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南三線橋梁景觀方案研究

2023-05-09 22:41王雯珊袁靜唐乙剛查旭陽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空間設計

王雯珊 袁靜 唐乙剛 查旭陽

摘要:文章以成都市南三線跨城市綠廊的橋梁景觀方案研究為例,從概念的引入、外形的表達、功能的梳理、空間的利用等方面,介紹了“浮遙里”和“云·端”設計方案,提煉了景觀橋梁設計的精髓,為今后類似項目的方案設計提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景觀橋梁;橋梁美學;空間設計;形態設計

中圖分類號:U442.1 A 57 188 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品質的提升,橋梁的功能不僅限于跨越障礙物或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更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充分彰顯了力與美的結合。外在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的是視覺感官上的美,但對于橋梁美學而言,其優美在于功能美,通過全面考量人、自然、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后得以實現[1]。位于峽谷溝壑的山區公路橋梁常常依山傍水,由于天然的環境優勢,橋梁給人整體印象是挺拔而俊秀,或是纖細而優美。但城市橋梁往往和公路橋梁有所區別,道路寬、路口多、大量管線需要過橋等因素會導致橋梁整體比例不夠細長;如果周邊建筑物密集,采用過于繁復的橋梁設計不但體現不出美感,還會顯得凌亂。本文以成都市東部新區南三線跨城市綠廊橋梁景觀方案的研究為例,探討如何將城市橋梁的美融入周邊環境,而不犧牲橋梁本身具有的交通功能。

1 項目解讀

工程項目位于成都市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的福田街道,南三線道路呈東西走向,規劃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主干道,設計車速為40 km/h,道路西與三岔湖的環湖路相接,東至天府國際機場。擬建南三線橋梁跨越的城市綠廊屬于福田TOD的范圍,而該區域設計為綠色交通支撐下的產城一體化交通樞紐,以成都地鐵18號線福田站為核心,構建了魚骨狀的慢行交通系統,如圖1所示。TOD區域的整體布局是以中央綠軸為中心向四周發展,呈現出中間低三邊高的秩序,合理布置建筑之間的高差,可以使視線和空間關系更加豐富。

福田TOD在高處規劃有“未來之眼”的觀景平臺,高約23 m,橋梁位于觀景平臺的北側,水平距離約230 m,在一定程度上與景觀平臺存在著互動交流。橋側及橋下空間納入了福田TOD的廣場區域,近處有綠茵劇場、游樂天地、康體園地、市集廣場等規劃,因此要求橋梁整體設計要融入廣場活動,提供開闊的游憩空間。南三線橋梁所在的位置距離天府國際機場直線距離不足3 km,是機場進入未來科技城的門戶,有著優化城市形象、促進溝通交流和對外展示的作用。由此,可以提煉出橋梁設計的重點在于“融入”與“展示”。

2 橋梁景觀方案

2.1 設計思考

通過現場情況的調查,擬建橋梁位于兩個交叉口之間,該段道路長度只有90 m,但道路紅線寬度卻達到了45 m,在橋梁長寬比接近2∶1的情況下要考慮以下因素:(1)要達到“胖”橋“瘦身”的審美要求;(2)車行橋梁因功能需要,無法像人行橋一樣蜿蜒起伏,在滿足交通規范的情況下,要突出橋梁的線條美;(3)車行橋設計須同時考慮以人為本的慢行空間布置、市政管線的過橋需求、市政照明的照度要求等,在保證功能齊全的情況下,為景觀橋梁的設計增光添彩。帶著以上思考,本文將“凈”“創”“融”的思路融入景觀橋梁的設計中?!皟簟敝刚w設計應干凈利落,以簡潔的形態與色彩,讓設計歸本溯源;“創”則通過特征元素的提煉運用,搭建具有創造力的景觀框架,構建都市感官新體驗;“融”指結合區域周邊環境,分析人流視線,提供豐富的路域景觀,展示停留意趣。

2.2 “浮遙里”設計方案

《莊子·逍遙游》中曾提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同音“浮”,寓意向上展露,“搖”同音“遙”,寓意綿延不斷,將方案定義為“浮遙里”,從側面表達了對科技新城的無窮期待。設計將海浪、雄鷹、山丘的形態進行抽象演繹,提取扭轉、流動的元素融入方案的設計中,橋梁形態宛如流動、亦如翱翔,如圖2所示。

橋梁在保證車行交通的同時,對橋面的慢行系統進行了分流,既滿足人流快速通過橋面,也為游玩、休憩的人群提供了場所,還通過橋梁底板開孔設置梯道的方式,實現橋面慢行和橋下廣場的連通,如圖3所示。橋側結合建筑結構外形設置部分種植池,既是對橋梁景觀外形的修飾,也將橋梁打造成為和周邊生態融合交織的廊道。

隨著城市品質的提高和市政服務功能的增強,橋下空間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以“以人為本、因地制宜、一橋一策”為原則,基于合規性、適宜性、景觀性等綜合考慮進行整體規劃設計[2]。根據規劃,該項目位于廣場活動區域,考慮到橋側原規劃有康體園地,設計將橋下也打造出一片運動場所和橋側連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時尚運動為年輕人所青睞,例如滑板運動,這是一條較新的產業鏈,但輪滑場地的選擇往往引起爭議,主要在于滑板運動會產生一定的噪音,直接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但在橋面車輛通行本身會產生噪音,將橋下場地打造成為輪滑場地是不錯的選擇,且橋梁結構的遮擋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滑板運動的噪音,如圖4所示。在橋梁周邊有中國民用航天飛行學院,橋下打造輪滑場地也為年輕有活力的新生代提供了活動的場所。橋下空間打造可以采用流暢的線條裝飾和帶狀燈光照明,和橋梁外觀相呼應,體現出動感美。

2.3 “云·端”設計方案

前有杜牧的“長虹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形容建筑風格的恢宏壯麗,后有莫奈的經典畫作《日出·印象》,“云”和“橋”的搭配成為城市風景畫里的“虹橋”;而云端科技走在科技時代的前沿,未來科技是“云”的科技,代表著開放、共享。橋梁方案以“云·端”為主題,通過起伏的線條設計,營造出錯落有致的層次,結合燈光和貼面材質的使用,表現出云的自身形態和其代表的高科技的厚重感,如圖5所示。

方案將道路紅線內的車行橋和人行橋進行了分離,從橋梁長寬比的角度,讓橋梁整體在視覺上更顯修長;中間車行橋采用大跨設計,一跨跨越廣場區域,方便橋下空間的利用;兩側人行橋采用多跨拱橋的設計,既能增添橋梁廣場視角的美感,也能增加橋面通行的趣味性;而橋面慢行通道則通過橋側錐坡上的緩行步道接至橋下廣場。結合主體結構設計方案,同步提出橋下空間使用規劃,一個好的方案能吸引人流、豐富業態,同時回收建設成本。方案的橋下內部空間打造切合“云”的設計,這樣的設計也可以作為中國民用航天飛行學院的一個小型戶外藝展區域使用,如下頁圖6所示。

3 結語

通過成都市南三線跨城市綠廊橋梁方案的研究可以看出,隨著人們審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城市橋梁的設計往往是一橋一景,要切實結合周邊環境、地塊打造提出概念方案。針對南三線橋梁,設計方案“浮遙里”和“云·端”分別從概念的引入、外形的表達、功能的梳理、空間的利用等方面,進行了思考和設計,讓橋梁成為一件美化生活、優化環境的藝術品?,F今的橋梁設計不僅是功能設計,還是一個完整系統的設計,需要多專業、多學科協同作業,在滿足交通及其市政附屬設施功能的前提條件下,最大程度實現橋梁統一和諧的美。

參考文獻

[1]譚 勇,曾昱棋,王 璽.基于設計藝術視角的橋梁美學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2022(11):24-26.

[2]呂麥霞,唐曉輝,李振輝,等.城市橋下空間利用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22(10):53-56.

收稿日期:2023-09-20

猜你喜歡
空間設計
宋亞哲空間設計作品
V&A“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住宅建筑設計中的公共空間設計
忱意空間設計辦公室
多元·開放·激活:公共空間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
家居空間設計
《彩夢空間設計》
居住空間設計《啁啾》
王佳、駱太均空間設計作品
玩“味”之間——餐飲空間設計專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