽堿地留給了自己。

他們并不怕死,“不就是去幸福城嘛!走得不遠啊,也寂寞不了,都一搭兒進疆,一起開發塔里木,湊一堆兒喝二兩,殺一盤,熱鬧!”

在這樣的文字面前,怎能不動容、不感懷、不落淚。只有作家有一顆博大的同情心和共情心,才會對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豐富、真誠,才會把感情注入每一個文字的內核,才會讓讀者產生深深的認同感。

這部散文集的珍貴之處還在于,作家懷著一顆慈悲心,有意濾掉了苦難,留出大片空白,擴張了文字的空間,達到了語盡而意未盡的意境。同時,文章夾敘夾議地將作家的感悟、觀點嵌在其中,提醒人們:生活雖不完美,人間仍然值得;時間永無止境,生命還需奮斗。

猜你喜歡
兵團作家母親
兵團記憶
作家的畫
兵團記憶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給母親的信
兵團在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用兵團精神凝聚兵團人的夢
悲慘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